《乙肝知识讲座》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乙肝相关知识讲座PPT
![[课件]乙肝相关知识讲座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3c2d350b4e767f5acfce91.png)
HBeAg/抗-Hbe的临床意义
HBeAg阳性提示HBV的活跃复制,反之
HBeAg阴转伴抗-HBe阳转一般提示病毒 复制的减少,病情好转。
HBcAg/抗-HBc
HBcAg存在于HBV的核心,外周血中
没有游离的HBcAg,一般不测。 抗-HBc:在HBV感染后抗-HBc 产生 最早,消失最晚,甚至在 HBV 被彻 底清除后仍可保持阳性多年。而慢性 HBV感染者几乎全部是抗-HBc阳性。 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
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
三项抗体均阳性:提示既往曾感染 乙肝病毒,目前对乙肝病毒已产生 了免疫力。 抗HBe (+),抗HBc(+):提示既往 曾感染乙肝病毒,但目前对乙肝病 毒尚未产生了免疫力。 抗HBS(+):注射过乙肝疫苗
感染HBV后, HBsAg→HBeAg→抗 HBc→HBeAg阴转后 HBeAb→抗HBs 随着HBeAg↓→HBeAb(+),病毒减少传 染性下降。(急性自限性)
Hepatitis B Virus
乙肝血清标记物的检测:
乙肝病毒可合成多种蛋白质(抗原),并可诱 导机体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形成多种抗 原/抗体系统。 临床最常检测的为乙肝病毒三大抗原抗体系 统。
HBV三大抗原抗体系统
HBSAg/抗HBS :
HBsAg是乙肝病毒外壳(包膜)上的主要蛋白质成 分,有较强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s。 抗-HBs可与病毒颗粒发生中和反应,并进 一步裂解病毒。因此抗-HBs对人体具有保
护作用,是乙肝的保护性抗体。
HBsAg/抗-HBs的临床意义
HBsAg:提示乙肝病毒的现症感染;
抗-HBs:提示体内产生乙肝的保护
《乙肝健康教育》课件

乙肝疫苗在婴儿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接种最为常见。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乙肝患者如何生活
1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休息和适度的运动对乙肝患者尤为重要。
2 规律服药
按照医生的指示规律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
3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的检查。
其他途径
如注射药物、医疗事故等。
乙肝
3 黄疸
皮肤和眼睛发黄。
2 肝区疼痛
肝脏区域的不适或疼痛。
4 恶心和呕吐
常伴有恶心感和呕吐。
乙肝的诊断
1 乙肝血液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相 关标志物来诊断。
2 肝功能检测
检查肝功能来评估肝脏受 损程度。
3 肝超声
使用超声波技术检查肝脏 的形态和结构。
乙肝的治疗方法
目前,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和肝保护措施。治疗 计划应个体化,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和治疗目标。
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 肝感染。
避免风险行为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等风 险行为。
保护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具降低性 传播风险。
乙肝疫苗的接种
《乙肝健康教育》PPT课 件
让我们一起了解乙肝的知识,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它可以造成肝脏炎症和损害, 严重时可引发肝癌和肝硬化。
乙肝的传播途径
直接血液接触
例如与感染者共用针头、刺青和纹身等。
性传播
通过性行为传染给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传给胎儿或分娩时传播给新生儿。
乙肝患者如何生活
1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休息和适度的运动对乙肝患者尤为重要。
2 规律服药
按照医生的指示规律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
3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的检查。
其他途径
如注射药物、医疗事故等。
乙肝
3 黄疸
皮肤和眼睛发黄。
2 肝区疼痛
肝脏区域的不适或疼痛。
4 恶心和呕吐
常伴有恶心感和呕吐。
乙肝的诊断
1 乙肝血液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相 关标志物来诊断。
2 肝功能检测
检查肝功能来评估肝脏受 损程度。
3 肝超声
使用超声波技术检查肝脏 的形态和结构。
乙肝的治疗方法
目前,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和肝保护措施。治疗 计划应个体化,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和治疗目标。
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 肝感染。
避免风险行为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等风 险行为。
保护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具降低性 传播风险。
乙肝疫苗的接种
《乙肝健康教育》PPT课 件
让我们一起了解乙肝的知识,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它可以造成肝脏炎症和损害, 严重时可引发肝癌和肝硬化。
乙肝的传播途径
直接血液接触
例如与感染者共用针头、刺青和纹身等。
性传播
通过性行为传染给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传给胎儿或分娩时传播给新生儿。
最新乙型肝炎常识ppt课件

抗原 抗体
HBsAg HBsAb HBcAg HBcAb HBeAg HBeAb HBV-DNA
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
HBsAg HBV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 慢性病变活动的病原。
抗HBs 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 HBeAg 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 抗HBe ALT持续正常者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 HBsAg
❖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
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
急性乙肝
❖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
胞反复攻击,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 慢性乙肝
❖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
染病毒的肝细胞,病毒与人体“和平共处”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
❖ 明确诊断 ❖ 衡量肝脏炎症活动度 ❖ 衡量纤维化程度 ❖ 决定治疗方案,预测药物疗效
对肝病而言 肝组织学检查是比血清ALT
更灵敏而精确的指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乙肝的治疗
急性乙肝的治疗原则
❖ 早发现,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 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 ❖ 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 避免病情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
– 其他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乙肝患者的家庭 成员,血液透析者,吸毒者、医务人员……)
管理传染源
❖加强对HBV携带者的管理,禁止献血, 不宜从事托幼工作,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血及分泌物污染公用物品,不共 用理发刀具、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具。
乙型肝炎常识
一、危害与传播
乙肝基础知识讲座

适度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 增强身体免疫力。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 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
绪。
定期随访监测项目安排
肝功能检查
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等,以评估肝脏损害程度。
乙肝病毒DNA检测
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水平,以判 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和传染性。
肝脏影像学检查
定期进行肝脏B超、CT或MRI等检查, 以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
甲胎蛋白检测
对于肝硬化、肝癌高风险患者,应定 期检测甲胎蛋白水平,以便早期发现 肝癌迹象。
家庭关爱与支持在康复过程中重要性
提供情感支持
母婴阻断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 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同时,应避免母乳喂养,以降低 传播风险。
老年人慢性乙肝管理要点
定期监测
老年人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进行肝 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 蛋白和腹部超声等检查,以评估病 情和监测疾病进展。
合理用药
老年人慢性乙肝患者应在专业医生 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保肝 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 案。
生活方式调整
老年人慢性乙肝患者应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和
促进疾病康复。
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慢性乙肝患者常伴有其他慢 性疾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疾病
对身体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重型肝炎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 增强身体免疫力。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 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
绪。
定期随访监测项目安排
肝功能检查
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等,以评估肝脏损害程度。
乙肝病毒DNA检测
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水平,以判 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和传染性。
肝脏影像学检查
定期进行肝脏B超、CT或MRI等检查, 以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
甲胎蛋白检测
对于肝硬化、肝癌高风险患者,应定 期检测甲胎蛋白水平,以便早期发现 肝癌迹象。
家庭关爱与支持在康复过程中重要性
提供情感支持
母婴阻断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 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同时,应避免母乳喂养,以降低 传播风险。
老年人慢性乙肝管理要点
定期监测
老年人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进行肝 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 蛋白和腹部超声等检查,以评估病 情和监测疾病进展。
合理用药
老年人慢性乙肝患者应在专业医生 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保肝 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 案。
生活方式调整
老年人慢性乙肝患者应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和
促进疾病康复。
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慢性乙肝患者常伴有其他慢 性疾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疾病
对身体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重型肝炎
乙肝疾病宣传教育PPT

乙肝疾病的常见误区
乙肝病毒无法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者不一定有明显的症状
乙肝疾病的常见误区
乙肝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引起乙肝 疾病
乙肝疾病的重要性
乙肝疾病的重要性
乙肝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乙肝疫苗的普及和宣传的重要性
乙肝疾病的重要性
提高乙肝病毒检测和诊断的意义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乙肝疾病的防护措施
乙肝疾病的防护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避免母婴传播:准妈妈提前进行乙肝筛 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疾病的防护措施
避免性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 伴侣数量 防止血液传播: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 射器、针头等
乙肝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乙肝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就医及时:发现乙肝症状时,及时就医 进行确诊 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
乙肝疾病宣传教育PPT
目录 乙肝疾病简介 乙肝疾病的防护措施 乙肝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乙肝疾病的心理疏导 乙肝疾病的常见误区 乙肝疾病的重要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乙肝疾病简介
乙肝疾病简介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接触感染、性传 播、母婴传播 乙肝疾病的症状:疲劳、食欲不振、黄 疸等
乙肝疾病简介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危害:肝炎、肝硬化 、肝癌等
乙肝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合理饮食:适量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 食物,避免饮酒
乙肝疾病的心理疏导
乙肝疾病的心理疏导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他们分享自 己的困扰和感受 参加乙肝病友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 流,互相支持
乙肝疾病的心理疏导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
乙肝疾病的常见误区
《乙肝基础知识》PPT课件

共价闭合环状DNA:自身环 绕的DNA的环形分子。由于 其磷酸盐骨架无缺口以减轻 内部张力,而允许DNA形成 开放式的环状
19
HBV DNA
HBV DNA水平可以用来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要点
血清HBV DNA水平与疾病进展危险性正相关
在HBeAg阴性的患者,由 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水平常低于HBeAg阳性的患
可能频繁接触到存在血性分泌物或唾液的皮肤和 粘膜的结果
无生命的物质可能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故称作 污染物 接触这些物品就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包括传播给儿童
任何采用血液污染的器械进行皮下或粘膜注射都 是潜在的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 最常见的经皮肤传播的途径就是静脉注射毒品, 其他经皮肤传播的途径就是输血及移植
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 是造成肝脏疾病进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15
乙肝病毒复制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
HBV复制
宿主免疫应答
肝脏炎症
组织学恶化
• 炎症坏死 • 纤维化 • 肝硬化
Chen C-J, et al. JAMA 2006; 295:65–73 Ganem D & Prince AM. N Eng J Med 2004; 350:1118–1129 Fattovich G. Semin Liver Dis 2003; 23:47–58
▀ 包膜包着20面的核壳体或核,内有遗传物质
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包括蛋白激酶,可以给特殊的 蛋白质加磷酸基。核还包含以下蛋白:
DNA:大型双螺旋结构的核 酸分子,包含由核苷酸序列 构成的遗传信息编码
附着在DNA上的乙肝病毒DNA多聚酶,对病毒复制很 重要
乙肝病毒核心蛋白,也称核心抗原(HBcAg)
《乙肝知识讲座》主题班会课件(共26张PPT)

他的化验单,非常简单明了:凡是在化验单上HBeAg阳性的都有传染性。凡是化验 单上有HBV DNA阳性的也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这两项阳性的人都有传染性;没有 这两项阳性的人就不一定有传染性或者没有明显传染性。
a
13 13
(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有多大?
• 你身边有一个上述两项阳性的HBV携带者,他虽 然是传染源,但是仅是三个环节中的一个,绝不 可能构成传染,因为他血液中的HBV不会无缘无 故跑到你的血液中来,第三个环节也很重要,假 如你是易感者,但你早已注射了疫苗,你的体内 有乙肝抗体,即便有HBV侵入你的体内,也不会 构成传染,因为你体内的抗体可以清除掉这些入 侵的HBV病毒,确保健康。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者是否 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a
14 14
七、乙肝的传播途径
– 传染方式多样 – 垂直传染(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我国绝大多数的乙肝来源于家庭的垂直传播,特别是母亲有乙肝, 其子女多被“遗传”,子女所生的后代再得这种病,这样代代相 传,乙肝人数成倍增加。
– 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
a
15 15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血液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a
16 16
什么是血液传播
•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
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等,因 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 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 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 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 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介素
a
13 13
(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有多大?
• 你身边有一个上述两项阳性的HBV携带者,他虽 然是传染源,但是仅是三个环节中的一个,绝不 可能构成传染,因为他血液中的HBV不会无缘无 故跑到你的血液中来,第三个环节也很重要,假 如你是易感者,但你早已注射了疫苗,你的体内 有乙肝抗体,即便有HBV侵入你的体内,也不会 构成传染,因为你体内的抗体可以清除掉这些入 侵的HBV病毒,确保健康。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者是否 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a
14 14
七、乙肝的传播途径
– 传染方式多样 – 垂直传染(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我国绝大多数的乙肝来源于家庭的垂直传播,特别是母亲有乙肝, 其子女多被“遗传”,子女所生的后代再得这种病,这样代代相 传,乙肝人数成倍增加。
– 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
a
15 15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血液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a
16 16
什么是血液传播
•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
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等,因 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 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 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 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 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介素
《乙肝知识讲座》PPT课件

¤ ¤
¤
3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4
HBV的抗原组成
表面抗原HBsAg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HBeAg
5
表面抗原HBsAg
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产生抗-HBs 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疫苗接种成功
6
三、解读乙肝“两对半”
“大三阳” “小三阳” “小二阳”
1
一、肝脏的位置
肝脏是消化系的最大腺体器官,是一个“化工厂” 人所吃的一切食物都要在肝脏消化、“加工”
2
二、什么是乙肝及其组成
乙肝(HEPATITIS B VIRUS)
形态结构:乙肝患者血清中发现3种相关颗粒 小球形颗粒:HBsAg 不含核酸 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连成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 (DANE颗粒):DNA、逆转录酶
22
乙肝妈妈的常见的问题: 乙肝妈妈可以哺乳吗?
迄今尚无事实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 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机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 乙肝是血液传染病,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新生儿多经乙肝疫苗接种,拥有了保护性抗体, 即便接触了乙肝病毒也不会感染
乙肝母亲完全可以给孩子哺乳,这不仅有利于孩 子的营养,也有助于建立母亲与孩子间的亲密关 系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 者是否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14
七、乙肝的传播途径
传染方式多样 垂直传染(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我国绝大多数的乙肝来源于家庭的垂直传播,特别是母 亲有乙肝,其子女多被“遗传”,子女所生的后代再得 这种病,这样代代相传,乙肝人数成倍增加。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迄今尚无事实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 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机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 乙肝是血液传染病,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新生儿多经乙肝疫苗接种,拥有了保护性抗体, 即便接触了乙肝病毒也不会感染
可编辑课件
3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可编辑课件
4
HBV的抗原组成
表面抗原HBsAg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HBeAg
可编辑课件
5
表面抗原HBsAg
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产生抗-HBs 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疫苗接种成功
可编辑课件
6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 者是否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可编辑课件14七、乙肝传播途径传染方式多样 垂直传染(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我国绝大多数的乙肝来源于家庭的垂直传播,特别是母 亲有乙肝,其子女多被“遗传”,子女所生的后代再得 这种病,这样代代相传,乙肝人数成倍增加。
哪些乙肝带毒者具有传染性,哪些又没有或仅有轻 微的传染性呢?我们可以看他的化验单,非常简单明了: 凡是在化验单上HBeAg阳性的都有传染性。凡是化验单上 有HBV DNA阳性的也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这两项阳性 的人都有传染性;没有这两项阳性的人就不一定有传染性 或者没有明显传染性。
可编辑课件
13
(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有多大?
可编辑课件
17
接吻、共餐、共同工作,共餐共宿舍,大量 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染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蚊虫叮咬不能造成传播:有人已做过研究, 蚊体内无乙肝病毒繁殖,蚊叮人无胃内容物 吐出,蚊繁殖季节与非蚊繁殖季节与乙肝病 毒带率的高低无关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90%以上小儿可以得到保护,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介素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至少维持15年,通常不需要重 复注射
可编辑课件
20
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
可编辑课件
15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血液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可编辑课件
16
什么是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 牙刷,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 耳廓等,因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 万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可编辑课件
1
一、肝脏的位置
肝脏是消化系的最大腺体器官,是一个“化工厂” 人所吃的一切食物都要在肝脏消化、“加工”
可编辑课件
2
二、什么是乙肝及其组成
乙肝(HEPATITIS B VIRUS)
形态结构:乙肝患者血清中发现3种相关颗粒
¤ 小球形颗粒:HBsAg
不含核酸
¤ 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连成
¤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 (DANE颗粒):DNA、逆转录酶
你身边有一个上述两项阳性的HBV携带者, 他虽然是传染源,但是仅是三个环节中的一 个,绝不可能构成传染,因为他血液中的 HBV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你的血液中来,第三 个环节也很重要,假如你是易感者,但你早 已注射了疫苗,你的体内有乙肝抗体,即便 有HBV侵入你的体内,也不会构成传染,因 为你体内的抗体可以清除掉这些入侵的HBV 病毒,确保健康。
正常的夫妻关系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小量病毒进入体内后会很快被 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并产生抗体;
性乱人群中,常有多个性伙伴者,接触并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更多; 常伴有性器官的黏膜破损,紊乱的性生活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不 能有效清除侵入的乙肝病毒;使乙肝病毒更容易侵入体内.
可编辑课件
22
乙肝妈妈的常见的问题: 乙肝妈妈可以哺乳吗?
父亲有乙肝,会传给孩子吗?
各种病毒都有专一的生存细胞,迄今的研究尚 未发现精子和卵子中含有乙肝病毒,说明精卵 细胞都不适合乙肝病毒的生存,因此乙肝不会 基因遗传。 在家庭生活中亲密接触要比社会生活中多得多。 如剃须外伤,微量血液沾染了胡须,粗硬的胡 须扎伤新生儿的嫩脸,小孩嗑嗑碰碰的小损伤 可能成为感染的进入门户。因此常被误认“遗 传”。——骆抗先《乙肝病毒可以遗传吗?》 病毒作为一种古老的微生物可以说无处不再, 防不胜防,因此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就是给孩子 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三、解读乙肝“两对半”
“大三阳” “小三阳” “小二阳”
可编辑课件
9
四、乙肝常见问题精辟
乙肝与机体间的关系?
肝区疼痛或肝区不适有多种原因:肝炎 及肝炎恢复期、脂肪肝、劳累、胆囊疾 病、肋间神经痛和肝病后的肝区不适心 理障碍
可编辑课件
10
五、肝炎一定会传染吗?
只有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 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依次是:
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来得快,去得也快)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来得快、去得也快) 丁型肝炎
可编辑课件
11
致病性
传染源:病人和HBV携带者 传染性强:10-6——10-7ml含
病毒的血液
可编辑课件
12
六、乙肝的感染途径及怎样预防
乙肝的感染途径:
(一)谁具有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 急性乙肝患者? 慢性乙肝发作期患者? 慢性乙肝稳定期患者?
可编辑课件
18
什么是母婴传播
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 胎儿 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
可编辑课件
19
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共注射三针:第1次须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注射,6小 时之内完成疗效最佳,第二、三次分别于出生后第1、 6个月注射
可编辑课件
21
如何看待乙肝的性传播
性传播的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机体健康状况等 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夫妻双方一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在注射疫苗并产生抗体后性 生活是安全的,不必采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
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夫妻间尽管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高达90%,但 真正使对方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机会只有6%;其余80% 产生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10%左右乙肝病毒两对半指标全阴性 或只可检测出抗HBc和抗HBe。
可编辑课件
3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可编辑课件
4
HBV的抗原组成
表面抗原HBsAg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HBeAg
可编辑课件
5
表面抗原HBsAg
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产生抗-HBs 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疫苗接种成功
可编辑课件
6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 者是否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可编辑课件14七、乙肝传播途径传染方式多样 垂直传染(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我国绝大多数的乙肝来源于家庭的垂直传播,特别是母 亲有乙肝,其子女多被“遗传”,子女所生的后代再得 这种病,这样代代相传,乙肝人数成倍增加。
哪些乙肝带毒者具有传染性,哪些又没有或仅有轻 微的传染性呢?我们可以看他的化验单,非常简单明了: 凡是在化验单上HBeAg阳性的都有传染性。凡是化验单上 有HBV DNA阳性的也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这两项阳性 的人都有传染性;没有这两项阳性的人就不一定有传染性 或者没有明显传染性。
可编辑课件
13
(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有多大?
可编辑课件
17
接吻、共餐、共同工作,共餐共宿舍,大量 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染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蚊虫叮咬不能造成传播:有人已做过研究, 蚊体内无乙肝病毒繁殖,蚊叮人无胃内容物 吐出,蚊繁殖季节与非蚊繁殖季节与乙肝病 毒带率的高低无关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90%以上小儿可以得到保护,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介素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至少维持15年,通常不需要重 复注射
可编辑课件
20
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
可编辑课件
15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血液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可编辑课件
16
什么是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 牙刷,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 耳廓等,因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 万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可编辑课件
1
一、肝脏的位置
肝脏是消化系的最大腺体器官,是一个“化工厂” 人所吃的一切食物都要在肝脏消化、“加工”
可编辑课件
2
二、什么是乙肝及其组成
乙肝(HEPATITIS B VIRUS)
形态结构:乙肝患者血清中发现3种相关颗粒
¤ 小球形颗粒:HBsAg
不含核酸
¤ 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连成
¤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 (DANE颗粒):DNA、逆转录酶
你身边有一个上述两项阳性的HBV携带者, 他虽然是传染源,但是仅是三个环节中的一 个,绝不可能构成传染,因为他血液中的 HBV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你的血液中来,第三 个环节也很重要,假如你是易感者,但你早 已注射了疫苗,你的体内有乙肝抗体,即便 有HBV侵入你的体内,也不会构成传染,因 为你体内的抗体可以清除掉这些入侵的HBV 病毒,确保健康。
正常的夫妻关系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小量病毒进入体内后会很快被 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并产生抗体;
性乱人群中,常有多个性伙伴者,接触并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更多; 常伴有性器官的黏膜破损,紊乱的性生活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不 能有效清除侵入的乙肝病毒;使乙肝病毒更容易侵入体内.
可编辑课件
22
乙肝妈妈的常见的问题: 乙肝妈妈可以哺乳吗?
父亲有乙肝,会传给孩子吗?
各种病毒都有专一的生存细胞,迄今的研究尚 未发现精子和卵子中含有乙肝病毒,说明精卵 细胞都不适合乙肝病毒的生存,因此乙肝不会 基因遗传。 在家庭生活中亲密接触要比社会生活中多得多。 如剃须外伤,微量血液沾染了胡须,粗硬的胡 须扎伤新生儿的嫩脸,小孩嗑嗑碰碰的小损伤 可能成为感染的进入门户。因此常被误认“遗 传”。——骆抗先《乙肝病毒可以遗传吗?》 病毒作为一种古老的微生物可以说无处不再, 防不胜防,因此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就是给孩子 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三、解读乙肝“两对半”
“大三阳” “小三阳” “小二阳”
可编辑课件
9
四、乙肝常见问题精辟
乙肝与机体间的关系?
肝区疼痛或肝区不适有多种原因:肝炎 及肝炎恢复期、脂肪肝、劳累、胆囊疾 病、肋间神经痛和肝病后的肝区不适心 理障碍
可编辑课件
10
五、肝炎一定会传染吗?
只有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 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依次是:
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来得快,去得也快)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来得快、去得也快) 丁型肝炎
可编辑课件
11
致病性
传染源:病人和HBV携带者 传染性强:10-6——10-7ml含
病毒的血液
可编辑课件
12
六、乙肝的感染途径及怎样预防
乙肝的感染途径:
(一)谁具有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 急性乙肝患者? 慢性乙肝发作期患者? 慢性乙肝稳定期患者?
可编辑课件
18
什么是母婴传播
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 胎儿 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
可编辑课件
19
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共注射三针:第1次须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注射,6小 时之内完成疗效最佳,第二、三次分别于出生后第1、 6个月注射
可编辑课件
21
如何看待乙肝的性传播
性传播的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机体健康状况等 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夫妻双方一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在注射疫苗并产生抗体后性 生活是安全的,不必采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
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夫妻间尽管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高达90%,但 真正使对方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机会只有6%;其余80% 产生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10%左右乙肝病毒两对半指标全阴性 或只可检测出抗HBc和抗H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