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语文A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案语文A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案语文A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张秋生的资料以及他《小巴掌童话》.
3、有海浪声的音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总第25课时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感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阅读过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吧,能给大家说说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吗
螃蟹 善良
( 发现别人和自己的优点)
备注
2,思考:
(1)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反馈
(1)分段及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播放有海浪声的音乐)大海妈妈有很多的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很疼爱,把他们紧紧的搂在怀里.带着他们一起去涨潮,退潮——哗啦,哗啦,哗啦……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给别人,给自己找优点
五、小结
是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寻找自己的长处,这样,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板书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女孩 美丽
海浪——→花镜子 男孩 健壮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海浪花变成的镜子语文A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海浪花变成的镜子语文A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海浪花变成的镜子语文A版1、教材分析:《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是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张秋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写法描述了一朵海浪花不小心被留在了沙滩上成了海滩上一面安静的镜子后的见闻和感受。

故事题材新颖、情节生动有味,想象丰富,专门受学生的喜爱。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和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学习了第1、2、3自然段。

本堂课为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的预设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维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先以谈话导入,再按文章顺序明白得文本,在明白得文本的过程中,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经历的情况和愿望;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后进行拓展。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朗读、比较、对话等深入明白得文本,体会女孩、男孩和螃蟹在海浪花变成的镜子中找到了什么,感悟海浪花回到妈妈的怀抱后什么缘故还想当明亮的镜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明白得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给他人带去自信是欢乐的。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经历的情况和愿望是本课时的重点。

感悟海浪花回到妈妈的怀抱后什么缘故还想当明亮的镜子是难点。

4、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猎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存、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因此依照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把握的知识基础、进展水平动身,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5、学情分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动身点。

而四年级的学生差不多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明白得句子的能力。

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确实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推荐2019最新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A版教案海浪花变成的镜子3-优质教案

推荐2019最新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A版教案海浪花变成的镜子3-优质教案

海浪花变为的镜子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采纳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 6 个生字(含 1 个多音字),练习写好 8 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认识海浪花变为镜子后的见闻和感觉,能复述故事,能模仿课文进行续写。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教课要点经过读文,认识海浪花变为镜子后的奇遇,理解为何海浪花期盼再当一次镜子。

第一课时一、导入、板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1.教师出示以下词语,游戏检测认字状况。

蹦蹦跳跳瞧一瞧丑恶野蛮骄横焦虑2.重申多音字“横”的两种读音,针对易错的字集体想方法识记。

3.检查读文。

①指名分段读文,要求做到“四不”。

②评论读文状况并正音。

③同桌两人互相检测读文。

三、感知全文。

1.齐读全文。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练习写字。

涨惯柔闻1.学生察看字形,谈发现。

2.察看田字格中的这几个字,与同桌沟通如何写好这几个字。

3.教师要点指导写:“惯、柔”。

4.学生练写,评论。

五、作业:1.练习写好本课中其余的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组词、扩句。

2.练写品字构造的字(“晶”)。

二、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虑:你喜爱这朵海浪花吗?为何?边读边画记有关句段,还可在旁边写上标注。

2.报告沟通。

①跟着学生的报告,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有关的句段(带着欣喜之情)。

②沟通标注。

③赛读。

3.说一说:海浪花变为镜子后,他是如何照出女孩的漂亮,男孩的强健和螃蟹的和善的?4.引读全文,领会感情。

5.同桌合作朗诵。

6.议论:海浪花为何期盼着有一天还可以留在海滩上,当一次光亮的镜子?三、续编故事。

海浪花的梦想实现了吗?这一次他到达海滩又有什么奇遇呢?请你编一个故事。

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3.续编故事,题目自拟。

第三课时一、听写词语:涨潮习惯亮晶晶粗大见闻焦虑温柔盼望二、总结全文。

1.同桌两人朗诵或背诵自己喜爱的句段。

2019最新整理-(语文A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2019最新整理-(语文A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2019最新整理-(语文A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张秋生的资料以及他《小巴掌童话》。

3.有海浪声的音乐。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一定阅读过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吧,能给大家说说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吗?2.我们中国也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张秋生.他为孩子们创作了许多童话。

3.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简单地介绍张秋生。

4.是呀,张秋生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篇他的作品《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板书课题)。

二、出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思考:(1)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认读生字,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反馈(1)分段及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播放有海浪声的音乐)大海妈妈有很多的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很疼爱,把他们紧紧的搂在怀里.带着他们一起去涨潮,退潮——哗啦,哗啦,哗啦……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2.学生默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1)"身不由己"是什么意思?(2)海浪花怎么会留在岸边的仅仅是因为他好奇吗?。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案 1(精品)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案 1(精品)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练习写好8个汉字。

2.理解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海浪花一系列的遭遇和最后的做法,让同学们感受到童话世界的奇妙,人性的美和善良。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奇遇,理解为什么海浪花期盼再当一次镜子。

教学难点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海浪花成为海滩上一面平静的镜子后的所见所闻。

教学方法综合型教学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浪花的图片和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大海吗?(见过)那谁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啊?(蔚蓝的、广阔的,等等)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大海很漂亮,尤其是海浪翻滚的时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和海浪花有关的故事。

板书: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海浪花为什么会变成镜子呢,它变成镜子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打开语文书36页。

二、新课学习感知全文1.5分钟熟悉课文,然后找同学分段有感情的朗读。

2.逐段分析第一段中有一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大海妈妈和海浪花之间的关系,找出来。

(大海妈妈有很多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把大海写成妈妈,把海浪花写成孩子,揭示了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

(2)哪些词语表现出大海妈妈对孩子的疼爱?(紧紧地、一起)这些词表现出大海妈妈与海浪花孩子的紧密联系,为下文作铺垫。

阅读第二段,找出海浪花留在海滩上的原因。

(一个很深很大的坑、好奇地一探头)(3)起先他很害怕,可是,不多久,他开始习惯了,他为什么习惯了?(他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也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

)这句话是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这句排比句表现出海浪花的欣喜之情。

全班齐读。

(4)女孩在镜子里看见了什么?(一张漂亮、温柔的笑脸)(5)海浪花知道她为什么笑,你们知道吗?(她发现了自己的美丽,很开心。

教学设计2: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教学设计2: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第10课《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练习写好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见闻和奇遇,复述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海浪花期盼再“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奇遇,理解为什么海浪花期盼再当一次镜子。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并作好书面记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想象说话(一)同学们看到过大海吗?教师板书“海浪花”:在你的脑海中,海浪花是什么样子?(播放多媒体课件)(二)教师接着板书“变成的镜子”:大海退潮的时候,有一朵海浪花留在了沙滩上,他是怎样变成镜子的呢?变成镜子后看到了什么?二、朗读感悟,揣摩情感(一)让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遇到生字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正确、读流利。

然后,出示生词,先让学生认读,教师对其中读错的字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教师指名朗读课文。

许多同学都能读通顺、读流利了。

现在,老师提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能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1.如果你是一朵海浪花,落在了寂静的沙滩上,会有什么感受?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突然从明镜中发现自己是那么美丽,会有什么想法?3.“嗨!”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号里的意思。

4.一只螃蟹在镜子前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特别是要说出体会到了些什么?(三)教师鼓励学生分小组轮读课文。

要求先分好工,再练习朗读。

教师巡视,然后指定小组交流朗读,并进行恰当的点评。

三、创设情境,复述故事(一)学生合上书本,教师出示一组词语供大家朗读。

(词语略)(二)想一想,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熟记这些词语,能帮助我们复述课文。

(三)又到了涨潮的时候,海浪花回到了妈妈的怀里。

假如你就是那朵海浪花,你准备怎样向家人讲述当镜子时的见闻?四、拓展延伸,表达实践(一)海浪花盼望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当一次明亮的镜子,这是为什么?(二)假如你站在海浪花前,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三)创设写话情境:海浪花想再当一次镜子的愿望实现了吗?又会发生什么奇遇呢?请你编一个故事。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设计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设计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设计(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搜集张秋生的资料以及他《小巴掌童话》。

有海浪声的音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阅读过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吧,能给大家说说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吗2,我们中国也有一位着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张秋生。

他为孩子们创作了许多童话。

3,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简单地介绍张秋生。

4,是呀,张秋生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篇他的作品《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板书课题)(二)出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思考:(1)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认读生字,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反馈(1)分段及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播放有海浪声的音乐)大海妈妈有很多的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很疼爱,把他们紧紧的搂在怀里。

带着他们一起去涨潮,退潮——哗啦,哗啦,哗啦……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2,学生默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1)"身不由己"是什么意思(2)海浪花怎么会留在岸边的仅仅是因为他好奇吗(3)海浪花身不由己地留在海岸边,一开始他习惯吗后来呢3,指名反馈。

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这部分内容。

(五)小结一朵活泼好多的海浪花由于好奇,身不由己地留在海岸边,变成了一面平静的镜子。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设计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设计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经历的事情和愿望;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词句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比较、对话等深入理解文本,体会女孩、男孩和螃蟹在海浪花变成的镜子中找到了什么,感悟海浪花回到妈妈的怀抱后为什么还想当明亮的镜子。

情感与价值目标: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给他人带去自信是快乐的。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见闻和奇遇,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体会他们的心情。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海浪花期盼再“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难点领会“让别人感受到快乐是自己最大的快乐”的道理。

教学活动【导入】激情创境1、出示课件:几个调皮的男孩在海岸边挖了个很深很深的大坑.一朵活泼好动的海浪花由于好奇,身不由己地留在海岸边,变成了一面平静的镜子.他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也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2、板书课题:《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活动】感悟文本一、浏览4、5、6自然段,思考:海浪花主要照见了谁?汇报:海浪花主要照见了女孩、男孩、螃蟹。

二、学习4、5、6自然段1、学生自学,提示:轻声朗读4、5、6自然段,思考:海浪花变成的镜子分别照见了他们的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画一画。

读一读画的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2、小组交流找到的句子和体会。

3、全班交流,点拨要点:a、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海浪花照出女孩自信的经过:抓住“这汪海水变成的明镜,映出了一张漂亮、温柔的脸”一句来体会小女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b、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海浪花照出男孩自信的经过:重点抓住“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进行分析。

有感情地朗读。

c、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海浪花照出螃蟹自信的经过:抓住重点句子分析:“可是,他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看见自己虽然有一对粗大、骄横的螯,但同时也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

”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螃蟹会想些什么?三、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海浪花的愿望:1、(出示课件)大海又涨潮了,焦急的海妈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练习写好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见闻和奇遇,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海浪花期盼再“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见闻和奇遇,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海浪花期盼再“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想象说话
1. 同学们看到过大海吗?教师板书“海浪花”:在你的脑海中,海浪花是什么样子?(播放多媒体课件--海浪花)
2. 教师接着板书“变成的镜子”:大海退潮的时候,有一朵海浪花留在了沙滩上,他是怎样变成镜子的呢?
二、朗读感悟,揣摩情感
1.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遇到生字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海浪花是怎样变成镜子的?
2. 教师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许多同学都能读通顺、读流利了。

现在,老师提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能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1)如果你是一朵海浪花,落在了寂静的沙滩上,会有什么感受(离开了兄弟姐妹、离开了妈妈后的孤独感受)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2)理解“身不由己”
(3)体会海浪花的心理变化。

(害怕、习惯)
(4)可是,不多久海浪花慢慢习惯了。

因为……(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
三、品味语句、感受课文
师:你们喜欢这朵海浪花吗?先别急着告诉我,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相关段落把你喜欢的原因读给老师听。

(教师相机点拨)
(1)小女孩
小女孩为什么笑了?她以前知道自己长得美吗?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
子中知道的?(十分惊讶)指导朗读。

所以,你喜欢这朵海浪花的原因是(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映出了女孩美丽的笑脸)
(2)小男孩
海浪花为什么高兴?所以你喜欢这朵海浪花是因为(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照出了男孩的健壮。


“嗨!”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号里的意思:调皮的、高兴的、激动的。

小男孩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注意“嗨”这个语气词的读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螃蟹
a、这里有一个多音字,你读的非常准确,你们注意到了吗?(齐读)“骄横”是什么意思?
b、他朝着镜子里的那双眼睛看了很久,很久。

通过这个“看”此时此刻,螃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c、同学们,这是一朵什么样的海浪花呀?海浪花很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让人更加充满自信,重新树立信心,你们喜欢这朵海浪花吗?
d、有感情朗读(喜爱之情)
e、那我们就带着喜爱的感情再来读读这几段,女同学读小女孩的惊喜,听听是不是又温柔又美丽;男同学读读男孩的发现,看看是不是个个都很健壮;最后,全班再一起读读螃蟹的兴奋,听听是不是又重新认识了自己。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去照照镜子吧!(生读)
四、创设情境、情感升华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又到了涨潮的时候,焦急的海妈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一伸臂膀就把这朵海浪花抱走了。

海浪花又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

这时的海浪花心情怎样,默读最后一自然段,用笔画出能够体现海浪花心情的句子。

(课件出示学生反馈)(2)把老师当海浪花的妈妈,学生来讲讲在海滩上的见闻?多有趣,(3)听了海浪花讲述的见闻,我明白了海浪花为什么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你说到老师心里去了,真是了不起。

)(4)假如你站在海浪花前,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五、总结下课
是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正如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找到自己的长处。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快乐。

这就是作者张秋生爷爷告诉我们的道理。

六、课堂练笔
师:课文学到这,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海浪花第二次变成镜子,他还会有什么奇遇?把你想的写在本子上,等下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开始吧!
七、板书设计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
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女孩美丽
男孩健壮要善于发现别人和自己的优点,帮助他人
螃蟹善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