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课件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

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习准备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平、诗作的背景资料。

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

四、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

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

(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2、你知道李白生平的什么事情?(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个别读、齐读、指名读(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

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写。

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并齐读。

1讨论预习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

2根据诗意,小组合作完成散文诗。

红日升起,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 )紫烟,我远远地望着你--瀑布,你如( )挂在山前,那可是嫦娥舞落人间的银纱?当我站在你的山脚下,才发现那不是银纱,是天水从几千尺高空( ),这真让我怀疑是银河从( )流到人间。

3学生汇报。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填法,有时可比较哪个填法好。

4示视频,配乐朗读,学生脑海浮现画面。

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

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

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理解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内容,了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形象地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意象,如“银河”、“落到九天”等。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内容,了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以便引导学生形象地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3)准备生字词卡片,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望庐山瀑布》,了解诗句的大意。

(2)收集有关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的资料,加深对诗人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介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做好铺垫。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2)逐句讲解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词。

(2)举例说明生字词在句子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提高朗读技巧。

《望庐山瀑布》优质教案

《望庐山瀑布》优质教案

出示前两行诗以及瀑布的图片,点拨:看到这样的瀑布,你觉得它像什么?(一条大河、一块布)
3.学习第二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理解诗词含义。

“飞流”形容山高水急。

“直”形容瀑布直泻。

“三千尺”指很高。

“疑”是怀疑。

“九天”指九重、九霄,形容很高。

(2)学生交流诗句大意。

预设: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不禁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飞落下来。

(3)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

(板书:飞流直下三千尺)提问:“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尺约等于0.33米。

这瀑布真有那么长吗?诗人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这么写是因为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4)赏析“疑是银河落九天”。

(板书:疑是银河落九天)提问:“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

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5)教师点拨:三、九在古代都表示极多的意思,是虚指。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6)交流: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①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再和同桌说一说。

②指名说。

③教师出示范例。

清晨红日冉冉升起,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在峰。

《望庐山瀑布》说课课件(共26张PPT)

《望庐山瀑布》说课课件(共26张PPT)
存在问题 虽然班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很敢说、想说,但由于汉语表达能力确实不强,因此往往说不到点子上。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他们日常生活中不习惯也不愿意用汉语交流。
教学启示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的学习也是提高语感的重要形式。我们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知其意,更要悟其境,当然实际来看离这个目标还有距离。教师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学法指导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确立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梳理文本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画面。
●诗题,点出了什么?
●登上庐山,李白看到了哪些景物?他又想到了什么
●这些画面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
1
2
3
4
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确立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梳理文本
自主探究
1.学生总结本诗的句意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唐诗的璀璨星空中耀眼的明星——
归纳整合
诗仙 青莲居士 诗中有画
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 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寄托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愿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确立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吟咏诵读 加深感知
吟咏诵读为鉴赏古典诗词之本,读熟、读懂、读透,对应三境,诵读与鉴赏密不可分!通过范读,学生跟读、齐读、自读、互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情感,融入意境。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确立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诗中有画
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一句神来之笔。这就是艺 术的升华,是写意升华到抽象。 九天上的银河是什么样的?我 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但是我相 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理解 的一道银河。它不象生出袅袅紫 烟的香炉,也不象飞流直下的瀑 布一样只要我们去看就可以看的到!作者来了一个抽象的写法,把庐 山瀑布写到每个人的心里面去了。 这瀑布就是你自己所想的瀑布,它 就是和你心中的银河是一个模样。 。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共35张PPT)

组词:川流不息 冰川 造句:公路上奔驰的汽车 川流不息。
书写指导:第一笔撇舒展,中 间的竖宜短在竖中线上。
结合核心问题品读古诗。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望庐山瀑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2.《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梳理文意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遥看:从远处看。
阅读方法解密:夸张
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进行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
效果:增强感染力,烘托气氛。 判断:是否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夸大或缩小。
核心问 题: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 观景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串珠问题: 1.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了壮观的庐山瀑布。
2. 《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 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课文结构
生紫烟

遥看
挂前川


瀑 布
联想
三千尺
落九天
雄伟壮丽
课文主旨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 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yān

音序:Y 部首:火 结构:左右
组词:烟雾 烟雨 造句:远处的山峰被烟雾 笼罩着,模模糊糊的。
书写指导:“火”最后一笔 变点。
guà

音序:G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组词:悬挂 挂图 造句:叔叔把一面红旗悬 挂在大门口。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 画分布均匀。
chuān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望庐山瀑布》。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解读古诗《望庐山瀑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庐山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3)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本课所学古诗《望庐山瀑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展开讨论。

《望庐山瀑布》课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课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庐山瀑布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生字词的学习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描绘。

2. 诗歌韵律的把握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诗歌全文、生字词、图片等。

2. 参考资料:关于庐山瀑布的介绍、相关诗歌等。

3. 教学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庐山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朗读《望庐山瀑布》,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学生进行背诵练习,鼓励他们熟练掌握。

3. 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字词。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描写,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研究和讨论。

(2)各组汇报他们的发现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书写生字词、创作类似的诗歌等。

(3)鼓励学生欣赏更多的自然景观诗歌,进行拓展阅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

《 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4篇)

《 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4篇)

《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4篇)望庐山瀑布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或投影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话导入《竹枝词》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

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

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三、指导朗读、背诵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照炉烟
挂疑川
诗歌讲解
①“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②“望”和“看”有什么区别? 距离问题。望是远距离的看。是站 在较远处看。
诗歌讲解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 是天的最高层。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诗中的首句,将蒙蒙的(烟雾 )形象地比喻 为从香炉中升起的( 紫烟 )。整首诗采用 ( 比喻、夸张)的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 (壮丽景象 ),表达了诗(对大自然的热爱)。
谢谢 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望庐山瀑布》课件
诗歌导入
五老峰
龙首崖
诗歌导入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其中有一座山峰 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 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 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 以取名叫香炉峰。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他为人洒脱,足迹遍及我国名山大 川,喜爱饮酒赋诗,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人称“酒仙”“诗仙”。他的诗 关注祖国壮丽的山河,诗风雄奇豪放,想 象丰富,现存李白的诗有九百多首,有《 李太白集》存世。
诗歌讲解
译文
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周围升 起紫色的云烟。从远处望去,山前的 瀑布就像挂在那里的一块白布,从高 高的山上飞流而下,不由使人怀疑是 银河从天上落了下来。
诗歌讲解







诗歌讲解







诗歌讲解







诗歌讲解



河落九天Fra bibliotek诗歌讲解
古诗中的虚数
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 “千”、“万”等大多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 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