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
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习准备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平、诗作的背景资料。
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
四、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
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
(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2、你知道李白生平的什么事情?(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个别读、齐读、指名读(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
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写。
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并齐读。
1讨论预习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
2根据诗意,小组合作完成散文诗。
红日升起,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 )紫烟,我远远地望着你--瀑布,你如( )挂在山前,那可是嫦娥舞落人间的银纱?当我站在你的山脚下,才发现那不是银纱,是天水从几千尺高空( ),这真让我怀疑是银河从( )流到人间。
3学生汇报。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填法,有时可比较哪个填法好。
4示视频,配乐朗读,学生脑海浮现画面。
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
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
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9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篇一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
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
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
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
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
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
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
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
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
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学会3个生字,理解诗义,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背诵默写古诗。
能力——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使学生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主要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画画或书写用的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古筝乐响起)古人喜欢和着悠扬的乐曲吟诵诗歌,今天老师也想学一学,欢迎吗?2、老师配乐朗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3、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白的诗主要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李白的这种风格。
《望庐山瀑布》教案15篇

《望庐山瀑布》教案《望庐山瀑布》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庐山瀑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望庐山瀑布》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古诗。
2、喜欢诵读古诗,并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活动准备:瀑布的图片或光盘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老师带来了瀑布的光盘,我们一起来看看瀑布吧!提问:你们觉得瀑布像什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唐朝诗人李白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你们听听诗人觉得瀑布像什么?(二)学习《望庐山瀑布》一、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呢?2、你们听到诗中写了什么?二、逐句解释古诗含义。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明确:远看。
“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
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
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
多美啊!(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远远看去。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
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4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
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
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
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
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精选18篇)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1: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设计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设计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ú 瀑pù 炉lú 紫zǐ 川chuān三、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欣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篇2:《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目标1.理解、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生字词。
2.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知课文。
4.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按生活、追求美妙事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
体会作者所运用的拟人写作手法。
难点: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选择朗读指导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瀑布的诗文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醒学习目的1.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读读或背背你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有没有李白写的',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理解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2.提醒学习目的。
二、指导学生先学出示古诗的一般学习步骤:①理解课题,认识作者;②解释词语,说说诗意;③联络实际,发挥想象;④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三、学生先学,老师巡视学习《望庐山瀑布》完成以下任务:1.知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理解作者。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望庐山瀑布》的教案及解析

《望庐山瀑布》的教案及解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认识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3)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强对诗文意境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热情。
(3)引导学生在面对壮美景观时,产生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指的是什么?(2)如何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单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望庐山瀑布》。
(2)强调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3. 翻译诗文:(1)解释诗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4. 解析诗句:(1)分析“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解释“香炉”的含义。
(2)解读“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理解其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文中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诗歌。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2. 运用所学,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3. 调查其他同学喜欢的诗句或诗歌,互相分享交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望庐山瀑布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望庐山瀑布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教学目标:《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设计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平翘舌音的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根据自学提示,理解“疑”等关键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
2、借助图片,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古诗。
3、感知《望庐山瀑布》想象奇特的特点,补充阅读一些写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厚积累。
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古诗。
2感知《望庐山瀑布》想象奇特的特点,补充阅读一些写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厚积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古诗两首》(齐读)2、小朋友们,古诗词凝聚了我国几千年的文明。
记载了先辈的风采,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很有必要朗读和背诵一定篇目的古诗词名篇佳作,下面我们就来背一背古诗,看谁背得多,背得好!(你的这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你竟然能背出课外学到的古诗,很了不起!你的声音响亮又动听,背出了古诗的韵味!------)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诗――望庐山瀑布(板书)3、解题:齐读课题,注意突出望字,“望”是什么意思?“望庐山瀑布”就是――从远处看庐山的瀑布。
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谁能为大家介绍李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说得很对!唐代大诗人李白诗风豪放,想象丰富,被后人称为“诗仙”,他还和下一首诗《绝句》的作者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呢!下面我们就随着李白的足迹,来到庐山瀑布前尽情欣赏它的美姿:二初读感知1 、(出示课件)2 、从大家专注的眼神中,老师明白庐山瀑布已经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那么小朋友们能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吗?(指名)(你说出了庐山瀑布的形状!你的小眼睛课真厉害,一下子就看出了庐山瀑布的特点!是呀,你说出了老师的心声)那么李白又是用怎样的诗句来赞美它的呢?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把字读正确,把诗句读流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望庐山瀑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望庐山瀑布》(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望庐山瀑布》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望庐山瀑布》(精选13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望庐山瀑布》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朝阳山中心学校
陶雪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
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3.理解古诗诗意,抓住重点字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体会诗中比喻的恰当优美,尝试发挥想象描绘瀑布,并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字词品析诗句,体会比喻在诗中的作用。
仿、用语言,展开想象写话。
教学方法:
品读、以说促写、创设情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庐山图片)
师:你们们欣赏完有什么感受?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吗?
师:这座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供人们参观的景点有2300多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
从古到今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到过那里,有1500多人留下了名篇字画,留传至今赞颂它的诗词就有4000多首。
这是它的几个代表景点,同学们快看三叠泉,五老峰,天桥,秀峰瀑布等等。
你们知道这是哪座山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庐山的景色和地位,整体感知庐山的雄伟壮观。
师:李白就曾经去欣赏过庐山,并写下了一首《望庐山瀑布》来记录那里的景色。
对于李白你了解多少?想向别人介绍下他吗?今天随李白来游览下庐山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美吧,让我们来学习《望庐山瀑布》。
(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会诗意。
1.李白到底是怎么写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读读吧。
记住一定要把古诗读正确。
谁愿意试试?
2.我们说过要怎么学习古诗?(边读边想像)
3.现在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畅所欲言,理解哪句学习哪句)
【设计意图】:启发运用已掌握的古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如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字词品析等。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望瀑布怎么会写到香炉呢?香炉原指什么?在这里呢?
香炉山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香炉峰就是其中之一。
怎么产生紫烟了?紫烟指什么?
紫色的烟雾飘在半山腰说明了什么?(山高)
哪个字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
能读出那种感觉吗?(产生了一点,能不能再多点。
让人感觉像神仙之庐了)
让我们一起把那美妙的感觉读出来好不好?
【设计意图】:补充相关古诗,进行一种互文式的会意阅读,增加情趣、隐性积累。
(2)“遥看瀑布挂前川”
同样是远看,刘禹锡眼中的洞庭是怎样的?引背《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设计意图】:复习熟悉的古诗,增强迁移。
在云雾缭绕间、在青山之中,挂着一条瀑布。
怎样挂在上面?
瀑布像挂在山前。
(白布,白纱)
【设计意图】: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为后续练笔作铺垫。
如果你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瀑布,你会有什么感觉?(陡)
你会听到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那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珍珠串成的帘子。
生:我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
生:我看见青山衬着绿水。
仿佛两条蓝绿相间的带子。
师: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出示幻灯片:瀑布图)瀑布给你什么感觉?
生:雄伟!
生:壮丽!
生:气势磅礴!
4.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看到这些李白想到什么?引读后两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飞流直下”说明了什么?
“千尺”是什么写作手法?
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
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你能把夸张读出来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
桃花天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行路难》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
5.瀑布不是银河,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读读诗句,看能不能从中捕捉到诗人灵感的火花。
指名说,(因为银河在最高的九天上)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古诗比喻精妙
6. 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
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疑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借助字理强化易错字字形识记,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其实李白还有古诗用到了这样的笔墨,你知道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句具有离奇的想象呢?
生:李白《清平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
生:《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生:《蜀道难》里有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生:《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也是夸张的写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也是。
7.庐山的瀑布果然名不虚传。
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那么大家就带着这种美美的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
让我们结合板书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一下作者的所见所想。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溶情入景,由情悟境。
师:现在,你面前就是庐山的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更美。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生:徐凝的《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还有一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
生:赵孟的《水帘泉诗》中的“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
生:李梦阳的《开先诗》中的“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能力,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扩大了信息量。
师:看来大家课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想一下,诗人仅仅是为了赞美瀑布吗?(是为了赞美庐山,赞美大自然)我们也来赞美一下庐山赞美下大自然吧!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增强阅读实效
三.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以后怎么学习古诗了吗?老师帮帮你。
2.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更加喜欢庐山更加喜欢瀑布了。
但愿有一天咱们师生能共同站在瀑布脚下吟唱这首《望庐山瀑布》。
四.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生挂飞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