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主要部位的测量

合集下载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是临床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大小,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变或异常。

以下是关于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的详细介绍。

头部CT:在头部CT中,可以测量颅骨、颅内结构和脑部的大小和形态。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的颅内容积在1400-1600毫升之间,颅腔直径在12-15厘米之间。

脑室是指脑内的液体腔,正常成年人的脑室容积大约为30-40毫升。

颈部CT通常用于检查颈部软组织、血管和颈椎等结构。

正常成年人颈椎椎体高度应在1.8-2.2厘米之间,椎管直径应在1-1.5厘米之间。

颈部软组织的正常厚度大约为0.5-2.0厘米。

胸部CT可以帮助检查肺部、心脏和胸腔等结构。

正常成年人的胸廓大小大约为25-30厘米,肺的容积约为3-4升。

心脏正常大小为9-12厘米,主动脉的直径为2-3厘米。

盆腔CT:盆腔CT一般用于检查盆腔器官,包括子宫、卵巢、膀胱和直肠等。

正常子宫大小为7-9厘米,卵巢大小为3-4厘米,膀胱容量约为300-500毫升。

直肠壁的正常厚度为1-2毫米。

四肢CT:四肢CT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四肢骨骼、血管和肌肉等结构。

正常成年人的肱骨长度约为28-32厘米,桡骨长度约为20-25厘米,骨盆宽度约为25-30厘米。

第二篇示例: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T技术能够以高分辨率、多层次、全方位的方式获取人体各部位的影像,提供了重要的医学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

而在CT检查中,准确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医师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诊断。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人体各部位CT的正常测量标准。

1. 头部脑部CT是常见的检查项目,可以用于诊断脑部肿瘤、出血、卒中等疾病。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是医学影像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们提供了医生诊断疾病和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关键参考。

一般来说,CT扫描可以用于测量人体各个部位的尺寸和密度,以下是一些
常见部位的正常测量标准:
1. 头部,在头部CT扫描中,正常的颅骨厚度约为6-7mm,脑
室的大小和形状也会被评估。

此外,还会测量脑组织的密度和血管
的通畅程度。

2. 胸部,在胸部CT扫描中,医生通常会测量肺部的密度和体积,评估气道和血管的通畅情况,以及心脏的大小和位置。

3. 腹部,腹部CT扫描可以测量肝脏、胰腺、肾脏、脾脏等腹
腔器官的大小、形态和密度,评估有无肿块、结石或其他异常情况。

4. 骨盆和脊柱,在骨盆和脊柱CT扫描中,医生会测量骨骼的
密度、关节的间隙和位置,评估骨折、骨质疏松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的人可能会有一定的生
理差异,因此正常测量标准会有所不同。

此外,医生在进行CT测量时还会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总的来说,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是基于大量临床数据和研究得出的参考范围,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主要人体尺寸数据

主要人体尺寸数据

主要人体尺寸数据人体尺寸数据是指对人体各个部位的尺寸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设计、创造和定制各种产品和设备非常重要,如服装、家具、汽车座椅、工作台等。

准确的人体尺寸数据可以匡助设计师和工程师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舒适性和适配性。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人体尺寸数据及其标准格式:1. 身高数据:- 平均身高:男性约为175厘米,女性约为162厘米。

- 测量方法:使用身高测量仪或者直尺,被测者直立,头部贴紧测量仪或者直尺。

2. 体重数据:- 平均体重:男性约为70公斤,女性约为60公斤。

- 测量方法:使用体重秤,被测者光脚站在秤上,读取体重数值。

3. 胸围数据:- 平均胸围:男性约为94厘米,女性约为86厘米。

- 测量方法:使用卷尺,环绕胸部最宽处水平测量。

4. 腰围数据:- 平均腰围:男性约为84厘米,女性约为70厘米。

- 测量方法:使用卷尺,环绕腰部最窄处水平测量。

5. 臀围数据:- 平均臀围:男性约为96厘米,女性约为102厘米。

- 测量方法:使用卷尺,环绕臀部最宽处水平测量。

6. 肩宽数据:- 平均肩宽:男性约为46厘米,女性约为42厘米。

- 测量方法:使用卷尺,测量两肩之间的最宽距离。

7. 腿长数据:- 平均腿长:男性约为80厘米,女性约为77厘米。

- 测量方法:使用卷尺,测量从腰部到脚底的垂直距离。

8. 手指长度数据:- 平均手指长度:男性约为8.5厘米,女性约为7.5厘米。

- 测量方法:使用卷尺,测量从手腕至指尖的距离。

以上数据仅为参考值,实际人体尺寸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产品的需求,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尺寸数据,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

人体尺寸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测量、人体模型等方式进行。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尽量采集大样本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平均值、标准差等参数。

总结:人体尺寸数据对于产品设计和创造至关重要。

颅脑、五官、胸部、腹部、脊柱等正常人体不同部位CT测量值及常见人体组织CT值标准

颅脑、五官、胸部、腹部、脊柱等正常人体不同部位CT测量值及常见人体组织CT值标准

颅脑、五官、胸部、腹部、脊柱等正常人体不同部位CT测量值及常见人体组织CT值标准颅脑(一)脑室大小1、测量两侧侧脑室前角间径与同平面脑横径的比值,正常平均值为31%。

2、不同年龄组正常脑室系统测量值项目:<2岁、2~60岁、>60岁Hackman值:≤35mm、≤45mm、≤55mm。

三脑室横径:≤5 mm、≤7 mm、≤9mm。

四脑室横径:≤9 mm、≤11 mm、≤13mm。

纵裂宽径:<3 mm、<3 mm、3~5 mm。

脑沟宽径:不可见、<3 mm、3~5 mm。

(二)脑垂体高度1、冠状面CT扫描上,正常垂体上缘平直或略呈下凹弧形,其高度在成年女性<7mm,成年男性<5mm,>9mm为垂体增大。

2、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高径可达9-10mm(也有人报道达12mm 者),其横径较宽约8mm左右。

3、高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

(三)颅脑病变1、脑出血血量的算法:长×宽×高×π/6(单位:ml)。

2、颅内血肿的CT值:多高于60Hu,在60-90Hu之间,最大不应超过94Hu(红细胞压积为100%时的CT值)。

3、腔隙性脑梗死大小小于15mm,小于5mm者CT不易发现,大于15mm者为巨腔隙,最大径达35mm。

4、颅缝分离: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单侧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颅缝单侧大于1.5mm即可诊断,儿童有的颅缝较宽,但亦不应超过2mm。

五官1、正常眼环厚度:2~4mm。

2、晶体CT值:70~80HU;玻璃体CT值:0~10HU。

3、眼眶内视神经粗:3~4mm;眼外肌粗:4~6mm。

两侧对称。

4、眼球突出的标准:在摆位良好的横轴位图像上,于两侧颧突之间作一连线,正常人大约有眼球的1/3位于该线之后,如位于此线后方的眼球面积少于1/3时,指示有意义的眼球突出。

5、骨性外耳道大约1.5cm长,占据外耳道之内2/3,外侧1/3为软骨部。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人体测量是指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标准化测量及记录,以便分析人体各部位的尺寸、位置、形状等特征。

它可应用于文物考古、建筑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加工与拼装等领域,也可用于医学研究以及运动健身等领域。

一、人体测量名词:
1、头部测量:头颅围,头围,前额宽度,头部深度,额高,脑袋高度,上颏宽度,下颏宽度,眉毛宽度,下巴宽度,鼻梁高度,脸宽度,脸长度。

2、躯干测量:胸围,腰围,臀围,肩宽,颈围,腰高,臂长,臂围,臂长,肩宽,前臂长,胸深,腹高,腹围,臀深,腰高,腿长,腿围。

3、四肢测量:肩宽,上臂围,肘围,腕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膝围,踝围。

4、其他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比,腰臀比,腰腿比,腿高比,下肢比率,身体比例,肩摆比例,身体比率,臀部形状,胸部形状,腹部形状,腿部形状,腰部形状,头部形状,四肢形状。

服装人体主要测量部位介绍

服装人体主要测量部位介绍

服装人体主要测量部位介绍
服装设计师在当今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单会制版或裁剪而不懂设计,那也只能做基础生产工作,更不能奢望服装设计师的风采和地位。

对此,我校特开设服装设计精英班课程,着重学习服装设计方法和款式创意意识,了解当今时装的流行时尚。

不论对想系统学习服装设计、拓展行业发展空间的相关人员,还是提升服装审美能力、了解服装知识和流行时尚的爱美一族都是最好的选择。

1、胸围 (B0):沿胸部最丰满处围量一周。

测量时要注意皮尺保持水平,紧度要保证人体正常的呼吸量。

2、腰围 (w0):沿腰部最细处围量一周。

3、臀围(H0):沿臀部最丰满处围量一周。

4、肩围(S0):分别从人体前、后水平测量左右肩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前后肩
图1人体剖析图
宽),取二者之和。

(一般可视为前肩宽的2倍)
5、颈围(N0):在颈根处围量一周。

6、身高(h0):头顶至脚底的普通距离。

7、上体长:头顶至耻骨联合处的高度。

值得指出的是,上体长不一定等于身高的一半。

除此之外,还有头围、胸下围、臂根围、上臂围、前臂围、腕围、下腰围、臀上围、大腿围、小腿围、踝围等等,但是不常用。

量体标准及部位

量体标准及部位

测量标准方法:1:身高:人体立姿,头顶点至地面的直线距离。

(可以客户自报)2:体重:脱下外套和鞋子站在体重称上面。

(可以客户自报)3:前衣长:颈椎点经过胸高点垂直地面量出你需要的尺寸。

4:前腰长:颈椎点经过胸高点垂直到(胸围和臀围最细的部位)5:胸高点:颈椎点到乳峰最高处。

6:前胸宽:左右胸部腋窝点的距离。

(注:水平测量)7:胸围:胸高点(B.P点)为基点,用皮尺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注:皮尺要松量适合不宜过紧)8:乳距:乳峰最高处的左右位置(水平测量)9:胸下围:女性胸衣下口位置水平量一周的长度。

(一般用在做内衣和旗袍或比较紧身的服装)10:腰围:在腰部最凹处,用皮尺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注:皮尺要松量适合不宜过紧)11:腹围:腰围和臀围之中间的距离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注:皮尺要松量适合不宜过紧)12:臀围:在臀部最丰满处,用皮尺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注:皮尺要松量适合不宜过紧)13:肩宽:自左肩端点经过后颈点量至右肩端点的距离。

14:背宽:背部左右腋窝之间的距离。

(注:水平测量)15:后腰长:由后颈点(第七颈椎点)开始,沿后中线量至腰节线形测量。

16: 后身长:由侧颈点经肩胛凸点,向下量至腰节线位置。

17:袖长:肩端点向下量测出袖长位置(注:腰按照客户喜好来决定,一般大衣为虎口上来2CM做袖长)18:上臂长:肩端点向下量测到肘的位置。

19:臂根围:经过肩端点和前后腋窝点围量一周的长度。

(作为袖笼弧长参考用一般用于较合体的服装上)20:臂围:在上臂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用于做袖肥参考非常有用(注:皮尺要松量适合不宜过紧)21:肘围:手臂肘的位置围量一圈。

(一般用于做七分袖袖口做参考值)22:腕围:手腕围量一圈。

(一般用于针织衫的袖口做参考值用)23:掌围:将拇指并入手心,用皮尺在手掌最丰满处围量一周的长度。

(用于做袖口参考值用)24:头围:以前额和后枕骨为测点,用皮尺围量一周的长度。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
要准确地测出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就必须先正确地设定人体 各部位测量的基准点。人体测量是以骨骼为基准点。
人体的基准点
1、侧颈点:在颈根曲线上,从侧面看,在前后颈厚度中部稍微偏后的位置。是测量服装前衣长的参考点。 2、前颈点:颈根曲线的前中点,前领圈中点。是服装领窝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3、肩端点:处在肩与手臂的转折点处,是人体重要基准点之一。是测量人体肩宽的基准点,也是测量人体臂长及服装 袖长的起始点,也是服装衣合的对位点。 4、前腋点:位于胸部与手臂的交界处,当手臂放下时,手臂与胸部在腋下结合处的起点,是测量胸宽的基准点。 5、胸高点:胸部最高的位置,亦即乳头点,是人体重要的基准点之一,是确定胸省省尖的参考点。 6、前肘点:位于人体肘关节的前端,是确定服装前袖弯曲的参考点。 7、前腰中点:位于人体前腰部中点处。 8、侧腰点:前腰与后腰的分界点,是测量裤长或裙长的参考点。 9、前手腕点:位于手腕的前端,是测量服装袖口围度的基准点。 10、后手腕点:位于手腕的后端,是测量人体臂长的终止点。 11、侧臀点:臀围线与体侧线的交点,是前后臀的分界点。 12、膑骨点:位于膝关节的前端中央,是确定大衣及风衣衣长尺寸的参考点。 13、后颈点:位于第七颈椎处,是测量人体背长的起始点,也是测量服装后衣长的起始点。 14、肩胛点:位于后背肩胛骨最高点处,是确定肩省省尖的参考点。 15、后腋点:位于背部与手臂的交界处,手臂放下时,手臂与背部在腋下结合处的起点,是测量人体背宽的基准点。 16、后腰中点:位于人体后腰中点处。 17、后肘点:位于人体肘关节的后端,是确定服装后袖弯曲及袖肘省省尖方向的参考点。 18、后臀中点:位于人体后臀中点处。 19、臀高点:位于臀部最高处,是确定臀省省尖方向的参考点。 20、踝骨点:位于踝骨外部最高点处,是测量人体围线:绕颈部喉结处一周的线条,是测量人体颈围尺寸的基准线,是服装领口定位的参考线。 (2)颈根围线:绕颈根底部一周的线条,是测量人体颈根围尺寸的基准线,也是服装领口线的参考线。 (3)前中线:从前颈点起,经前胸中点、前腰中点的线条,它是服装前片左右衣身的分界线,也是服装前中线定位的参考线。 (4)臂根围线:绕手臂根部一周的线条,上经肩点、下经腋下点,是测量人体臂根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衣身与衣袖的分界 线及服装袖窿线定位的参考线。 (5)胸宽线:左右前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6)上臂围线:通过腋下点,绕上臂最丰满处一周的线条,是测量人体上臂围尺寸的基准线。 (7)胸围线:经胸高点水平绕胸部一周的线条,是测量人体胸围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胸围线定位的参考线。 (8)前肘弯线:由前腋点经前肘点至前手腕点的手臂前纵向顺直线,是服装前袖弯线定位的参考线。 (9)腰节线:从侧颈点开始,经胸高点至腰围线的线条。 (10)肘围线:手臂自然下垂时,绕肘关节处一周所得的线条,是测量上臂长度的终止线,也是服装肘线定位的参考线。 (11)腰围线:水平绕腰部最细处一周的线条,是测量腰长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腰围线定位的参考线。 (12)手腕围线:绕前后手腕点一周的围线,是测量人体手腕长度的基准线及臂长的终止线,也是长袖服装袖口位置定位的参考 线。 (13)腹围线:又称为中腰围线或为上臀围线,水平绕腰围线和臀围线中间一周所得的线条,是测量人体中臀围长度的基准线, 在设计臀部很合体的裤子或裙子时也需要测量这个尺寸。 (14)腰长线:从腰围线至臀围线之间的直线距离。 (15)体侧线:从腋下点起,经过腰侧点、臀侧点至脚踝点的人体侧面线条。是人体胸、腰、臀和腿部前后的分界线,也是服装 前后衣身或裤身、裙身的分界线及服装侧缝位置定位的参考线。 (16)臀围线:水平绕臀部最丰满处一周所得的线条,是测量人体臀围尺寸及臀长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臀围线定位的参考线。 (17)腿跟围线:大腿最丰满处的水平围线,是测量人体腿围尺寸的基准线,也是确定裤子裆深的参考线。 (18)膝围线:水平绕膝盖部位一周所得的线条,是测量大腿长度的终止线,也是服装中裆线定位的参考线。 (19)踝围线:水平绕踝部一周的线条,是测量踝围尺寸的基准线及腿长尺寸的参考线,也是长裤裤脚位置定位的参考线。 (20)小肩线:由肩颈点至肩端点的线条,是人体前后肩的分界线,也是服装肩缝线定位的参考线。 (21)背长线:连接后颈点与后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原型中背长尺寸确定的依据,也是连衣裙中上下身分界点的参考线。 (22)背宽线:在背部连接两个后腋点之间的线条。 (23)后肘弯线:由后腋点经后肘点至后手腕点的手臂后纵向顺直线,是服装后袖弯线定位的参考线。 (24)后中线:由后颈点经后腰中点、后臀中点的后身对称线,是服装后片左右衣身的分界线,也是服装后中线定位的参考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造型学第一章服装造型基础知识服装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

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制图,其中服装的主要依据是人体。

服装着身覆盖于人体,服装的造型也是基于人体之上,应注意的是线条即人体的曲线美,女体要求得体程度略高,所以对服装造型要求也很高在教学中,以女装为主,以男装为辅,应不断总结经验。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一、人体体型(一)人体结构。

(二)体型外部特征对服装产生的影响。

二、人体测量(一)人体测量应注意哪些?(二)人体测量的部位。

三、服装成品的放松量(一)放松量如何产生?(二)成衣服装放松量参考。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一、人体体型人体的外形是决定服装结构和形态的依据,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的尺寸数据,是服装制图的直接依据。

(一)人体结构服装制图中的点、线、面是根据人体结构的点、线、面而定的。

(1)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根据人体测量的需要,可对人体划分以下几点。

1颈椎点高:位于人体前中央颈、胸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身长的起点,它是后颈窝定位的参考依据。

2颈椎点:位于人体后中央颈、背交界处(即第七颈椎界)它是测量人体背长及上体长的起始点也是测量服装后衣长的起始点及服装领椎定位的参考依据。

3颈侧点:位于人体颈部侧中央与肩部中央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前、后腰节长的起始点,也是测量服装前衣长的起始点及服装领肩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4肩端点:位于人体肩关节峰点处,它是测量人体总肩宽的基准点,也是测量臂长或服装袖长的起始点,及服装袖肩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5胸高点:位于人体胸部左右两边的最高处,它是确定女装胸省省尖的方向参考。

6背高点:位于人体背部左右两边的最高处,它是确定女装后肩肩省省尖的方向参考7前腋点:位于人体前身的臂与胸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胸宽的基准点。

8后腋点:位于人体后身的臂与胸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背宽的基准点。

9前肘点:位于人体上装上肢肘关节前端处,它是服装前袖弯线凹势的参考点。

10肘点:位于人体上装上肢肘关节后端处,它是确定服装后袖弯凸势及袖肘省省尖方向的参考点。

11前腰节点:位于人体前腰部正中央处,它是前左腰与前右腰的分界处。

12后腰节点:位于人体后腰部正中央处,它是后左腰与后右腰的分界处。

13腰侧点:位于人体侧腰部位正中央,它是前腰与后腰的分界处,也是测量服装裤长或裙长的起始点。

14前臀中点:位于人体前臀正中央处,它是前左臀与前右臀的分界点。

15后臀中点:位于人体后臀正中央处,它是后左臀与后右臀的分界点。

16臀侧点:位于人体侧臀正中央处,它是前臀和后臀的分界点。

17臀高点:位于人体后臀左右两侧最高处,它是确定服装臀省省尖方参考点(或区域)。

18前手腕点:位于人体手腕的前端处,它是测量服装袖口大的基准点。

19后手腕点:位于人体手腕的后端处,它是测量人体臂长的终止点。

20会阴点:位于人体两腿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肢下和腿长的起始点。

21膑骨点:位于人体膝关节的外端处,它是测量确定服装衣长的参考点。

22踝骨点:位于人体脚腕处侧中央,这是测量人体腿长的终止点,也是确定服装裤长的参考点。

人体基准点的设置将为服装主要结构点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2)人体主要基准线的构成。

根据人体体表的起伏交界,人体前后分界及人体对称性等基本特征,可对人体外表设置以下几条基准线。

1颈围线:颈部围围线,前经喉结下口2cm处,后经颈椎点,它是测量人体颈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领口定位的参考依据。

2颈根围线:颈根底部围圆线,前经颈高点,侧经颈侧点,后经颈椎点,它是测量人体颈根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领围线定位的参考依据,又是服装中衣身与衣领分界的参考依据。

3胸围线:前经胸高点的胸部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人体胸围长度的基准线,又是服装胸围定位的参考依据。

4腰围线: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围圆线,前经前腰中点,侧经腰侧点,后经后腰中点,它是测量人体腰围长度及臀长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臀围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5臀围线: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圆线,前经前臀中点,后经后臀中点,侧经侧臀点,它是测量人体臀围长度及臀长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臀围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6中臀围线:腰至臀平分部位的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人体中臀围长度的基准线。

7臂根围线:臂根底部的围圆线,前经前腋点,后经后腋点,上经肩端点,它是测量人体臂根围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中衣身与衣袖分界与服装袖窿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8臂围线:腋点下上臂最丰满部位的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人体臂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袖围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9肘围线:经前、后肘点的上肢部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上臂长度的终止线,也是服装袖肘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0手腕围线:经前、后手腕点的手腕部的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人体手腕围度的基准线及臂长的终止线,也是服装长袖袖口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1腿围线:会阴点下最丰满的水平围线,它是测量人体腿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横裆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2膝围线:经膑骨点的下肢膝部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大腿长度的终止线,也是服装中袖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3脚腕围线:经最细处的脚腕部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脚腕围长度的基准线及脚腿长的参考线,也是服装长裤脚口定位的参考依据。

14肩中线:由颈肩点至肩端点的肩部中央线,它是人体前、后肩的分界线,也是服装前、后衣身上部分界和服装肩缝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5前中心线:由颈窝点经前腰中点,前臀中点至会阴点的前身对称线,它是人体左右胸,前左右腰,左右腹的分界线,也是服装前左右衣身(或裤身)分界及服装前中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6后中心线:由颈椎点,经后腰中点,后臀中点顺直而下的后身对称线,它是人体左右背后,左右腰后,左右臀的分界线,也是服装后左右衣身(或裤身)分界及服装背中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7胸高纵线:通过胸高点,膑骨点的人体前纵向顺直线,它是服装结构中一条重要的参考线,也是服装后公主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8背高纵线:通过胸高的,膑骨点的人体前纵向顺直线,它是服装结构中的一条重要的参考线,也是服装后公主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9前肘弯线:由前腋点经前肘点至前手腕点的手臂纵向顺直线,它是服装前袖弯线的定位的参考依据。

20后肘弯线:由后腋点经后肘点至后手腕点的手臂后纵向顺直线,它是服装后袖弯线的定位的参考依据。

21侧缝:通过腰侧线,臀侧点,足踝骨点的人体侧身中央线,它是人体胸,腰,臀及腿部前后的人界线,也是服装前、后衣身(或侧缝)定位的参考依据。

人体基准线的设置将为服装主要结构线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体型外部特征对服装制图的影响。

由于生理关系及发育生长方面的原因,人体除了在高度,围度方面存在差异,在体太外形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肩部、胸背部、腰部、臀部(1)肩部(外形特点)男性:一般肩阔而平,肩头略前倾,整个肩膀俯着看呈弓形状。

肩部前中央表现呈双曲面状。

女性:一般较男性肩狭而斜,肩头前倾,肩膀弓形状及肩部前中央的双曲面状均较男性明显。

老年:一般较年轻人薄而斜,肩头前倾,肩膀弓开状及肩部双曲面均甚于青年人。

幼儿:一般肩狭而薄,肩头前倾,肩膀弓形状及肩部双曲面均弱于成年人。

上述的外形特征及基差异反映在服装结构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肩头的前倾使得一般上的前肩缝线略余于后肩斜线。

2肩膀弓形状使得上衣后肩缝线略长于前肩缝线,前肩缝线外凸,后肩缝线区域必须内凹且后肩阔于前肩。

3肩部中央的双曲面线面状决定了合体服装的前肩缝线区域必须适量拔开,后肩缝线区域必须适量归拢。

4女肩窄于男肩,使得相同条件下的女装肩宽小于男装肩宽。

5女肩斜于男肩,决定了相同条件下,女装前、后肩缝线的平均斜度大于男装。

6女肩膀头前倾度大于男肩头,决定了女装前,后肩斜度差大于男装。

7女肩部前中央的双曲面状更为明显,决定了相同条件下,女装前,后肩缝线区域的归拔程度大于男装,此外,也决定了女装前肩省上段略带内弧线形。

(2)胸背部(外形特点)男性:整个胸部呈球面状,背部有肩胛骨微微隆起,后腰节长大于前腰节长。

(简称腰节差)女性:由于乳峰高高隆起,使得胸部呈圆椎面状,背部肩胛骨隆起较男性明显,前后腰节差明显小于男性。

老年:一般胸部较青年平坦,肩胛骨的隆起更明显,别外,由于脊椎曲度的增长,使驼背体型较为常见。

幼儿:一般胸部的球面状程度与成年人相仿,但肩胛骨的隆起却明显弱于成年人,背部平直略带后倾,成为幼儿体型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上述的外形特征及差异,反映在服装结构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胸部的球面状产生了上装的胸劈门,也使得上装中通过胸部的分割线边缘部位往往留有劈势。

2女性的乳峰形体特征决定了胸省,胸裥等女装结构的特有形式。

3采取节差的存在决定了男装后腰长总大于前腰节长,由于男女体腰节差的区别,又使得女装的腰节差不如男装那样明显。

4肩胛骨的隆起产生了上装的后肩省,省裥及通过该部位周围的分割线需留有劈势等,一系列结构处理方法,也决定了后肩缝线后袖窿线上段处允许归拢。

5幼儿的背部平直且略有后倾,使得童装的后腰节长只要等于甚至小于前腰长即可(3)腰部(外形特点)男性:腰节较长,腰部间隔明显,侧腰部呈双曲面状。

女性:腰节较短,腰部凹陷基于男性,侧腰部的双曲面状更为明显。

老年:腰部的凹陷程度及侧面的双曲线较青年要明显减弱甚至形成腰胸落差同样大小。

幼儿:腹部呈球面状突起,致使腰节不明显,凹陷模糊。

上述的外形特征及差异,反映在服装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腰节的男底女高,使得同样裤长的女裤直裆长于男裤直裆。

2腰部的明显凹陷产生了曲腰身结构的服装,男女腰部凹陷的区别又决定了相同条件下女装的吸腰量往往大于男装的吸腰量。

(4)臀部(外形特点)男性:臀窄且小于肩宽,后臀外凸较明显,呈一定的球面状,臀,腰围差值(简称臀腰差)明显,一般在14——20cm内。

女性:臀宽且小于肩宽,后臀外凸更明显,呈一定的球面状,臀腰并比男性更为显著,一般在20——26cm 内。

老年:男性老年的后臀部外形基本与青年相仿,女性老年的后臀部则显得宽大圆浑,略有下垂与青年相比,老年的臀腰差明显减小。

幼儿:臀窄且外凸不明显,臀腰差几乎不存在。

上述的外形特征及差异反映在服装结构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臀部的外凸使得西裤在后裆宽大于前裆宽,后半臀大于前半臀。

2臀部呈球面状决定了西裤后侧缝线上段处的地方必须归拢,通过臀部的分割线边缘部位必须留有劈势,此外,它也是西裤前裥后省的一个重要原因。

3臀腰差的存在,是产生西裤前褶和后省的主要原因。

4女性臀部的丰满,使得女装后省往往大于男裤后省。

5幼儿不存在臀腰差,使得幼儿童裤的腰部,一般不常收省打褶,而都可以收橡皮筋或背带为主。

二人体测量量体要点。

服装裁剪是服装制作的基础,而“量体裁衣”则是服装裁剪最基本的要求。

任何一个时装款式,由于量体、裁剪的好坏不同,都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