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体静态特征与测量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手握工具设计人机分析:把手,手机等 手握工具设计人机分析:把手,
手机的周长受手的 围径的限制
拇指的活动范围
六 实验结论
通过具体的测量与系统的数据分析,我们对人手的形态与动态有了具体的 尺寸理解,于是可以较合理的设计出方便使用的手控操作产品,如手机等。 当然,对于手机设计时所出现的具体问题,仍需具体分析。
共计人数: 人 三 测量的原始数据:共计人数:13人
编号 刘 张 宋 曾 王 王 徐 李 和 曹 朱 罗 任 男 男 男 男 男 性别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肩宽 29 31 32 32 33 31 30 34 45 39.5 35 39 37.5
(男:6 人 / 女:7人 人
指根距 149 137.5 134 146 154.5 151 149 146 163 164 160 152.5 154
以肩关节为圆心的直臂抓握图
-70.57
单位:厘米
2.水平抓握分析 水平抓握分析
70.57
43.05 31.79 159.85 单位:厘米
六 实验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运用,对人体的肩宽,指尖距, 指跟距,以及臂长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设计与人类使用有关的器具 时,准确的实验数据及合理的分析,对于做出好的人机产品,是十 分必要的。
通过测量值的均值与标准差的计算,可以求得各组数据对应使用域为90% 的百分位数,相对于手的作业区的活动范围,我们在统计数据进行具体的产 品设计时,应以人群中较小数值人的百分位数为设计标准,以满足大多数人 的人体尺寸要求。
五 实验运用
1.直臂抓握分析: 直臂抓握分析: 直臂抓握分析
70.57
肩点 70.57
测量方法: 二 测量方法:
人体静态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静态测量实验报告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即使在静态状态下,也可以对人
体进行广泛而准确的测量。
本实验利用使用电子测量仪,对10名实验对象进行静态测量,测量了实验对象身高、体重、头围、颈围、肩宽、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围和上腿围。
首先,将实验对象静坐在椅子上,并帮助他们调整姿势,以确保身体坐正,并放平肩膀,脚尖舔地。
然后用测量仪测量实验对象的身高、体重和其他尺寸。
在此过程中,实验
人员督促实验者采取正确的姿势,并保持身体的稳定。
测量完毕后,核算每位实验对象的测量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当测量数据与其指定的精度不符时,测量结果会被重新校准,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此次实验表明,在有效地确保测量精度的情况下,使用电子测量仪可以准确测量出实
验对象的体型尺寸,为下一步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此外,这次实验还发现,在测量过
程中,正确地督促实验对象按指定姿势采取正确的姿势,对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有一
定的帮助。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验证了使用电子测量仪静态测量体型尺寸的可行性,为人体测量
带来了新的变化,提高了测量效率。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常用的人体测

人体测量用弯角规
它是用于不能直接以直尺测量的两点 问距离的测量,如测量肩宽、胸厚等部 位的尺寸.国标GB 5704.3—85是人 体测量用弯脚规的技术标准.此种弯 脚规适用于读数值为1mm,测量范围 为0—300mm的人体尺寸的测量.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
1. 均 值 2. 方 差 3. 标准差 4. 百分位数
该标准共提供了七个类共47项人体尺寸基础数据,标准 中所列出的数据,是代表从事工业生产的法定中国成年 人<男18—60岁,女18—55岁>人体尺寸,并按男、女性 别分开列表.
见课本P85
人体各部分结构参数的计算
对于设计中所需的人体数据,当无条件测量时,或宜接测 量有困难时,或者是为了简化人体测量的过程时,可根据 人体的身高、体重等基础测量数据,利用经验公式计算 出所需的其他各部分数据.
1. 以身高计算各部分尺寸
2. 由体重计算体积和表面积
3. 由体重、身高、体积计算生物力学 参数
以身高计算各部分尺寸
我国成年男女足底到膝盖的距离:
男=0.265 H, 女=0.261H
我国标准人的尺度:
男=170cm, 女=160cm
我国标准人的体重
男=62kg,
女=52kg
计算体积和表面积
1. 人体体积计算:
在上肢上, 将桡骨侧称 为桡侧,将 尺骨侧称为 尺侧
在下肢上, 将胫骨侧称 为胫侧,将 腓骨侧称为 腓侧
支撑面和衣着
立姿时站立的地面或平台以及坐姿时的 椅平面应是水平的,稳固的不可压缩的.
要求被测量者裸体或穿着尽量少的内衣 <例如只穿内裤和汗背心>测量,在后者情况 下,在测量胸围时,男性应撩起汗背心,女性应 松开胸罩后进行测量.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考点:人体测量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考点:人体测量人体测量为了使各种与人有关的机械、设备、产品等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工作.就须实现人一一机的最优结合,井使人在使用时处于安全、舒适的状态和无害、宜人的环境之中;现代设计就必须充分考虑人体的各种人机学参数。
(一)人体尺寸测量基础人体测量所涉及的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而非个人。
因而选择样本必须考虑代表性的群体,测量的结果要经过数理统计处理,以反映陔群体的形态特征与差异程度。
人体测量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必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安全设计、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1.被测者姿势(1)直立姿势。
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成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2)坐姿。
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至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曲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放在大腿上。
2测量基准面人体测量基准面的定位是由三个互相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和横轴)来决定的。
(1)矢状面。
按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所有断面,都可称为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
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等的两半的断面称作正中矢状面。
(3)冠状面。
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
(4)水平面。
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
水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⑸眼耳平面。
通过左、右耳屏点及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或法兰克福平面。
3测量方向(1)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
将下方称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⑶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人体测量原理讲解

§3 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
一、我国人体的结构尺寸 人体主要尺寸:身高、体重、臂长、前臂长、大腿长、小腿长; 立姿人体尺寸:眼高、肘高、肩高、垂直手握高度、向前手握 距离。 坐姿人体尺寸:挺直坐高、坐姿眼高、坐姿肩高、坐姿大腿厚、 坐姿膝高、小腿加足高、坐深、臂膝距、坐姿 下肢长;
§3 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
头部测点16个和测量项目12项;
躯干和四肢部位的测点共22个,其测量项目共69项,其中分 为:立姿40项,坐姿22项,手和足部6项以及体重1项。 具体应用时可进行查阅;
§1 人体测量
(五)基本测点及测量项目 1、人体常用的形态比例
(1)人体身高的中点位置是耻骨联合点——耻骨联合点=1/2身高 而人体的重心位置略高于身高的中点,这与人体的运动密切相关。
§1 §2 §3 §4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 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 人体感觉机能
§1 人体测量
一、定义 人体测量: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尺度、四肢活动范围、操作时人体 所承担的负荷强度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应的生理、心理变化等方面 的测量与测试,为工业产品、室内外环境等方面的设计提供所需 要的参数。 运用于设计的人体尺寸一般多指人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 静态尺寸(也称结构尺寸)是在人体相对静止的情况下所测得的
§1 人体测量
四、人体测量的科学性 (一)测量的可靠性——是指在受试者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由同一测试者对同一名受试对象反复进行同样项目时,能够取得 一致结果的程度。受试对象的机能状况或测量条件愈稳定,可靠 性愈大; (二)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真实反映测定目的的程度, 即样本的选择是否代表大多数人的标准,把概率最高的人体尺度 作为设计的依据; (三)测量的客观性——是指不同的测试者对同一受试对象或群体 进行相同项目的测量,能够取得一致程度的结果或十分相似的结 果; 确保客观性则:① 简化测量方法; ② 事先规定好测试细则,认真按要求进行操作;
人体静态与动态尺寸

例如,人流通道宽度设计,以人流量确定人流通道宽度的人体工 学数据为:单人行走所需尺寸是76~90cm,双人通道两人并肩而行互 不接触所需尺寸是140~172cm,三人通道所需尺寸是200~240cm, 四人通道所需尺寸是230~280cm。通道越宽,人均面积就越小。
(2) 测量人Βιβλιοθήκη 静态与动态尺寸静态尺寸又称结构尺寸,是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所测得的尺寸,如 头、躯干及手足四肢的标准位置等。静态尺寸计测可在立姿、坐姿、跪姿;和 卧姿四种形态上进行,这些姿势均有人体结构上的基本尺度。
动态尺寸又称机能尺寸,是受测者处于执行各种动作或进行各种体 能动作中各个部位的尺寸值,以及动作幅度所占空间的尺寸。在现实生 活中,人体的运动往往通过水平或垂直的一两种以上的复合动作来达到 目标,从而形成了动态的“立体作业范围”。
人体静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静态形态结构的特征和规律。
2. 掌握人体主要骨骼、肌肉、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人体骨骼模型2. 人体肌肉模型3. 人体关节模型4. 人体解剖图谱5. 记录本、铅笔、尺子三、实验步骤1.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特点。
(1)人体骨骼共分为三大部分: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2)颅骨由23块骨头组成,包括8块脑颅骨和15块面颅骨。
(3)躯干骨包括12块胸椎、24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和12对肋骨。
(4)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和腕骨,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跗骨。
2. 观察人体肌肉模型,了解人体肌肉的组成和特点。
(1)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
(2)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使骨骼运动。
(3)平滑肌和心肌无明显的肌腱,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
3. 观察人体关节模型,了解人体关节的组成和特点。
(1)人体关节分为三种类型:球窝关节、滑膜关节和平面关节。
(2)球窝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具有较大的运动范围。
(3)滑膜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和稳定性。
(4)平面关节如椎间关节、胸肋关节,运动范围较小。
4. 分析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的相互关系。
(1)骨骼提供人体支架,使肌肉附着。
(2)肌肉通过收缩,使骨骼运动。
(3)关节连接骨骼,使骨骼运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特点:人体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共同构成人体的支架,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
2. 人体肌肉的组成和特点: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是运动的主要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使骨骼运动。
3. 人体关节的组成和特点:人体关节分为球窝关节、滑膜关节和平面关节,连接骨骼,使骨骼运动。
4. 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的相互关系:骨骼提供支架,肌肉通过收缩使骨骼运动,关节连接骨骼,使骨骼运动。
人体静态尺寸实验报告

人体静态尺寸实验报告1. 引言人体静态尺寸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各个部位的尺寸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人体工程学、服装设计、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多个实验参与者的人体静态尺寸,得出平均值和范围,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实验设计2.1 实验对象共招募了10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50名男性,50名女性。
实验对象年龄分布在20至30岁之间,排除有严重疾病、残疾或手术史的个体。
2.2 测量项目本实验测量了以下几个人体静态尺寸项目:1. 身高:被试者站立直立,头部与身体连成一条垂直线,使用测高仪测量身高。
2. 头围:使用卷尺围绕头部最宽处进行测量。
3. 臂展:被试者伸开双臂与身体成一直线,使用卷尺测量两手中指间的最大距离。
4. 腰围:使用卷尺围绕腰部最窄处进行测量。
5. 臀围:使用卷尺围绕最宽臀部进行测量。
6. 大腿围:用卷尺围绕大腿最粗处进行测量。
2.3 测量方法在实施测量前,向被试者解释实验目的,并获得其知情同意。
测量项目的顺序按照身高、头围、臂展、腰围、臀围、大腿围的顺序进行。
每项测量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测量员完成,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使用的测量工具包括测高仪和卷尺。
3. 实验结果3.1 平均值下表为实验对象各项人体静态尺寸的平均值:项目平均值(cm)身高168.7头围55.2臂展169.4腰围76.8臀围93.1大腿围56.53.2 范围下表为实验对象各项人体静态尺寸的范围:项目最小值(cm)最大值(cm)身高160.2 178.9头围53.1 57.8臂展158.3 179.2腰围72.4 80.2臀围88.7 98.4大腿围52.3 61.64. 讨论本实验通过测量100名健康成年人的人体静态尺寸,得出平均值和范围。
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本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身高、头围、臂展、腰围、臀围和大腿围在人群中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
2.头高=前臂长=脚长
人体的基本比例:
比例
3.头身示数为7时的肩峰位置
人体的基本比例
4.头身示数为7时,肩端点间距,上臂外侧间宽距
人体的基本比例:
5.
比例
头身示数为7时,肩宽与臀宽的比例
人体的基本比例:
6.
比例
头身示数为7时,腰围线位置
比例
7. 头身示数为7时,肘和手腕的位置
人体的基本比例:
1. 国内外应用历史
2. 接触式测量方法 3.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接触式测量方法
接触式测量方法
马丁测量法 石膏测量法 截面测量法
接触式测量方法
马丁测量法
马丁测量法(Martin)是国际认同、应用最广
的一种直接接触人体的测量方法,由人类学家
Rudolf Martin发明,主要表现人体各部位骨点 之间的线性尺寸,有多种测量器,如测高仪、杆
21岁的美国女大学生一天要吃60顿饭,每 隔15分钟就要吃一餐,但体重只有25公斤 ,和8岁女童差不多,体脂肪几近零。据报 道,在德州州立大学就读的丽兹.维拉斯奎 兹(Lizzie Velasquez)并非厌食症,她的罕 见症状全球只有三例。 身高1.57米的丽兹 每天进食60次,每天消耗5000到8000卡路 里,就是长不胖。她说:“我常称体重, 只要能增加1磅,就很兴奋。”
体部围度及体表弧长
头围、颈围、颈根围、上胸围、胸围、下胸围、最小腰围、 腹围、臀围、臂根围、上臂围、肘围、腕围、掌围、大腿根 围、大腿围、膝围、坐姿膝围、小腿围、踝围
二、静态测量方法
1. 国内外应用历史
2. 接触式测量方法 3.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英国:2002年,英政府、主要大型零售商和学术科研单位 合作,率先采用3D 整体扫描仪对全国11000人进行人体 调查,建立了基于Web的人体测量数据库SizeUK。
5.下肢
由大腿、小腿和足三部分组成,并由膝关节 和踝关节将下肢连接成一体。
构造
人体是由肌肉、脂肪、皮肤、骨骼及关节构造 而成,多个部分一起形成了人体特有的外形特点。
•
•
骨骼与关节
脂肪
•
•
肌肉
皮肤
构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骨骼是形成人体年龄差、性 别差及体格、姿势的支柱,是人 体形态形成的基本。人体全身骨 骼约230块。骨骼部位是服装设 计中许多测量点的标记。 连接骨头、组成可动的连接 称为关节。构成关节的关节头、 关节窝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组合方 法、包覆关节的关节包、连接关 节头和关节窝的关节韧带等,对 于关节的运动方向和幅度有着运 动域规定。
脂肪仪
角度仪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脂肪仪
角度仪
主要用于测量人体曲面凸 出部位宽度和厚度,如胸 宽、腰宽等。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脂肪仪
角度仪
主要用于测量人体曲 面凹进部位宽度和厚 度,如前胸中心厚度 等。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主要用于测量 人体各部位脂 肪的厚度,如 背部、大腿、 手臂等。
体部高度及长度 体部宽度及深度(厚度) 体部围度及体表弧长 其它补充项目
体部高度及长度
人体总高度 躯体长 背长 颈根高 颈点高 肩峰高 乳高 腰高 臀高 腰臀长 小腿肚高 坐姿颈根高 坐姿臀膝距 坐姿膝高
体部宽度及深度(厚度)
肩宽 颈根宽 胸宽 背宽 乳间距 腰宽 臀宽 胸厚 腰厚 臀厚 腹厚 坐姿腹厚
人体测量的两种姿态:
①立姿:被测者挺胸直立,平视前方,肩
部松弛,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并轻 贴躯干,左、右足跟并拢而前端分开, 呈45°夹角。
②坐姿: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骨头高 度的座椅平面上,平视前方,左、右 大腿基本平行,膝弯成直角,足平放 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人体测量部位可以分成 以下几个方面:
接触式测量方法
接触式测量方法
马丁测量法 石膏测量法 截面测量法
截面测量法
截面测量仪又称滑动量规,它 使用一组相互平行等长并可以沿 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滑竿进行测
接触式测量方法
量。测量时,将滑竿排列固定在
某一方向并与参考平面垂直,移
动各滑竿使其尖端与人体表面相
接触,可以测出各滑竿尖端到参
• 构造 • 生长规律
方位
把人体置于六面的 长方形箱体中可以确定出
人体的六个方位:前后面、
左右面和上下面。
确定人体的方位之后,就可确定如下的基准:
方位
基准线 前中心线、后中心线、重心线
基准面 矢状切面(前中心线位置)
———基准垂直面 额状切面(重心线位置) ———基准前头面 水平切面(腰围位置) ———基准水平面 — — —
美国:2003年对13个州10000多人进行了人体普查,利用 TC2公司的三维人体测量仪建立新的SizeUSA。
史
国内外应用历史
欧洲:欧洲委员会和欧洲纺织协会正鼓励所有成员国进行 全国性人体普查,以最终建立欧洲人体体型数据库EDA, 开发欧洲人体尺寸标准。
日本:为了制定JIS尺寸规格,分别于1965-1967年及19711972年在全国实行了约9000人的测量调查,在1978-1982 年、1992-1994年间再次进行全国性测量,以建立成衣标 准尺码系统。
构造
与服装关系密切的部 位有:
僧帽肌 広颈肌 领子
大胸肌
三角肌 大臀肌
胸省
袖山 胸腰差
大腿肌
下装侧缝形态
构 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皮下脂肪组织分为储藏脂肪 和构造脂肪。 储藏脂肪遍布全身,组成皮 下脂肪层,形成人的外形和性别 差异。 构造脂肪多指关节部位的填 充脂肪。 皮下脂肪与人体的外形有着 密切的关系,它形成了人体体表 的圆顺和柔软,使之产生皮肤的 滑移。
构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
骨骼与关节
与服装关系密切的骨骼点有: 头顶点,第7颈椎,锁骨中心,手肘点,茎状突起,肩峰点, 肠骨,膝盖骨,外踝骨
构造
构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这里主要指的是骨骼肌。骨骼肌 附着于骨骼与关节之上,人体靠肌肉 的收缩牵动骨骼产生动作。肌肉是人 体表面形态的决定因素,肌肉发达使 体形丰满,肌肉干瘪使体形瘦小。人 体呈现不同的体态与肌肉发育状况有 直接关系。
状仪、触角仪、脂肪仪、角度仪和软尺等。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主要用于测量人体长度和围度, 普通软尺多为塑料或玻璃纤维 制成,马丁测量仪的软尺是钢 制的,可以更好地减少测量中 的误差。
脂肪仪
角度仪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主要用于测量身高 等人体纵向长度, 被测者可以采用站 立或坐立姿势。
实际比例:实测值的比例
服装结构图
指谋求人体比例基础上的特殊 效果,而不是实测值的比例.
表观比例与实际比例比较
比例
以头高划分身 长而得到的数值成 为头身示数。 用头身示数 描述人体比例是把 握人体形态较好的 方法,也是目前广 泛通用的方法。
比例
人体的基本比例:
1.
第3指长=1/2头高
人体的基本比例:
国内应用历史
国内外应用历史
我国在1971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近40万人的人体测量,
1989年进行了第二次约5500人的人体测量,现用的国标
既是这两次测量的结果。此后,我国一些高校和企业合
作对我国的人体体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如:
东华大学和日 本华歌尔公司 于1998年及 2003年分别合 作测量了女体 800人;
接触式测量方法
制成并已剥离的石膏模型:
前半部分正面
前半部分反面
接触式测量方法
制成并已剥离的石膏模型:
后半部分正面
后半部分反面
接触式测量方法
制成并已剥离的石膏模型:
石膏模型的立体形态
接触式测量方法
剥离并剪切后的石膏带可 以明显看出衣片上应收省 的部位 应用石膏法制作的肩臂部 模型,是服装袖山部位设 计的基础
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比例
人体比例是以人体某个部位的尺寸为基准, 求得与其他部位的比例关系。作为基准的部 位一般为人体计测中变动系数极少的部位, 如身长、头高、手长、足长、肩宽等。
服装设计中必要的比例主要有:人体宽度 与高度的比例、服装各部位的比例、制作时的 实际比例、设计时的表观比例等。
考平面的距离。在坐标纸上记录
各点的位置,最后将所有各点连 成曲线,即得到人体断面的图形。
二、静态测量方法
1. 国内外应用历史
2. 接触式测量方法 3.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莫尔等高线法
TC2分层轮廓测量法
莫尔等高线法
皮下脂肪体、 脂肪中心带、扩散方向及 减少部位等
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根据人体肥满程度,可以将 其分为三种类型:瘦弱型、正常 型和肥胖型。其主要差异在于胸 部和腹部皮下脂肪量的多少。
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人体皮肤亦称表皮,是覆盖于 人体表面的器官,皮肤具有很多 功能,其构造与服装基本结构线 关系密切。当人体运动时,皮肤 会产生滑移,从而对服装的构造 产生影响。
第五章 人体静态特征与测量
一、静态特征
人体是支撑服装的主架。由于每个人的 体型不一样,穿上服装后的视觉效果也不相 同。 因此,认识并分析人体的结构特征,对 于服装设计时加强服装对人体的修饰性, “扬长避短”,增加服饰美感,有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