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种养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实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实现水稻和水产品的双丰收。

2、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地点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稻田作为实施地点,面积为_____亩。

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选择1、稻虾共作模式在稻田中开挖环形沟,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还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

2、稻鱼共作模式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和鱼凼,养殖鲤鱼、鲫鱼等鱼类。

鱼类可以翻动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同时也能增加稻田的氧气含量。

五、稻田工程建设1、田埂加固加高加宽田埂,使其高出田面_____厘米,顶部宽_____厘米,夯实加固,防止漏水和坍塌。

2、开挖沟凼根据所选的种养模式,开挖环形沟、鱼沟和鱼凼。

环形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鱼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鱼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_____%左右,深_____米。

3、进排水设施在稻田的一角设置进水口,另一角设置出水口,安装过滤网和防逃设施,保证进排水畅通和防止鱼虾逃逸。

六、水稻种植1、品种选择选择株型紧凑、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如_____。

2、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_____穴左右。

3、施肥管理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基肥选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追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适量施用。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

4、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如安装杀虫灯、释放赤眼蜂等。

稻田养鱼的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的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的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是一种传统的农田养殖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还可以
有效地利用农田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

下面将介绍稻田养鱼的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在进行稻田养鱼时,需要选择适合养鱼的水稻品种,一般选择水稻生长周期短、耐淹水能力强的品种,如早熟水稻或淹水稻等。

这样可以保证水稻在养鱼的同时也能正常生长,不会因为养鱼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合理布置养鱼区域。

稻田养鱼的养鱼区域一般布置在水稻田的低洼地带,利用稻田的水体进行养殖。

在布置养鱼区域时,需要考虑到水流通畅、水质清洁、鱼类生长环境等因素,保证养鱼的效果和水稻的生长不受影响。

再次,选择适合的鱼类。

在稻田养鱼中,一般选择适合水稻田环境的鱼类进行
养殖,如鲫鱼、鲤鱼、鳊鱼等,这些鱼类对水质的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地适应稻田养鱼的环境。

此外,合理投喂和管理。

在稻田养鱼过程中,需要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合理
投喂饲料,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同时,需要定期清理养鱼区域的杂草和杂物,保持养鱼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合理收获和利用。

在水稻成熟收割后,需要及时清理养鱼区域,将养殖
的鱼类进行合理的收获和利用。

可以将养殖的鱼类进行销售,也可以作为农户自家的食用鱼类,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稻田养鱼是一种有效利用农田水资源、提高农田综合效益的养殖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合理布置养鱼区域、选择适合的鱼类、合理投喂和管理,以及合理收获和利用,可以使稻田养鱼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做出贡献。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稻渔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稻渔项目是一种融合了稻田和渔业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达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效果。

该项目在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农业产能、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于2023年推广稻渔项目,实现更高效的农业生产。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和水产品产量;2. 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污染;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步骤1.选址调查:根据土地规模、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实施稻渔项目的农田。

2.改造农田:将选定的农田进行改造,包括清理杂草、修剪枝叶、疏凿水渠等工作,确保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完善。

3.养殖鱼类:在改造后的农田中放养适宜的鱼类,如鲤鱼、鳜鱼等。

养殖过程中需合理控制饲料投放量以及观察水质变化,维持生态平衡。

4.管理农田:在稻田中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工作。

同时也要定期检查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

5.收获:稻渔项目实现了农田的双重收益,稻米和鱼类可以同时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合理的收割时间和方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6.销售和推广:将项目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可以通过线下农产品市场、线上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销售。

同时也要加强项目的推广工作,吸引更多农民参与。

四、项目保障措施1.建立技术培训体系:通过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定期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户对稻渔项目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经验分享。

2.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与农业部门、金融机构等的合作,为稻渔项目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合作社或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3.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稻渔项目的生产效益。

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进行实地试验和示范。

4.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稻渔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农田和鱼类养殖过程的监测和执法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第一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

养鱼前须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并拍打结实;同时挖鱼沟、鱼溜或鱼坑,并设置鱼栅。

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

稻田养鱼后应保持较高水层,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

此外,在施用化肥、农药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

折叠实用技术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

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又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有适口的动物性食料时,它先吃动物性的后吃草料,如芜萍与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鱼先吃孑孓后吃芜萍。

体长10cm以后,转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为主。

目前稻田里所知的常见杂草有30-50种,其中轮叶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芦苇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没在水中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茎叶都是草鱼最喜吃的天然饵料。

可是在没有喜食型的草料时,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摄食,即所谓迫食型草料。

此外,商品饲料草鱼也很喜食。

草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动物食料为生,体长1cm左右的鱼苗,食物主要还是以小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长达夏花鱼种时,就逐步转入草食性了。

草鱼种,其肠内主要食物组成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动物和昆虫占20%-40%。

据报导,取食红虫(枝角类)的夏花草鱼生长甚快,其日增重率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为7.3%-8.2%;取食豆饼的最慢,为4.9%。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鱼长大,杂草长出来,即被草鱼吃掉,其除草既经常又彻底。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范文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范文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范文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开展新模式,对于保障粮食平安、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发挥我县稻渔综合种养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我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开展,稳粮增收,提升水产品供应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开展,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委、市政府农业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渔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渔业增效、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技术集成、政策扶持,形成适合我县的稻渔综合种养开展模式,实现规模化开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全产业链开展目标,进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有机开展”的综合增值效益。

二、根本原那么〔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主导。

以“二产”理念做强“一产”的理念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抓点示范、创新机制等方式,以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坚持效益是根本,把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镶嵌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上,实现多方共赢。

〔二〕坚持稳粮增收,推进综合种养。

以稳粮增收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开展的根本,优先改造提升低洼稻田、低产稻田。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标准通那么》有关要求,严格控制沟坑占比不超过种植面积10%和水稻亩产量等指标,杜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非粮化”、“非农化”。

以镇〔街道〕为单位,对稻渔综合种养沟坑所占种植面积的10%,以扩大同等粮食种植面积的方式补回产量,切实夯实粮食平安责任。

〔三〕坚持生态种养,确保产品质量。

强化生态环保底线意识,充分利用稻渔共生原理,推广生态防控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积极开展生态种养。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施方案一、引言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效、生态等多方面的优势。

为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发展现状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地区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一些养殖户盲目跟风,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品牌建设滞后等。

三、发展目标1、面积目标:在未来X年内,将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扩大到X亩。

2、产量目标:实现水稻和水产品的产量同步增长,水稻亩产量不低于X公斤,水产品亩产量达到X公斤。

3、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

4、效益目标: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每亩稻渔综合种养田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水稻增加X%以上。

四、主要措施1、科学规划布局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稻渔综合种养区域。

优先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2、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1)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

(2)推广先进适用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如稻虾共作、稻鱼共生、稻蟹共养等。

(3)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不断完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体系。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灌溉和排水畅通。

(2)修建防逃、防漏设施,提高养殖池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建设配套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

4、强化质量安全监管(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检测和监测。

(2)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饲料的使用,推广绿色防控和生态养殖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村级稻花鱼项目实施方案

村级稻花鱼项目实施方案

村级稻花鱼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增收需求日益增长。

稻鱼共作模式作为一种生态循环、效益显著的农业生产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决定在我村开展稻花鱼项目。

二、项目目标1. 实现农田与养殖的良性循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2.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3. 提供优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三、项目内容1. 稻田养鱼将稻田与养鱼相结合,通过灌溉水体的循环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同时,鱼类粪便可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 生态养殖采用生态养殖方式,保持水体清洁,提高鱼类养殖的环境质量。

合理配置养殖密度,保证鱼类生长质量,提高养殖效益。

3. 产销一体化建立稻花鱼产销对接机制,通过合作社、市场等渠道,将优质的稻花鱼产品销售到城市,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选址规划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情况,选择适宜开展稻花鱼项目的村庄,并进行规划设计。

2.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稻田、鱼塘,配置水利设施,确保充足的灌溉水源和养殖水源。

3. 种植养殖在稻田中放养鱼苗,建立稻田与鱼塘的生态循环。

4. 生产管理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合理投放饲料,定期清理鱼塘,保持水体清洁。

5. 产品销售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市场,宣传推广稻花鱼产品。

五、项目预期效益1. 农业效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田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2. 经济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 社会效益: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六、项目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提供项目资金支持。

2. 技术指导: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养殖管理技术指导。

3. 市场对接:与商业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七、项目风险应对1. 自然灾害:建立健全的保险制度,规避自然灾害风险。

稻鱼混养工程方案

稻鱼混养工程方案

稻鱼混养工程方案一、前言稻鱼混养是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通过在水稻田中同时培养鱼类,实现农田的多功能利用,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污染,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稻鱼混养的原理、技术及实施方案。

二、技术原理传统的稻田养鱼方式主要是依靠稻田外的池塘或河流来养鱼,这样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又难以管控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问题。

而稻鱼混养则是利用稻田内部的水域来养殖鱼类,在池塘、河流等外部水域减少养殖密度,减轻了外部水环境的压力,也能够有效利用水稻田的水资源。

稻鱼混养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随粮养鱼: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而这些养分正好是鱼类生长所需要的,通过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的分解,可以为水稻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从而实现“稻肥鱼、鱼肥稻”的良性循环。

2. 生态浮筏:利用生态浮筏可以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为鱼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够增加水稻的养分吸收效率。

3. 水质调控:合理控制鱼类的密度,防止饵料残渣的过多积累,利用水稻的根系吸收有机废物,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4. 配套设施:在稻鱼混养中,可以根据养殖规模和水体形态,选择适当的配套设施,如生态浮筏、水利设施、渔具饲料等,提高养殖效益。

三、技术实施1. 选址选择:选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易于灌溉,周边环境无污染源的农田作为稻鱼混养基地。

2. 土地准备:清理农田、修建水田坝、整平水田地,为后续的养殖和种植工作做好准备。

3. 水稻种植:根据水稻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水田种植的水稻品种,合理施肥、灌溉、植保等管理措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4. 鱼类引种:选购鲫鱼、鲤鱼等适合水稻田混养的鱼类种苗,适时投放到水稻田中,并定期投喂饲料,控制养殖密度和水质调控。

5. 配套设施:根据需要安装生态浮筏、水利设施、渔具饲料等配套设施,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

6. 定期管理:定期对水稻田和鱼类进行管理,如除草、防治病虫害、水质调控等,保证水稻和鱼类的生长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水产产业核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稻鱼综合种养
稻鱼综合种养以水稻为中心,以水产养殖品种为主导,以生态安全为保障,以产业化发展为推动,种植、养殖有机结合,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规模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耕作制度,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项目建设基地基本情况
基地位于石嘴山生态水产科技产业园(高速公路西侧,玉皇阁大道南侧瀚泉海北侧),养殖水面120 亩,具有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电力资源充足,养殖条件优越。

二、项目技术实施方案
1、项目田块技术要求
稻田选择。

选择本公司现有120 亩稻田作为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旱涝保收,蓄水能力强,管理便利。

稻田准备。

试验、示范田的田埂要加宽、增高,一般要求高出田面50 厘米以上,顶宽60-80 厘米。

在田埂对角线上开好进、排水口,并设置二层以上拦鱼栅和尼龙网,防止鱼逃逸。

开挖鱼坑鱼沟。

在田边或田中挖鱼坑,坑深80-100 厘米。

鱼坑依田大小而定,圆形为好,一般不用水泥砌护。

田中开鱼
沟,沟宽50 厘米,沟深30 厘米,沟呈“十”字形、“井”
字形或“目” 字形等形状,并与鱼坑相通。

一田一坑,坑
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10%。

2、水稻品种及养殖鱼类选择水稻品种选择。

选择茎秆粗壮坚硬株型紧凑、耐水淹抗到伏、耐肥抗病害能力强、生长期较长的水稻。

以我区宁粳43 号、宁粳47 号等优质品种作为试验、示范水稻品种。

养殖鱼类选择及放养。

稻田养鱼为彭泽鲫,水稻移栽后10-15 天放养鱼苗。

试验田放养密度为250、300、350 尾/亩。

放养规格为50、75、100 克/ 尾,一般每亩放养80-120 尾;共9 块试验地,每块试验地面积1 亩。

其余91 亩示范地放养密度为300 尾/ 亩,放养规格80 克/ 尾。

放养时间同试验地。

3、鱼稻管理适量投饵。

在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基础上,可人工适量投饵。

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饵。

定时(固定每天早上8- 9 时,下午4-5 时)、定点(固定在鱼坑或鱼沟水较深的地点投饵)、定质(基本保持每天饲料种类一致)、定
量(鱼体重的3% - 5%)。

晴天投饵,阴天、雨天酌情不投或少投。

饲料喂膨化鲫鱼料。

日常巡查。

坚持每天早晨、傍晚巡查,查看有无漏水,鱼栅、田埂有无损坏;做好天敌防范,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

暴雨天气要注意防涝防逃。

供水调节。

采用浅- 深- 浅型供水方法。

当白天气温高时,应打开水沟进水,提高水位,给水田降温。

水温30C°时,
鱼吃食旺盛,鱼进入大田吃虫,吃去多余的秧苗。

晚上降低水位,继续降低土温。

秧苗栽好后,浅水活苗后,逐渐加高水位,这时鱼进水田吃
食,直到水稻第一次分蘖时,放掉部分水,轻轻晒田,让太阳
的暴晒破坏稻田泥上的氧化膜,让氧气进入水稻的根系中供
氧,促进分蘖。

鱼则进坑。

在水稻第一次分蘖之前,鱼在田中
游,鱼稻共生。

水稻分蘖充足时,长到拔节阶段,要灌深水。

水稻节拔够了,要重重晒田,促进抽穗。

在拔节阶段又是鱼在
田中畅游共生阶段。

水稻出穗3-5 天后,又要清晒水稻,鱼再
进坑养殖。

鱼在沟、坑中,投喂人工饲料。

3、稻鱼病害防治。

水稻病虫防治。

水稻病虫害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

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防治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控肥控水、深水灭蛹等技术,采用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技术,实施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

选用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鱼苗、加强苗源的病源管控,加强生长环境的管控,防止出现过密、高温、低温等逆境。

入田前用2% - 3%的食盐水浸泡10-15 分钟消毒。

在高温季节用1 毫克/ 升漂白粉沿鱼沟、鱼坑食场周围挂袋,预防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

发生鱼病及时治疗,定期调节水质。

施肥管理:施肥能使水稻高产,并能促进稻田微生物繁殖,增加鱼类天然饵料,提高鱼产量。

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轻施追肥。

施用化肥,将鱼集中到鱼坑中再施。

最好施用复合肥(10千克/亩)、尿素(10千克/ 亩)、钙镁磷肥(20 千克/ 亩)。

4 、关键技术环境一致。

鱼苗运输过程尽可能保持温度、湿度与苗场一致,避免高温、低温运输,避免长途运输,避免过密运输。

使用安全农药与化肥。

施肥施药前,疏通鱼沟,将鱼集中到鱼凼中再施肥施药。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对鱼安全的肥料。

农药、肥料使用量按安全剂量,切忌任意加大剂量。

施药前要加深水位,要尽量喷在水稻的叶片上,喷头朝上,减少药物落入水中,降低农药对鱼类的危害。

饲养安全管理。

鱼苗下田前,做好鸟害防御设施。

禁用除草
剂、碳铵等有毒有害农药肥料。

控制水质。

溶氧量3毫克/升
以上,pH值7.5 左右。

5 、捕捞收获保持水流畅通,缓慢排水,夜间排水,天亮捕获,
鱼自动进入鱼沟鱼坑,使用小网在排水口和鱼坑里集中收鱼。

三、技术路线从生态稻鱼高效安全优质出发,着重于水稻抗性品种有效合理利用,健身栽培,生境调节和稻鱼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

采取核心示范与推广相结合。

示范基地采取试验与小面积示范同步进行,2017 年在平罗县继续多点示范,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将成功的试验技术在面上推广应用,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田块,稻鱼品种选择-→密度试验、规格试验-→投饲、施肥试验-→协调稻鱼共生期水、肥、药的需求平衡-→确定最佳稻鱼共生产模式-→面上示范推广应用。

四、经费预算
该项目试验、示范面积120 亩,经费预计166万元,其中企业自筹80 万元,申请科技研发经费50 万元。

改造建设池塘120 亩,池塘深度2.5 米以上,配套建设进水渠、排水沟、生产道路和配电设施等预计投资30 万元。

购买稻种、鱼种投资50万元。

肥料和饲料费用50 万元。

稻、鱼病害防治1.5 万元。

差旅费需3 万元,主要用于项目考察、外出学习,项目联系,业务汇报。

合作、协作研究等交流费需2 万元。

主要用于项目合作协作研究与相互交流。

人员劳务费需25.6 万元。

专家咨询费需2 万元,主要用于专家技术顾问,差旅费等。

其他开支2 万元,主要用于应急另时项目开支。

五、进度安排
2017 年2-4 月搜集文献资料,制定试验、示范研究方案;选择稻鱼示范基地,稻田准备工作。

2017 年5 月水稻秧苗移栽,进行试验、示范规划、准备工作;实施操作,开展稻鱼不同放养密度、规格试验、研究,建立生态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模式。

2017 年5-9 月稻鱼田间管理,组织验收。

六、组织实施项目组建立项目领导小组,由项目实施单位法人
任组长,各养殖技术人员为成员,统筹经费、协调实施管理。

专人负责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工作。

项目工作实施。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订项目总体研究和实施计划,应用技术试验、研究方案。

各项技术措施在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中的落实。

七、经济效益
稻鱼综合产值为3450 元,比一般稻田增加收入1000 元以上。

试验示范田水稻增产10%,节水10%,少施化肥10%。

宁夏三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2017 年9 月10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