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功能整理(全部)

合集下载

阻燃整理

阻燃整理


各种纤维的燃烧特性
名 称 燃烧性能 助燃,燃烧快,有阴燃 助燃,燃烧很快,无阴燃 难助燃 助燃,燃烧前熔融 难助燃,熔融 立即燃烧 难助燃,熔融 着火点(℃) (延迟10秒) 493 火焰最高温度 (℃) 860 极限氧指数 LOI值(%) 18.0
棉纤维 黏胶纤维 羊毛纤维 醋酯纤维 锦纶6 腈纶 涤纶
阻燃整理:纺织品的阻燃整理过去曾称为防 火整理。经阻燃整理后的织物并非接触火源不燃 烧,而只是降低了它的可燃性,能阻止火焰蔓延, 离开火源后不再燃烧,能迅速止燃(自动熄灭)。
所以纺织品的阻燃性只有相对意义,而不是 绝对的概念。


2、燃烧术语 (1)燃烧:可燃性物质接触火源时,产生的 氧化放热反应,伴有有焰或无焰的燃烧过程或发 烟。
高吸湿性,有天然的阻燃性能。

4、涤棉混纺织物的燃烧性能:
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远比对其中任一组分的阻燃要困难。
原因: (1) 因为棉是一种不熔融不收缩的易燃性纤维,当涤棉 混纺制品燃烧时,棉纤维发生炭化,对涤纶起了一种类似烛 芯的支架作用,从而阻碍了涤纶的熔滴脱离火源,使涤纶的 自熄性减少,这就是所谓“支架效应”;


七、提高热裂解温度
在纤维大分子中引入芳环或芳杂环,增加大分 子链间的密集度和内聚力,提高纤维的耐热性;或 通过大分子链交联环化、与金属离子螯合等方法, 改变纤维分子结构,提高碳化程度,抑制热裂解, 减少可燃性气体的产生。

八、协同阻燃效应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阻燃元素的阻燃剂整理织物所得到 的阻燃能力,比单一的阻燃元素的阻燃剂效果好。


(13)闪点:当物质加热分解所产生足够数量的可燃 性气体,与明火接触而刚好点燃时的温度称为闪点;

纺织品后整理原理和工艺

纺织品后整理原理和工艺

❖ 3.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DMDHEU或2D树脂) 2D树脂是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类树脂, 性能比UF 及MF树脂优良, 整理后织物耐洗性好, 不易水解, 树脂初缩体本身反应性较低, 放置时不易生成高分 子缩合物, 可较长时间贮存, 只在使用条件下才与 纤维化合, 气味小, 对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的日晒 牢度影响较小, 应用于耐久压烫(D.P)整理甚为合 适, 但耐氯性能较差。
❖ 1.尿醛树脂(UF树脂) 粘胶纤维织物用尿醛树脂整理后, 织物手感丰满, 缩水率降低, 干湿强力显著增加, 抗皱性 提高。尿醛树脂是用尿素与甲醛制备的, 原料来源广, 配制方便, 成本低, 但不能用于棉织物, 因为棉织物用尿 醛树脂整理后, 强力下降太多, 游离甲醛量高。
❖ 2.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树脂) MF树脂初缩体性质接 近UF树脂。由于MF树脂分子量较大, 耐洗性比UF树脂 好, 可用于棉织物整理, 不但能获得较好的防缩防皱 性能, 强力损失也比UF树脂小。但经MF树脂整理后织 物有泛黄现象, 故不能用于漂白织物的树脂整理。将 MF树脂初缩体用甲醇醚化后, 也可提高其稳定性。
❖ (三)快速树脂整理工艺
❖ 该工艺是现在一种通用的树脂整理工艺, 其特点是工作 液中加入强催化剂, 如由氯化镁、氟硼酸钠、柠檬酸三 铵混合组成的协合催化剂(或其它强力混合催化剂), 在高温拉幅时一次完成烘干与焙烘, 从而缩短了高温焙 烘时间, 还免去了平洗后处理, 缩短了工艺。快速树脂 整理适用于轻薄织物、涤棉混纺织物等。工艺流程简 单, 不使用专门焙烘设备, 不需水洗, 快速, 节约能源, 可大大降低成本。
❖ 二、抗静电整理
❖ 衣服因摩擦带静电时, 常使裙子粘附在腿上, 外 衣紧吸在内衣上, 在一些易爆场所还会因静电 火花导致爆炸事故。

面料基础知识整理——入门必看

面料基础知识整理——入门必看

⾯料基础知识整理——⼊门必看常规化纤⾯料⼊门及详解⼀、原料简介(⼀)涤纶(PET)的性质:1、强⼒耐磨。

2、吸⽔性差,公定回潮率0.4%(20℃,相对湿度65%,100g涤纶吸⽔0.4g)。

3、易⽣静电,易起⽑起球。

4、耐酸不耐碱。

注:⼀定浓度的碱在⼀定温度下破坏涤纶表⾯使织物⼿感松软。

5、耐腐蚀性、耐光性⽐较好。

6、涤纶纤维所制织的织物不易起皱,尺⼨稳定性好,易洗快⼲。

涤纶纺丝形式:1、 FDY(长丝):单纤维平⾏光滑均匀,如图。

分⼤有光,有光,半光,消光,亮度越来越弱。

2、 DTY(弹丝):单纤维弯曲,低伸缩,蓬松状,如图。

3、 DTY⽹络丝(低弹⽹络丝):有阶段性得⽹络点,增加纤维之间得集束能⼒。

分⽆⽹、轻⽹、中⽹、重⽹,其中重⽹可作免浆丝。

⼀般情况下,FDY和DTY必须上浆或加捻⽅可作经线。

上浆:增加丝线得强⼒;纤维之间得抱合⼒;使纤维表⾯光滑,便于织造。

加捻:增加强⼒;增加纤维之间得抱合⼒;使织物具有绉效果。

捻度:(T)单位厘⽶丝线得捻回数。

0-10 T/CM 弱捻10-20 T/CM 中捻20 T/CM 强捻4、POY(预取向丝):可伸长不可回弹,不可单独做经线或纬线,必须与其他丝复合,可伸长1.6倍,POY丝是低弹⽹络丝得半成品。

典型⾯料:⽔洗绒。

5、ATY(空⽓变形丝):表⾯不光洁,有⽑圈。

典型⾯料:塔丝绒6、涤纶短纤:多根短纤维沿轴向加捻⽽成。

7、涤纶⽵节丝:长丝和低弹丝加捻⽽成,弹丝的速度慢。

8、⾼弹丝:⾼伸缩,⾼蓬松。

9、涤纶阳离⼦丝:可与普通涤纶丝产⽣双⾊效果,容易染⾊,⾊泽鲜艳。

(⼆)锦纶(PA)或尼龙NYLON(N)性质:1、强⼒⾮常好,甚⾄超过同等细度的钢丝。

2、耐磨性⾮常好,超过其他纺织纤维,适合做运动装,袜⼦,降落伞,缆绳。

3、吸⽔性差,公定回潮率4%,易静电,起⽑,起球。

4、耐碱不耐酸,37.5%盐酸可以溶解。

5、耐腐蚀性好,耐⽔性差,耐光性耐热性差,久晒强⼒下降泛黄。

功能整理教学大纲

功能整理教学大纲

《功能整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性质:织物的功能整理是对染整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是染整工艺学的补充与扩展。

印染行业是纺织品深加工、精加工和提高附加值的关键行业,是纺织工业发展和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织物的功能整理是在织物后整理加工过程中赋予纺织品各种特殊功能的技术,已成为提高产品质量、挡次、功能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目的和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对目前已出现的各种功能整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染整后整理在染整加工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各种功能整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功能整理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抗菌防臭整理防紫外线整理远红外线纺织品加工技术新合成纤维的仿真整理 Tencel纺织品的染整后加工技术纳米技术与功能性纺织品本课程的难点:功能整理的技术原理(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使织物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整理1.抗菌防臭整理2.防紫外线整理3.远红外线纺织品加工技术4.抗静电整理5.香味整理第二章使织物的穿着功能延伸的整理1.易去污和拒污整理2.拒水及拒油整理3.阻燃整理4.新合成纤维的仿真整理第三章各类功能性涂层整理1.涂层整理2.电致增温整理3.闪光防风整理4.夜光整理5.反光整理第四章其他新型功能整理技术1.Tencel纺织品的染整后加工技术2.纳米技术与功能性纺织品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不开设实验。

四、考核办法课程考核以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內容为:上课出勤率,作业与测验形式进行,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

五、学时分配表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一)(二)。

纺织品功能整理的应用资料

纺织品功能整理的应用资料

皮肤接触性抗菌剂对皮肤无刺激
有效地防止了微生物的繁殖和所产生的异
由于它与其他化学整理剂有良好的相容性,且可完全生物降解。非接触性抗
适宜在稀释状态和弱酸性条件下用浸轧法和浸渍法
108℃。对织物强力没有影响,对织物的毛效有所
产品经检测合格,各供应商会有对应的抗菌卫生整理的吊牌。还有一些工
后来在民用产品如童装、地
TiO2及其复合水溶液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的应用。
TiO2因其具有价廉无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吸收性
TiO2主要
、抗紫外线
TiO2不但可吸收紫外线,还可透过可见光。因此纳米TiO2作为抗紫外
抗菌
TiO2在光催化反应的基础上,使有机物分解,从而起到抗菌效果。纳米
在水和空气的体系中,在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分解出自由移动的电
TiO2表面,当
TiO2表面时,活性氧与自由基会穿透细菌的细胞壁,进入菌体,从
TiO2杀菌的一个优势在于它能降解细菌死亡时释放出的
、免烫整理
在棉纺织品的免烫整理中,次磷酸钠是多元羧酸整理体系中最有效的酯交联
但含磷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了水源,国内外对含磷物
TiO2全部替代次磷酸钠时,可完全克服
,抗皱、防缩;防水、防油、
具有医疗、保健和防护等功能,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
主要体现在
1、印染企业受服装企业选择面料的要求制约;2、开发的功能性
3、根据印染之后的整理加
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从纤维的原材料、纺纱织造、印染、服装整条生产考虑,
功能性指标不高、功能性不耐久,很容易被山寨后而低
4、就目前而言,大多的功能性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从而达到防紫外线的功能。采用涂层整理工艺简单,可用常规设

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

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国际上功能性纺织品的利润和高附加值往往通过后整理来实现。

那后整理的常用的实用技术有哪些呢?小编给您讲解一下。

一、发泡涂层技术发泡涂层技术最近有新的发展。

印度最新的研究表明,纺织材料的耐热性主要通过滞留在多孔结构中的大量空气来实现。

要提高经聚氯乙烯(PVC)和聚氨基甲酸酯(PU)涂层的纺织品的耐热性,只要在涂层处方中加入某些发泡剂、研究者说,PVC涂层所用的发泡剂比PU涂层更加有效,这是由发泡剂在PVC涂层中形成更有效的封闭空气层,邻接表面的热损失减少10%-15%。

二、有机硅整理技术最佳的有机硅涂层可使织物的抗撕裂性提高超过50%。

有机硅弹性体涂层的柔韧性高,而弹性模量低,在织物撕裂时允许纱线迁移并形成纱束。

一般织物的撕破强力总是低于拉伸强力。

然而当有涂层后,可使得纱线在扯破延展点上移动,两根或更多的纱线相互推动,形成纱束而显著提高抗撕裂性。

有机硅涂层能产生拒水效果,以致纺织品不会吸收太多的水分,以防浸湿效果重量增加较多。

该有机硅橡胶层可滤去阳光中大部分有害的紫外射线,且手感柔软。

有机硅涂层现已用于气袋织物、热气球、滑翔伞、大三角帆、帐篷、睡袋、以及许多高性能的运动休闲织物。

三、防水拒油整理技术荷叶的表面是一有规则的微结构表面,能够防止液滴浸湿表面。

该微结构使液滴和荷叶表面之间藏有空气。

荷叶具有天然的自洁作用,即超级防护性。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正在使用脉冲UV激光产生的潜能,试图模仿这种表面。

纤维表面用脉冲UV激光(激发态激光)进行光子表面处理,以产生一个有规则的微米级结构。

若在气态或液态活性介质中改性,光子处理能与疏水或疏油整理同时进行。

在全氟-4-甲基-2-戊烯存在下,利用辐照,能与末端疏水基键合。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尽可能完善改性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结合适当的疏水/疏油基团,以获得超级防护性能。

这种自洁效果以及使用时所需维护少的特性,在高技术织物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姓名:李志斌班级:电子类十班学号:12H0751330 序号:L69纺织品功能整理的要求和方法: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为了满足纺织品的某些特殊使用要求而赋予纺织物优良的使用、安全、外观等性能的特殊整理加工方法。

多功能整理剂则是随化学、生物医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学、光化学、热力学、电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功能整理剂。

由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针对纺织品某些特定的性能的,因而目的性强,效果好,产品的附加值也高。

1.功能整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功能性纺织品的生产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有害物溢出,有害气体和污水的排放,会直接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种群失调或消灭。

这些都是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和各国政府所不允许的。

对各类化学助剂不但要研究其近期生态影响力,还要研究其长效生态影响力,确保其永久的安全性。

因此,在功能性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物可降解助剂,以确保环境安全。

(一)生产操作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特殊操作,防止给操作人员造成显性或隐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

对尚不清楚会造成什么样影响的助剂应随时跟踪,对操作人员定期体检,获得可靠的无害证明后才能大量使用。

最终产品无毒副作用功能性纺织品一旦成成品,对环境及使用的生命体就不能有不良作用。

即便是残留有有害物质,其残留量也必须降到对生命体无害的范围。

凡是有可能造成生命体急、慢性中毒,过敏、皮肤不适或病症,以及诱发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危险的,都是不允许的。

(二)功能持久力功能性纺织品应根据其使用的生命周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持久能力。

通常,功能性纺织品多为中长期用品,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洗涤、熨烫。

因此,只有那些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原有功能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2.功能整理的方法一.物理整理法(1)浸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或溶剂可溶性的多功能整理剂。

羊毛织物的功能后整理

羊毛织物的功能后整理

《 河北纺织 》2 0 0 6年第四期 ( 17期 ) 总 2
生产实践
21有机硅一 . 季铵蕊粪 一 . 通过 硅 肴 萄性 珀 有机 将其 兼 能醐 基团以 学键 合在 表面, 引 化 结 纤维 吸 带负
电荷的细菌,从而束缚了细菌的活动 自由度 ,抑制了其呼吸功能,届 生了 “ 口 发 接触
互接触时细菌表面的电荷被中和、搅乱 ,从而阻止了细菌的繁殖;
(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很容易吸附蛋 白质和重金属,从而提高了对细菌及霉菌 2 )
的抗菌性。
整理方法是将壳聚糖溶解于各种稀的有机酸溶液中, 然后均匀地施加在织物上,
烘干即可获得抗菌效果。
卢娜磕 叫 等采用壳聚糖和柠檬酸对羊毛织物进行抗菌整理, 不仅大大提高了羊毛 织物的抑菌性, 并且提高了羊毛织物的折 皱回复角, 对织物的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
死亡 ”。蔡翔 等研制出的新型抗菌剂C ,经实验测定对革兰氏阳/ L 阴性菌、酵母菌
都具有优 良的抗菌作用,且织物可达到 中高度的抑菌效果,产品应用于毛织物的抗 菌整理 ,织物不仅具有很好的耐洗性 ,而且具有柔软手感。
22壳聚糖技术 .
壳聚糖具有抗菌性有两种说法H:
( 由于细菌类的细胞最外层带负电荷,壳聚糖分子中有很多氨基带正电荷,相 1 )
使细菌变性或失活 ,使织物达到一定的抗菌效果。
3抗静电整理
羊毛纤维的标准回潮率较高, 极性大, 吸水性好, 但其织物的静电现象比较严重
毛纺织品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①毛织物中人造纤维比例越高,静电现
象越严重。 ②纯毛纺织品的标准回潮率高, 但在相对湿度较小条件下会有静 电现象 。


但其存 在一些缺点。本文重枣讨论了羊毛织物的防菌、防蛀 抗静电、防 缩等功能整理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V—B 320~290nm 远紫外线 200~10nm
皮肤变黑(癌变)
晒伤
UV—C 290~200nm 超短紫外线 无不良作用(被臭氧层吸收,不能透过皮肤) 真空紫外线 无不良作用(不能透过皮肤)
(2)光化学作用: 白内障、部分失明 *纺织品与紫外线: 1、服装功能
保暖 使穿着者美观 防护
(原始) 防止机械性损伤
PROVERB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
课程名称
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刘海文 Tel:83917709
Fabric Functional Finishing
绪论
一、整理的范畴 广义: 离开织机后一切加工过程 织物后整理
印染加工 狭义: 练漂、染色、印花后的加工过程(含功能整理) 二、功能整理的含义与范畴
亲水化整理
表面离子化
中和或(吸湿、带电荷离子)导电
目的
消除静电荷
*亲水化整理、舒适整理和易去污整理目的的不同
亲水化整理 目的 舒适整理
易去污整理
目的
抗静电 吸附汗液,加快传湿速度以达到穿着舒适
减少污物沾附,洗涤时产生去污机械力
三、抗静电整理剂种类
非耐久型抗静电整理剂、耐久型抗静电整理剂、导电性合成纤维
氧化法
臭气中硫化氢 氧化分解
工作原理图
Fe 2+
二、防臭机理
积极法
消极法
杜绝臭味生成 吸附臭气 氧化臭气
§1-8 防昆虫整理
一、整理手段
消极的 积极的
驱赶法
灭杀法(常用于毛织物防蛀整理、棉麻织物的防蚊整理)
二、防昆虫机理
驱赶 防虫剂的作用机理 灭杀 作用 三、常用防虫剂与织物的整理 (一)常用防虫剂 1、防虫菊素: 作用机理:灭杀 (1)使昆虫中枢神经兴奋 2、二氯苯醚菊酯: 作用机理:
(三)酚类整理法
(四)接枝和变性整理法
(五)树脂整理法
伯醇基化学变性
与纤维素纤维中羟基结合形成共价键
§1-6
抗静电整理
带不同电荷的纤维混纺或交织 添加油剂、给湿、车间接地
提高纤维的吸湿性
静电带来的麻烦:P41~42 一、整理手段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二、抗静电机理
用抗静电剂进行整理来消除
在疏水性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
3、适用织物:内裤、T恤、衬衫、内衣、床单等抗菌和防臭整理
五、效果验证
布片粘贴法 试管法
§1-5 抗霉腐整理
*与抗菌整理的不同
名称 项目 用途不同 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衣着、鞋帽 军用或产业用品 室外 所处环境条件不同 室内 抗菌整理 抗霉腐整理
一、整理手段
在织物上生成不溶性的抗霉腐物质、伯醇基化学变性、与纤维 素纤维中羟基结合形成共价键
§1-7 防臭整理
*臭源 织物上生成的臭味(人体排泄物产生的臭味) 环境中吸收来的臭味 一、整理手段
积极法—抗菌法
使杂菌无法在织物上繁殖生长
吸收剂处理(活性炭、碳酸钙、硅藻土、“凹凸棒”) Fe 3+—酞菁衍生物溶解于碱性水溶液中,附于纤维
人造氧化酶 活性中心Fe 3+
O2氧化 还原
吸收法
消极法
在织物上聚合过氧化氢,缓慢释放氧原子以分解臭气
技术 经营管理
七、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
第一章 使织物具有医疗、保健 和抵御外侵的功能
抵御外侵:防臭、防昆虫、防紫外线、防辐射 每种整理讲四个主要问题: 一、整理手段 二、得到某种效果的机理 三、常见织物 四、效果验证
医疗:止血 保健:抗冻疮、消痒、抗菌、抗霉腐、抗静电、香味、陶瓷(保健)
§1-1 止血整理
硫酸镁4%~6% 橡胶粘合剂14%~18% 柔软剂2%~7% 渗透剂1%~5%
3、防X射线整理 4、防微波整理
铅、钡、钼、钨等金属及其化合物与织物粘合 防护 γ 射线的面料也可用于X射线的防护 效果好的 镀银、镍、铜或喷涂涂层 金属喷涂织物
腈纶铜化处理
二、防辐射机理 (吸收或)屏蔽
对红外线
§1-11 香味整理
组织规格 组织平坦光滑,反射能力强,防紫外线性好
浅色紧内衣 白色衬衣 色泽:绿色棉布 蓝色牛仔
透过率75% 透过率14%
防紫外线性不好 适中 适中 防紫外线性好
透过率10%
透过率0.06%
红色
防紫外线最佳
一、整理手段 1、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选用适当的纤维 用紫外线吸收剂 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 选用适当的纤维
P5
同上+化学 性
体内、外止血 粘胶纤维 斜纹组织 织物
§1-2 抗冻疮整理
冻疮的成因:P13非冻结性损伤,动脉收缩时间过长,血管麻痹, 失去收缩能力而扩张,则导致静脉淤血,毛细 管扩张,渗透性增大,以致血浆渗入组织间隙, 造成红肿引发冻疮 生理性舒解 一、整理手段 纤维上连接某种化学物质
的作用 对皮下动脉产生 消除紧张 纠正不正常运动 化学嫁接(为经得起重复使用中酸性汗液和碱性洗液的侵蚀)
纯碱调节浸渍液,使PH=8~8.5, 浸渍时间1~2h,165°C,3~5min 试穿4周内效果最为显著
城市环境比山区乡村好,所 以抗冻疮有效率高而且有效 时间也长 结论 3、已患冻疮人群 不仅能预防,而且能治疗 4、抗冻疮手套
结论
结论
手套效果比袜子更好
§1-3 消痒整理
皮肤发痒原因探讨:痒觉是痛觉的前驱,组织胺致痒理论 发痒情况 一、年轻人:不清洁,感染真菌、生癣,原发性损害 二、老年人:过清洁,少油脂,脱落皮屑增多,非原发性损害
(2)破坏昆虫消化蛋白
消灭 死亡
(二)织物的整理
1、毛织物的防蛀处理
含氯或含氯与氟的磺酸集团的“无色酸性染料型”化合 防蛀剂 物 农药狄氏剂 二氯苯醚菊酯 驱蚊 理论:蚊虫叮咬人体,主要凭借人体 周围CO2浓度较高而跟踪 2、棉麻织物防蚊处理 杀蚊 二氯苯醚菊酯浸轧、浸渍
§1-9 防紫外线整理
*紫外线的危害: 积极作用: 使人体合成丁种维生素、消灭一些菌类和病毒 消极作用: 对人体健康有害—皮肤变黑(癌变)、晒伤、白内障、部分失明 作用机理: 能量强于可见光和红外线,生化物中O—H、C—H、C—C 、
2、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
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 用反光性强的物质
防紫外线剂施加到织物上 浸轧法
涂层法
溶剂浸轧 分散相溶液浸轧 涂层中加入防紫外线颗粒
二、防紫外线机理
反射(屏蔽) 吸收 折回空间 光能转化: 紫外线
对人体无害的电磁波
三、防紫外线剂 反射(屏蔽)剂 1、种类 吸收剂 金属氧化物(氧化锌、铁、亚铅,二氧化钛) 2、结构及条件:反射剂结构:
吸收剂结构: 苯环 二苯甲酮类 吸收剂 苯并三唑类 3、品种: 水杨酸酯类 反射剂 金属离子螯合物类
四、防紫外线整理效果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线强度计、防晒值(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阳光防护因子,形成皮肤上红斑 的最小紫外线量
§1-10 防辐射整理
红外线 对人体无不良作用 积极作用 观察敌方 *辐射种类 微波、X射线及 γ 射线 对人体有不良作用
二、抗冻疮机理 三、抗冻疮织物
脂肪酸、糖类
制止动脉的痉挛收缩(通过生理性舒解、物理性扶摸) 手套和袜子 (专用舒解儿SS-5、SS-6整理的) snugger 功能物质 连结剂
专利号为ZL91-1-0422.6
SS-5、 SS-6用量及处理过程
等量,织物重10% 结论 效果验证: 试穿 1、乡村人群 2、城市人群
§1-4 抗菌整理
一、整理手段 抗菌剂化学结合等方法留存在织物上
对人体无害的
二、抗菌机理
抗菌剂直接作用或缓慢释放作用,抑制菌类生长 三、常用整理方法及所适用织物 1、 *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 (加工方法:浸渍法、浸轧法; 适用织物:睡衣、被褥、内衣、内裤、运动服、工作服、袜子 及毛巾)
2、二苯醚类抗菌整理(加工方法:浸渍法、浸轧法、喷雾法; 适用织物:袜子、内衣、毛巾、衬衫、运动服、床上用品、窗 帘、手帕和地毯)
军事上 隐避我方
一、整理手段
穿透能力强,引起内部病症和伤害眼睛 穿透力仅次于γ 射线 长期接触诱发白血病、不晕症状、视力下降
1、防红外线整理 2、防 γ 射线整理
用特种染料染色和满地印花 用防红外线剂整理 铅粉或铅的化合物和橡胶粘合制成服装面料 纯棉织物上喷涂45%~60%(重量比)的硫酸钡溶液 浸轧整理 工作液为:二硫化钼15%~25%
C—Cl、N—N等化学键,在紫外线作用下,有可能发生断裂
*紫外线分类及各自作用: 1、分类:按波长分为三段UV—A、UV—B、UV—C
透过作用
癌变情况:
紫外线
损伤
细胞核
释放
2、作用:
光化学作用
DNA
(1)透过作用:
记号 波长范围 名称 作用
碎片 新DNA 多于 产生黑色素
形成 替换

产生
癌变
UV—A 400~320nm 近紫外线
1、抗静电剂P—磷酸酯和二乙醇胺缩合物
内部抗静电剂
阴离子型
2、抗静电剂PK—烷基磷酸酯钾盐
3、抗静电剂TM, Temas TM—季铵盐型 阳离子型
电效果测定 静电量
表示
测量
静电压 半衰期(t1/2) 表面比电阻 摩擦式静电测量仪 高压放电式静电测量仪
一、整理手段
化学接枝变性
前提 目的 赋予织物新的化学和物理性能
纤维素纤维织物
增加血液粘度,减缓流速
二、止血机理
吸收水分而膨化
膨化胶体堵塞毛细管末端
1、物理作用: 紧贴产生压力
2、化学作用:粘附及凝集血小板 3、生理作用: 促活凝血因子 活化凝血酶 三、止血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