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保健与人类健康

合集下载

中医药保健知识

中医药保健知识

中医药保健知识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保健知识:
养生之道
中医药的养生之道有很多,比如说在日常饮食方面,可以食用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莲子等。

此外,还可以坚持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中医按摩
按摩是中医药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按摩有助于活血、排瘀、舒筋活络,还可以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质量。

具体方法可以按摩头部、面部、颈部、背部、腿部等部位。

中成药品
中成药是指用多种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

在中医药中,有很多常见症状都可以使用中成药来治疗,如感冒、咳嗽、胃痛、便秘等。

但是在使用中成药时,也需要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食疗保健
中医药食疗是指通过食物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比如说蜂蜜可以润肺止咳,薏米可以降低血脂,山药可以补脾胃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保健知识广泛且易于操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实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中医药保健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确保效果和安全。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中医药逐渐走向了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青睐。

作为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丰富人类健康文化、保护全球健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推广中医药能够丰富人类健康文化。

中医药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成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是以人为本、以身体为中心的保健体系,注重对身体与心理的治疗,秉承着“整体思维,个性化治疗”的宗旨,能够有效地维护人类健康。

目前,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以传统价值观为基础的中医药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因此,积极推广中医药,有助于丰富全球健康文化,使人类在健康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其次,推广中医药对保护全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以自然和谐为理念,强调体内外的平衡和融合,与现代化医学的理念相辅相成,二者可协调发展。

同时,中医药强调治未病,从慢性病的防控角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健康保健方式。

在全球化进程中发生的传染病、慢性病等健康问题,越来越需要采用一种更加综合、多元的诊疗体系,中医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正在得到广泛关注,有助于保护全球健康,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最后,推广中医药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其发展历程以及思维方式及其底蕴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医药的风靡不仅能够带来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承,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增进了国家之间的友谊。

综上所述,推广中医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丰富人类健康文化、保护全球健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引发的重大影响,不仅影响中国,同时影响全球,单纯追逐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效果,完全不能取代中医药在健康领域所积累的传统知识和临床经验。

中医药保健养生

中医药保健养生

中医药保健养生中医药保健养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作息、运动锻炼等方式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中药作为中医药保健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将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讨中医药在保健养生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中医药保健的基本概念中医药保健强调预防为主、调理身体、平衡阴阳、健脾胃、以达到延年益寿和生命力的提升。

中医药保健的核心理念是“治未病”,即在人体未出现明显疾病之前,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保持机体的正常功能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中医药保健的原理1. 中药调理中医药保健的核心手段是中药调理。

中药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调整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例如,人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保健中,其具有补气、健脾胃、益肺止咳等功效,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 饮食调节中医药保健注重饮食调节,根据个体的体质情况,合理搭配食物,达到阴阳平衡和五脏调和的目的。

中医药认为,食物有寒热之分,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来平衡体内的阴阳,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3. 调节作息中医药保健强调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规律。

根据中医药理论,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对应着人体的不同经络和脏腑。

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可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中医药保健的应用案例1. 肝脏保健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中医药保健中注重肝脏的保养和调理。

例如,桑螵蛸可以清热利湿、解毒保肝,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

2. 心脑血管保健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药保健注重调节心脑血管功能。

例如,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养颜的作用,在心脑血管保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延缓衰老中医药保健强调延缓衰老的效应。

例如,人参、黄芪等具有滋补元气、延缓衰老的作用,经常食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缓身体的衰老速度。

四、中医药保健的前景和挑战中医药保健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医对国家的意义

中医对国家的意义

中医对国家的意义
中医对国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卫生价值: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灵活、简便廉验的治疗方式,深受广大人民的信赖。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卫生价值,为人民的健康护航,尤其是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中医药的卫生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

2. 文化遗产传承:中医不仅是医学体系,还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学说以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思想,注重平衡与调和。

中医理论及实践经验在中华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药材种植、制药、医疗器械等。

4.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中外医学的互相了解和交流,推动医学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5. 科学研究: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同时,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也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保障人民健康、传承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推动医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健康养生与中医药演讲稿

健康养生与中医药演讲稿

健康养生与中医药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健康养生与中医药的话题。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而养生与中医药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健康养生与中医药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平衡观念,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药强调的是“治未病”,即通过调整饮食、锻炼、按摩、针灸等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与现代人们追求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同时,中医药还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因病施治,这也是现代医学所倡导的“个体化医疗”的一种体现。

其次,健康养生与中医药的关系密不可分。

健康养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方式,使人们在生活、饮食、锻炼等方面保持身心健康。

而中医药则提供了丰富的养生方法和理念,如针灸、中草药、气功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中医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中医药的理念和方法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我们应该珍惜中医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医药的智慧,将健康养生与中医药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中国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养生

中国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养生

中国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养生一、概述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秉持着与自然和谐共生、防病养生的理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医学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传统医学的特点、治疗方法以及与现代健康养生的结合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医学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

二、传统医学的特点中国传统医学强调治未病的理念,注重“南辕北辙”、“治未病”的概念。

相对于现代医学的治疗疾病,传统医学更注重疾病的预防和调养。

它将人体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提倡人类遵循自然之道,保持身心的平衡,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三、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1.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它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要材料,经过配伍煎煮等工艺制成药物,具有调理和平衡人体机能的作用。

中草药的使用历史悠久,疗效明显,对于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有显著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独特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针灸疗法在现代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与疗效。

四、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养生的结合1. 中医养生理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中医养生理论强调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理,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

通过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中医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医院已经开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的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相结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个性化治疗。

3. 中医药在健康保健产品中的应用现代健康保健行业中,中医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许多中药材被提取成保健食品、保健药品等形式,用于调理身体和改善健康。

这些产品以天然植物为原料,无副作用,并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

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和作用

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和作用

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和作用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疾病防治、保健养生、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产业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和作用。

一、疾病防治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中医学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强调通过调理机体、增强免疫力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新型传染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发挥出了重要的防控作用。

例如,针对新冠病毒,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保健养生中医药注重个体化养生,通过饮食调理、运动健身、针灸推拿等方法,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保健养生。

中医药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方案,帮助人们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三、科学研究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价值体现在多个领域。

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医药通过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在临床研究方面,中医药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中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中医药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预防医学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文化传承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医药文化传播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促进世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五、产业经济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中医药产业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制剂生产、中药保健品开发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需求不断增长,中医药产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同时,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中药农业、中药商业等,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其在疾病防治、保健养生、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产业经济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对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的三大优势

中医对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的三大优势

中医对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的三大优势关键字:慢性病亚健康养生保健摘要:中医源自民间,源自生命体验,中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她的健康理念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明晰形成,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乃极具先进科学性。

中华传统医学在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在今天看来更是绿色、环保、天然、无公害。

在脏腑功能达到和处于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亚健康所表现出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不适症状就会自然消失。

减缓各脏腑功能普遍地、逐渐地降低速度,就是延缓衰老,就是延年益寿。

时至今日,并非是中华传统医学迎合了世界潮流,而是世界在回归自然,是现代医学模式在向传统医学模式回归,人类需要反扑归真,人类的生命健康需要传统中医的呵护,我们已看到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在日趋赢得世人的敬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1世纪是自然医学兴盛的世纪。

中医源自民间,源自生命体验,中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是自然的产物,她以顺应自然的方式方法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健康理念在《黄帝内经》中就己明晰形成,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极具先进科学性,这就是“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经气”,“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等防治和养生思想;中华传统医学在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在今天看来更是绿色、环保、天然、无公害,这就是中医特色的针、灸、刮痧、按摩、拔罐、导引和对自然界动、植、矿物的外敷和内服,中华传统医学在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中已呈现出三大优势。

一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优势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亦发生了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癌症、脑梗塞、脑溢血、糖尿病、尿毒症、气喘、结石、痛风、关节炎等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的同时且向低龄化发展,我们已看到慢性病大多是系统病,如糖尿病多是由脾、胃、肝、肾、肺功能失常,特别是脾、肾功能失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或活性降低,从而表现出高血糖;高血压多是由重耍脏器如肝、脾、肾、脑微循环障碍、血质改变、管壁弹性降低或气体交换失常,致使心脏加压;癌症和白血病则是全身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是内环境恶化情况下的外因及情绪作用,局部细胞基因突变并异常分化,幼稚细胞无限增生;功能性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根源在肝、脾、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保健与人类健康
药品在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笑道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

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药品,药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具体谈谈中医与中药保健跟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以其特有疗效与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方面显示出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一些疑难病症和中药以其整体调整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我们具体说说在中医里的关于保健的指导知识,智者之養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處。

節陰陽而調剛柔。

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

二是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

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

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
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

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

主张专心致志,保持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

要想使身体健康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

精足,则人之生源充足,生源足则防老抗衰有术。

《千金要方》中指出:“精竭则身惫。

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

告戒人们宜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

足以说明,精不可耗伤,养精方可强身益寿
中医养生的内容;情志养生,心理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

1情志养生;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
称“七情”。

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

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

调节异常情志的方法;节制法,宣泄法,转移法,情志相胜。

2心理养生;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3饮食养生;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

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有关。

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生的重要内容。

饮食养生的原则;1. 全面膳食饮食多样化,食谱广泛,各类食物合理搭配。

2.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3. 因人择食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择食物。

4. 因时择食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择食物。

4起居养生;起居规律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适度“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科学睡眠卧具适宜,睡姿正确,就寝定时,睡时充足,衣着相宜舒适合体,适
时增减衣物,因时因人择衣,鞋帽适体,二便通畅。

5运动养生;运动养生三大要领:意守,调息,动形关键是意守,精神专注,才能,呼吸均匀,引导气血周流全身,内炼精神,外炼筋骨四肢,内外和谐,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使机体达到全面的锻炼。

传统的导引术,能活动躯体四肢以炼形,锻炼呼吸以炼气,并以意导气,气率血行,从而使周身气血恢复正常运行,病体得以康复。

常见的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
我们在谈谈生活中常用的拔罐。

拔罐法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为工具,借热气排出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
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拔罐是老百姓最常用的一种中医自然疗法,感觉哪里伤风疼痛时,
就会自己或者找家人拔上一罐,效果往往不错。

拔罐工具有很多种,如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家里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

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放血时的出血情况等,在家庭中用得最多。

现在很多家庭都备有一套真空拔火罐,比玻璃罐更加简单、方便、安全,但是从效果上来说,还是玻璃罐比较好。

拔罐时该怎么点火呢?下面是一些拔罐时点火的方法: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就能吸附在身体上。

(2)内火法:用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几圈后取出,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也可以吸住。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
壁中间,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吸住。

拔罐疗法的原理是通过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等作用,达到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目的。

拔罐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四种:拔罐、闪罐、走罐、放血拔罐。

适合家庭常用的就是拔罐,后面几种方法难度较大,要由比较专业的医师
来操作。

拔罐与针灸、刮痧等一样,属于中医外治,是一种很好的物理疗法。

但拔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就是哪儿疼拔哪儿,即在病痛处拔罐。

因为病痛的出现就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失调,如经气不通导致的。

在病痛处拔罐,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虽然拔罐的应用范围很广,但也不是所有病都适用。

而且,拔罐时也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
(1)拔罐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疗时应避免被风直吹,防止
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孕期、妇女月经期、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物等,都不要轻易使用拔罐疗法。

皮肤上一次拔罐瘢痕没有消退前,也不要在同一部位再拔。

(3)起罐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一段时间以后就
会自行消散。

如果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都属于正常治疗反应。

水泡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时,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敷上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4)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可以稍微延长;肌肉比较厚的部位,时间可略长;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就要相应缩短。

(5)一次使用多罐时,罐子排列的距离不要太近,否则皮肤会因被罐子牵拉而产生疼痛,同时罐子之间互相排挤,也拔不牢。

养生和保健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并且学习好医药知识,利用好学到的医药知识进行指导。

进行持之以恒、全方面的调养,而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珍惜生命,首善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