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合集下载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缺氧 现象严重,是全国温度最低的地区。春 季有频繁的沙尘暴袭击,面对狂风大作, 飞沙走石,能见度很低;夏天有暴雨、 雷电、冰雹袭击,冰雹小如黄豆,大如 鸡蛋,打在身上非常疼痛。有的地方, 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年平均 气温很低,最冷可达零下20多度。青海 高原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冻土, 可见这里的环境多恶劣。在这样的环境 下,自古以来……不可思议的奇迹。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 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 不可思议的奇迹。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 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 就了一片绿阴。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遇到生活 的挫折和命运的不公生活和命运 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 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 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 奇迹。
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执教者:郭凤华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 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 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开篇点题,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引起 读者思考。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答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答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答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答案青海高原的一棵柳树一、铸造虐杀摧毁优秀的抱怨背诵韧劲浓密二、一无所惧欢天喜地不可思议名贯古今天翻地覆目力所及婀娜多姿天昏地暗四、平常伫立冒严厉的五、1这株柳树神奇在它挺立在青海高原上,是一方壮观的独立的风景,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作者之所以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面对残酷的命运不抱怨不畏怯,有一种不断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2.唯一的一棵无法移除,因为它是我在高原上看到的唯一一棵柳树。

从中我可以看出,与高原有关的柳树是罕见的3、从这句话中,我可以体会到一种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精神,那就是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该抱怨命运,屈服于环境,而应该顽强不屈。

在一线希望之中寻求生机,成就一片绿阴。

从这句话中,我还可以感受到这株柳树不屈服与命运,与恶劣环境抗争的精神,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六、 1. 我更愿意相信第二个,因为在高原上生根发芽是一个奇迹2、不可思议的奇迹指:这株柳树竟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

因为它具有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和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3这株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1、开花,开花,热烈而又坦然地开花!2.五年生根,六年吐雌蕊,四色花瓣,花期两天。

伊米花正在受苦过后,依旧顽强的把美丽舞蹈给命运,把绚丽绽放给世界。

3、把自己抛向庸庸碌碌的一面,绿上一段时间,然后枯去。

有的人却像伊米花一样,虽然卑微,但在变幻莫测的命运风云中,他不知疲倦地战斗,然后开了自己的花。

六年级上语文课前预习课件-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

六年级上语文课前预习课件-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

沉浸—( 沉醉 ) 持久—( 短暂 )
第三步:了解作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看本课“ 走近作者”) 第四步:主题引导 ,边读边思 (带着“核心问题”“串珠问题”“导 思”读课文) 第五步:梳理层次,理解内容
1. 本文描写了___青__海__高__原__上__的__一__株__神__奇__柳__树__________ ,在高原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赞扬了 ______柳__树__伟__大__的__生__命__力____________,告诉人们应 以__顽__强__的__毅__力__和__韧__劲__与__生__存__环__境__抗__争_________。
六年级上语文课前预习 课件-第15课青海高原一
株柳_苏教版
2024/9/21
第一步:朗读课文,纠正语调( 扫《点拨》二维码听范读,纠 正读音) 第二步:边读边画,理解字词( 在教材上找到生字标读音,画 出新词查字典)
1.注音。 铸z(hù ) 虐n(üè ) 摧c(uī ) 诵s(òng ) 卓z(huó ) 韧r(èn ) 邃s(uì ) 滞z(hì ) 萌m(éng ) 茬c(há ) 怯q(iè )
4. “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 声。”这句话中“哦”表达出_作__者__初__见__大__柳__树__时__的__
____惊__讶__、__赞__叹__、__觉__得__不__可__思__议_的__情__感__。
2.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付出了难以 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表现在: 要__经__历__高__寒__缺__水__,__风__沙__雪__暴__,__雷__轰__电__击____。
3.____家__乡_柳__树_____和___青__海__高__原__柳__树____同是一种柳树 ,它们的生活道路和命运的最大差距表现在 _家__乡__的__柳__树__生__长__在__水__边__,__极__易__生__长__。__高__原__的__柳_树_____ _要__经__历__高__寒__缺__水__,__风__沙__雪__暴__等__千__难__万__险__才__好__不_容_____ _易__得__以__生__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分类学生字 1.左右结构: 韧、 滞、 怯 诵、 摧、 铸、 2.上下结构: 萌、茬 3.半包围结构: 虐、 邃 多音字:
劲jìn( 使劲、干劲)jìng( 劲敌、强劲 )
卷juǎn( 卷曲、龙卷风 )juàn( 试卷、问卷 ) 铺pū( 铺天盖地、铺张)pù( 店铺、床铺 )
境的摧残面前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说说写写:
请你也发挥想象,写写柳树不平凡的生长过程。 这株柳树经历过多少次旷日持久的干旱,枯萎 过多少次又重新抽出绿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
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
和命运相差何远? 作者将家乡的“灞河柳”与“高原柳”进行对比,指 出了二者在“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上的差距。两个问句语 气强烈,引人深思。作者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高原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
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这两句话运用细节描写,详细描写了这株柳树的枝 干、叶子色泽独特,表现出这株柳树旺盛的生命力;同 时,指出了独源自的原因。“铁锭的色泽,粗实、坚硬、
苍郁、深沉”,使这株柳树成为了生命的象征,成为顽
强的化身。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 “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是青海高原的气 候特点。这株柳树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能生存下来, 衬托出这株柳树的生命力的顽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方法解密:分辨衬托的方法
概念: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
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叫衬托。
效果: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 深刻的感受。 判断方法: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 “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 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1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1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15篇)《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1青海高原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

冬季十分长,气温也非常低,最冷时达零下二十几度;夏季季节又经常干旱,有时会接连几个月持续干旱。

在这个地方,你应该想都不用想这一定没有任何植物生长吧!但并不是这样的,那儿生长着一棵柳树。

那出柳树是多么的顽强!它在高原上该受多少苦难?它到底被冻死我多少次,但又复苏过来……这是我们完全无法明白的,因为它真的受过太多的苦了,但它还是以自己坚强的毅力活了下去。

比起这株柳树,我真是自叹不如。

一个星期天,妈妈一大早把我叫起来,说要和我一起去买菜。

到了菜场,妈妈买了许多肉,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

但妈妈把这些菜给了我拎,我走了一会便没有了力气。

这时,妈妈又买了一些菜,准备往我手中放时,我气愤的说:“你凭什么都让我拿,你自己不会拿一些吗?”说着,我就把菜扔在了地上。

这是,妈妈还面带微笑地说:“这不是让你减减肥吗?”可我并不领情,说:“我才不要减肥,我又不胖。

”这时,妈妈只好拎起那些菜。

可又走了一会儿,我又累了,妈妈只好带着我回家了。

唉,比起这株柳树我真是太弱了,这点菜都拎不动,遇到这一点小困难就抱怨。

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了:我们面对困难并不应该抱怨,而应该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克服它。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2“青海高原一株柳,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听到这个饱含悲壮和苍凉的诗词,我的脑海中就会立刻映现出语文书第15课那一棵伫立在青海高原的柳树。

这棵柳树的枝干粗壮,浓密的叶子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叶子绿得苍郁,绿得深沉,给人一种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这株柳树要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才能长成这么一棵粗壮具有生命力的柳树。

高原的柳树自幼便要承受艰苦磨难,但这株柳树似乎从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艰难,在平原柳树接受风的吹拂,阳光的柔和时。

这株柳树却正在拼命将根扎的紧紧的与高原风雪和烈日干旱斗争,正是因为这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磨练,高原柳树在命运的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15课、16课、17课、单元测试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15课、16课、17课、单元测试答案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参考答案基础练习一、虐杀摧毁朗诵锻铸卓绝韧劲二、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他没有软弱,也没有低头,而是坚决抵抗。

三、1、不矛盾。

“极其平常”是说柳树在其他地方随处可见,而青海高原环境恶劣,寸草不生,所以可以见到柳树令我望而生畏。

2、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写柳树,同时也是在写人。

我想到了想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一样的人:霍金。

四、1、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2、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像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外形、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下来的品格发展练习1、古往今来,鲜花、芳草、青松、翠竹、垂柳……曾经扣动过多少诗人和画家的心灵,用绚丽色彩给它们浓妆淡抹,用优美的诗句把它们讴歌颂扬。

而芦苇,往往很少被人注意和重视,常常只当作某种风景的点缀而出现在画图和诗文里。

其实,这平平凡凡、朴实无华的芦苇,是很值得人们赞美的。

2、作者是从1芦苇的样子2芦苇的朴实无华3芦苇的团结一心4芦苇的顽强生命力5芦苇对人们的好处来赞美芦苇的。

3、任何一个人必有所长,只要各尽其才,对人类就有贡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为人民而献身,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就应受到赞扬。

《16 草原》参考答案基础练习一、抄写句子(略)二、1、一碧千里,广袤无垠2、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三、课文内容填空1、2、3略4、广阔静寂四、阅读课文片段1、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草原)比作绿毯,(小丘)比作中国画2、草原茫茫一片都是草,草绿得都好像要流出来似的,流入了云层发展练习一、住的是(蒙古包)吃的是(牛羊肉、奶豆腐)喝的是(牛奶、奶茶)穿的是(牛羊皮衣)最喜欢的运动是(套马、骑马、摔跤)《17课麋鹿》参考答案基础练习一、(销)声匿迹(悄)无声息(独)一无二(惨)遭厄运(茁)壮成长(漂)泊不定林(茂)草(丰)(颠)沛流(离)二、辽阔温顺诡秘适合增加渐渐杀害故乡三、1、第3 四不像角的枝尖都指向后方尾巴最长蹄子宽大毛色随季节变化第4 自然繁殖力很低第5、6、7自然段有麋鹿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多头返回故乡2、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
因为在自然界里,柳树是很常 见、很平常的一种树,所以说它 是一株“ 极其平常的柳树”, 而在青海高原上,在很恶劣的条 件下,它能存活下来,并且是唯 一一棵存活下来的柳树,所以说 它很神奇。
2.你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
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先 写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接着感 情瞬间发生变化,由“平常”转 化为“神奇”,写这是一株令 “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
rèn
qiè
伫立 锻铸 虐杀 韧劲 畏怯
zhuó
mào yín
艰苦卓绝 广袤无垠
zhě
赭红色
lín xún
nuó
青石嶙峋 婀娜多姿
wēi
巍巍然
1.作者围绕“这是一株神奇的柳 树”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主要写了柳树的生长环境、 生长的状态、作者的联想和想 象、与家乡灞河的柳树进行对 比、对高原柳的赞美。
我能行
zhù yì nüè cuī
铸抑 虐摧
铸造 压抑 虐待 摧残
我能行
sònɡ zhuó yuàn rèn
诵卓 怨韧
背诵 卓越 抱怨 坚韧
zhù

nüè cuī
铸 抑虐摧
sòng zhuó rèn
méng
诵 卓韧 萌
suì
zhì
chá bà
cuī
深邃 凝滞 一茬 灞河 摧毁
zhù
zhù nüè
第五段(8-9)通过与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相比 较,赞扬了高原之柳没有抱怨与畏怯,以超乎想象 的毅力和全部身心之力生存下来,在一线希望中成 就了一片绿荫。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 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 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课文原文第1、2自然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15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

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5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时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1.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具
准备
课文插图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
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
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集体交流
1、提出不懂的地方,让学生试着解疑,教师相机指导。

四、学习写字
1. 师重点指导“虐”“韧”。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