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调查测试样品采集目的及要求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采样要求

野簿的记录格式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
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
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
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
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
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
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
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
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 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
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
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
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____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一、调查目的本次地质调查旨在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地质数据以及相关信息,为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灾害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本次地质调查范围涵盖了X市Y区、Z县以及周边地区。
该地区地质形态复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同时,该地区也存在着多种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
三、调查方法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本次地质调查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目标地区的实地调查,获得准确的地质数据。
我们组织了一支由地质学专家、测量人员和野外调查人员组成的队伍,分别负责不同的调查任务。
调查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岩石类型、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等方面。
2.采样与分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不同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岩石类型等进行了采样,并进行了相应的样品分析。
采样主要包括土壤、岩石、矿石等方面。
样品分析主要采用现代地球物理仪器和实验室分析仪器,包括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3.数据分析与成果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相关信息。
我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册,为地质环境评价、资源开发利用和灾害防控等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1.地质构造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由断裂构造和复式构造所控制。
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断层和裂隙,复式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推覆和滑脱。
这些地质构造对该地区的地貌发育和岩石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2.地貌类型根据野外调查结果,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河谷和湖泊等。
山地占据了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其中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山地貌。
河谷地貌和湖泊地貌分布广泛,为水资源和景观资源提供了重要基础。
3.岩石类型经过采样与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包括砂岩、泥岩等,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地质勘查样品的采集方法

二○一九年十二月
• 样品采集是地质矿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地质矿产工作中样品 繁多、要求不一,但还是有总的原则可寻,总的原则可以简称“五性”。
• 1、目的性:即采样的目的要明确。在采样前必须明确工作中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采何种样品才能够解决问题?
• 2、代表性:即样品要典型。要在大致摸清地质体变化情况之后,再确 定采样范围、位置以及样品的数量、重量。否则会造成结论不真实的后 果。
• (一)同位素地质年龄样品采集送样要求 • (1)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物是不同地质作用的产物,有着不
同的地质历史,必须根据拟解决的地质问题,有目的采样。采样地段必 须避开后期侵入体、混合岩化、断层或其它动力变质作用、热液蚀变带 以及近代风化、淋滤等作用的干扰。 • (2)正确选择测年方法:每一种测年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各有自己局 限性,不同类型样品对不同方法的适应性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客观地 质条件选择合适样品的合适测年方法。 研究一个复杂地质体的同位素 年龄时,应注意使用多种不同测年方法,要采集适合多种测年方法的岩 石或矿物样品。
• 3、系统性:即样品应配套。只有在一个点上采集多种必需的样品,才 能充分获得地质体演化的信息;只有在各个点上采集相同的样品,才能 充分获得地质体间对比的信息。否则造成成果的残缺不全。
• 4、严格性:即应把好质量关。在采样、加工、鉴定、分析、整理、成 图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住质量关,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 采样及制样要求:在代表性的剖面中在每层系统采集,样品一 般与标本配套采集,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 2.4×2.4cm厚度0.03mm。 对有特殊要求的薄片在标本上划出切 片位置。必要时送样要附采样地质图或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野外检查,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野外工作阶段的质量监督,是检查项目任务进展与完成情况的必要步骤,是保证区域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做好自检与互检。
一、检查内容重点进行观察点(包括实地检查与室内检查)、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和物探、钻探、动态监测、采样工程的质量检查。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及质量水平。
1.观察点及记录卡片(1)检查重点a)观察路线:观察路线的布置,以查明环境地质条件为原则。
根据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遥感解译程度以及重点区与一般区,布置不同密度的观察路线。
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次,路线通过的环境地质界线均应有观察点控制。
b)观察点:记录格式统一,点的性质、点位准确并与手图一致;记录内容丰富,环境地质现象观察仔细、描述准确,依据充分可靠;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特征、形成原因、危害及发展趋势分析等记录详细;有相应的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或照片;测量数据准确;记录字迹工整、清晰,各种注记及计量单位符合规范;着墨及时。
(2)检查工作量a)观察点检查(实地检查),抽查已完成点数的3—5%。
b)观察点记录卡片检查(室内检查),抽查已完成点数的10%(含实地检查点数)。
(3)检查记录表及质量评述分级使用附录1野外调查环境地质观察点检查记录表。
2.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1)检查重点采用的比例尺及底图符合要求;观察点、观察路线、物探工作区(含测线)、钻探、动态监测点、样品采集地点位置及编号准确;各种地质界线、环境地质界线勾绘真实自然,符合制图原则,标绘准确无误,代号或注记规范,并与记录卡片一致;图面整洁美观,着墨及时。
(2)检查工作量a)野外检查:与野外环境地质观察点记录卡片实地检查工作量一致;b)室内检查:与野外环境地质观察点记录卡片室内检查工作量一致,同时注意整个图面内容及表示方法的检查。
(3)检查记录表及质量评述分级3.主要工程主要工程系指调查中开展的物探、钻探、动态监测与样品采集4项工作,检查内容要求如下:(1)物探检查内容要求按专门规范规程执行。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01一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1991-06-11发布 199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一91(1∶50 000)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ZB/T D10 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3 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本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本地质测量资料是地质勘探和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地质预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地质测量数据,提高地质测量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保密性,特制定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
以下是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的范本。
一、总则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地质测量资料的管理,保护地质测量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地质测量资料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地质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对于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整理、存储、传输和使用均有规范要求。
二、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1.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应当遵循科学、严谨、真实的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在进行地质测量数据采集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和数据采集计划,明确数据的采集范围、目的和方法。
3.在采集地质测量资料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保证数据的质量和标准化。
三、地质测量资料的存储1.地质测量资料必须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体系进行存储,方便检索和管理。
2.地质测量资料应当存储在安全、密封、防水、防火的环境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不同类型的地质测量资料应当分别存放,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
四、地质测量资料的传输1.地质测量资料的传输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方式,如加密传输、密封传送等,确保数据不被泄露、篡改或损坏。
2.在进行地质测量资料传输时,必须明确传输范围和目的,避免数据的泄露和误传。
五、地质测量资料的使用1.地质测量资料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不能用于违法活动或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六、地质测量资料的保密1.地质测量资料属于机密信息,在处理和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单位。
2.在进行地质测量资料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和监测,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七、地质测量资料的更新和归档1.地质测量资料必须定期进行更新和归档,清理过期和无效数据,保证数据的更新和有效性。
3-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比例尺:1:200000DZ/T 0167-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对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简称区域化探)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性质、设计书的编写,中低山、丘陵区、特殊景观区的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和样品库,区域化探中的岩石样品采集、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样品多元素分析及质量监控。
质量评估,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异常查证,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的编写等作了规定,确立了统一标准。
1.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进行的1:200000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亦可供比例尺1:500000的同类工作或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GB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DZ/T0075DZ/T00113 总则3.1 区域化探属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之一,应覆盖全部可工作的我国国土面积。
它的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金属或非金属成矿区(带)、矿田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学化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并为基础地质研究等领域提供某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常按国际分幅范围部署测区。
我国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200000,交通很不发达的边缘地区同时也采用1:500000,它们的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分别为:0.25~1点/km2和0.04~0.10点/km2。
3.2 按地理特点和区域化探工作条件,可把我国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地区:a. 中低山、丘陵地区(见图1);b. 具有各料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
所谓具有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主要是指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等地的森林沼泽、内蒙古(大青山南坡除外)、甘肃兰州以西、宁夏、新疆、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的干旱、半干旱荒漠、青海、西藏、新疆、川西、甘肃祁连山等地的的高寒山区,西藏西部的刘寒湖沼荒漠、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岩溶,云南西南及海南岛等地的热带雨林,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以及内地沿海冲洪积平原区等。
地质矿产采样要求及方法

地质矿产采样要求及方法一、地质调查及研究采样1岩石标本采样1.1采样目的1.1.1 观察研究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及其共生组合,研究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对比地层和岩石。
1.1.2 配合其他样品的采样及分析。
1.2 采样原则和要求1.2.1 所采集的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采集标本时要尽量采集新鲜的岩石,并做好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
1.2.2 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一般为3×6×9cm。
1.2.3 采集到岩矿标本应在原始记录上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对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然后用麻纸包好,统一保管。
(以下标本样品同)2岩石薄片样1.2主要用途2.1.1测定造岩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对岩石进行定名、分类。
2.1.2测定透明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光性等特征,研究矿物的形成环境,并为岩石对比提供信息。
2.1.3鉴定岩石的结构(包括粒度)、构造特点,研究岩石的成因及形成史。
2.1.4定矿物包裹体,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
2.1.5鉴定岩石的后期蚀变、交代及矿化,为找矿提供资料。
2.1.6定化石的种属、特征,研究地层的时代及古生态环境。
2.1.7行岩组分析,研究岩体、岩层的构造。
2.1.8鉴定岩石的微裂缝及孔隙度,为找油气提供资料。
2.2采样、制样要求2.2.1样品大小一般5×5×5cm,粗粒岩石含量测量样品要加大至10×10×5cm。
2.2.2作岩组分析及区域构造研究的样品要定向,在样品的层理、片理、线理及节理面上标注产状。
2.2.3松散样品应用棉花及小硬盒包装保护,磨片前用稀释的环氧树脂浸泡固结。
2.2.4化石薄片样应在标本上圈出化石的位置及切片的位置。
2.2.5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薄片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与此同时要填写标签,然后用麻纸包好,并进行登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误差 ±5-10%
La,Ce, Nd,Pm, Sm,Eu,Gd,Tb, 准确度优于 Ho,Tm,Lu 11个 ±5% 元素 La,Ce,Nd, Sm, 准确度优于 Eu,Gd,Dy,Ho, ±2% Yb,Lu10个元素 除Sc,Pm外的其他 15个元素 除Pm外的其他16个 稀土元素 除Sc,Pm外的其他 15个稀土元素 除Sc,Pm外的其他 15个元素 准确度优于 ±5% 相对标准误 差 小于±10% 相对标准偏 差 ±10% 准确度优于 ±10%
测试鉴定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质 量好坏直接影响基础地质资料的质量,工作效率直接 影响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成果编制的 进展,必须切实加强,不断提高测试鉴定的质量和效 果,及时提交鉴定分析结果。对前人在测区完成的岩 矿、古生物等鉴定测试成果,应认真复查、筛选出可 利用部分予以利用;重测、补测或新测的剖面,都应 系统采集样品进行测试、鉴定。除常规测试样品外, 应针对解决重要地质问题的必要性,选择先进的测试 方法和技术手段采集相关测试样品。
稀土元素共有15种,La、Ce、Pr、Nd、Sm、Eu、Gd、 Tb、Dy、Ho、Er、Tm、Yb、Lu、Y。稀土样品的测试, 用仪器中子活化法和稳定同位素稀释法的测定效果较好, 这两种方法的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球粒 陨石的稀土元素含量主要是用这两种方法测得的。此外, 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矩发射光谱法在实 际中也常被采用。 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重量:新鲜岩石1—2kg,拣块法。 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项目依用途而定。 采样:挑选单矿物2g 。
四、岩石化学成分分析样品
1、硅酸盐岩石全分析: 分异指数:(DI):DI越大表明岩浆分异演 化越彻底,酸性程度越高。DI越小表明岩浆分异 演化程度,基性程度越高。 固结指数(SI):反映岩浆结晶分异程度的 参数,一般情况下,从基性岩到酸性岩固结指数 由大变小。岩浆分异程度高,SI值小,岩石的酸 性程度高。
四、岩石化学成分分析样品
1、采样目的
为研究相关地质问题为目的,所需各类化学成 分(元素或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而采集具有 代表性的岩石测试样品。 分析精确要求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分析结果百 分数总和99.30—100.70% 。最好在99.5-100.5%之 间,总和大于101%不能用。为了计算标准矿物,应 对FeO与Fe2O3进行调整。
采样原则:
一般岩石薄片、硅酸盐、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及人工重砂、稀土、同位素等应同时采集,要尽 可能采集套样,这样一致性强。 要求应采集新鲜、无蚀变的岩石,尽量避开 接触带、蚀变带、断裂破碎带等。层状岩石应垂 直其走向采集,非层状岩石(岩浆岩等)可按不 同相带、不同岩性分别采集。
矿床蚀变围岩样应从矿体(脉)近侧向
远侧垂直围岩蚀变带的走向系统采集。 化学样和光谱全分析样,根据自然分层 和矿化情况连续拣块系统取样,在一层内以 样长0.5-1m垂直矿层连续刻槽采样,沿矿化 走向至少布臵两条以上采样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采样方法:
在新鲜露头上,尽量避开外貌、颜色、 结构等异常的岩石。同时采集岩矿鉴定样 品,在岩矿鉴定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化 学分析样品。 采样重量,一般2-3kg,对于十分不均 匀的岩石,重量酌增。
对各类分析测试、鉴定样品应及时送交 有关国家级或省部级地学实验室进行测试鉴 定。要求样品分析测试鉴定单位必须经过国 家质量认证,仪器设备先进,分析测试鉴定 成果质量高,具有一定权威性。
二、岩矿薄片、光片
1、采样目的 研究岩石和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 生组合;研究岩石中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 岩石、矿物名称;测定矿物的部分光学参数、物理 性质。薄片适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研究样品中的 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和光性参数。光片适于在光学 显微镜下研究样品中的透明矿物、不透明矿物及其 相互关系。
约500
数粒矿物
除Ce,Yb,Lu,Sc, 相对标准偏 Pm外的其他12个元 差 素 <±5% 某些稀土元素 准确度优于 <±5% 能确定矿物中的稀土成分分带现象。分析简易、快 速、检测限较高;测定Eu较困难
图1 岩组标本定向 a 岩组坐标图;b 标本面上定向标志;c 标本上标记符号,(001)面上的箭 头指向+b端,(100)面上的卜字短线指向+b端,锐角指向+c端,(010面上半 矢形指向+c端,短线指向+a端;d 垂直于b轴的定向薄片切制方式;e 垂直于b 轴的定向薄片粘贴方式(外框为薄片的载片)
五、稀土
主要用于研究岩浆起源、演化、岩石形成的条件
等。主要研究内容: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含量变化 与比值,稀土分配型式,特征参数等。如:稀土总量 反映岩石稀土含量的高低程度(富集程度);轻、重 稀土含量变化与比值揭示岩浆分异演化、分馏程度特 点等。 稀土分配曲线型式反映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元素 亏损程度及与标准曲线对比揭示岩石类型、岩浆形成 的构造环境等。
四、岩石化学成分分析样品
1、 硅酸盐岩石全分析: 构造环境分析:不同的岩石类型有不同的投 图方法。如花岗岩为常用的有:在R1—R2多阳离 子判断图解、I、S花岗岩辨别图解等。 分析项目一般为SiO2、Al2O3、Fe2O3、FeO、 MgO、CaO、Na2O、H2O、TiO2、P2O5、MnO、CO2、 H2O+、H2O-,有时还要加上S、Cl、F,超基性 岩还加上Cr2O3、CoO、NiO等。
2、其他类化学分析简介: 碳酸盐岩石化学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CaO、 MgO、MnO、SiO2、Al2O3、Fe2O3、Na2O、H2O、TiO2、 P2O5、CO2、S、H2O-、烧失量。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化学分析:分析项目根据矿石 成分作基本分析和必要的组合分析,确定矿石中有 益组分和伴生组分及有害元素的含量。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 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 100.70% 。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挑选单矿 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
三、定向薄片
1、采样目的
岩组分析是凭借研究岩石定向薄片而实 现的。通过对矿物颗粒形变向量进行测量和 统计,测定应力大小和方向,结合宏观的塑 性形变和脆性破裂资料,确定构造运动性质, 进而较全面地研究构造形迹乃至构造体系的 发生、发展以及彼此间的相互联系。
2、采样方法与要求 在野外采集定向标本时,一般选择岩石片理面、断层 面等与矿物定向排列有关的构造面作为定向面,确立岩组 坐标轴与岩石构造面的关系(图1a)。采集定向标本时应 注意:1所选择的采样的构造面应是朝上(或斜上)的平 面。标注定向符号时,在该面走向线矢向上方标明走向方 位角(图1b中的86°),于倾向线旁侧标注其倾角(如 50°);2定向标本上的小褶纹和线条,有时与构造面走 向相一致,若不一致时,需细致度量并记录其产状,以在 标本取回后,力求能准确地在室内恢复它的野外原始状态; 3采样后,在室内将定向标本按其与所处构造位臵的方位 关系,将岩组坐标a、b、c分别标注在各平面上(图1c)。
区域地质调查各类测试样品 采集目的及采样要求
内
一、概述 二、岩矿薄片、光片 三、定向薄片 四、岩石化学成分分析样品 五、稀土 六、同位素测年 七、人工重砂样品 八、电子探针 九、化石
容
十、孢粉样品
一、概述
在区域调查地质调查工作中,根据研究目的的不 同,需要采集一系列的相关分析、测试及鉴定样品, (主要有岩石薄片、矿石光片、重砂样、岩石化学样、 光谱分析样、稀土分析样、电子探针、单矿物样、岩 组分析样、古生物化石、孢子花粉样、化学分析样、 物性测试样、同位素年龄、古地磁等测试样品)。通 过分析、测试及鉴定,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为全 面提高区调工作成果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适用于测定稀土总量较低(0.00η—1%的样品 测定微量稀土的最好方法之一。除分析11个稀土元 素外,还同时分析Co,Zr,Sc,Cr,Rb,Ni,Th, U,Hf,Cs等元素含量 它的准确度优于其他所有方法,但分析速度较仪器 中子活化法慢,且成本高,测定下限为0.01ppm。 若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经分离富集,则测定下限达106ppm
四、岩石化学成分分析样品
1、硅酸盐岩石全分析: 钙碱指数(CA):研究岩石碱性程度,CA值 小反映岩系碱性程度高; 组合指数(里特曼指数):也是反映岩石碱 性程度的指数,据该指数可将岩石划分为钙碱性 与碱性两大岩系,进一步确定岩石属太平洋型、 大西洋型、地中海型。还可以研究岩石是否具有 同源性等。 碱度率(AR):AR值越大,表明岩石(岩系) 越碱性。
四、岩石化学成分分析样品
1、硅酸盐岩石全分析: 结晶指数(CI):是度量岩浆演化程度的参数。 长英指数(FL)和镁铁指数:是反映岩浆分离 结晶作用程度的岩石化学参数。如岩浆分离结晶作 用程度高,长英指数和镁铁指数值越大。 岩石的分类命名:火山岩现在主要用的是“硅 (SiO2)-钾(K2O)图”;侵入岩主要用的是QAPF 图,Q、A、P、FJ是矿物含量。
3、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用途而定,经常分析的元素有: Li、Be、Nb、Sc、Ga、Zr、Th、Sr、Ba、V、Co、 Cr、Ni、Cu、Pb、Zn、W、Mo、Au、As、Ag、Sn、 Sb、Hg、Bi、F、Cl、B、Rb、Ta、U、Hf、P、Te, 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 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样品重量500g。
测定稀 土
火花源质 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 法
400 1000—2000
能对固体样品中性质相似的元素同时分析,干扰少, 取样量少。适用于分析超痕量稀土元素样品(在这种 情况下送样5-10g) 本法较成熟,但分析灵敏度较差(0η-η ppm),取 样量较多
测定分 量
原子吸收光谱 法 电子探针微区 分析法
2、采样要求
沉积岩:在填图过程中对工作区内各时代 地层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均应采集样品,测制剖 面要对各时代地层的每一种代表性岩石均应按 层序系统采样;有沉积矿产的地段和沉积韵律 发育地段,应视研究的需要而加密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