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研究中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浅析地质勘察取样与试验分析研究

浅析地质勘察取样与试验分析研究一、地质勘察取样方法钻探取样法:钻探取样法是一种直接获取地下岩石样品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通过钻机在地下钻孔,将岩心或岩屑样品取出进行分析研究。
钻探取样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岩性类型的地层,但设备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
采样器取样法:采样器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面地质勘察取样方法,主要包括地表钻孔采样、地表铲掘采样、地表挖掘采样等。
采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地表覆盖较薄的地区,如平原、丘陵等地层。
但由于地表覆盖的变化较大,采样器取样法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
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法: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法主要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和开发过程中的样品采集。
主要包括井中取样、水位监测点取样、排水沟取样等。
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法适用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地下水流动的特点,样品采集难度较大。
环境地质调查取样法:环境地质调查取样法主要用于土壤、植被、岩石等环境地质要素的调查和分析。
主要包括土壤钻探采样、土壤剖面采样、植物取样、岩石破碎取样等。
环境地质调查取样法适用于各类环境地质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但样品采集方法多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取样法:工程地质勘察取样法主要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条件评价和预测。
主要包括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观察等。
工程地质勘察取样法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地质勘察取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岩性类型、样品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保证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地质勘察取样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1. 钻探取样钻探取样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从地下获取岩石样品,以便进行实验室分析和研究。
钻探取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钻孔取心、钻孔抽样、钻孔岩芯采样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地质条件、钻探设备的性能以及所要研究的地质问题。
在钻探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取样点的位置。
地质勘查样品的采集方法

二○一九年十二月
• 样品采集是地质矿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地质矿产工作中样品 繁多、要求不一,但还是有总的原则可寻,总的原则可以简称“五性”。
• 1、目的性:即采样的目的要明确。在采样前必须明确工作中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采何种样品才能够解决问题?
• 2、代表性:即样品要典型。要在大致摸清地质体变化情况之后,再确 定采样范围、位置以及样品的数量、重量。否则会造成结论不真实的后 果。
• (一)同位素地质年龄样品采集送样要求 • (1)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物是不同地质作用的产物,有着不
同的地质历史,必须根据拟解决的地质问题,有目的采样。采样地段必 须避开后期侵入体、混合岩化、断层或其它动力变质作用、热液蚀变带 以及近代风化、淋滤等作用的干扰。 • (2)正确选择测年方法:每一种测年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各有自己局 限性,不同类型样品对不同方法的适应性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客观地 质条件选择合适样品的合适测年方法。 研究一个复杂地质体的同位素 年龄时,应注意使用多种不同测年方法,要采集适合多种测年方法的岩 石或矿物样品。
• 3、系统性:即样品应配套。只有在一个点上采集多种必需的样品,才 能充分获得地质体演化的信息;只有在各个点上采集相同的样品,才能 充分获得地质体间对比的信息。否则造成成果的残缺不全。
• 4、严格性:即应把好质量关。在采样、加工、鉴定、分析、整理、成 图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住质量关,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 采样及制样要求:在代表性的剖面中在每层系统采集,样品一 般与标本配套采集,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 2.4×2.4cm厚度0.03mm。 对有特殊要求的薄片在标本上划出切 片位置。必要时送样要附采样地质图或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
地质学中的常见研究方法与技术

地质学中的常见研究方法与技术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性质、演化和地质过程的学科。
为了解地质现象、解决地质问题以及推动地质学的发展,地质学家们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讨论它们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
1. 露天采样露天采样是地质学中常见的野外调查方法之一。
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地质学家常常需要采集地表或地下的岩石、土壤和沉积物样品。
露天采样通过现场取样,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实际物质,进行后续实验室分析和测试。
采样方法包括手工取样、钻孔取样和化探取样等。
2.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特性,来探测地下的岩层结构和地质构造。
通过布设地震仪器并记录地震波传播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信息,地震学家可以构建地下地层的三维模型,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岩石性质。
3. 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研究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
通过采集地球样品,并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进行分析,地球化学家可以获得地球内部和地表物质的元素组成、同位素比例、成分分布等信息。
地球化学分析可应用于研究矿床成因、环境污染和地质工程等领域。
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上所有物体的电磁辐射信息,来研究地质现象和地球表面特征的方法。
地质学家通过使用航空或卫星遥感设备,获取地表的影像、高程数据和热红外图像等,进行地质勘探和地貌分析。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5. 岩石学研究岩石学研究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纹理和演化等方面。
常见的岩石学研究方法包括薄片观察、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等。
通过岩石学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壳和地幔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揭示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变化过程。
6.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貌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方法。
地质学家使用现代测量仪器(例如全站仪、GPS和雷达)来测量地表的形状、高程数据和地貌特征。
各类样品的作用与采样要求

各类样品用途与采样要求(转)来源:隋清霖的日志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 薄片及标本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2 光片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3 岩组分析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4 人工重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5 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 大化石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 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为适。
8 X—射线衍射分析样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
样品采集的原理和方法

样品采集的原理和方法样品采集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收集原料样品或代表性样本以及外来物质的过程。
样品采集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以地质样品和生物样品为例进行介绍。
1. 地质样品采集:地质样品采集的原理是通过收集地质物质的样品,了解地球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采集地质样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露天采集:对于露天地质样品,可以直接在地表或者露天矿坑、露天矿石中进行采集,如用铲子、锤子和钻石等工具进行破碎和采集。
- 取样钻探:对于地下地质样品,可以利用水泥或金属钻头进行钻探,获取样品。
常用的取样钻探方法有手动钻探、旋转钻探和绳索钻探等。
- 抽样:对于岩石、土壤等地质样品,可以利用工具如小铲子、铁锨等进行抽样获取样品。
2. 生物样品采集:生物样品采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的样品采集。
生物样品采集的原理是收集生物样品以研究其形态、生理、分子等特征。
采集生物样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采摘:对于植物样品,可以直接将植物的叶子、花、果实等部分采摘下来,进行后续的研究。
- 标本采集:对于植物和动物样品,可以进行采集制作标本,将整个植物或者动物固定在标本纸上,保留其形态特征。
- 组织采集:对于植物和动物样品,可以采集其组织样品,如动物的皮肤、肌肉、器官等组织,植物的茎、根、叶等组织。
- 拭子采集:对于微生物样品,可以使用棉签、刷子等工具进行拭子采集,将微生物从表面采集下来。
除了以上的方法,样品采集还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 样品的代表性:采集的样品应该能够代表整体的特征,避免局部现象的影响。
- 采集时机: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和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采集,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
- 采集环境:采集样品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污染或干扰,保证样品的纯净性和完整性。
- 采集工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采集,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关于样品外采的规范

关于样品外采的规范篇一: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要求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是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之一。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将应采集的各类样品、及其测试要求、采样要求、各类登记表格说明如下。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H 1 各类测试样品H 1.1 薄片及标本鉴定要求: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H 1.2 光片鉴定要求: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H 1.3 岩组分析1)鉴定要求: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400∠3002)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H 1.4 人工重砂鉴定要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Hg岩石。
H 1.5 粒度分析鉴定要求: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H 1.6 大化石鉴定要求: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2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地质样品采集方法的使用方法

地质样品采集方法的使用方法地质样品采集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和地质工作者需要掌握一系列的采集方法,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样品采集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一、岩石样品采集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之一,它们记录着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
岩石样品采集的目的是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锤子和凿子来采集岩石样品。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于哪种岩石类型上,然后用锤子轻敲岩石表面,判断其坚硬程度。
根据岩石的硬度,选择适当的凿子进行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避免过度破碎。
二、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材料,它包含了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质。
土壤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土壤的成分和特性,以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环境演化。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土壤钻机或土壤钻杆进行采集。
首先,选择采样点位于哪种土壤类型上,然后使用土壤钻机或钻杆将土壤连续地取样。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纯净性,避免与周围环境杂质混合。
三、沉积物样品采集沉积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之一,它们记录着地球表面环境的演化过程。
沉积物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沉积物的组成和结构,以了解地质过程和环境演化。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取样器进行采集。
首先,选择采样点位于哪种沉积物类型上,然后将取样器插入沉积物中,旋转取样器以获取连续的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连贯性,避免断层和混合。
四、矿石样品采集矿石是地球内部的宝贵资源,它们记录着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成矿过程。
矿石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矿石的矿物组成和矿床特征,以了解地质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机制。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锤子和凿子进行采集。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于哪种矿石类型上,然后用锤子轻敲矿石表面,判断其硬度和质地。
根据矿石的特征,选择适当的凿子进行采集。
地质矿产采样要求及方法

地质矿产采样要求及方法一、地质调查及研究采样1岩石标本采样1.1采样目的1.1.1 观察研究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及其共生组合,研究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对比地层和岩石。
1.1.2 配合其他样品的采样及分析。
1.2 采样原则和要求1.2.1 所采集的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采集标本时要尽量采集新鲜的岩石,并做好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
1.2.2 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一般为3×6×9cm。
1.2.3 采集到岩矿标本应在原始记录上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对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然后用麻纸包好,统一保管。
(以下标本样品同)2岩石薄片样1.2主要用途2.1.1测定造岩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对岩石进行定名、分类。
2.1.2测定透明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光性等特征,研究矿物的形成环境,并为岩石对比提供信息。
2.1.3鉴定岩石的结构(包括粒度)、构造特点,研究岩石的成因及形成史。
2.1.4定矿物包裹体,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
2.1.5鉴定岩石的后期蚀变、交代及矿化,为找矿提供资料。
2.1.6定化石的种属、特征,研究地层的时代及古生态环境。
2.1.7行岩组分析,研究岩体、岩层的构造。
2.1.8鉴定岩石的微裂缝及孔隙度,为找油气提供资料。
2.2采样、制样要求2.2.1样品大小一般5×5×5cm,粗粒岩石含量测量样品要加大至10×10×5cm。
2.2.2作岩组分析及区域构造研究的样品要定向,在样品的层理、片理、线理及节理面上标注产状。
2.2.3松散样品应用棉花及小硬盒包装保护,磨片前用稀释的环氧树脂浸泡固结。
2.2.4化石薄片样应在标本上圈出化石的位置及切片的位置。
2.2.5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薄片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与此同时要填写标签,然后用麻纸包好,并进行登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2 光片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3 岩组分析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4 人工重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5 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 大化石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 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 为适。
8X—射线衍射分析样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
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单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9 电子衍射法样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
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10 红外光谱分析样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
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
11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
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12 穆斯堡尔谱法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
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13 核磁共振波谱法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
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14 热分析样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
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
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 。
15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
采样要求: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
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 。
16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
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
17 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 级)。
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
18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
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
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
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 ×50mm。
20 激光显微光谱法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
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
21 岩石化学全分析样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
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 。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22 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23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 。
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
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
24 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
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
25 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分析稀土元素15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
26 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
采样:挑选单矿物2g 。
27 K—Ar年龄样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
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
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 。
28 40Ar—39Ar年龄样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
采样:测定对象及样品重量同H—Ar年龄样。
29 U—Pb年龄样分析要求提供每个矿物颗粒的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多个矿物的一致曲线及年龄。
采样:取新鲜岩石分离、挑选单矿物,主要测定对象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晶质铀矿,对锆石含量高的花岗岩取3—5Hg,对火山岩取10—15Hg,对中基性、超基性岩取20—25Hg,一般挑单矿物重量0.5—2g,纯度>98%,每种单矿物按物理性质不同分别测定。
30 铀系法40×104a以内的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锰结核、盐类、碳酸盐岩(珊瑚、钟乳石、钙结核、贝壳、骨头)、年轻火山岩、自然水的形成年龄。
采样:样重一般为10—100g,水样10—20lml,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取新鲜岩石。
31 Rb—Sr年龄样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
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
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中、酸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和矿物等时线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32 Sm—Nd年龄样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
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
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超基性、基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33 14C年龄样200—5×104a含碳物质的年龄。
采样:采集对象及重量,木头、木炭、树根、古植物种子等采25—30g;泥炭、珊瑚、贝壳、淤泥200—1000g;土壤500—2000g;动物骨骼1000—1500g;水500—1000g;样不需破碎,剔除非测定杂质;样品装入塑料袋(不直接装入布袋);水样应在野外进行处理后,将沉凝物,装入玻璃或塑料瓶中送化验室,通常100升左右的水才能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沉积物供测定。
34 古地磁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求得样品的平均磁偏角、磁倾角、磁极位置等参数的对比,根据样品的磁极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板块的迁移。
采样要求:1、间距,垂直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1—5m;2、数量,应满足统计的要求,侵入岩在中心取样,不得少于10块;3、规格,野外采样12×12×12cm大小手标本,并表明层面或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对于松散沉积物可采用器具取得定向标本,误差不得超过10,室内制成4×4×4cm,每块手标本截取四个以上的样;4、采样对象为含磁性较高的沉积物和岩浆岩;5、采集方法,可在新鲜岩石采集手标本或用手提式钻机采取;6、送样时附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及经纬度。
35 热释光(TL)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 ;采样:深度,30—40cm,采样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