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发动机原理与检修
《电控柴油发动机原理与维修》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3)喷射驱动系统
1)喷射驱动油的流量
2)喷射驱动油的压力控制
(4)喷射驱动压力控制阀(IAP 控制阀)
1)IAP 控制阀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IAP 控制阀的压力控制过程
(5)HEUI 喷油器
1)HEUI 喷油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HEUI 喷油器的喷射过程
3.卡特彼勒C-9 发动机 HEUI 共轨系统
二、电控单体泵的工作原理
1.吸油过程
2.旁通过程
3.喷射过程
4.泄压过程
三、电控单体泵
1.燃油供给系统
2.单体泵控制系统
3.电控单体泵总成
思考与
练习
本课题最后的思考与练习
第
教学内容
课题六电控高压共轨系统
教学任务
1. 掌握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 掌握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3.日本电装ECD-U2 共轨系统
三、液力活塞增压式共轨系统
1.HEUI 共轨系统的工作原理
2.卡特彼勒3126B 发动机 HEUI 共轨系统
(1)HEUI 燃油系统的组成
1)液压油泵
2)液压电子控制单体喷油器
3)喷油驱动压力控制阀(IAP 控制阀)
4)喷油驱动压力传感器(IAP)
5)燃油输油泵
6)电子控制模块(ECM)
(2)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
(3)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结构
二、柴油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
1.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2.废气再循环对排放的影响
(1)对NOx 排放的影响
(2)对微粒排放的影响
(3)对 HC、CO 排放的影响
(4)对 CO2 及燃油消耗率的影响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维修(第3版)14-学习任务6 三元催化转化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氧传感器可分为氧化锆(ZrO2)式和氧化钛 (TiO2)式两种类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1)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①结构组成。氧化锆式氧传感 器主要由钢质护管、钢质壳体、 锆管、加热元件、电极引线、防 水护套和线束插头等组成。
②工作原理。锆管的陶瓷体是多孔的,空气中的 氧在二氧化锆固体电解质中容易通过。当锆管外表 面与内部之间氧的浓度不同(即存在浓度差)时, 氧原子就会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以求达到平衡状态。当固体电解质表面设置集中用 多孔电极之后,两极之间的电位差便是氧传感器的 信号电压(内表面为正极,外表面为负极)。因为 锆管内侧与氧浓度高的大气相通,外侧与氧浓度低 的废气相通,且锆管外侧的氧随可燃混合气浓度变 化而变化,所以当氧原子穿越锆管向锆管外侧扩散 时,锆管内外表面之间的电位差将随可燃混合气浓 度变化而变化,即锆管相当于一个氧浓度差电池, 传感器的信号源相当于一个可变电源。
(2)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 三元催化转化器将有害气体转变成无害 气体的效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排气温度和混合气 的浓度。
①排气温度的影响。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作用是利用排气本身的热量激 发的,其使用温度范围以活化开始温度为下限,以过热引起催化转化 器故障的极限温度为上限。
保持催化转化器高净化率、高使用寿命的理想运行条件的使用温度约 为400~800℃,使用温度的上限为1000℃。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达 到815℃以上时,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将明显下降。
2.氧传感器
氧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上,其作用 是通过监测排气管废气中氧离子的含量来获 得混合气的空燃比信号,并将该信号转变为 电信号输入发动机ECU。发动机ECU根据氧 传感器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实现空 燃比反馈控制(闭环控制),从而将空燃比 控制在理论值14.7:1附近,使发动机得到最 佳浓度的混合气,从而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 和节约燃油。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维修(第3版)7-学习任务3 发动机进气控制系统与检修-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3)奥迪可变气门升程系统
①结构组成。奥迪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在控制进气门的凸轮轴上具备两组不同角度且可 移动的凸轮件(带有内花键),凸轮轴中的锁定装置将凸轮件锁定在其端部位置,凸 轮件上设计有螺旋沟槽,螺旋沟槽由两个电磁驱动器分时加以控制,以切换使用两组 不同轮廓的凸轮,改变进气门的开启升程。
②工作原理。当发动机处于低负荷工
3.5.1 可变气门控制及其特点
发动机工况不同,对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的要求不同。当采用可变气门控 制技术后,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需要(主要指转速和负荷),可以对气门正 时和气门升程适时地进行改变,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降低油耗和排 放。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发动机转速较高时,希望进气门提早开启(增大开启相位角)
大众CEA 1.8TSI发动机——仅调节进气凸轮轴的进气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①检测线圈电阻。关闭点火开关,拔下进气凸轮轴调节电磁阀线束插头 T2cj,用万用表检测电磁阀插座端子1与端子2之间的电阻,其值应为 6~8Ω。否则,应更换进气凸轮轴调节电磁阀。 ②检测电源电压。进气凸轮轴调节电磁阀由Motronic供电继电器J271 供电。关闭点火开关,拔下电磁阀线束插头T2cj,将线束插头T2cj端子 1(电源端)的线束刺破,接好万用表表笔。插上电磁阀线束插头T2cj, 起动发动机,用万用表检测线束插头T2cj端子1与接地之间的电压,其值 应为12V左右。如果显示值没有达到此要求,则说明凸轮轴调节电磁阀 供电电路出现了故障,应检查供电继电器J271及其连接线束。
1
学习任务3 发动机进气控制系统与检修
3.5 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情境导入】 一辆装备1ZR-FE发动机的丰田卡罗拉轿车,行驶过程中故障指示灯点亮,油耗增加,排 放超标。经检查,确认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进气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电磁阀损坏。更 换新的进气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电磁阀后,上述故障现象消失。你知道可变气门正时系 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吗?你知道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电磁阀和 VVT-i控制器(OCV)一旦损坏,将引起发动机怎样的故障吗?你知道如何进行可变气 门正时系统的检修吗? 【学习目标】 1.掌握可变气门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技术要求。 2.能够正确地进行丰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检修,并根据检修结果进行故障分析。 3.能够正确地进行大众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检修,并根据检修结果进行故障分析。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维修(第3版)6-学习任务3 发动机进气控制系统与检修-进气增压控制系统

(4)废气旁通电磁阀的检测 增压 压力的调节由废气旁通电磁阀N75 来完成,由发动机ECU根据各传感 器的信号通过通断电进行控制。
①检测内部电阻。关闭点火开关,拔下废气旁通电磁阀N75线束插头 T2ck,用万用表检测电磁阀插座端子1与端子2之间的电阻,其值应为 22~28Ω。如果电阻值与上述要求不符,则应更换废气旁通电磁阀。 ②检测电源电压。废气旁通电磁阀N75由Motronic供电继电器J271供 电。检测时,关闭点火开关,将废气旁通电磁阀线束插头T2ck端子1( 供电端)的线束刺破,在端子1和发动机接地之间连接发光二极管。插 上废气旁通电磁阀线束插头T2ck,短时起动发动机,发光二极管应点 亮。如果发光二极管不亮,则应检查废气旁通电磁阀的供电电路是否短 路或断路。
③检测信号电压。关闭点火开关,将增压压力传感器G31线束插头T4o 端子4(信号端)、端子1(接地端)的线束刺破,接好万用表表笔。 插上传感器G31线束插头T4o和ECU线束插头T60a,起动发动机,用 万用表检测线束插头T4o端子4与端子1之间的传感器信号电压。当发 动机怠速运转时,电压值应约为1.9V,发动机急加速时电压值应在 2.0~3.0V之间变化。如果信号电压不符合上述要求,说明增压压力传 感器G31失效,应更换。
④检查触发状况 关闭点火开关,将进气歧管转换电磁阀线束插头端子2的线束刺破,将发光二极
管试灯接到电磁阀线束插头端子2和接地之间,插上进气歧管转换电磁阀线束插 头。用故障诊断仪进行执行元件诊断(或短时起动发动机)触发进气歧管转换 电磁阀时,发光二极管试灯应闪烁。 如果二极管电笔一直亮着,则检测从进气歧管转换电磁阀线束插头端子2到ECU 线束插头端子104之间的导线是否接地。如果二极管电笔不闪烁,则检查从进气 歧管转换电磁阀线束插头端子2到ECU线束插头端子104间的导线是否断路或对 正极短路。如导线既无断路也无短路,则更换发动机ECU。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说课稿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二、课程设计三、课程实施四、课程教学条件五、课程特色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课程性质与地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的任职要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和方法要求开发的一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
3、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汽车零件识图、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在学生具备这些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后学习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的等专业能力。
为“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1、课程建设历程《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在专业教学改革和探索实践过程中,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有《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阶段的课程模式为理论课+实践课课程模式。
第二阶段:基于项目的课程模式,将理论与实践何为一体,实施一体化教学,因此,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七个项目,通过7个项目的实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第三阶段:在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后,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要求,根据《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特点,以故障现象为载体,此阶段的课程模式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
2、课程设计理念基于我市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的需求,结合现有专业实训条件和课程团队现状,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流程和方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设计课程,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汽车电控发动机原理与维修图解教程 第六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

执行元件
四、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1.燃油喷射控制
喷油量控制
喷油正时控制 喷油速率和供(喷)油规律的
控制 喷油压力的控制
最高转速控制 柴油机低油压保护 增压器工作保护
2.怠速控制 3.进气控制 4.增压控制
柴油机的增压控制
5.排放控制 6.启动控制 7.巡航控制 8.故障自诊断和失效保护
废气再循环(EGR)控制
第二节 电控直列泵喷射系统
一 第一代电控直列泵
直列式喷油泵的电子控制系统中,在喷油泵方面带有如下电子部件: (1)对喷油量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调速器。 (2)对喷油时间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提前器。
第一代电子控制直 列式喷油泵的基本 特征,如右图所示。
第一代电控直列式喷油泵
二 第二代电控直列泵(TICS系统)
ECD—V5型分配泵的传感器
(1)电磁溢流阀 电磁溢流阀(如下图):直接控制 喷油量的,是一种耐高压、具有高 度响应特性的直动式电磁阀。 电磁溢流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如 右图所示。
电磁溢流阀(SPV)
电磁溢流阀的结构 电磁溢流阀工作原理
(2)定时控制阀 定时控制阀(TCV)安装在喷油泵内,根据计算机送来的信号,适时开启或关闭喷 油泵压力腔和定时活塞低压腔之间的燃油通道。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
二、典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介绍
典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直列泵:如TICS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35MPa。 电控分配泵:如VP37、VP44,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40MPa。 电控泵喷油器:如博世、德尔福的EUI,最高喷射压力可达220MPa。 电控单体泵:如EUP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200MPa以上。 共轨系统:如Caterpillar HEUI系统,博世的CR系统,电装的ECD-U2系统等,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80MPa。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简介《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是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原理、诊断与维修方法。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我们注重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措施如下:1. 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行业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
2. 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鼓励学生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实施与方法1. 课堂导入:通过案例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5.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6. 课后作业与反思: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反思。
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一、引言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时间等参数,实现对发动机的精准控制。
本文将从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常见故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系统组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传感器:包括氧气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等,用于采集发动机运行时的各种参数。
2. 控制单元:也称为ECU(Engine Control Unit),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计算和判断,最终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3. 执行器:包括喷油嘴、点火线圈等,用于执行ECU输出的控制信号。
4. 电源:提供整个系统所需的电能。
三、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 燃油喷射量控制燃油喷射量是影响发动机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的重要参数。
当ECU接收到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后,根据预设的程序计算出最佳的燃油喷射量,并通过喷油嘴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燃油喷射量的精准控制。
2. 点火时间控制点火时间是指点火线圈在发动机正时点前后产生高压电弧的时间点。
它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经济性。
当ECU接收到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后,根据预设的程序计算出最佳的点火时间,并通过点火线圈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点火时间的精准控制。
3. 排放控制汽车排放是环保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发动机电控系统通过精准地控制燃油喷射量和点火时间等参数,使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更少、更干净的废气。
四、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1. 传感器故障:由于传感器长期工作在恶劣环境下,容易受到污染或损坏。
当传感器故障时,ECU将无法正确地采集和处理数据,导致发动机工作不稳定、动力下降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更换故障传感器。
2. 控制单元故障:由于控制单元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容易受到电路老化或损坏。
当控制单元故障时,ECU将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或失去控制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