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泵设计应用示例

合集下载

射流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射流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3. 2流 程 图



( g ’ 一转 蜂
¨

\ H
0 5


射流 泵井 生产 系统优化 设计 软件 流程 图如 图 1所示 。










。 。 帅
产i 丧
3d ,) 印


¨。
图 3 IR曲线 P
馨 管 外 径 n ) 井 口温 艟 ) 套 压 嗍r 油 井含水率 )
地 层 压 Yr a z 哪P )
油 管 外 径 (n ) 井患温 度 t " C) 油 压 哪P 油藏中i ) 磉 水 密 度 [t m 3 g c )
地 面 原 油 帖 厦
一 )
算 时对 流 体密 度及 体积 流量 分段 进 行 了压 缩 性和 热膨 胀 修正; 软件 提供 了两种生 产方式 的选择 , 别是油管 注套 分
管 采 、套 管注 油管 采 。用 户可 以根 据 需要 做 出选择 ,如
图 2所 示 。根据产 能 分析 方法 的设 置 得到 的 I R 曲线如 P 图 3所 示 。
气油比
表 皮系数 产 i 3 a 霞量 t) 流 压 啦h )
地 面 原 油 力

动 液面 抽)
图 6 射流 泵抽 油设 计 输入 数据
图 4 射 流泵 特性 曲 线
射瓤 獯虞厮 计| E
’ 一 、

’ ’’L ’


’ ’


3 l 0 , 0 6
嚣 l 0 e 0 辕 2 O O 0

射流泵装置排涝机组的设计与应用

射流泵装置排涝机组的设计与应用
p mp s t n rd an g u p s .B c u e o n q e a v tg bl y t s v r o ty o p a n . u t i sf r ia e p r o e e a s i u iu d a a e o mo i t ,i i e y w r s r dg ao o f t s n f i h f e i
维普资讯
Vo . 0, 1 3 No. 1, 0 2 1 20 F LUI MACHI D NERY l 9
文 章 编 号 : 10--39 20 )1- 0 9 f 15 ' 2 (02 1- 0 1- 2 3 0 -
射 流泵装 置排涝机组 的设计 与应用
C ewdl ue ns m t ae nsu enC n epc l nG ago Poic nd(J Poi e nd ip r n n a b i ys e di o r oe r t r h a(seil me e ai o h i ayi u dn rv ea a n g n n rv c)a m l da i n s e in g
机组 中 , 由于柴 油机 与 离心 泵直 联 , 构 紧 结
收稿 日期 : 20—o 一 l 02 7 O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Vo . 0, 1 3 No. 1 2 0 1 ,0 2 F LUI MACHI RY D NE 7
uii pw rdb ie e i dhsh b i lsco ci e e ei reoteehut s ee egn . t nts o e yde l n f a a e it o s f utnah v b t tn f c h xas g d sl nie I e s g i n e t a lyf e - i ed y h jt g o f d e a oi f

射流泵技术在渤海探井测试中的应用

射流泵技术在渤海探井测试中的应用
个负压区, 地 层流 体 在 负压 的作 用 下 被 吸入 并 在 喉
图 2 射 流 泵 正 反 排 液 示意 图
收 稿 日期 : 2 O 1 4 一o 3 —1 O
作 者简 介: 赵启彬 , 男, 2 0 0 4年 毕业于石油 大学( 华 东) 资源勘 查工程专业 。现就职 于 中海石油有 限公 司勘探部 , 主要从 事测试作业 管理 、 测试工 艺研 究工作 。
2 0 1 4 年第 9 期
赵 启彬 等 射 流 泵技 术在 渤 海 探 井测 试 中的应 用
8 9
正 反 排液 两 种 射 流 泵 对 比 : ① 正 排 式 射 流 泵能
自C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1 一X 井第 一次 引 进射 流泵工 艺 以来 , 已
够 根据 需 要 随意 调 整 动 力 液 的 地 面泵 压 , 因 为 目前
1 射 流泵 的结构 以及工 作原 理
1 . 1 结 构 及 工 作 原 理
射流 泵根 据排 液时 动力 液 的循环 方式 的不 同分
为 正排式 和反 排式 两种 。正排式 射流 泵动 力液 由生
产 管柱进 入 , 混合 液从生 产 管柱 与套管 环空 返 出 ; 反 排 式射 流 泵动 力 液从 生产 管 柱 与套 管 环 空进 入 , 混 合 液 由生 产 管柱返 出( 见图 2 ) 。
3 应 用实例
+TC P+复 合射 孔 联 作 测 试 工艺 , 开井 后 井 口无 显
示, 下入 螺杆 泵运 转 8 . 5 h , 累计 排 柴油 液垫 0 . 2 2 ms 。
补 射孔 后诱 喷 压差 1 8 MP a , 螺 杆 泵 运转 1 5 . 3 h , 井口 仅有 微量 柴 油返 出 , 压 井返 出原 油 0 . 8 6 m。 。采 用射 流泵 工艺 重新测 试 , 地 面泵 压力 保持 在2 0 MP a , 射流

水力射流泵技术的技术原理与应用

水力射流泵技术的技术原理与应用
1 7 8
理 论 科学
2 宰 5目 科0螽霸 L 0年 期 蔫 1第
水力射流泵技术的技术原理 与应用
赵 方志 ,朱岸 昌 ,俞 庆 ,赵 蕾 ,秦 斌
( 中石 化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孤 岛 采 油 厂 ,山 东 东 营 2 7 3 ) 5 2 1
摘 要 本文介 绍了一种水力射流泵 的原理和地面配套工艺 ,提出 了水力射流 泵的应用范 围,为油 田的原油生产提供 了采 油工艺。
可靠性低 的难题 , 具有结构紧凑 、 施工方便 、 运行可靠 、噪音低 、 使用 寿命长和方便管理 的优点。该系统尤其适用 于边远井 的生产 , 可完全达 到无人职守的条件下正常运行 。
13 单井装置一喷射泵系统 . 单井装置一喷射泵系统是以水力泵单井装置为动力泵 ,以喷射泵作 为抽油泵构成 的抽油系统 。主要由三相分离器、地面泵机组 、加热炉和 井 口采油树等组成 ( 图3)。经过不断完善和改造 ,该系统运行平稳 , 工作可靠,方便现场管理 。 图3 单井装Fra bibliotek~喷射泵系统
14 配 套工 具 方 面 .
图1 注水管网——水力喷射泵系统
1 管柱配套的液压封隔器 、 ) 全包卡瓦封隔器和低 坐封力支撑式封 隔器的推广和应用 ,使管柱受力结构得到改善 。延长了射流泵的作业检 泵周期 ,目 检泵周期平均达2 以上 。2 研究 、推广应用 了常规测试 前 a ) 和随泵测试工艺 ,为弄清油井产液的真实含水情况 ,随泵取样工艺得到 了 大发展 。3 射流泵工作参数 优化软件的开发,克服 了以往参数选 较 ) 择的盲 目性 , 达到了依靠准确的动态测试资料 自 如的进行射流泵高效运 行 的优化设计 。4)动力 液高压过滤装置的应用 ,解决 了喷嘴堵塞造成 的频繁起泵的生产难题 ,使投泵一次成功率达N lO O %。 2 水 力射流 泵技 术原理

《射流泵采油》课件

《射流泵采油》课件

采油效率提升
分析影响射流泵采油效率 的因素,提出提高采油效 率的方法和措施。
射流泵采油的操作要点
设备安装与调试
安全措施
介绍射流泵采油设备的安装步骤、调 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防 止事故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操作规程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开机、停 机、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操作步骤和注 意事项。
优势
射流泵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 、易维护、可靠性高、适应性强 等。
局限性
射流泵效率相对较低,需要消耗 一定的流体能量,且对流体质量 要求较高。
02
CATALOGUE
射流泵的结构与设计
射流泵的主要部件
喷嘴
用于将液体加速并转化为高压 能,是射流泵中的重要元件。
混合管
用于将喷嘴出口的高速液体与 吸入室中的液体进行混合,形 成负压,从而吸入更多的液体 。
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射流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后续的性能评估 和优化提供依据。
性能评估与优化建议
性能评估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射流泵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效率、流量调节范围、压 力调节范围等方面。
优化建议
根据性能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如改进设计、更换材料、调整操作 参数等,以提高射流泵的性能和采油效率。
制定和完善射流泵采油技术标准,提 高行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射流 泵采油行业的整体水平。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 善的人才队伍,为射流泵采油行业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油井降回压射流泵设计及试验

油井降回压射流泵设计及试验

油井降回压射流泵设计及试验
油井降回压射流泵设计及试验
随着油井生产的进行,油井压力逐渐下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持油井的产能。

降回压射流泵是一种常用的装置,能够提供额外的压力,使油井保持稳定的生产。

油井降回压射流泵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压力提升量。

这取决于油井的特性和所需要的生产能力。

一般来说,油井的产能越高,所需的压力提升量就越大。

设计降回压射流泵时,需要考虑泵的尺寸、材料和工作原理。

泵的尺寸应该适应油井的产能和压力要求。

常见的尺寸包括直径、长度和体积。

材料的选择应该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以适应油井环境的要求。

工作原理可以是机械或液压驱动,具体选择取决于应用的需求和成本因素。

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试验来验证降回压射流泵的性能和可靠性。

试验应包括压力提升量、泵的效率、耐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

同时,试验还应包括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以评估泵在实际操作中的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泵的安装和操作。

泵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安全和可靠的运行。

操作过程中,应监测和记录泵的各项参数,以评估泵的性能和问题。

通过设计和试验,可以确定降回压射流泵的最佳参数和工况范围。

这将为油井的稳定生产提供重要的支持。

同时,设计和试验过程也可以为其他类似泵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参考。

综上所述,油井降回压射流泵的设计和试验是确保油井稳定生产的关键步骤。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全面的试验,可以实现油井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产能。

射流泵介绍

射流泵介绍

2
q
2

2 3

1 q
m
2
2

流速系数的值由经验确定 六、方程的简化 当m为常数时,方程很接近直线(二次项很小)方程故 可简化为
h

2 1

h0 q0
(q 0 q )
相似准则
第三节 射流泵的相似
问题:必须满足的相似准则:
Sr
几何相似问题:
Fr
Re
Eu =h
关键:面积比
第四节 射流泵的特性曲线
2 c
)
(q 1 q 2 ) H
c
q 1 q 2 H
1
q 2H
1 1
H
2

c

c q
(1 q )( 1 h )
c j
(1 q ) h
射流泵装置3
第Ⅲ种装置 装置输出功率:
gq 2 ( H
a
H
2
)
装置输入功率:
g (q 1 q 2 ) H a
2 c
gq 2 H
2
gq 1 H c
H
1
c
H
2
H
c
c
q 1 H
q 2H
1
2 2
H

射流泵装置
第Ⅰa 种装置 装置的输出功率: g 装置的输入功率:
(q 1 q 2 ) H
c
2
gq 1 H c
射流泵工作扬程: H 1 H
装置总效率:
I g (q 1 q 2 ) H gq 1 H c
2 (q 1v 1a q 2v
2a
) (q 1 q 2 )v

射流泵在井底水窝排水系统的应用

射流泵在井底水窝排水系统的应用

用 水泵抽 到 主泵房 的水 仓 内 。
1 存 在 问题
速度 从 喷嘴 喷 出 , 将 吸 入 管 的空 气 带 走 , 内形 成 便 管 真空 , 压流 体 被吸 人 , 股 流 体 在 喉 管 内进 行 混合 低 两
1 #主井 是采 矿车 间人 员 和材料 上下 、 出矿 、 水 经扩 散管 后 排 出 。这 种泵 的工 作 原 理 是 基 于 高 速 流 排 低于 大气 压力 ) 将 周 围 的液体 吸 , 的主要 通 道 , 底 水 窝 的 排 水 一 直 是 车 间 的 一 大 难 动 的流 体产 生 负压 ( 井 题 。为确保 上下 井人 员 的安 全 , 防止 事 故 的发 生 , 入 并 从 出 口排 出 。 曾
常 排 水 。 为解 决 此 问题 , 自行 设 计 、 造 并 安 装 了 射 流 泵 , 替 了潜 水 泵 排 水 , 到 了 预 期 效 果 。 因 射 流 泵 使 用 的 。 作 流 体 是 井 下 供 水 管 中 的 制 代 达 1 二 高压水 , 无需 其 他 的动 力 设 备 , 而 节 省 了能 源 。为 改 造 后 不增 加 主泵 房 内 D 型 主 力 水 泵 的 启 用 台 数 , D型 水 泵 吸 水 管 采 用 了无 底 阀 、 滤 从 对 无 网 的 吸 水装 置 ,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到 了安 全 、 能 、 耗 的 作 用 。 取 起 节 降
7 4
赵 昌荣 : 浅谈工 程量清 单计 价方式
第 2期
价 信息 网站 。在典 型企 业设立造 价信 息跟踪 点 , 集 市 场价格 走 向预测 。此 外 , 业 应加 快科 技 创 新 , 收 企 引 工 程造价 基础资 料 , 布宏 观造 价经 济指数 、 发 指标 , 指 进新材 料 、 新机 械 以及 先进 的施 工技术来 提高企 业的 导 施工企 业按 自身水平 编制企 业 内部 定额 , 加强工 程 劳动生 产率 、 理水平 和完 善管 理制度 。做好本 企业 管 造 价 的信 息服务 工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流泵设计应用示例
周克山3
(扬州石油化工厂)
摘 要 介绍了射流泵工作原理及特点,提出了某装置射流泵结构优化设计方案,达到了节能、优化工艺路线,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射流泵 特性 设计 应用
符号说明
m o、m s、m c——分别表示工作流体、被抽流体、混
合流体的质量,kg
u o、u s、u c——分别表示工作流体、被抽流体、混
合流体的流速,m s
p o、p s、p c——分别表示工作流体、被抽流体、混
合流体的压力,M Pa
Ω0、Ω1——分别为液体浓度系数,
Ω0=0163、Ω1=0117
h——射流泵压力与工作压力之比,h≈0117
∃pΟ——射流泵工作压力,M Pa
Α——喉管入口函数,Α≈1~1105,取Α=1102
m——喉管截面积与喷嘴截面积之比
Q0——L PG流量,m3 s
Θ0——工作流体密度,kg m3
q——被抽流体与工作流体流量之比
Γ——射流泵效率
在化工行业中,射流泵由于其结构简单、工况稳定、安装方便、密封性好等特点,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在某些真空工况[1],射流泵可取代水环式、旋片式、W型往复式真空泵。

其最大真空度可达96kPa(720mm H g),抽气流量达4000m3 h。

射流泵不仅可用于以液体作工作介质,抽送气体、液体的场合,还可以以气体为工作介质抽送液体、气体,对一些含杂质的悬浮液、乳化液和含粉尘气体同样可以抽送。

1 射流泵工作原理及特性
111 射流泵工作原理(见图1
)
图1 射流泵结构
射流泵将工作流体通过喷嘴高速喷出,同时静压能部分转换为动能。

管内形成真空,低压流体被吸入泵内。

两股流体在喉管中进行混合和能量交换,工作流体速度减小,被吸流体速度增大,压力逐渐增加,在喉管出口处速度趋于一致。

混合流体通过扩压管时,随着流道的增大,速度逐渐降低,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混合流体压力随之升高。

112 射流泵特性
喷射泵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但由于工作流体紊流等因素,能量损失较大,因而效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最新研发的多级、多股、脉冲射流及多吸式射流泵,其性能和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工作状态下,喷射泵在工作流体稳定的情况下,其轴功率一定[2],与被抽流体的量无关,但其效率与被抽流体的量是相关的(见图2)。

3周克山,男,1970年9月生,助理工程师。

江都市,225200。

24射流泵设计应用示例
图2 射流泵轴功率及效率曲线
射流泵效率较低,不确定参数较多,能量衡算较困难。

在计算时,其能量衡算可采用动量守衡定律[3]来验证:
m o u o+m s u s=m c u c
2 使用范例
211 项目来源
某企业一套4万吨液化气(L PG)脱硫醇装置,采用2。

首级10%粗碱由旋涡泵(Q=2188m3 h)从L PG碱液沉降罐抽出,与L PG来料经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返回L PG 碱液沉降罐。

由于旋涡泵的密封采用石棉填料,泵内的碱液与石棉发生反应生成水溶性硅酸钠,导致密封失效泄漏严重。

后改用耐碱轻四氟混编填料,解决了与碱反应的问题,但对泵内113M Pa的高压密封效果仍不理想,填料一个月要更换3~4次,泵轴几乎每两月换一根。

由于碱液泄漏不断,泵区环境污染严重。

212 确定射流泵工作条件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经分析测定发现静态混合器前后存在约012M Pa的压差,可为喷射泵提供合适的工作压力。

碱液循环量占L PG来量的30%左右(即q0=013)。

经计算,若采用喷射泵,被抽液体的流量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由于被抽液体(碱液)与工作流体(L PG)密度比为1195,可选用中高扬程喷射泵。

计算时L PG流量以Q0=812m3 h,碱液循环量以216 m3 h为依据。

213 设计计算[1、4]
(1)确定射流泵的喉管与喷嘴截面积之比,即最优面积方程
m op t=
01952Ω12Ω0
h+0103Ω12
计算得m op t=211,取m op t=2。

(2)计算喷嘴出口直径d1
d1=
4Q0
ΠΥ12gΑ∃p o Θ0
计算得d1=11mm。

(3)确定喉管直径d3
d3=d1m,得d3≈16mm。

(4)根据喷射泵的效率包络线[1](Γ=qh)特性图,求得m=2时,q m in=0138>q0=013,满足设计要求的吸入量。

(5)考虑现场安装位置,确定在原静态混合器的部位安装喷射泵,亦即确定了喷射泵总长及前后连接法兰尺寸。

在此基础上,对喷嘴结构形式及尺寸、喉嘴距、喉管入口收缩角、喉管长度、扩散管长度进一步优化,确定喷射泵的结构尺寸,材质选用20#碳钢。

吸入管管线由罐底重新布置,仅长6m,比原线缩短了近30m,并减少了8只阀件。

3 使用效果
该喷射泵安装后曾进行了压力实测,见表1。

所有数据均为表压,考虑了测量位置引起的误差,数值已统一圆整到喷射泵水平中心线。

 表1 喷射泵的压力实测数据(表压)
L PG流量
m3 h
p o
M Pa
p c
M Pa
p s
M Pa
∃p o=p o-p s
M Pa 7110198019260192501055
8190197018960188501085
10171119019710196501225
由表1中∃p o可知,欲满足∃p o<012M Pa (设计给定的工作压力),在1017m3 h时已达不到q o=013要求,这与现场使用时随着L PG 流量的改变,碱洗沉降罐碱液界位波动的现象是相验证的。

抽吸碱液循环量目前缺少计量数据,但射流泵投用后,L PG质量明显提高,L PG总硫由
34
《化工装备技术》第24卷第3期2003年
20ppm左右降至10ppm以下,且L PG处理量在1017m3 h时,总硫含量仍然控制在15ppm 以下。

上述数据说明q o=013取值较保守,原旋
涡泵由于管阻等原因,实际流量未能达到
2188m3 h额定流量。

4 结语
喷射泵的使用,解决了碱泵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不仅节约能源,而且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满足了生产需要,同时也给类似工艺的改造提供了范例。

对新设计的装置,应考虑选用喷射泵,以便缩短工艺路线,降低装备投资,方便现场操作。

目前喷射泵系列产品不多,选用余地不大,其相关单位应加强这方面研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使喷射泵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参 考 文 献
 1 李祉川等主编.化工厂机械手册:维护检修常用基础
(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2 宋义.射流真空泵在化工制药行业中应用.石油化工设备,2001,30(194):72~73
 3 时钧等主编.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
 4 SHJ1075—86.炼油厂喷射混合器设计规范.
(收稿日期:2002207217)
中药提取液专用齿轮泵的设计
金兴林3 唐菊萍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摘 要 对传统的高粘度、无润滑性的流浸膏和稠膏的输送设备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并设计制造了专用齿轮泵,经运行试验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齿轮泵 中药提取液 设计
高粘度无润滑性的中药提取液(流浸膏和稠膏)的输送,历来是中药企业一大难题。

笔者对中药提取液如流浸膏和稠膏的输送设备作了一些改进,设计了一种专用齿轮泵,经实际使用近二年,效果良好。

1 传统的流浸膏和稠膏输送设备的分析
在中药企业中,中药提取液(流浸膏)及其浓缩后的稠膏往往需要通过泵输送到下一工序或容器进行调配或干燥,常用的输送泵有离心泵和齿轮泵两类。

其情况分析如下:
(1)采用离心泵输送流浸膏时,由于高粘度无润滑性的介质流动性较差,造成泵内摩擦损失增大,使泵的性能恶化,流量和扬程大幅度降低,轴功率增大,泵效率大大下降。

在目前实施G M 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0年版)的改造中,所有的工艺管道均改为刚性管道。

用刚性管道输送时介质中难免残留空气,当含有气泡的高粘度介质进入离心泵的叶轮进口时,由于此处压力特别低,引起介质内气泡膨胀充塞泵叶轮入口,产生类似汽蚀的现象,从而导致流量大大下降。

而对于枸杞子这类稠膏,还因其滞留在泵体内时间过长而出现乳化现象,即在膏体内产生无数细微的气泡,而这些气泡因不能克服高粘度物料的阻力,滞留于膏体内不能消失,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

采用离心泵输送高粘度无润滑性的稠膏时,一台流量
3金兴林,男,1968年2月生,硕士生,助理工程师。

江阴市,214434。

44中药提取液专用齿轮泵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