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重大危险源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标准化(13要素档案)9重大危险源管理 1.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标准化(13要素档案)9重大危险源管理  1.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范围内,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2015)第40号)规定,识别出的所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职责3.1 公司主要负责人对相关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负全面责任。

3.2 安全部负责建立、维护并解释此程序。

3.3 安全部人员负责提供支持,检查此程序的执行情况。

3.4 安全部负责或者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建立档案、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及日常监管工作。

3.5 财务部负责重大危险源在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必要的设备、设施资金方面的投入。

4程序4.1重大危险源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以及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公司财产损失的其他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相关术语:临界量:是指国家规定的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 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其他重大危险源:指除国家规定重大危险源以外,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重大机械和设备损坏以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设施、场所、危险物品等。

4.2辨识、分级与评估4.2.1 辨识1)依据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备、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或在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由中介机构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并记录辨识过程与结果。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危险源等级划分、分类与评估报告是怎样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七章附则中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从这一规定看,重大危险源的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含义:1、重大危险源是一类场所或者设施(合称单元);2、重大危险源是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场所或者设施;3、重大危险源是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或者设施。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核心因素是危险物品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

所谓临界量,是指对某种或某类危险物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具体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由危险物品的性质决定。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两种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基本相同。

具体办法,2000年9月17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8218-2)“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了具体规定。

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发生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

危险源分级实质上是对危险源的评价。

按事故出现可能性大小可分为非常容易发生、容易发生、较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难以发生、极难发生。

根据危害程度可分为可忽略、临界的、危险的、破坏性等级别。

也可按单项指标来划分等级,如高处作业根据高差指标将坠落事故危险源划分为4级(一级2m至5m,二级5m至15m,三级15m至30m,特级30m以上);按压力指标将压力容器划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超高压容器4级。

从控制管理角度,通常根据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大小、控制难易程度、事故可能造成损失情况进行综合分级。

重大危险源范围

重大危险源范围

重大危险源范围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类别如下:1) 贮罐区(贮罐); 2) 库区(库); 3) 生产场所; 4) 压力管道; 5) 锅炉; 6) 压力容器; 7) 煤矿(井工开采); 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 尾矿库。

具体范围如下所述。

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 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 贮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 Q q Q q Q n n11221++⋅⋅⋅+≥ 式中,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类 别 物 质 特 性 临界量 典 型 物 质 举 例易燃液体 闪点<28℃ 20 t 汽油、丙烯、石脑油等 28℃≤闪点<60℃ 100 t 煤油、松节油、丁醚等 可燃气体 爆炸下限<10% 10 t 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 爆炸下限≥10% 20 t 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 kg氰化钠(溶液)、碳酰氯等有毒品 10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等 有害品20 t苯酚、苯肼等*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GB15258-199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分 级 经口半数致死量LD 50(mg/kg)经皮接触24h 半数致死量 LD 50 (mg/kg)吸入1h 半数致死浓度 LC 50 (mg/l)剧毒品 LD 50 ≤5 LD 50≤40 LC 50≤0.5 有毒品 5< LD 50 ≤50 40< LD 50 ≤200 0.5< LC 50 ≤2 有害品(固体)50< LD 50 ≤500 (液体)50< LD 50 ≤2000200< LD 50 ≤10002< LC 50 ≤102.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重大风险、重大事故概念比较

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重大风险、重大事故概念比较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危害和整改难 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 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 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风险: 发生可能性特大,风险后果造成的影响或损失特别重
大的风险
重大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造成10-29死 亡,或者50-99人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安全经济学课堂作业
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重大险、重大事故 概念比较
--以烟花爆竹生产为例
阮星岛 2015.01.06
定义
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9,安全生产法):长期地或临时地生 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 量等于或者 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隐患:
辨识后处理 强化监管 彻底整改
监管 追究、处罚
黑龙江省伊春市华利实业有限公司“8.16” 特别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
礼花弹合球工在生产礼花弹,进行 合球挤压、敲实礼花弹球体时,操 作不慎引发爆炸,随后引起装药间 和两个中转间的开包药、效果件和 半成品爆炸。
超人员和超药量生产
超许可范围生产礼花弹
擅自扩大生产区域并新建大量工 (库)房
建筑57栋 占地面积94000m2,建筑面积12746m2
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知识回顾Knowled ge Review
重大危险源 重大隐患 重大风险 重大事故
对象 生命、健康、财产
范围
小(主 要针对 物质危 险源)



抽象
具象 概念
具象 概念
抽象 概念
具象 概念
重大危险源

9_1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_2009]

9_1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_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9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9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9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项目部所有活动、服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得到辨识、评价,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策划合理,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全过程的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等过程的管理。

3编制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3《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5274—2022)3.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2)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40号令)3.6《局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4职责项目部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策划,并填写相关记录表格。

5管理内容和方法5.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及对象5.1.1重大危险源辨识要覆盖项目部所有生产、施工作业区、物质仓储区、生活、办公区等。

5.1.2生产、施工作业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主要包括施工作业活动、大型设备、设施、场所、危险环境等。

5.1.2.1施工作业活动包括:明洞施工、洞挖施工、填筑工程、灌浆工程、混凝土浇筑、模板工程、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及机电设备安装、建筑物拆除等。

5.1.2.2大型设备包括:大型施工机械和大型起重运输设备。

5.1.2.3设施、场所包括:存弃渣场、供水系统、供风系统、供电系统、金属结构加工厂、道路桥梁隧洞等。

5.1.2.4危险环境包括:不良地质地段、潜在滑坡区、超标准洪水、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及有毒化学品泄漏环境等。

5.1.3物资仓储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点区域包括爆破器材库、油库油罐区、设备仓库、物资仓库等。

5.1.4生活、办公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点区域包括项目部职工生活区、食堂、其他公共聚集场所等。

5.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重大危险源评价按层次可分为总体评价、分部评价及专项评价。

按阶段可分为预评价和施工期评价。

5.3.1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部在施工策划与准备阶段进行施工期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处置方案范本(9篇)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处置方案范本(9篇)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处置方案范本一、现场处理和抢救1.救治伤者,迅速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或直接送往附近医院。

2.现场负责人员或值班人员迅速报告安技部,同时安技部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事故大致情况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

3.查找事故原因,堵塞漏洞,防止事态恶化。

4.安技部配合检查类似部位,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

二、处理原则1.救治伤者。

2.迅速消灭危险源。

3.查找事故的原因。

三、处理方法1.迅速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或直接送往附近医院。

2.迅速检查是否还存在危险源,将之消灭。

3.安技部与相关部门查找事故原因,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4.相关部门配合工程技术部填写事故报告。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处置方案范本(二)一、现场处理和抢救1.现场人员迅速救治伤者,现场救治与送医院救治方式相结合。

2.现场负责人向安技部报告事故情况;安技部接到报告后通知其他救援小组赶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护,同时安技部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事故大致情况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

3.行政部保护好现场。

4.现场负责人配合安技部查找、分析事故原因。

5.应急小组检查完毕,处理完以后再进行生产。

二、处理原则1.尽快救治伤者,严重者可直接送医院或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

2.查找事故原因。

3.做出预防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三、处理方法1.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对伤者进行抢救并及时送往医院。

2.处理事故,找出原因,追究责任。

3.事故分析,警示相关人员。

4.相关部门配合工程技术部填写事故报告。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处置方案范本(三)一、现场处理和抢救1.发生中毒事故后,现场负责人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同时向安技部报告,迅速切断毒源使毒物不在扩散,中毒者送至通风地方人工急救。

2.安技部接到事故报告后,通知其他救援小组成员赶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护,同时安技部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事故大致情况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

3.现场负责人配合安技部检查是否继续存在危险源,并将其控制。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项目。 ( 2)1997年开展普查试点(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和
成都等六城市)。 (3)2000年制定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4)2004年国家局下发《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
导意见》,扩展了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开始重大危险源第二次普查试 点工作。
(5) 近年来,国家安监总局大力推进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与监控 系统建设,为各地提供技术服务,全国共有8家单位开发的软件通过了 总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应用技术审查。
复习思考题
二.单项选择p120 三.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可以分为: ①划分作业活动; ②辨
识危害; ③确定风险; ④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⑤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⑥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是正确的操作步骤。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① ○ C ③④⑤⑥①② D ④⑤⑥①②③
)和(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
控制和管理。
复习思考题
一个工厂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属于同一个单元。
○ A一定
B不可能
○ C可能
D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不可能
( )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按时序逻辑分析判断危险源的方法。
○ A事故树
B事件树
○ C安全检查表 D现场观察法
二、单项选择P116、 P118
复习思考题
二.单项选择p119
针对重大危险源每年至少开展(
专项应急演练。
●A 一 ●C 三
B二 D四
)次综合应急演练或
复习思考题
三.判断对错p116、 p116、 p120
1. 危险源辨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 ) 2. 厂址、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和装辨识的着入点和辨识过程不同;不同辨识方法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
目录
1.关于印发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通知
2.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3.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级划分
4.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分级。

5.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6.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证明
7.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的证明
8.重大危险源档案格式
9.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
10.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11.危险源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
12.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查
1.关于印发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通知
关于印发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通知
苏蒂安【2018】35号
各部门:
为加强安全管理,公司编制了《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现印发给各部门、下属单位,并于即日起执行,希严格履行。

附:《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江苏蒂尼贝斯特家具有限公司
2018年3月23日
2.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目的
1.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2. 危险有害因素应定期进行辨识和评估;重大危险源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进行辨识。

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和部门。

二.管理机构职责
1.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
(2)制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
(3)建立健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严格划分范围,不断完善预测、预警、预案工作;
(4)组织或参加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对直接监督管理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

2.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所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2)根据公司规定,利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督促所
属车间、科室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并限期整改;
(3)完善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协助或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三.登记、评估和备案
1.公司、各生产单位按二级安全责任主体,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各生产单位应定期或及时审核所属车间重大危险源台帐,并负责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2.各生产单位要按照国家、公司的要求,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按规定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工作。

3.每年由公司组织开展定期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工作,各生产单位不定期自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将以《安全检查通报》形式及时通报,要求限期整改。

4.对新设立或者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及时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到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及时报告注销。

四.人员培训与应急救援。

1.对涉及重大危险源运行、检修、维护及监督管理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
《安全操作规程》、防火防爆、机械和电气、紧急应急救援等安全知识的培训。

2.各生产单位要定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五.监督管理
1.公司对重大危险源实行二级管理。

构成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直接监督或授权各生产单位监督;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由各生产单位直接监督;对每个重大危险源要采取专业管理与重点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责任到人,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做到消防设施、器材齐全有效,消防通道畅通,安全警示标志齐全,与其它建筑物的防火距离符合规程规定。

易燃、易爆场所要做到防雷、防静电设施齐全有效。

3.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及其它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做到安全保护装置齐全有效,认真开展定期检验,及时消除影响设备、系统存在的缺陷,操作、检修、维护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严格执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生产单位要按照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与易燃易爆等物品分开储存,生产中设置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装置,使用防爆电器,消防安全措施到位,并控制危险化学品的库存量。

5.除生产和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外,各生产单位所属生活后
勤、其它产业等,如存在以下重大危险源,必须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确保安全。

(1)上下班的通勤车、运输的货车等驾驶员,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培训,取得相应驾驶证、有一定驾驶经验的人员担任。

车辆要定期检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灭火消防器材齐全有效。

不得超员、超车、超载、酒后开车,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

(2)柴油罐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的设计、生产运行、操作、检修维护的规定。

落实防火、防爆的有关规定,做好消防安全预防措施,使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量低于国家规定的临界量。

6.其它有可能产生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设施、场所等,由各生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并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确保安全。

3.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能量等级由高到低有一至四个等级组成,并按以下原则划分确定。

(一)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标准辨识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能量等级划分为:
达到或高于标准所列临界值的15倍或以上;
达到或高于标准所列临界值的10倍或以上、15倍以内;
达到或高于标准所列临界值的5倍或以上、10倍以内;
达到标准所列临界值或高于其5倍以下。

(二)依据国家安监总局《指导意见》的规定辨识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能量等级划分为:
达到或高于《指导意见》所列临界值的15倍或以上;
达到或高于《指导意见》所列临界值的10倍或以上、15倍以内;
达到或高于《指导意见》所列临界值的5倍或以上、10倍以内;
达到《指导意见》所列临界值或高于其5倍以下。

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级依据其监控管理的有效程度划分为甲、乙、丙3个等级。

4.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其所属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分级。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

6.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申报、登记证明
7.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状况的评估报告应报送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登记的证明
8.重大危险源档案格式
重大危险源档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一源一档”资料目录如下: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表;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备案通知书;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测、检验报告;
(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及组织演练记录;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记录及行政执法文书;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变动、核销情况登记。

(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定期报告;
(9)其他。

9.对重大危险源按三同时要求进行不间断的监控(设计、安装和使用)
10.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安全生产职责、人员培训、劳动防护、安全作业规定及应急措施相结合
11.在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
12.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查(检查表见隐患检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