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军装的父亲
部队感恩演讲稿范文

部队感恩演讲稿范文都说部队是所大学校、大熔炉。
没有什么路比从军的路更能磨练人的意志,没有什么职业比军人更能体现人生价值,没什么学校比军队这所大学更能培养造就人。
下面是整理的部队感恩演讲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队感恩演讲稿范文朋友们:大家好!我生长在一个双军人的家庭中。
爸爸是名军事记者,长年在外采访。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爸爸是一个一点不疼我、一点不顾家的人,不过听妈妈说,我出生时,远在千里之外高原部队的爸爸打来电话:女儿的名字就叫皎雪吧,我想让她像开在雪域高原上皎洁的雪莲一样圣洁。
记得我五岁那年,生病住院。
我天天闹着要爸爸,可左等右等也不见爸爸回来。
我对妈妈说:爸爸咋不来看我呢?爸爸不要我了吗?妈妈紧紧抱住我,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好多天以后的一天中午,爸爸才匆匆忙忙来到我的病床前。
爸爸一上来就用胡子扎我,我不理他,他就做怪相,讲笑话逗我,妈妈也护着他,一起逗我笑。
我看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一会儿,爸爸低声低气对妈妈说:下午还要妈妈接过话头:你走吧,雪儿有我呢。
爸爸红着眼,也不顾护士在旁边,紧紧抱住妈妈,那种神情,好像欠了我们什么似的。
接着,爸爸又是给我们打饭、冲麦乳精、又是打水给我洗脸,还把我换下来的脏衣服拿去洗了望着憔悴而又疲倦的爸爸,我心中在想,爸爸还是爱我的,爱妈妈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逐渐理解父亲,理解一位穿着军装的父亲,他用自己的一生实现着对祖国对国防的庄严承诺!这种承诺就是热爱部队胜过一切!上中学以后,我一直喜欢数理化,对语文总是马虎应付。
一次学校组织文艺晚会,我担任主持人,主持词写好后我想让爸爸改一下。
可等到晚上12点,爸爸加班还没回家。
我就把稿子放在书房。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爸爸已走了,留下一张纸条:雪儿:稿子我改了,你看看哪些改得不妥,还可以按你的意思改过来。
望着连一个标点,一个省略号爸爸都严抠细琢,一丝不苟的修改文稿,我默默无语。
这,就是我从爸爸一位虚怀若谷的军人那里得到的父爱!我考上电子科技大学以后,爸爸鼓励我,国防需要科技,未来战争是一场高科技的较量,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旧军装 作文

旧军装作文在我家衣柜的角落里,安静地挂着一套旧军装。
那套军装已经有些年头了,颜色不再鲜艳,布料也略显陈旧,但它却承载着一段无法忘怀的岁月。
这套军装是父亲年轻时候穿过的。
父亲当年是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怀着满腔的热血参了军。
每次说起那段经历,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光芒。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对那套军装充满了好奇。
有一次,趁着父亲不在家,我偷偷地把它从衣柜里拿了出来。
军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
我仔细地端详着,军装上的每一个纽扣、每一道褶皱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那时候的我,个头还小,穿上那件军装,就像套了个大麻袋,长长的衣袖和裤腿耷拉着,显得十分滑稽。
我站在镜子前,学着军人的样子敬礼,幻想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英姿飒爽。
父亲回来后,看到我穿着他的军装在镜子前臭美,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走过来,轻轻地帮我整理了一下衣领,然后开始给我讲起他在部队里的故事。
他说,刚进军营的时候,每天的训练都特别辛苦。
早上天还没亮,就得起来跑步,那口号声能把整个营地都震醒。
有时候,背着重重的装备爬山,累得气喘吁吁,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因为大家都知道,身上穿的是军装,肩负的是责任。
父亲还说,有一次部队执行任务,遇到了恶劣的天气。
狂风暴雨中,他们依然要坚守岗位,一步都不能退缩。
雨水湿透了军装,贴在身上冷冰冰的,但他们的心却是火热的。
说到这里,父亲的眼神变得坚定而自豪。
我听得入了神,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挑战和激情的场景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套军装渐渐地被遗忘在了衣柜的角落。
直到有一天,家里要搬家,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它又重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这一次,父亲再次拿起了那套军装,眼中满是感慨。
他轻轻地抚摸着军装,就像抚摸着一件珍贵的宝贝。
我能感觉到,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曾经的那段岁月。
“孩子啊,这套军装虽然旧了,但它见证了我的青春,见证了我的成长。
”父亲缓缓地说道。
我看着父亲,点了点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这套军装对于父亲的意义。
背影_初一作文

背影记得小时候总喜欢跟在父亲的身边。
那时候,父亲健壮有力,“海拔”1.7米的他背影显得俊俏,高大威猛,显得有精神。
跟在后面走,让人有一种安全感。
看着父亲那伟岸的身躯。
更让人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每当这时,我总是拍手叫道:“爸爸,我也要像您一样高,哦,不!我要长得比你高……”此时,父亲总是小着说:“我们家慧慧很有向上发展的潜力。
一定会长得比爸爸高的。
”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甜滋滋的,觉得爱的气息在轻飘飘的在空气中穿梭。
直到有一次,周末回家,无意中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也只有那一次我才真正地看到了父亲的背影。
那次回到家已经六七点种了,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晚饭,父亲去劳作还未回来。
我和母亲坐在饭桌旁等父亲回来。
天幕里,月亮老人微微探出头来,云上一颗一颗的星星渐渐地显了,村里的灯明了,晃动着…“咳、咳”一阵微微的咳嗽声打破了沉寂。
是父亲回来了,只见父亲放下手中的工具,而后边唤我们吃饭边向井边走去打手洗手。
父亲穿着年轻是的那套军装(父亲当过兵)。
那时候父亲穿起军装显得那么匀称,帅气。
而现在切显得那么的宽大,给人的感觉空空的,慢慢地。
父亲弯下腰,那被汗水浸透的衣裳紧贴着背,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那突起的背瘠。
父亲缓缓地拿起水瓢,打了瓢水,搓了搓那饱经沧桑的大手。
此时,我才发现父亲的背影不再是俊俏的,也不再是高大威猛的,而是那么的高瘦。
看到此情此景,不知怎的我心里一阵心酸。
次时,我看到了父亲的善良,辛勤,无私与慈祥。
背影的后面,父亲一直默默地付出,为了家中的每一分子劳苦万分,到处奔波劳碌没早没晚地干……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看着父亲的背影,流水不禁模糊了我的眼,这泪是为父亲而流的,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
这晶莹的泪珠诠释着昔日对父亲的体谅,体现着今日对父亲的赞美,昭示着明天对父亲的回报。
让这泪化做一把雨伞,为父亲遮风挡雨;让这泪化做一阵轻风,吻过父亲的脸,吹干父亲额上的汗滴;让这泪化做一腔嘱咐,在人生旅途中陪伴那个最关怀我的人——父亲。
听党指挥

听党指挥,铸就军魂 作为一名军人的儿子,小时候就看着父亲穿着威武的军装,保卫着一方百姓。 在别人眼里,父亲高大威猛,保卫这一方平安,是名英雄,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一次也是匆匆忙忙。儿时的我没有感受过父亲温暖的怀抱,没有感受过父亲宽大的肩膀,也没有感受过在父亲硬硬的胡茬下嬉戏的乐趣。看着母亲每天站在窗前翘首盼望,我怪过他,甚至恨过他,但母亲告诉我,父亲做的一切,正是他该做的。当时,我很不能理解,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狠心,狠心抛下我们母子。 后来,经过了南方冻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看到了英勇的武警官兵奋战在第一线,生死荣辱,一切都不重要,在他们心里只有“救人、救人、救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们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镌刻在心中,无法磨灭。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父亲做的一切是值得的,是伟大的,是值得所有人敬仰的。从那时起我便立志像父亲一样做一名英雄的武警官兵。 我从来没有像那时那样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够快点长大,能快点成为一名军人。我就这样等待着。终于有一天,我等到了,等到了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虽然我平时也是以一名军人的身份要求这自己,但只有在这一刻,我才体会到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才体会到保家卫国的使命感有多强烈。 来到了部队,接受着军事化的培训,体会着非常规的训练,身体承受着超负荷的运转,同时还要受到军纪军令的约束,说没想过放弃是假的。但作为一名军人,尤其是一名武警官兵,没有超乎常人的体力、耐力、技能,没有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绝对忠诚,没有对大局、对军纪军令的绝对服从,何以保家卫国。于是我像所有战友一样凭着心中的信念坚持着。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很多人看来在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现代社会这种要求实在苛刻,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尤其是每个军人都是一个个体,在战场上,战机瞬息万变,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无法统筹大局,运筹帷幄,而作为指挥团队的指挥人员,他们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管理经验,更有高端科技设备供他们了解、分析战况,他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从大局出发,都是为了更好的指挥战斗。这时的我们就应该服从命令听指挥,为全局考虑。 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但几十年来形成的军官军令自有其道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只有时刻培养坚定一切听党指挥的信条,时刻做好为国牺牲的准备,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才能在未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的保家卫国。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一切跟党走,服从军纪军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铸就中华军魂。
父亲是西藏退伍军人的记忆作文

父亲是西藏退伍军人的记忆作文在我的成长岁月里,父亲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他曾是一名西藏退伍军人,那些在西藏当兵的日子,深深地刻在了他的生命里,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父亲很少主动提及他在西藏当兵的经历,但从他偶尔流露出的只言片语和那些旧照片中,我能感受到那段岁月的沉重与珍贵。
记得有一次,家里大扫除,我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陈旧的木箱。
木箱上的锁已经生锈,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好奇地问父亲里面装的是什么,父亲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打开了那把锁。
箱子里装满了父亲当兵时的物件:泛黄的信件、破旧的军帽、磨损的水壶,还有几张褪色的照片。
父亲拿起一张照片,目光变得柔和而遥远。
照片上的父亲年轻而挺拔,穿着军装,身后是壮丽的雪山。
“这是在西藏的纳木错湖边拍的。
”父亲轻轻地说,“那里的湖水蓝得让人心醉,就像天堂的颜色。
”我看着父亲,想象着他当年在那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上的模样。
父亲开始讲述他在西藏当兵的日子。
他说那里的气候极其恶劣,白天阳光炽热,能把人的皮肤晒伤;夜晚却寒冷刺骨,裹着厚厚的棉被都能被冻醒。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肩负着保卫祖国边疆的重任,没有丝毫的退缩。
“有一次,我们接到任务要去巡逻。
”父亲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那天下着大雪,风刮得呼呼响,路都被雪盖住了,根本看不清方向。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父亲顿了顿,“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说放弃。
”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父亲还说起他们在西藏的生活。
物资匮乏,交通不便,很多时候吃不上新鲜的蔬菜,只能靠罐头和干粮充饥。
但他们依然充满了乐观和坚韧,在闲暇时光,会一起唱歌、下棋,互相鼓励,彼此温暖。
“虽然条件艰苦,但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父亲感慨地说,“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
”随着父亲的讲述,我对他的那段经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些曾经在我眼中模糊的画面,渐渐变得清晰而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穿军装的父亲
作者:宋尚明
来源:《金色年代》2013年第08期
还在年少时,在父母的一本相册里,偶然发现了一张照片,是父亲在部队时拍的,十分珍贵。
在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父亲的照片仅存一张。
照片上共有四人,都那么年轻英俊,脸庞上都现出十分神圣的模样。
父亲曾指着照片告诉我们其他人的名字,可惜我都记不清了。
唯记得父亲说过,拍照片那年他才十七岁。
十七岁,用现在的观念说,正是人生的花季雨季;而父亲那一辈,为了保家卫国,已经在枪林弹雨里穿行了。
十七岁的父亲,很英俊,却长得瘦。
不过,浓眉下一双大眼睛很精神,颇具军人的威严气质。
据父亲说,他们当时负责部队的后勤工作,有一次接受了向前线运送物资的任务。
在那次执行任务中,和敌人遭遇了,于是与敌人周旋起来。
到最后,随身带的干粮没有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粮米没进,饿极了,就找些水喝,挖点野菜充饥。
田野里有农人种着的各种各样的蔬菜,他们却连韭菜都没动一根。
也曾问过父亲,那么饿,你们为什么不动老百姓一根韭菜?父亲严肃地说,再饿也不能动,我们必须遵守部队铁的纪律。
好多年过去了,父亲与敌人周旋、忍饥挨饿运送物资的故事,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后来,父亲问我们,你知道我们运送的是什么吗?半晌,父亲才掷地有声地说:是粮食!
父亲转业后,把他所遵循的铁的纪律带到工作之中,从不拿公家一针一线。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姐妹长大后在工作中从不贪小便宜,遇事先想到的是别人,从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因为有了父亲的教导,我们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人生的快乐亦不是简单地将拥有金钱与追求幸福等同起来,而是有所付出、有所创造。
哲人说,如果你是一棵大树,那么就撒下十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那么就甘愿洒下生命的甘露。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父亲的谆谆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