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 录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上课之前,窦老师已把诗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就座。
(会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窦老师来到台上。
师:听着这春天的声音,让我们随着旋律荡起心的双桨。
春天,我们用歌声来唱,我们用诗歌来写……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
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生齐答:贾岛《题李凝幽居》师出示:闲居少……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个别读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
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
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闲”是第几声?生:第二声。
师范读: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邻——并——师:好,下面我不说了。
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一学生读,读得不错。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很短)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这首诗里还有个典故,谁来讲讲?学生叙述。
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给他掌声。
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贾岛的典故,于是……师:再给大家一首贾岛的诗,出示《寻隐者不遇》。
这回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啊!师生齐读:松下问童子……(窦老师把平声读得特别强调并辅以手势)。
师:有意思。
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都是找隐者的。
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
想必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他一定会引发大家的思考,那么他为什么把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教师读了一些诗,这些诗里都有不遇。
人生有多少个不遇,看来这“不遇”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师: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却和同学们(生说相遇)。
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
就让我们带着彼此这难得的相遇——上课。
师:上课!同学(短促轻快),你好!生:老师(有点拖音),您好!师:注意节奏!请再来一遍。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游园不值》)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游园不值》)本文是关于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游园不值》),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片段一:复习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同学们还记得学习古诗的“四步法”吗?生:释诗题生:知诗人生:明诗意生:悟诗情师:今天,我们就用学习古诗的“四步法”来一起学习《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
片段二:学习古诗1、复习韵律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游园不值》,想一想七言的古诗应该怎么读,用笔标出停顿。
生: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释诗题师:游园不值的“游”就是?生:游玩生:游览师: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这里“值”和“遇“的意思一样,“值”就是?生:遇到,碰到师:“游园不值”就是?生:游园没有遇到主人3、知诗人这首师的作者是南宋大诗人叶绍翁,哪位同学知道叶绍翁的有关情况?生: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生: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嘉兴界》、《田家三咏》、《汉武帝》等。
生: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
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师:你还知道南宋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作品?生:辛弃疾,我读过他写的词《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生:陆游,我学过他写的诗《示儿》生:杨万里,我学过他写的诗《小池》生:林升,我学过他写的《题临安邸》生:苏轼,我学过他写的《水调歌头·中秋》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呀,能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牢记在脑海里,用的时候能拿得出来,真不错。
4、明诗意师:“应”在这里读“yīng”,组个词是?生:应该,应当,(在这里,“应”就是“应该”的意思。
)师:“怜”,用“怜”打头组个词语生:怜惜生:怜爱(对,怜,在这里就当“怜惜”、“爱惜”讲)师:“屐”就是古人穿的木底鞋,下面有两个齿。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本文将详细描述窦桂梅老师教授《游园不值》的课堂实录,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内容。
文中将尽量呈现窦桂梅老师教学的精髓。
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游园不值》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了解作者汤显祖的生平背景3.学会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对文章进行解读。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游园不值》概述 1.作者汤显祖介绍 2.《游园不值》的主要内容及背景知识介绍。
第二部分:《游园不值》文学分析 1.文学分析的方法介绍 2.文本分析重点:意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讲解第三部分:唐诗宋词欣赏 1.学习唐诗宋词(如李煜《庐山谣》) 2.唐诗宋词与《游园不值》的联系教学方法授课方法本节课是文学分析课程,窦桂梅老师采用互动式讲解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听众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通过设置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技巧1.提前预习:窦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预习,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前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跟上课程。
2.多元化教学:窦老师设置了多种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分析能力。
3.学生导向:窦老师注重学生的表达和交流,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生反应在本节课堂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参与互动,窦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在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展示环节中,学生们互相合作,提出了许多深入的观点,一致认为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对《游园不值》的理解和文学分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结通过对窦桂梅老师教学实录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窦老师注重学生的表达和互动,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同时,窦老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各种教学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进行文学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窦桂梅《游园不值》的实录、反思与评论集锦

窦桂梅《游园不值》的实录、反思与评论集锦游园路上的不遇中有遇——《游园不值》的教学实录教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学生:广东中山市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前预热——(课前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伴着美妙的旋律,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听着这美妙的旋律,让我们想到古诗的韵律美。
故事可以吟,还可以唱,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
著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讲讲,在贾岛身上发生了推敲的故事。
(课件出示:“闲居少邻并…… ”)生:原本是这首诗里面用的是推字,嗯……(生语塞),后来那个贾岛来到了李凝家,发现李凝不在,他就回去了。
在路上他碰见了大诗人韩愈,他撞进了韩愈的军队当中,韩愈问他:你为什么会撞他的军队当中?他说:我正在想一首古诗,不知道古诗当中的一个字,用“敲”好还是用“推”好。
韩愈也是位大诗人,他就想了起来。
后来他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好,用“敲”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有礼貌,也可以体现出夜晚的寂静。
所以后来,这首古诗当中的这个字就用了“敲”。
(全场掌声)(引出“推敲”的典故,为后面教学“扣”作铺垫。
)师:“推敲”成了典故,所以得感谢贾岛。
谁来读读这首诗,要注意五言诗的节奏。
(生读略)师:该同学读得很准确。
据说古人吟诵讲平仄。
我们这么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也是创新。
那我们就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声、四声的字呢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
比如“闲”是第几声?(生答“第二声”。
)师:谁来试试读一读?生: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临——并。
师:好,我可不说,不过看我手势。
大家读读看。
(教师手势指挥,效果明显)生:闲——居——少临——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很短),僧——敲——月下门——。
师:当然,我们不但如此,还要注意五言诗自身的节奏。
这样读起来的时候就显得流畅自然了。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前言《游园不值》是唐朝著名诗人元稹的一首诗,它通过对游园的描绘,措辞委婉,从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此篇文档将由窦桂梅老师提供对《游园不值》的教学实录,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诗歌鉴赏:解读诗歌的各个方面,如诗的体裁、诗歌技法和文化内涵等,并探析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解读:通过探究此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悟、领会此篇诗歌。
•教学参考:提供有关此诗教学的一些优秀案例和教学参考资料,以便读者更好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诗歌鉴赏诗歌题材《游园不值》是一首以游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道德品质的失望和不满。
诗歌体裁《游园不值》是一首绝句,全诗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形式简洁,气势凝重,表达了作者对游园时看到的种种令人不快之事的感慨。
绝句,也称“四行诗”,是我国古典严格韵律诗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句四个字,共四行。
诗歌技法1.气象生动、肖象逼真2.暗示多,含蓄缜密3.多音双关,语言婉转诗歌分析诗歌全文分为首篇、次篇和杂感三部分,诗歌营造了一个游园的场景,通过游园时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作者的失望和失落。
首篇:杂感“咫尺天涯之外,共此娱彼。
岂无一物是世,何必常攀臂。
”诗篇一开始,便以“咫尺天涯之外”作为开头,打破了现场的 Reality,使人比较困惑。
其实,这里的“咫尺天涯”原意是指人们思维距离的天涯,即有些风景近在眼前而被人忽略掉了,而那些距离较远的娱乐措施却引得人青睐。
这正是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暗示多,含蓄缜密”的诗歌技法。
次篇:感志“塞上江南,乾坤日夜浮。
争波斗浪,喧呼岸上无。
”此句意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物在争斗前进,所以不能停留,否则就会被卷走。
窦桂梅老师认为,这一句诗是整部作品中鲜明的指向,纵横长卷,稳中有力;虚实呼应,清雅深长,巧妙地挖掘出了自己的价值。
杂感:“文翰成阁,妙手偶题,龙兴凤举。
洿池碧草,古往今来。
窦桂梅《游园不值》名师课堂实录-word文档资料

窦桂梅《游园不值》名师课堂实录课题:《游园不值》上课之前,窦老师已把诗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就座。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窦老师来到台上。
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
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生齐答:贾岛师出示:闲居少……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个别读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
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
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闲”是第几声?生:第二声。
师范读: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离——别——师:好,下面我不说了。
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一学生读,读得很好笑。
闲——居——少离——别——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很短)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刚才他“敲”字读得特别重。
有同学知道推敲这里的故事吗?生:当时贾岛不知道用敲还是用推好,所以……师:他的灵感来自一个人的建议,他是谁啊?生:韩愈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给他掌声。
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贾岛的典故,于是……师:再给大家一首贾岛的诗,出示《寻隐者不遇》。
这回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啊!师生齐读:松下问童子……(窦老师把平声读得特别强调并辅以手势)。
师:有意思。
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都是找隐者的。
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
想必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他一定会引发大家的思考,那么他为什么把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教师读了一些诗,这些诗里都有不遇。
人生有多少个不遇,看来这“不遇”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京味很浓重,很好听。
)师: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却和同学们(生说相遇)。
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
就让我们带着彼此这难得的相遇——上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教案游园路上的不遇中有遇——《游园不值》的教学实录教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学生:广东____(省、市、区、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前预热——(课前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伴着美妙的旋律,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听着这美妙的旋律,让我们想到古诗的韵律美。
故事可以吟,还可以唱,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
著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讲讲,在贾岛身上发生了推敲的故事。
(课件出示:“闲居少邻并…… ”)生:原本是这首诗里面用的是推字,嗯……(生语塞),后来那个贾岛来到了李凝家,发现李凝不在,他就回去了。
在路上他碰见了大诗人韩愈,他撞进了韩愈的军队当中,韩愈问他:你为什么会撞他的军队当中?他说:我正在想一首古诗,不知道古诗当中的一个字,用“敲”好还是用“推”好。
韩愈也是位大诗人,他就想了起来。
后来他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好,用“敲”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有礼貌,也可以体现出夜晚的寂静。
所以后来,这首古诗当中的这个字就用了“敲”。
(全场掌声)(引出“推敲”的典故,为后面教学“扣”作铺垫。
)师:“推敲”成了典故,所以得感谢贾岛。
谁来读读这首诗,要注意五言诗的节奏。
(生读略)师:该同学读得很准确。
据说古人吟诵讲平仄。
我们这么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也是创新。
那我们就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声、四声的字呢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
比如“闲”是第几声?(生答“第二声”。
)师:谁来试试读一读?生: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临——并。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
积分: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3月27日第 2 楼
出示: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师出示:闲居少……
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个别读
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闲”是第几声?
生:我知道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
师接: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他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延着街门的街道不断生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延街而上的,贴着地皮的
生接青苔。
师:给你怎样的感觉?
鸟宿池——边——树(很短)
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刚才他“敲”字读得特别重。有同学知道推敲这里的故事吗?
生:当时贾岛不知道用敲还是用推好,所以……
师:他的灵感来自一个人的建议,他是谁啊?
生接:游园
师:我们一起来推敲推敲
生接:不值
师:你们也知道这个“值”的意思就是
生:相遇。
师:不值呢?
生:没有相遇
师:简单变成两个字呢?
师:继续聊。亲爱的同学们,还有谁啊?
生:红杏。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
师:那当然了!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了吗?
生:春天
师:是早春还是晚春?
师:二月就开。这让老师想起孔子当年在四棵杏树下给学生讲课,那是春秋时期。每到二月时,学子们就进京赶考去了,抬头望,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师吟: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这是叶绍翁的好朋友,谁啊?2006-3-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上课之前,窦老师已把诗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就座。
(会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窦老师来到台上。
师:听着这春天的声音,让我们随着旋律荡起心的双桨。
春天,我们用歌声来唱,我们用诗歌来写……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
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生齐答:贾岛《题李凝幽居》师出示:闲居少……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个别读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
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
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闲”是第几声?生:第二声。
师范读: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邻——并——师:好,下面我不说了。
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一学生读,读得不错。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很短)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这首诗里还有个典故,谁来讲讲?学生叙述。
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给他掌声。
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贾岛的典故,于是……师:再给大家一首贾岛的诗,出示《寻隐者不遇》。
这回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啊!师生齐读:松下问童子……(窦老师把平声读得特别强调并辅以手势)。
师:有意思。
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都是找隐者的。
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
想必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他一定会引发大家的思考,那么他为什么把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教师读了一些诗,这些诗里都有不遇。
人生有多少个不遇,看来这“不遇”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师: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却和同学们(生说相遇)。
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
就让我们带着彼此这难得的相遇——上课。
师:上课!同学(短促轻快),你好!生:老师(有点拖音),您好!师:注意节奏!请再来一遍。
同学,你好!生注意了节奏,和老师合拍:老师,您好!师:所以这堂课我会特别注意听同学们的节奏,因为那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师指着板书:亲爱的同学们,咱们来看,雨过天晴,我们跟着一位宋朝的诗人生接:叶绍翁师:一起来生接:游园师:我们一起来推敲推敲生接:不值师:你们也知道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生:相遇。
师:不值呢?生:没有相遇师:简单变成两个字呢?生:不值就是不遇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这首诗,再聊一聊。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师:提个小要求:刚才是五言,现在是七言,看你该怎么读?生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根据刚才教的平仄来读,也带有一些自己的味儿,基本属于读得比较好,做到了字正腔圆,且有诗味儿。
)老师鼓掌师:谢谢他,有些地方他是自己的创造。
第二声都是平声,可以拉长。
范读:应——怜——屣——齿(短)印(短)苍——苔小扣柴——扉——久(短)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短促,乍停)一枝——红——杏出——墙——来——师:再读第三行。
生读。
师:其实我们读得有些夸张。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倾听我们的朗读,我们自己就陶醉在自己的朗读中。
师:再请一个同学来读。
一女生读,师给她配以手势指导。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管我们只读了几遍,那我们来聊聊吧。
作者在游园时遇到了生接:苍苔、红杏、柴扉。
师:请你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他们的了解。
生: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一个门。
生答完想坐下去。
师:喔,请你站起来,判断一下,是这样的门吗(课件出示四扇门:第一、二扇现代风格的门,第三、四扇是柴门)师:如果前面的两个不是,这两个是,用两个词概括生:很简陋,很破旧。
师:他会概括,你心里也知道简陋就是简单单、普普通通。
就是这样用竹子支起来的大门,我们叫它光棍大门。
这样的门太简陋,没有半点雕琢,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师:谁再来读读。
现在的柴扉与以前的不同,那是一扇特别的柴扉。
生:小扣柴扉(着重)久不开。
(师一起跟着轻读,强调柴扉)师范读后,你还想告诉大家这是一扇怎样的门?另一个学生读,这个学生读得好多了。
师:谢谢。
继续介绍,还有呢?生:我知道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
……师接: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他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
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延着街门的街道不断生长。
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延街而上的,贴着地皮的生接青苔。
师: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我觉得春天的时候,它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你发现就这么普通的小植物,他却将生命的春天唤醒了。
你会这样感慨:哇,春天一生接:好美啊!师: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你看到的苍苔是多么美啊!生读得有点一般。
师:要是我啊,我就让人感觉到绿绿的很美的,可以再拉长,再(一生接):轻一点。
应怜屐齿印苍苔(苍苔两词有点颤抖)师生齐读:应怜屐齿印苍苔。
(窦老师还在拖音,学生已读完,师继续读,苔拖得很长很长。
)师:我还没看完,你们就看完了!师:继续聊。
亲爱的同学们,还有谁啊?生:红杏。
如果说苍苔的“绿”把春天唤醒了,那么红杏的“红”把春天给燃烧了。
(全场响起掌声)师:抬头看哪……(出示图片)出示:陆游的诗。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师:陆游写的诗句很多,他也爱杏花。
我们也跟着一起读读吧!生读: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师: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
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一枝红杏上来吧!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你看我们来游园,只遇到了苍苔、柴扉、红杏,所见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如此而已的景物,然却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我感觉春天到了!生:我感觉这些景物给我带来春天春意盎然的气息。
生:我感觉春天万紫千红师:换一个词,那叫生机勃勃。
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
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
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
这柴扉将我们……师:那红杏的红啊,那是将春天的生命生:燃烧。
师:他说燃烧,比我还热烈。
我说的是照亮。
师: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将所见到的,留在心中。
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新的愉悦。
音乐起(古筝《渔舟唱晚》)。
师生齐读全诗。
(师比较注重平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读得也比较好。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所遇。
那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诗人的情感浓缩成一个字(生接:怜)那是怎样一个怜字啊!就请同学们默默地再读这首诗,请你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对苍苔、对红杏、对柴扉的怜表现在哪待会儿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你的“怜”。
少顷。
生:屐齿。
应怜屐齿印苍苔。
对苍苔体现这个怜的感觉。
怜是爱惜的意思。
师:注意听,他刚才有一个新的发现。
生:对苍苔的感觉是(爱惜)师:哪个字?生:怜。
生接:爱惜师:现在请你注意看,由于你的发现,你知道吗?叶绍翁最初写的时候他用的是嫌。
嫌,你就会想到嫌弃。
因为嫌,所以他就不给我开门。
用上“嫌”这个字,一下子把叶绍翁和主人的距离拉远了。
“怜”,说明园主人爱惜,也说明我爱惜。
这个“应”字可以变成(生接应该),我理所当然地爱惜(苍苔)。
既然他说的这个怜是叫爱惜。
那也就是说有爱的成分也有惜的意思了。
爱说明喜欢。
惜在哪儿?再读读,再读读这句。
生再读应怜屐齿印苍苔。
师:哪个字说明他惜苍苔。
生:印师:哎哟,你们太厉害。
你想继续讲,还是请别的同学讲(问刚才的学生)生愿意自己再讲下去。
“印”这个字体现了诗人十分珍惜苍苔。
师:所以他说印,不说踩。
这印是谁留下来的?生:诗人。
师:是脚印还是屐齿印知道诗人为何穿屐鞋生:那时只有屐鞋。
师:是吗?穿草鞋也可以啊。
生:屐齿鞋底的印比较少。
师解释齿下有几个轮,相对整个鞋底,只留下几个印。
师:还有吗?叶绍翁穿着屐齿,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那是说明自己生:很高贵生:很休闲师:是啊,他要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
所以他就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我对苍苔的爱。
如这位同学,尽管如此,我这屐下面还有齿,会给苍苔留下印,我还觉得(生:可惜)师:亲爱的同学们,来吧,我们自己就对苍苔这份怜——开始。
齐读,很轻。
师:看了一大片,现在舍不得,现在是印苍苔。
好。
谢谢同学们,这个“怜”字,同学们还有一份特别的感情。
这里还有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是陆游写的诗。
那日叶绍翁看到想;陆游你写杏花,写春雨过后的杏花。
我偏偏不写春雨,我写春雨过后的苍苔。
所以这一句,我就要特别地重重的把我所见的我所喜爱的,浓缩到一个字上。
那便是生:怜。
师:就这么一句话,我们咀嚼了推敲了这么长时间。
平时,写一篇散文,三五百字。
古诗仅是几个字,还要如此细致地推敲一个字。
人说,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
今天的我们回到诗里去,才能深深感受到诗歌中藏着的美丽。
我们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敬畏。
对柴扉,哪个字?生:扣。
师:扣的意思就是生:敲师:想起来了,韩愈说用“敲”好。
还有这么美的故事,那我们把“敲”送进去这首诗中。
生:小敲柴扉久不开。
师指着一学生:你笑什么?生:我觉得用敲比较重,这里诗人非常爱惜柴扉,“扣”相对来说比较轻,得用扣,不能用敲。
师:这敲,做做动作。
学生做动作。
师:来扣的动作,你看这位女同学。
刚才给人一个手背,现在用手心。
同学们就和她一起来扣一扣。
小扣就是轻轻地敲。
师:“小”字还会令人想起一个成语生:小心翼翼。
小,就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敲。
把手举起来。
(师做两手扣的动作,学生一起感受)师叫起一个女孩子:你扣了多长时间?生:很久。
师:同学们一起帮她扣门。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你扣了多长时间?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评他的“久”,表示时间的长。
师范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其实老师的心还着急,范读小扣柴扉久不开,“不开”两字读得快而短促。
师:现在你想怎么扣就怎么扣,想怎么表达心情就表达心情。
扣,“扣人心弦”,扣出的那可是对园主人的生:尊重师:对春天的生:喜爱生:怜惜师:给他掌声。
他说喜爱,他说怜惜,便让我想起“扣柴扉”,体现的是对春天的怜惜。
那“小扣”也体现一个字生:怜师:哪个字来写红杏?生:出。
红杏从墙头翻出来。
师在板书下圈一圈“出“,和哪个字相对?生:关师:没有关就没有生:出师:他会推敲,给他掌声。
他由“出”想到了“关”。
看看,关与出。
出示陆游的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师:叶绍翁和陆游都用了一个字来形容红杏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