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泥沙测验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

二、一类站历年单样颗粒级配与断面平均颗粒级配关系线(以下简称单断颗 关系线)与历年综合关系线比较,粗沙部分变化在±2%以内,细沙部分变化在 ±4%以内时,每年测次不应少于 15 次,二类站作同样比较,粗沙部分变化在± 3%以内,细沙部分变化在±6%以内时,每年测次不应少于 10 次;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 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 年 8 月 10 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 号文的要求,由我部黄河水利委员 会水文局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第 1·0·2 条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基本泥沙站、水文实验站和专用站的悬移 质泥沙测验。
第 1·0·3 条 国家基本泥沙站的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类站为对主要产沙区、重大工程设计及管理运用、河道治理或河床演 变研究等起重要控制作用的站; 二、二类站为一般控制站和重点区域代表站; 三、三类站为一般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 第 1·0·4 条 各类站的测验项目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类站应施测悬移质输沙率、含沙量及悬移质和床沙的颗粒级配,测验 精度应高于二、三类站,并进行长系列的全年观测。部分一类站根据需要,可采 用直接法或间接法进行全沙输沙率测验,或进行河道断面测量; 二、二类站应施测悬移质输沙率和含沙量,大部分二类站应测悬移质颗粒级 配,测验精度可低于一类站; 三、三类站应施测悬移质输沙率和含沙量,部分三类站应测悬移质颗粒级配, 测验精度可低于一、二类站。 第 1·0·5 条 国家基本泥沙站进行悬移质泥沙巡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已建立单断沙关系的,非汛期可实行巡测,汛期应有专人驻站或采用自 动测沙装置进行单样含沙量测验,测次分布应能控制含沙量变化过程,巡测输沙 率时应检查单样含沙量测验方法和校核单断沙关系; 二、流量与输沙率关系较稳定的站,可只测输沙率,输沙率测次分布应满足 资料整编要求。 第 1·0·6 条 二、三类站的悬移质输沙率及颗粒级配测验,当符合本规范 第七章第七节间测条件时,可实行间测。 第 1·0·7 条 悬移质泥沙测验,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 《水文测验术语和符号标准》、《水位观测标准》及《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等的有 关规定。
其他测流方法及泥沙测验

输沙率Qs—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kg/s。 断面输沙率可通过断面上的含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
求。
2020/12/4
9
(1)含沙量测验 河流含沙量垂线分布均呈上小下大形式。 含沙量的横向分布形式与河床性质、断面形状、河道形势、泥 沙粒径以及上游来水情况等有关。
1
C sm
10Vm
Cs V 0.0 0.0 3Cs V 0.2 0.2 3Cs V 0.6 0.6 2Cs V 0.8 0.8 C V s1.0 1.0
(2)三点法
Csm
CS V 0.2 0.2 CS V 0.6 0.6 CS V 0.8 0.8 V0.2 V0.6 V0.8
(3)二点法
若调查的洪痕靠近某一水文站,可先求水文站处的洪水位,通 过延长该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得历史洪水的洪峰流量。
调查时若能了解到洪水涨落情况,则可粗略的估绘出洪水过程 线,并求出洪水总量,但精度较差。
2020/12/4
19
历史洪水考证 收集宫廷档案、实录、文书、水利河道专著、地方志、历
史水文气象记录、古建筑物附近保留的碑文、刻记、地区性历 史档案等。对洪峰流量、洪水总量的量级及重现期进行分析, 当定量分析有困难时,可定性的将洪水分为非常洪水、特大洪 水、大洪水、一般洪水。
2020/12/4
7
二、泥沙测验
• 对河流水情及河流变迁有重大影响。 • 分类:
悬移质:悬浮于水中并随水流移动 推移质:沿河床滚动、滑动、跳跃 河床质:组成河床活动层并处于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
2020/12/4
泥沙测验

五、河流泥沙测验的内容 • 悬移质、推移质的数量 • 悬移质、推移质的颗粒级配 • 河床质的颗粒级配
六、 测验方法介绍 (一)分析法:通过采样器采样分析。经过量积、沉淀、 过滤、烘干、称重等手续,得出一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 重量,即测点含沙量。 采样器: 横式采样器、普通瓶式采样器、皮囊积式采样
器等。
测验方法
1.仪器法: (1)直接测量法
在一个测点上,用一个仪器直接测得时段平均悬移 质输沙率。由各测点之和求得断面输沙率.
(2)间接测量法 在一个测点上,分别用两个仪器几乎同时进行时段 平均含沙量和时段平均流速的测量,两者乘积得测点输 沙率,由各测点求得断面输沙率. 要求:水流不受扰动,仪器进口流速等于或接近天然流速. 特点:误差大,不能保证仪器进口流速等于天然流速 。
积时式采样器历时比例
采样 方法 采样位置(相对水深) 说明
水面下
二点法 三点法
0.2
t/2 t/3
0.6
0.8
t/2
河底
t:垂线 采样总 历时
t/3
t/3
五点法
t/10
3t/10
3t/10
2t/10
t/10
4.全断面混合法 指在断面上按一定的规则测取若干个水样,混在一起 处理求得含沙量,作为断面平均含沙量。 方法:等部分流量法; 等水面宽、等速积深全断面混合法; 面积、历时加权混合法。
振动式测沙仪
2.振动式测沙仪实时监测含沙量变化
高含沙河流的泥沙测验是世界级重大难题,黄委水文局 自行研制的振动式测沙仪在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已在花 园口水文站试应用。该仪器实现了含沙量的在线测验,实时 监测含沙量的变化。
5.2 悬移质输沙率测验
目的: 用比较精确的方法,测得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悬移质的 干沙重,结合同时测得的流量资料确定断面平均含沙量, 建立单、断沙关系或断沙过程线以推求不同时期的断面 含沙量. 原理: 把过水断面划分成若干个部分,在每块面积上测速、 测沙,得到每部分的输沙率,断面输沙率即为各部分之 和。(与流量相同)
河流泥沙测验方法

河流泥沙测验方法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三类:悬移质泥沙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推移质泥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河床质泥沙则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
三者没有严格的界线,随水流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河流中泥沙以悬移质为主。
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
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用Cs表示,单位为kg/m3。
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表示,单位为kg/s。
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
(一)含沙量的测量含沙量测验,一般需要采样器从水流中采取水样。
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采样器有横式采样器和瓶式采样器。
不论用何种方式取得的水样,都要经过量积、沉淀、过滤、烘干、称重等手续,才能得出一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重量。
水样的含沙量可按式计算:式中:Cs --- 水样含沙量,g/L 或kg/m3;Ws --- 水样中的干沙重量,g 或kg;V --- 水样体积,L或m3;(二)输沙率测验输沙率测验是由含沙量测定与流量测验两部分工作组成的。
为了测出含沙量在断面上的变化情况,由于断面内各点含沙量不同,因此输沙率测验和流量测验相似,需在断面上布置适当数量的取样垂线,通过测定各垂线测点流速及含沙量,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及垂线平均含沙量,然后计算部分流量及部分输沙率。
对于取样垂线的数目,当河宽大于50m时,取样垂线不少于5条;水面宽小于50m时,取样垂线不应少于3条。
垂线上测点的分布,视水深大小以及要求的精度而不同。
(三)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人们从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当断面比较稳定、主流摆动不大时,断面平均含沙量(简称断沙)与断面某一垂线或某一测点的含沙量(简称单沙)之间有稳定关系。
通过多次实测资料的分析,建立其相关关系。
这样经常性的泥沙取样工作可只在此选定的垂线(或其上的一个测点)上进行,便大大地简化了测验工作。
根据多次实测的断面平均含沙量和单样含沙量的成果,以单沙为纵坐标,以相应断沙为横坐标,点绘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点,并通过点群中心绘出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线。
水文测验学讲义(306) 2

2018/10/26
28
•
取样方法:横式采样器主要应考虑脉动影响和器壁粘沙。 在输沙率测验时,因断面内测沙点较多,脉动影响相互可 以抵消,故每个测沙点只须取一个水样即可。在取单位水 样含沙量时,采用多点一次或一点多次的方法,总取样次 数应不少于2~4次。所谓多点一次是指在一条或数条垂线 的多个测点上,每点取一个水样,然后混合在一起,作为 单位水样含沙量。一点多次是指在某一固定垂线的某一测 点上,连续测取多次混合成一个水样,以克服脉动影响。 为了克服器壁粘沙,在现场倒过水样并量过容积后,应用 清水冲洗器壁,一并注入盛样筒内。采样器采取的水样应 与采样器本身容积一致,其差值一般不得超过10%,否则 应废弃重取。
2018/10/26 23
• 我国绝大部分测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 一般断面平均含沙量与断面上有代表性的 某垂线或测点含沙量(即单位含沙量,简 称单沙)存在着较好的相关关系。测断面 输沙率的工作量大,测单沙简单。可用施 测单沙以控制河流的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 过程。以较精确的方法,在全年施测一定 数量的断面输沙率,建立相应的单沙断沙 关系,然后通过相关关系由单沙过程资料 推求断沙过程资料,进而计算悬移质的各 种统计特征值。因此,悬移质测验的主要 内容除了测定流量外,还必须测定水流含 沙量。悬移质泥沙测验包括断面输沙率测 2018/10/26 验和单沙测验。
2018/10/26
22
• 悬移质泥沙测验的目的在于测得通过 河流测验断面悬移质输沙率及变化过 程。 • 由于输沙率随时间变化,要直接测获 连续变化过程无疑是困难的。通常是 利用输沙率(或断面平均含沙量)和 其它水文要素建立相关关系,用其它 水文要素变化过程的资料通过相关关 系求得输沙率变化过程。
v 0积
河流泥沙测验规程

河流泥沙测验规程引言:河流泥沙测验是一项重要的水文测量工作,它对于了解河流的水质、水量以及河床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河流泥沙测验的规程,包括测验前的准备工作、测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测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测验地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河流断面进行泥沙测验。
考虑到河流的特性和测验目的,选择断面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2. 准备测验设备:包括泥沙采样器、测流仪、水质监测仪器等。
确保设备完好,并进行校准和检查,以保证测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测验计划:根据测验目的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验计划,包括测验时间、频率、测量参数等。
确保测验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测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1. 测量水位:使用水位计或水位测量仪器,在测验断面上测量并记录水位。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如测量静态水位或动态水位。
2. 测量流速:使用测流仪或流速计,在测验断面上进行流速测量。
根据河流的特性和测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中心点法、面积积分法等。
3. 采集泥沙样品:使用泥沙采样器,在测验断面上采集泥沙样品。
根据泥沙的特性和测验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和采样方法,如表层采样、全层采样等。
4. 水质监测:在测验过程中,进行水质监测工作,包括测量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等。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水质监测仪器和方法。
5. 记录数据:在测验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测量数据和观测情况。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
三、测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整理:对测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包括整理测量数据、泥沙样品信息以及水质监测数据等。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数据分析:对测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计算河流的流量、泥沙输移率以及泥沙粒径分布等。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评价:根据测验结果,对河流的水质、水量以及河床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水文勘测工国家职业标准

附件:水文勘测工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水文勘测工。
1.2 职业定义依靠水文勘测技能知识,利用仪器设备,按照技术规程,实施水文要素测报、水文资料整编、水文调查和水文观测场地勘察测量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室外,常温,潮湿。
1.5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计算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感;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6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培训初、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
具有必备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安全措施完善的场所。
1.8 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水文信息学第六章-泥沙测验

第二节 悬移质泥沙测验 河流中悬移质泥沙的多少及其变化规律是通过测定 水流中悬沙的浓度(即含沙量)来确定的。 水流中悬沙的浓度(即含沙量)来确定的。所谓含 沙量是指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悬移质干沙的质量, 沙量是指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悬移质干沙的质量, 实际应用时,不考虑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差异,以 实际应用时,不考虑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差异, Ws 重量代替质量, 重量代替质量,其公式为 Cs = (6(6-1) V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某一测验断面的悬移质干沙的 质量,称断面悬移质输沙率 悬移质输沙率。 质量,称断面悬移质输沙率。断面悬移质输沙率是 断面流量和断面平均含沙量之积, 断面流量和断面平均含沙量之积,即 (6(6-2) Q = Qcs
第六章 泥 沙 测 验
天然河流挟带的泥沙,直接影响河道的演变,也影 响着人类的发展。世界上很多河流挟带的泥沙,形 成的冲积平原、河谷和河口地区的三角洲大多是工 农业发达地区;同时,河床泥沙也可作为自然资源 加以利用,例如,可以改良土壤和作为建筑材料等。 但河流泥沙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例如,泥 沙在河渠、湖泊和水库等淤积,常给防洪、发电和 航运等造成困难;河床冲刷、水土流失会使生态失 去平衡。为达到兴利除害、解决泥沙问题,必须系 统地掌握河道泥沙信息,掌握时空变化规律,因此, 进行泥沙测验是十分必要的。
三、 悬移质泥沙的断面分布 悬移质含沙量在垂线上的分布,一般是自水面向河 底逐渐增加,近河底处含沙量最大。垂线上含沙量 分布的特征与泥沙的脉动及泥沙的自重影响是相应 的。垂线含沙量的分布还随着泥沙颗粒大小的不同 而变化。底部的粗沙较上层多,且粗沙的垂直分布 不均匀,而泥沙愈细,垂直分布就愈趋均匀。
3 垂线含沙量的测验方法 1) 积点法:在垂线上不同测点位置采取水样,分 别处理。取样测点数及各测点相对水深位置按水深 及仪器悬吊方法而定。和测速相同,畅流期有五点 法、三点法、二点法和一点法;封冻期有六点法、 二点法和一点法。开始进行输沙率测验的测站,宜 用多点法,以便为简化取样方法的分析积累资料。 用多点法不仅可以测得断面上含沙量的变化,且便 于对各测点的沙样进行颗粒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点法
二点法
一点法
式中 Csm --- 垂线平均含沙量,kg/m3; Csj --- 测点含沙量,脚标j为该点的相对水深,kg/m3; Vj --- 测点流速,m/s,脚标j的含意同上; Vm --- 垂线平均流速,m/s; b --- 一点法的系数,由多点法的资料分析确定,无
资料时可用1.0.
2, 断面输沙率计算
目的:
在于预估未来工程运用期间的 在于预估未来工程运用期间的河流来 运用期间 沙量, 沙量,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提供 有关泥沙数量的资料. 有关泥沙数量的资料.
二,推移质泥沙测验
推移质输沙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测验断面 推移质输沙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测验断面 的推移质泥沙重量,单位为kg/s. 的推移质泥沙重量,单位为 . 推移质取样的方法,是将采样器放到河底直 推移质取样的方法, 接采集推移质沙样.由于推移质粒径不同, 接采集推移质沙样.由于推移质粒径不同, 推移质采样器分为沙质和卵石两类. 推移质采样器分为沙质和卵石两类. 沙质 两类
流量计算 =0.67
v = 0.013 + 0.692 × n
施测时间: 施测时间: 1989.7.25 水深 仪器位置 垂线 起点 号数 距(m) (mm) 测 测 深 速
流速仪牌号及公式:LS68型 v
= 0.013 + 0.692 × n
部分
测速记 录
流速(m/s) 流速(m/s)
相对 测点 总 水深 深 历 (m ) 时T
4. 人们从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当( AD ) 人们从不断的实践中发现, 时,断面平均含沙量与断面某一垂线或某一 测点的含沙量之间有稳定关系, 测点的含沙量之间有稳定关系,通过建立其 相关关系,便可大大地简化了泥沙测验工作. 相关关系,便可大大地简化了泥沙测验工作. A.断面比较稳定 B.河道比较窄 断面比较稳定 河道比较窄 C.河道比较宽 D.主流摆动不大 河道比较宽 主流摆动不大
第四节 河流泥沙测验与计算
内容提要 1.悬移质的测验仪器和方法; 悬移质的测验仪器和方法; 悬移质的测验仪器和方法 2.悬移质含沙量的计算; 悬移质含沙量的计算; 悬移质含沙量的计算 3.悬移质输沙率的计算; 悬移质输沙率的计算; 悬移质输沙率的计算 4.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 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 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 5.推移质的测验. 推移质的测验. 推移质的测验 学习要求 掌握悬移质的测验,悬移质含沙量, 掌握悬移质的测验,悬移质含沙量, 输沙率和输沙量的计算. 输沙率和输沙量的计算.
沙质推移质采样器适用于平原河流, 沙质推移质采样器适用于平原河流,我国自制的这类 适用于平原河流 仪器有黄河59型 左图)和长江大型推移质采样器. 仪器有黄河 型( 左图)和长江大型推移质采样器. 卵石推移质采样器通常用来施测 通常用来施测1.0~ 卵石推移质采样器通常用来施测 ~30cm粗粒径推 粗粒径推 移质,主要采用网式采样器,有软底网式和硬底网式 移质,主要采用网式采样器, 右图)两种. (右图)两种.在河流中测量泥来自含量(一)含沙量的测量
含沙量测验,一般需要采样器从水流中采取水样. 含沙量测验,一般需要采样器从水流中采取水样. 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采样器有横式采样器 横式采样器和 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采样器有横式采样器和瓶 式采样器. 式采样器.
不论用何种方式取得的水样,都要经过量积, 不论用何种方式取得的水样,都要经过量积, 量积 沉淀,过滤,烘干,称重等手续 等手续, 沉淀,过滤,烘干,称重等手续,才能得出一 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重量. 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重量.水样的含沙量可按 式下式计算: 式下式计算:
1 2 3
1
2
6.0
4
3
8.0
2.15
5
4
10.0 1.24
11.5
右水边
断面流量
断面面积
平均流速
水面宽
平均水深
已知某河流断面实测流速,泥沙资料如下 已知某河流断面实测流速, 表,试计算其断面输沙率和断面平均含沙 量.计算过程及结果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 内.
垂线 垂线 相对 号数 水深 位置 (m )
复习思考题
1.河流中的泥沙 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 ABC 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 河流中的泥沙 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_______) 三类. 三类. A.悬移质 B.推移质 C.河床质 D.沙石质 悬移质 推移质 河床质 沙石质 2.常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指标有 ABD . 常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指标有(______). 常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指标有 A.含沙量 B.输沙率 C. 流量 D. 输沙量 含沙量 输沙率 3.在输沙率测验中,取样垂线上测点的分布主要 在输沙率测验中, 在输沙率测验中 AD )有关. 与(______)有关. A.水深大小 B.断面情况 水深大小 断面情况 C.垂线数目 D.要求的精度 垂线数目 要求的精度
�
3, 断面平均含沙量计算
断面平均含沙量: 断面平均含沙量:
(三),单沙与断沙的关系 ),单沙与断沙的关系
人们从不断的 实践中发现, 实践中发现,当 断面比较稳定, 断面比较稳定, 主流摆动不大时, 主流摆动不大时, 断面平均含沙量 简称断沙 断沙) (简称断沙)与 断面某一垂线 某一垂线或 断面某一垂线或 某一测点的含沙 简称单沙 单沙) 量(简称单沙) 之间有稳定关系. 之间有稳定关系.
河流中的泥沙, 河流中的泥沙, 按其运动形式可 分三类: 分三类: 悬移质 推移质 河床质 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河流 中泥沙以悬移质 为主. 为主.
黄河中的泥沙
一,悬移质泥沙测验与计算
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 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 指标是含沙量 输沙率. 含沙量和 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 含沙量: 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 含沙量 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 称为含沙量, 表示, 称为含沙量,用Cs表示,单位为 表示 单位为kg/m3. . 输沙率: 输沙率 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 沙质量,称为输沙率, 表示, 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表示,单位为 表示 kg/s. . 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沙量测验配 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 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
0.6056 0.6160 0.6751 0.6256 0.8975 0.5092 0.6333 0.6838 0.8045 0.8533 0.6693 0.7163 0.7284 0.7950 0.8418
1.01 1.17 1.83 1.66 1.22 2.27 2.37 2.45 2.30 1.95 1.44 1.37 1.05 1.02 0.67 1017 1670 3014 1471
根据各条垂线的平均含沙量 根据各条垂线的平均含沙量Csmj,配合测流 , 计算的部分流量,即可算得断面输沙率 计算的部分流量,即可算得断面输沙率 Qs(t/s)为: 为
根垂线与第i-1根垂线间的 式中 qi --- 第i根垂线与第 根垂线间的 根垂线与第 部分流量, 部分流量,m3/s; ; Csmi --- 第i根垂线的平均含沙量, 根垂线的平均含沙量, 根垂线的平均含沙量 kg/m3. .
Ws --- 水样中的干沙重量,g 或kg; 水样中的干沙重量, ; V --- 水样体积,L或m3. 水样体积, 或
(二)输沙率测验
1,垂线平均含沙量计算 , 根据测点的水样,得出各测点的含沙量之后, 根据测点的水样,得出各测点的含沙量之后, 可用流速加权计算垂线平均含沙量. 流速加权计算垂线平均含沙量 可用流速加权计算垂线平均含沙量.例如畅流 期的垂线平均含沙量的计算式为 : 五点法
测点含沙 测点流速 ) 量(kg/m3) (m/s)
垂线平 均流速
断面平 均含沙 量kg/m3
流量 相应 部分 3
m /s
输沙率 相应部
分kg/s
断面 输沙 率
kg/s
断面平 均含沙 量kg/m3
0.0 0.2 1 24.3 0.6 0.8 1.0 0.0 0.2 2 30.0 0.6 0.8 1.0 0.0 0.2 3 25.8 0.6 0.8 1.0
(四),输沙量的计算 ),输沙量的计算
的计算: (1)日平均输沙率的计算: )日平均输沙率的计算 平水期: 洪水期: 平水期: 洪水期: 的计算: (2)年输沙量的计算: )年输沙量的计算 日平均输沙率乘以一日的秒数得日输沙量 日输沙量, 日平均输沙率乘以一日的秒数得日输沙量,日 之和为年输沙量 年输沙量. 之和为年输沙量. (3)多年平均输沙量的计算 )多年平均输沙量的计算 具有长期资料: 具有长期资料: 各年算术平均值 资料不足: 资料不足: 相关分析 资料缺乏: 侵蚀模数× 资料缺乏:水文比拟法 或 侵蚀模数×面积
总转 测 垂 部分 数N 点 线 平均 平 均
测深 垂线 平均 水深
断面面积 (m 2 ) 测深 垂线 间
部 流量 /s) 分 (m3/s)
左水边
0.0 2.0 4.0
0.0 1.19 1.25 1.54 0.2 0.8 0.2 0.6 0.8 0.6 116 560 128 480 104 560 118 570 111 480 110 440 0.6 125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