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知识《二十四史简介 》素材

高中语文 知识《二十四史简介 》素材

二十四史简介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历书的总称。

除《史记》是通史且为个人写作外,其余都是断代史,且大多为管家集体编写。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1、史记西汉司马迁 130《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某某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

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

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

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

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

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

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

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

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

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表达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

祖瑀,梁寻阳太守。

父续,王府记室参军。

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

仕梁为尚书左户侍郎、吴令。

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邺,以炯监郡。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救之,仅而获免。

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

及子仙败,王僧辩素闻其名,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

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上表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当时莫有逮者。

陈武帝南下,与僧辩会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

及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及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免。

侯景平,梁元帝闵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侯。

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

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

魏克荆州,被虏,甚见礼遇,授仪同三司。

以母在东,恒思归国,恐以文才被留,闭门却扫,无所交接。

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

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乡之意。

奏讫,其夜梦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

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

”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历司农卿,御史中丞。

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

表求归养,诏不许。

文帝嗣位,又表求去,诏答曰:“当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无废也。

”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徒众。

以疾卒于吴中,赠侍中,谥恭子。

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B.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C.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D.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金冬心汪曾祺召应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字寿门别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龙仙客,早上起来觉得很无聊。

他惦记着那十盆兰花。

他去杭州之前,瞿家花园新从福建运到十盆素心兰。

那样大的一盆,每盆不愁有百十个箭子!索价五两一盆,不贵!要是袁子才替他把灯卖出去,这十盆剑兰就会摆在他的小花圃苇棚下的石条上。

这样的兰花,除了冬心先生,谁配?然而……年秋后,冬心先生手头就有些紧。

进了腊月,他想起一个主意:叫陈聋子用乌木做了十张方灯的架子,四面由他自己书画。

过了正月初六,叫陈聋子上南京找袁子才,托他代卖。

不想这个老奸巨猾!不仅把十张灯退回来,还给我弄来十部《诗话》,让我替他向扬州的鹾贾打秋风!——俗!他踱回书斋里,把袁枚的信摊开又看了一遍,觉得袁枚的字很讨厌。

顺手把《随园诗话》打开翻了几页,到处是倚人自重。

有的诗,还算清新,然而,小聪明而已。

竟然对毕秋帆也揄扬了一通!毕秋帆是什么?——商人耳!郑板桥对袁子才曾作过一句总评,——“斯文走狗”,不为过分!他觉得心里痛快了一点,——不过,还是无聊。

他把陈聋子叫来,问问这些天有什么函件简帖。

陈聋子把脑门一拍,说:“有!程雪门有一张请帖!”“程雪门?”“对对对!请你陪客。

”“请谁?”“铁大人。

”“哪个铁大人?”“新放的两淮盐务道铁保珊铁大人。

”“几时?”“今天!中饭!平山堂!”“你多误事!——去把帖子给我拿来!——去订一顶轿子!——你真是!——快去!”金冬心开始觉得今天有点意思了。

等催请了两次,到第三次时,冬心先生换了衣履,坐上轿子,直奔平山堂。

程雪门是扬州一号大盐商,今天宴请新任盐务道。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8)《陈书》选篇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8)《陈书》选篇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黄金测试卷(8)《陈书》选篇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

世为郡著姓。

安都贵后,官至光禄大夫、始兴内史,秩中二千石。

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仍使安都率水军自京口趋石头,高祖自都自内閤出,腹背击之,遂擒僧辩。

与周文育西讨王琳。

将发,王公已下饯于新林,安都跃马渡桥,人马俱堕水中,又坐䑽内坠于橹井,时以为不祥。

至武昌,琳将樊猛弃城走。

文育亦自豫章至。

时两将俱行,不相统摄,因部下交争,稍不平。

琳据东岸,官军据西岸,相持数日,乃合战,安都等败绩。

安都与周文育、徐敬成并为琳所囚。

琳总以一长锁系之,置于䑽下,令所亲宦者王子晋掌视之。

琳下至湓城白水浦,安都等甘言许厚赂子晋。

子晋乃伪以小船依䑽而钓,夜载安都、文育、敬成上岸,入深草中,步投官军。

还都自劾,诏并赦之,复其官爵。

令继周文育攻余孝劢及王琳将。

文育为熊昙朗所害,安都回取大舰,值琳将周灵、周协南归,与战,破之,生擒炅、协。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

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则奔归安都。

世祖性严察,深衔之。

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世祖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

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

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节选自《陈书•侯安都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石头城北接岗阜雉堞/不甚危峻/安都被甲带长刀/军人捧之投于女垣内/众随而入/进逼僧辩卧室/高祖大军亦至/与僧辩战于听事前/B.石头城北接岗阜/雉堞不甚危峻/安都被甲带长刀/军人捧之投于女垣内/众随而入/进逼僧辩卧室∕高祖大军,亦至/与僧辩战于听事前/C.石头城北接岗阜/雉堞不甚危峻/安都被甲带长刀/军人捧之投于女垣内/众随而入进/逼僧辩卧室/高祖大军亦至/与僧辩战于听事前/D.石头城北接岗阜雉堞/不甚危峻/安都被甲带长刀/军人捧之投于女垣内/众随而入进/逼僧辩卧室/高祖大军亦至/与僧辩战于听事前/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古代官名。

《姚僧垣传》阅读练习含答案和译文

《姚僧垣传》阅读练习含答案和译文

《姚僧垣传》阅读练习含答案和译文《姚僧垣传》阅读练习含答案和译文姚僧垣传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

梁武帝大同九年领殿中医师。

时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其视之。

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

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吴?”后为太祖征。

天和元年,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

诸医先视者,皆云已已不可救。

僧垣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

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

”其家忻然,请受方术。

僧垣为合汤散,所患即瘳。

建德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

口不能言;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

僧垣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

军中之要,莫先于语。

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

次又治目,目疾便愈。

末乃治足,足疾亦瘳。

比至华州,帝已痊复。

宣政元年,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

乃诏僧垣赴行在所。

内史柳昂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如何?”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

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

”寻而帝崩。

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

乃令僧垣治之,其疾即愈。

帝甚悦。

及即位,恩礼弥隆。

常从容谓僧垣曰:“常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

”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

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

”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

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

大象二年,除太医下大夫。

帝寻有疾,至于大渐。

僧垣宿直侍。

帝谓随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

”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

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

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

”帝颔之。

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

三年卒。

时年八十五。

(节选自《周书·姚僧垣传》)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此候疾候:侍候。

B.高祖亲戎东讨戎:统率军队。

C.至尊贬膳日久贬:减少。

D.臣曲荷殊私私:偏爱34.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姚僧垣医术高妙的一组是()①梁武帝大同九年领殿中医师②僧垣为合汤散,所患即瘳③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④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⑤帝甚悦。

追寻唐人的仕宦足迹———_以唐《姚珽墓志》为例

追寻唐人的仕宦足迹———_以唐《姚珽墓志》为例

[收稿日期]2021-10-25[作者简介]王瑾(1985— ),女,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生。

王春印(1957— ),陕西省三原县人,陕西开放大学教授。

王亚莉(1963— ),女,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中国文化】追寻唐人的仕宦足迹———以唐《姚珽墓志》为例王 瑾1,王春印2,王亚莉3(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2.陕西开放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3.陕西省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68)[摘 要]《姚珽墓志铭》文是一篇传记文学,它以姚珽仕历为线索,以史实为依据,用散文形式记述了一位唐代历史人物的故事,并与正史文献相印证;同时志文中记载了唐初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涉及与志主有关的职官制度等重要信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唐代;姚珽墓志铭;仕历;职官制度[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2)01-0059-08TracingtheOfficialFootprintsoftheTangDynasty———TextualResearchandInterpretationofYaoTing'sEpitaphintheTangDynastyWangJin1,Wangchunyin2,WangYali3(1.Xi'anUniver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Xi'an710055;2.TheOpenUniversityofShaanxi,Xi'an710119;3.ShaanxiLibrary,Xi'an710068)Abstract:YaoTing'sepitaph,abiographicalliterature,takeshisofficialcareerastheclueandhistoricalfactsasthebasisanddescribesthestoryofahistoricalfigureintheTangDynastyinproseform,whichisconfirmedwiththeofficialhistoricaldocuments.Atthesametime,YaoTing'sepitaphrecordssomehistoricaleventsintheearlyTangDynasty,involvingimportantinformationsuchasthebureaucraticsystemrelatedtoYaoTing,whichhasacertainhistoricalvalue.Keywords:TangDynasty;YaoTing'sEpitaph;OfficialCareer;BureaucraticSystem新见《大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户部尚书上柱国宣城郡开国公姚府君墓志铭并叙》志石一合,志主姚珽,新、旧《唐书》中有传。

《陈书姚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书姚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书姚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陈书姚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

察幼有至性,事亲以孝闻。

六岁,诵书万余言。

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勤苦厉精,以夜继日。

年十二,便能属文。

父上升府僧垣,二宫礼遇优厚,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为游学之资,察并用聚蓄图书,由是闻见日博。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盛修文义,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

及筒文嗣位,尤加礼接。

值梁室丧乱,于金陵随二亲还乡里。

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永定初,拜始兴王府功曹参军,寻补嘉德殿学士。

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

”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

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 察每言论制述,咸为诸人宗重。

储君深加礼异,情越群僚,宫内所须方幅手笔,皆付察立草,恒蒙赏激。

吏部尚书蔡徵移中书令,后主方择其人,尚书令江总等咸共荐察,敕答曰:“姚察非唯学艺优博,亦是操行清修,典选难才,今得之矣。

”乃神笔草诏,读以示察,察辞让甚切。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且廪锡以外,一不交通。

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束一匹。

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束,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幸不烦尔。

”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

察性至孝,有人伦鉴识。

冲虚谦逊,不以所长矜人。

终日恬静,唯以书记为乐,于坟籍无所不睹。

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人所未见;咸重富博。

且专志著书,白首不倦,手自抄撰,无时暂辍。

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

尝谓子俭曰:“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

”尚书令江总与察尤笃厚善,每有制作分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

(节选自《陈书·姚察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徐陵时领著作领:负责B.恒蒙赏激蒙:受到C.不以所长矜人矜:夸耀;D.必先以简察简:简要6。

常州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常州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常州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

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

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

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

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

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

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

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

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

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

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

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

”推问,果诈,众心乃定。

进号左将军。

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

冰惧权盛,乃求外出。

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

冰临发,上疏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

”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

寻而卒,时年四十九。

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

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

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

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

”及卒,无绢为衾。

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三》)(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B.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C.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D.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

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勤苦厉精,以夜继日。

年十二,便能属文。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

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

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

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

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

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

时邑境萧条,逋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

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

”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羸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

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

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

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

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

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

”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清洁自处。

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

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

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白《陈书·姚察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B.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C.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D.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羽析/皆有经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B. 凶问,指死讯、噩耗。

“凶”,指不幸,与“夙遭闵凶”中的“凶”意思相同。

C. 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忧服,则是指为父母服丧而忧伤过度。

D. 赗赙,也作“赙赗”,文中指两宫送给姚察家人用来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姚察聪慧勤奋。

他小时就有卓绝的品性,不爱玩耍,十三岁参与辩论被学者称赞;在梁朝王室动乱时他也没有停止学习。

B. 姚察擅长著史。

他被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推荐为史佐,撰著史书;入隋后担任秘书丞,后又受命撰著梁、陈两代史书。

C. 姚察谨守孝悌。

战争饥荒时粮食匮乏,姚察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些分给弟妹;他志在为父亲守丧,数次推辞任官。

D. 姚察居官清廉。

他位居显要,能以清廉自处,连门生的薄礼也拒绝;他常常资产空乏,有人劝其经营生计,他不为所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邑境萧条,逋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5分)
(2)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5分)
阅读答案:
10【答案】B
11【答案】C。

C项,“忧服,则是指为父母服丧而忧伤过度”错误,“忧服”意思是因父母死而居忧服丧。

故选C。

12【答案】B本题B项,“他被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推荐为史佐”错,原文“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

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可见推荐他为“史佐”的不是杜之伟,而是吏部尚书徐陵。

故选B。

13【参考答案】(1)当时县内萧条,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2)这个门生谦逊地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再敢送礼。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
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关键词:(1)逋亡,逃亡在外的人;反,通返,回来;轻,减轻;劝,勉励;殷盛,增多。

(2)逊请,谦逊地请求;冀,希望;驱出,驱赶出去;伏事者,属下;馈遗,赠送,送礼。

【参考译文】
姚察,字伯审,是吴兴武康人。

姚察幼时就有很高的悟性,年少时不喜欢游戏玩耍,对下棋或其它的游戏,从来不经意。

勤奋刻苦精神振奋,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

十二岁时就能写作文章了。

十三岁那年,梁简文帝当时还是太子,就让姚察到宣猷堂听演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所称道。

等到梁简文帝继位,更是以超越常礼的礼节对待姚察。

起初担任南海王国左常侍,兼任司文侍郎。

遭遇梁朝亡国战乱,当时东部由于战争加上饥荒,人们相食,无处买粮,姚察家里人多,都到外面采野菜来吃。

他又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来给弟弟妹妹们,自己只有以食野菜为美味了。

在战乱期间,勤奋读书学业依然没有荒废。

元帝在荆州即位,授予姚察任原乡县令。

当时县内萧条,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姚察深相爱重,上表任姚察为佐著作,跟随他一起撰史。

永定初年,吏部尚书徐陵当时领著作,又引荐他任史佐,连徐陵的让官致仕等表,都请姚察来写,徐陵看到姚察写的文章叹息说:“我不如他啊。

”太建初年,补为宣明殿学士,授散骑侍郎、左通直。

不久兼任通直散骑常侍。

江左的年老旧交先在关右的,都倾慕他。

沛国的刘臻私下到公馆询问《汉书》中的疑难之事十多条,姚察都给他分析,全是有经典依据的。

当初,梁衰微灭亡时,姚察的父亲僧垣流亡到垦宣,姚察粗食布衣,不听音乐,到这时父亲的死讯由使者带到江南。

当时姚察为母亲韦氏守丧刚除丧服,后主因为姚察瘦弱,怕他到远方奔丧伤害身体,就暗地派中书舍人司马申到姚察的家里致丧。

不久以忠毅将军的职务起用,兼东宫通事舍人。

姚察一心想守完父丧,一次又一次地陈情辞让,都得不到允许。

不久命他知着作郎事。

服丧期满,就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姚察连连守丧,加上斋素日子长,从除丧服后,又助丧物品很丰厚。

添了喘病。

后主曾单独召见,看到姚察骨瘦如柴,不禁伤感。

姚察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

曾经有个门生不敢送厚礼,只送一端南布、一匹花练。

姚察对他说:“我的衣服,只是麻布蒲练,这些东西对我没有用处,既然要诚心交往,请不要如此烦劳。

”这个门生好言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敢送礼。

以清心洁行的标准来自处,财产总是空乏,有人劝他经营生计,他笑着不回答。

陈灭亡后到隋朝,开皇九年,文帝下韶授予他秘书丞的职务,另外命他写完梁、陈两代史。

大业二年,死于东都,遗命薄葬,一定要遵从省俭。

朝廷吊唁,助丧物品很丰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