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四版)李建东 郭梯云编著 西电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 第四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出版社 第三章_khdaw

移动通信 第四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出版社 第三章_khdaw

.k
hd


aw



.c om
课后答案网

(2) 由式 (3 - 63) 和式 (3 - 64) 可求得 中等起伏地市区中接收信号的功率中值
PT Gb Gm LT
w
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w w
122.5dBW 92.5dBm
.k
hd


aw



.c om
课后答案网

(2) 由式 (3 - 63) 和式 (3 - 64) 可求得 中等起伏地市区中接收信号的功率中值
PT Gb Gm LT 113dBW 83dBm
w
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w w
.k
10 lg10 6 0 129
hd

2 PP PT Gb Gm Am ( f , d ) H b (hb , d ) H m (hm , f ) 4d PT L fs Gb Gm Am ( f , d ) H b ( hb , d ) H m ( hm , f )

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aw


2 5 10 3 10 103 47.1m 3 3 15 10

.c om
课后答案网
P x d1 h1 d2
.c om
T d 1 d2 x h1 P
R h2
(a)
hd

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移动通信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移动通信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移动通信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工作也不断在进行当申。

上面提到的国际海事卫L星组织已提出在21世纪实现使用手机进行卫星移动通信的规划,并把这一系统定名为IMARSAT-P。

此外,还有美国的TRITIUM系统和CELSAT系统,以及日本MPT的COMETS等计划。

为了使地面用户只借助手机即可实现卫星移动通信,许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这类卫星不能与地球自转保持同步,从地面上看,卫星总是缓慢移动的。

如果要求地面上任一地点的上空在任一时刻都有一颗卫星出现,就必须设置多条卫星轨道,每条轨道上均有多颗卫星有顺序地在地球上空运行。

在卫星和卫星之间通过星际链路互相连接。

这样就构成了环绕地球上空、不断运动但能覆盖全球的卫星中继网络。

一般来说,卫星轨道越高,所需的卫星数目越少;卫星轨道越低,所需的卫星数目越多。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提出了发展低轨道卫星通信的计划,表1-4给出了部分系统的部分参数。

表中由美国Motorola公司提出的"依"(IRIDIUM)系统开始计划设置7条圆形轨道均匀分布于地球的极地方向,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总共有77颗卫星在地球上空运行,这和依原子中有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情况相似,故取名为依系统。

图},-14是依系统的卫星轨道示意图。

现在该系统改用66颗卫星,分6条轨道在地球上空运行,但原名未改。

下面对依系统的特点作简略介绍。

依系统能实现全球寝盖,能为边远地区提供通信服务,也能为陆海空移动用户提供立体通信服务。

精品文档-移动通信(第四版)李建东-第8章

精品文档-移动通信(第四版)李建东-第8章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3) 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即在过区切换的起始阶段, 由原小区的基站与新小区的 基站同时为过区的移动台服务, 直到该移动台与新基站 之间建立起可靠的通信链路后, 原基站才中断它和该移 动台的联系。 CDMA蜂窝系统的软切换功能既可以保证过 区切换的可靠性(防止切换错误时反复要求切换), 又可 以使通信中的用户不易察觉。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8.1 概 述
IS-54 是遵循上述要求制定的,考虑到实现技术存在的困 难,IS - 54 需要分阶段达到CTIA提出的标准, 即全速率传 输(每载波 3 个信道)和半速率传输(每载波 6 个信道)两个阶 段。Qualcomm公司开发的CDMA系统也是遵循上述要求进行的, 几次局部的现场测试说明这种蜂窝系统已能全面满足CTIA提出 的标准。其后,有关单位讨论并通过了Qualcomm公司提交的标 准文本,形成了TIA/EIA暂行标准IS - 95。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8.1.4 IS-95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时间基准 在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 全网必须具有统一的时间
标准, 这种统一而精确的时间基准对CDMA蜂窝系统来说尤为重 要。
CDMA蜂窝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标, GPS的时间和“世界协调时间”(UTC)是同步的, 二者之差是秒 的整倍数。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8.1.1 码分多址的特征 在CDMA通信系统中, 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
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 而是用各 不相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换句话说, 是靠信号的 不同波形来区分的。 如果从频域或时域来观察, 多个 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接收机用相关器可以在多个 CDMA信号中选出其中使用预定码型的信号。

移动通信书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

移动通信书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

第一章1.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答: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 ,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 。

3.答:θλcos vf d =4.答: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5.答: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

(6)综合了各种技术。

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

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答:小卫星通信具有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性能高和研制周期短等特点。

7.答:作为下一代(3G )标准的IMT-2000具有特性如下:(1)采用1.8~2.2GHz 频带的数字系统;(2)在多种无线环境下工作(蜂窝系统、无绳系统、卫星系统和固定的无线系统环境);(3)使用多模终端,提供漫游能力;(4)提供广泛的电信业务;(5)具有与固定网络业务可比的高质量和完整性;(6)具有国际漫游和系统内部越区切换的能力;(7)使用智能网(IN )技术进行移动性管理和业务控制;(8)具有高水平的安全和保密能力;(9)具有灵活开放的网络结构;第二章1.答:一般来说,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容量的大区制,另一类是大容量的小区制(蜂窝系统)。

大区制的优点是组成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主要用于专网或用于用户较少的地域。

如在农村或城镇,为节约初期工程投资,可按大区制设计考虑。

但是,从远期规划来说,为了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要,提高频率的利用率,就需采用小区制的办法。

小区制由于小区分裂提高了信道的复用次数,因而使系统容量有了明显提高。

采用小区制不仅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基站功率减小,也使相互间的干扰减少了。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

第四章
1.分集技术如何分类?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哪几种分集接收技术? 答:分集技术根据克服信道衰落的方式来分类,主要分为两类:宏分集和微分集,宏分集用 来减少慢衰落的影响,微分集用来减少快衰落的影响。其中“微分集”又可按空间、频率、 极化、场分量、角度和时间分为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极化分集、场分量分集、角度分集和 时间分集。 3.为什么说扩频通信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而交织编码起到了时间分集的作用? 答:扩频通信扩展了信号频谱,使每段频率所经历的衰落各不相同,信道产生衰落时只会使 一小部分频率衰落,不会使整个信号产生畸变,相当于频率分集。 交织编码把一个较长的突发差错离散成随机差错,再利用纠正随机差错的编码技术来消 除。交织深度越大,抗突发差错的能力越强,交织码处理时间越长,从而造成了传输时延增 大,属于时间隐分集。 Rake 接收机是将多径分量取出,对其进行延时和相位校正,使之在某一时刻对齐,并按 一定规则合并,属于时间分集/路径分集。 4.试画出(2,1)卷积编码器的原理图。假定输入的信息序列为 01101(0 为先输入) ,试画 出编码器输出的序列。 答: (2,1)卷积编码器的原理图见 p154, 图 4-17,(a) 当输入序列 01101,有
1 1 MHz 1.56kHz ; Ts 640 B 288 ; f
再由系统带宽: B 450kHz ,得到子载波数: N
当每个子载波上传输一个比特时,可得未编码时的传输速率
R
288 375kb / s ; 768 10 6 1 288 4 2 当采用 16QAM+1/2 编码时的传输速率为: R 750kb / s ; 768 10 6
m j 1 , Pj 0 1 1 , C j 11

移动通信书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

移动通信书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

第一章1. 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 答: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 ,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 。

3. 答:θλcos vf d =4. 答: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5. 答: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 具有多普勒效应。

(3) 干扰严重。

(4) 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 需要采用位置登记。

(6)综合了各种技术。

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 对设备要求苛刻。

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 答:小卫星通信具有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性能高和研制周期短等特点。

7. 答:作为下一代(3G )标准的IMT-2000具有特性如下:(1) 采用1.8~2.2GHz 频带的数字系统;(2) 在多种无线环境下工作(蜂窝系统、无绳系统、卫星系统和固定的无线系统环境);(3) 使用多模终端,提供漫游能力;(4) 提供广泛的电信业务;(5) 具有与固定网络业务可比的高质量和完整性;(6) 具有国际漫游和系统内部越区切换的能力;(7) 使用智能网(IN )技术进行移动性管理和业务控制;(8) 具有高水平的安全和保密能力;(9) 具有灵活开放的网络结构; 第二章1. 答:一般来说,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容量的大区制,另一类是大容量的小区制(蜂窝系统)。

大区制的优点是组成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主要用于专网或用于用户较少的地域。

如在农村或城镇,为节约初期工程投资,可按大区制设计考虑。

但是,从远期规划来说,为了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要,提高频率的利用率,就需采用小区制的办法。

小区制由于小区分裂提高了信道的复用次数,因而使系统容量有了明显提高。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移动通信课后答案一、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2.1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2.2 无线通信技术分类2.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2.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织方式3.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二、移动通信标准1.国际移动通信标准1.1 2G移动通信标准1.2 3G移动通信标准1.3 4G移动通信标准1.4 5G移动通信标准2.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趋势三、无线传输技术1.无线传输基础知识1.1 无线传输的频率范围与波段划分 1.2 无线扩频技术1.3 无线OFDM技术2.移动通信的调制与解调技术2.1 无线数字调制技术2.2 解调技术3.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和衰减模型3.1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3.2 无线信道衰减模型四、移动通信网络1.移动通信网络结构1.1 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1.2 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与接入网 1.3 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2.移动通信网络的协议与接口2.1 GSM协议与接口2.2 CDMA协议与接口2.3 WCDMA协议与接口2.4 LTE协议与接口2.5 5G协议与接口3.移动通信网络的交换与传输技术 3.1 移动通信网络的交换技术3.2 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技术五、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织方式1.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复用技术 1.1 频率复用的原理1.2 频率复用的分类1.3 基于频率复用的CDMA系统2.移动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2.1 蜂窝拓扑结构2.2 基站间的无缝切换2.3 移动通信网络的漫游管理3.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管理3.1 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分配3.2 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3.3 移动通信系统的QoS保证附件:1.移动通信技术相关资料2.移动通信系统的设备配置参数表3.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信法:规范了电信业务的开展和管理2.通信管理条例:具体规定了通信行业的管理办法3.移动通信标准:由国际组织制定的用于规范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

现代移动通信第四版-第三章课后答案

现代移动通信第四版-第三章课后答案

现代移动通信第四版-第三章课后答案.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1. 组⽹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答:(1)⼲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区域覆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撑⽹络有序运⾏的要素;(4)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5)⽆线资源的有效共享。

2. -3. 为何会存在同频⼲扰同频⼲扰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答:同频⼲扰是指所有落在接收机通带内的与有⽤信号频率相同的⽆⽤信号的⼲扰,这些⽆⽤信号和有⽤信号⼀样,在超外差接收机经放⼤、变频⽽落在中频通带内,接收系统⽆法滤出⽆⽤信号,从⽽产⽣同频⼲扰。

同频⼲扰会带来的问题:影响链路性能、频率复⽤⽅案的选择和系统的容量限制等问题4. 什么叫同频复⽤同频复⽤系数取决于哪些因素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频率利⽤率,在相隔⼀定距离以外,可以使⽤同的频率,这称为同频复⽤。

影响同频复⽤系数的因素有:⼀个区群(簇)中⼩区的个数(区群的⼤⼩),⼩区的⼤⼩,形状等。

5. 为何说最佳的⼩区形状是正六边形答:⼩区形状的设计要求:⼩区⽆空隙、⽆重叠的覆盖整个服务区域。

;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为圆形,不能⽆空隙、⽆重叠的覆盖整个区域。

在考虑交叠之后,实际上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个多边形。

满⾜⽆空隙、⽆重叠条件的⼩区形状有三种:正三⾓形、正⽅形和正六边形。

⽽在服务区⾯积⼀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区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形,⽤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也就最经济。

6. 证明对于六边形系统,同频复⽤系数为22Q N i j ij ==++。

证明:同频复⽤系数Q 的定义为在同频些⼩区距离)(D 与⼩区半径)(R 的⽐值。

同频⼩区的距离也就是两个同频⼩区的中⼼距离,对于正六边形系统它是这样确定的,从⼀个⼩区的中⼼出发,沿着⼀边的中垂线数i 个⼩区,在向顺时针转060再向前数j个⼩区,起点和终点的两个⼩区的距离就是同频⼩区的距离。

由余弦定理可得R ij j i D )(322++=,⼜因为ij j i N ++=22 所以N RR N R D Q 33===即得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