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剖析
消化内镜操作手册-内镜器械使用原理及使用技巧 pdf

消化内镜操作手册-内镜器械使用原理及使用技巧pdf摘要:一、消化内镜概述二、消化内镜操作原理三、消化内镜使用技巧四、消化内镜的操作流程五、消化内镜的维护与保养正文:一、消化内镜概述消化内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医学器械。
它通过口腔或鼻孔插入体内,通过胃肠道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消化内镜具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消化内镜操作原理消化内镜的操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光学成像技术,通过镜头将胃肠道内部的图像传输到显示器上,以便医生进行观察和诊断。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掌握内镜的插入角度、旋转方向和推进速度等技巧,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检查的准确性。
三、消化内镜使用技巧1.在操作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适应证。
2.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内镜的插入深度和角度,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3.在观察病变部位时,医生需要仔细观察病变的形态、颜色和质地等特征,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
4.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掌握内镜的操作技巧,如止血、活检、扩张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消化内镜的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包括检查器械的完好性、消毒器械、准备患者等。
2.插入内镜:通过口腔或鼻孔将内镜插入胃肠道。
3.观察病变:通过内镜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相应的诊断。
4.治疗病变:如出血、息肉等。
5.术后处理: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
五、消化内镜的维护与保养消化内镜是一种精密的医学器械,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1.术后清洗:在内镜使用结束后,需要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附着的生物组织和血液等污物。
2.消毒: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以去除内镜表面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3.保养:定期对内镜进行保养,包括润滑、更换零部件等,以保证内镜的正常运行。
总之,消化内镜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器械,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是一种通过内窥镜检查消化道黏膜组织,从而获取生物学信息的技术。
它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可以观察黏膜的形态、颜色、血管分布、脆弱性等特征,从而对消化道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本文将探讨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的定义、应用和优势,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医学检测技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的定义,包括其起源和基本原理。
接着将详细探讨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最后,将重点讨论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的展开,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目的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和重要意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探讨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的定义、应用和优势,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同时,通过对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促进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提升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支持和指导。
2.正文2.1 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的定义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是指利用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生物学分子水平的检测和分析。
通过在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采集组织、细胞或分泌物样本,进而进行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分析,以实现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诊断。
消化内镜生物学检测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的早期诊断、病理类型鉴别、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通过检测相关生物分子的表达情况,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治疗原理

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治疗原理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溃疡形成和病变。
内镜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法,其原理主要包括溃疡定位、病变评估、组织采集和溃疡修复。
内镜治疗通过使用一种被称为内窥镜的器械,将其插入消化道中,从而可以直接观察到溃疡的部位,并进行相关的治疗。
首先,内镜治疗需要准确地定位溃疡部位。
医生在内窥镜的引导下,可以通过观察黏膜的颜色、形态以及血管等特征,找到溃疡病变的具体位置。
其中,内窥镜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定位。
其次,内镜治疗可以评估溃疡的病变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内窥镜的放大功能,观察溃疡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等特征,从而进一步评估溃疡的严重程度和病变的深度。
通过这样的评估,医生可以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再次,内镜治疗可以进行组织采集。
在内窥镜的引导下,医生可以使用一根细长的器械,称为活组织切片钳,采集溃疡周围的组织样本。
这些样本可以送往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定溃疡的病因、判断溃疡的性质,如是良性溃疡还是恶性溃疡。
最后,内镜治疗可以进行溃疡的修复。
医生可以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将溃疡病变周围的组织脱离,并使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如剪刀、电凝等器械,对溃疡进行治疗。
在溃疡的创面上,医生可以进行电凝止血、溃疡周围的黏膜缝合、黏膜修复等治疗操作。
有时候,还可以在病变的黏膜表面涂抹一种保护液体,以促进溃疡的愈合。
总的来说,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原理是通过内窥镜的引导下,定位、评估病变情况,采集组织样本,并进行溃疡的修复。
这种治疗方法准确、可视化,并且能够辅助医生进行治疗操作,因此已经成为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方式之一。
《消化内镜治疗》课件

消化内镜治疗案例三:胃癌
总结词
胃癌的消化内镜治疗以早期发现和切除癌变组织为主,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详细描述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消化内镜治疗胃癌的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化疗等。通过早期发现和切除癌变组织, 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化疗等辅助治疗措施
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应用
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消 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胃炎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
炎、结肠息肉等。
内镜下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 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 时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
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已经成为现代 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消 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
消化内镜治疗案例二:十二指肠溃疡
总结词
十二指肠溃疡的消化内镜治疗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为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等 。
详细描述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消化内镜治 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切除病变组织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 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消化内镜治疗》PPT课件
目录
• 消化内镜治疗概述 • 消化内镜治疗技术 • 消化内镜治疗设备 • 消化内镜治疗案例分析 • 消化内镜治疗的未来发展
01
消化内镜治疗概述
消化内镜治疗定义
01
消化内镜治疗是指在消化内镜的 直视下,对消化道疾病进行治疗 的方法。
02
它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 疗手段,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
消化内镜学知识点总结

消化内镜学知识点总结一、消化内镜学概述消化内镜学是一门以消化内镜为主要工具,通过胃镜、肠镜等内窥镜技术对食管、胃、肠等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消化内镜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二、消化内镜学的主要内容1.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胃镜、肠镜、食管镜等检查。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对消化道的黏膜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疾病。
2. 内窥镜治疗:内窥镜治疗是消化内镜学的另一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黏膜下层注射、黏膜剥离、黏膜下层切除、硬化剂注射、内窥镜下止血等治疗方法。
通过内窥镜治疗,可以对消化道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3. 内窥镜下生物活检:内窥镜下生物活检是消化内镜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内窥镜采取组织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4. 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消化内镜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对于保留消化道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5. 内窥镜下介入治疗:内窥镜下介入治疗是消化内镜学的新发展领域,包括内窥镜下经皮支架植入、内窥镜下静脉曲张结扎、内窥镜下黏膜下注射等介入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消化道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三、常见消化内镜学检查1.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常规检查之一,通过胃镜可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发现和诊断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
2.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常规检查之一,通过肠镜可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发现和诊断结肠炎、息肉、结肠癌等疾病。
3. 食管镜检查:食管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常规检查之一,通过食管镜可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发现和诊断食管炎、食管癌等疾病。
4. 十二指肠镜检查:十二指肠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常规检查之一,通过十二指肠镜可以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消化道内镜的临床应用

获得高清晰度的图像。 图像的可再加工性强。
通过计算机可以进行各种图像处理,进行三维显像、测定粘膜血流、粘膜局部血色素含量及局部温度等。
电子胃镜的临床应用
诊断 对胃肠生理功能进行检测 内镜治疗
电子胃镜的临床应用 诊断
活组织检查 细胞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粘膜染色 摄影与录像
Band Ligation (EVL)
目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 适应症:未经内镜硬化剂治疗的食道静脉曲张
第三节 食管狭窄的治疗
食管狭窄扩张术 适应症 1)炎性狭窄; 2)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硬化剂治疗后引起狭窄; 3)食管损伤,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等; 4)食管吻合口狭窄; 5)贲门失驰缓症和食管痉挛;
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 (SEMS)
Anti-flux stents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病种之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甚多,常见的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癌、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食管癌、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等。随着内镜治疗的普及和治疗方法的多元化,目前绝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可在内镜下成功止血,仅少数出血量大者需手术治疗。
多极电凝探头由并排的三对电极组成,在探头接触组织的两个电极之间通电,电流仅通过浅表的局部组织,因而电凝损伤小,并发症少。多极探头的另一优点是只要探头接触到组织,不论正面、斜面、侧面均能止血。单极电凝探头的高频电源可选用周期性同步放电系列,多极探头则选用多极凝固仪。
目前,国际上被推荐的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两种主要方法:①经胃镜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②经胃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VS)。它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药物和三腔管压迫后近期内仍再次出血者;食管静脉曲张非出血期有严重肝功能障碍伴腹水、黄疸者;有反复出血不宜作分流、断流手术或手术后再次出血者。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消化内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胃肠道疾病。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病变情况,进行活检、止血、拍照、取病理标本等操作。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消化内镜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功能:消化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等各个部位的黏膜情况,帮助医生发现溃疡、息肉、炎症、肿瘤等病变。
通过消化内镜检查,医生可以快速明确病变的类型和位置,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2. 活检功能:消化内镜可以在观察的同时取组织标本进行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判断是否为良性或恶性病变。
活检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治疗功能:消化内镜可进行多种治疗操作,如黏膜下解剖、息肉切除、止血、支架置入等。
这些治疗方式能够减少手术风险,保留消化道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二、消化内镜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消化内镜在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1. 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出血部位,并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避免患者大量失血导致危及生命。
2. 息肉切除:消化内镜可通过电凝、剪切等方式切除食道、胃、结肠等处的息肉,预防恶变,减少患者的恶性风险。
3. 肿瘤检测:消化内镜可以通过活检确定消化道肿瘤的类型和分级,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4. 溃疡治疗:消化内镜可对消化道溃疡进行局部治疗,帮助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率。
5. 异物取出:消化内镜还可用于取出误吞异物,避免异物滞留引发消化道感染或破裂等严重后果。
三、消化内镜的进展与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近年来,虚拟消化内镜、内镜下微创手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更安全的检查和治疗体验。
未来,随着智能化、精准化医疗的发展,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患者带来更多好处。
《消化内镜诊治》课件

• 消化内镜概述 • 消化内镜检查技术 • 消化内镜治疗技术 • 消化内镜的并发症与预防
• 消化内镜的护理与保养 • 消化内镜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消化内镜概述
消化内镜的定义与作用
消化内镜定义
消化内镜是一种医学诊断和治疗 方法,通过内镜观察消化道内部 情况,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 病。
03 消化内镜治疗技术
息肉切除
息肉切除是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常 见技术,主要针对肠道、胃等器
官内的良性肿瘤进行切除。
切除方法有多种,如高频电凝切 除、激光切除等,根据息肉大小 、位置及性质选择合适的切除方
式。
切除后需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 息肉的性质及是否切除干净。
消化道狭窄扩张与支架置入
当消化道因各种原因导致狭窄 ,影响食物通过时,可采用扩 张或置入支架的方法进行治疗 。
VS
润滑保养
使用专用润滑剂对内镜进行润滑保养,保 持其灵活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内镜操作中的护理配合
协助医生
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调整内镜角度、保持内镜清洁、及时更换内镜等。
监测患者
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06 消化内镜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扩张方法包括球囊扩张和机械 扩张,可针对不同狭窄部位及 程度选择合适的扩张方式。
支架置入主要用于长期缓解狭 窄,一般选用自膨式金属支架 。
内镜下止血
内镜下止血主要用于消化道溃疡、炎 症等引起的出血。
内镜下止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 点,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之 一。
止血方法包括药物喷洒、电凝、激光 照射等,根据出血部位、程度及病因 选择合适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电子内镜的基本结构:电子内镜的构成除 了内镜、电视信息系统中心和电视监视器 三个主要部分外,还配备一些辅助装置, 如录像机、照相机、吸引器以及用来输入 各种信息的键盘和诊断治疗所用的各种处 置器具等。
•
电子内窥镜的成像原理:电子内窥镜的成像原 理是利用电视信息中心装备的光源所发出的光, 经内镜内的导光纤维将光导入受检体腔内,CCD 图像传感器接受到体腔内粘膜面射来的光,将此 光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导线将信号输送到电视 信息中心,再经过电视信息中心将这些电信号经 过贮存和处理,最后传输到电视监视器中在屏幕 上显示出受检脏器的彩色粘膜图像。目前世界上 使用的CCD图像传感器有两种,其具体的形成彩 色图像的方式略有不同。
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
* 无数针头大小的出血或胃黏膜渗血 * 病变呈弥漫性或局限于胃窦部或胃底部, 为单个或多个平坦的糜烂面,呈圆形、 不规则形、点状或线形 * 上覆血凝块或白色渗出物 * 周围有红晕
糜烂性胃炎并出血
门脉高压性胃炎
胃溃疡
溃疡愈合期
溃疡瘢痕期
胃 癌
• 2)病人不适感降到了最低程度
• 由于内镜镜身的细径化,在镜身插入体腔 时,不适感降低
• 3)大大提高了诊断能力
(一)消化道常规诊断
• 1.胃镜下正常图片
• 2.常见疾病的胃镜诊断:
反流性食道炎
食管静脉瘤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息肉
• 山田分型 • I型:隆起性病变的基底部平滑,与周围黏膜 无明确分界,即广基而无蒂。 • II型:隆起与基底部呈直角,分界明显。 • III型:隆起性病变的基底部较顶部略小,与 周围黏膜分界明显,形成亚蒂。 • IV型:隆起的基底部明显小于顶部,形成明 显的蒂部。
• 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电子胃镜适应症
• 1.怀疑有食管炎症(包括化学性和反流性)、食管溃疡、 肿瘤、狭窄、食管裂孔疝及食管静脉曲张者;
• 2.怀疑有胃黏膜炎症(包括急、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胃肿瘤、胃癌、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炎、 球变形、憩室、癌、十二指肠乳头病变者; • 3.上消化道异物取出及需电子胃镜进行治疗者(如狭窄扩 张、食道支架置入等);
• 做胃肠镜检查安全吗?
并发症
一.一般并发症: • 1.下颌关节脱臼 • 2.喉头痉挛 • 3.癔症 • 4.食管贲门黏膜撕裂 • 5.咽喉部感染或脓肿 • 6.腮腺肿大 • 二.严重并发症 • 1.心脏意外: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 2.肺部并发症:低氧血症(轻度) • 3.穿孔:咽喉梨状窝、下段食管、胃、十二指肠 • 4.感染:吸入性肺炎、乙肝。 • 5.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 6.原有食管胃静脉曲张,诱发大出血。
十二指肠溃疡
• A1期:溃疡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底部 中心覆盖厚苔,呈白色、灰黄色或灰白色。 有时中心可见裸露的血管、新鲜血凝块或暗 红色出血点,可伴有渗血、血痂或血管喷血, 溃疡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 A2期:溃疡底部仍覆盖厚苔,呈黄色苔或白 色苔,但厚苔较为清洁、边缘较为清楚。周 围充血水肿减轻,无出血征象,可见轻度的 粘膜皱襞集中现象。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的准备
• 操作前5-10分钟口服咽麻醉剂及去泡剂 (达克罗宁胶浆)。
• 镇静药物(地西泮)、解痉药(654-2、阿 托品等) • 术后一小时进温、软食物 • 医嘱:电子胃镜+食管镜(158元)
电子内窥镜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点
• 1)操作简单、灵活、便
• 由于电子技术的应用,在诊断和治疗疾病 时,操作者和助手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 能在监视器的直视下进行各种操作,使各 方面的操作者都能配合默契且安全。冈此 操作起来灵活、方便,易于掌握。
• 4.上腹不适,疑是上消化道病变,临床又不能确诊者; • 5.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急性、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早期检查不仅可获病因诊断,尚可同时进行治疗。
电子胃镜适应症
• 6.食管、胃、十二指肠疑有恶变可能,X线钡餐检查发现 病变而不能确诊; • 7.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烧灼,长期反复上腹部疼痛、 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下降等上消化 道症状,原因不明者。 • 8.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随访。
•
• 纤维内镜具有许多附件和某些必需的 机械装置,以提高其性能。如目镜可 以进行屈光调节,使视野清晰;镜头 的方向可以向上、下、左、右地随意 调节,以扩大视野范围,基本上消除 了盲区:有送气送水孔,可以给气给 水;
• 通过吸引孔可以吸取腔内液体或气体, 使视野更清晰;还可以进行活检及照 像。采用冷光源照明,对粘膜不致引 起烧伤。纤维内镜是目前诊断胃肠等 疾患的重要器械之一。
(二)、电子内窥镜
• 基本结构:主要由内镜(endoscopy)、电视信息 系统中心(videoinformation svstem center)和电视 监视器(televisio monitor)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 的成像主要依赖于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 器(charge coupled device,CCD),CCD就象一 台微型摄侮机将图像经过图像处理器处理后,显 示在电视监视器的屏幕上。比普通光导纤维内镜 的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更高,而且可供 多人同时观看。
早期食管癌
进展期食管癌
浅表性胃炎
* 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 粘膜充血、斑片状发红 * 粘膜水肿、反光增强 * 表面可有针尖状,片状糜烂,可平坦或隆起 * 表面有白色薄苔,周围有红晕 * 粘膜皱襞增粗,粘膜呈细颗粒状 * 粘膜表面有较多透明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
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 * * * 粘膜苍白或花斑状(以白为主) 粘膜萎缩变薄,皱襞变浅甚至消失 粘膜下血管透见 因伴局灶增生和肠腺化生而表现为小结节状 或粗糙颗粒状 * 表面缺少光泽,分泌物减少 * 粘膜活检腺体萎缩
• 8.精神失常不能合作者;
• 9.怀疑有胃肠穿孔者,肠瘘、或有广泛严重的肠粘连、急 性腹膜炎者;
•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的准备
• 把握适应症,对病人作好解释工作,排除恐惧感, 争取病人配合,签署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 检查前一天查乙肝表面抗原或者乙肝三系,心电 图,测量血压等。 • 检查前一晚上9点后禁食;或者当天禁食至少5小 时,空腹时检查;有幽门梗阻者,需禁食2-3天, 必要时洗胃,清除胃内积存食物。
(二)纤维内镜(1957~)
• 光纤的不断发展,为纤维胃镜奠定了基础。 1957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纤维内镜,从而 开始了纤维光学内镜阶段。80年代日本把 目镜图象传输到屏幕上观看,类似“电子 内镜”
• ( 三)电子内镜(1983年~) • 1983年美国首先开发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胃 镜,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经视频处理器处 理后直接在监视器上成像,图象非常逼真, 记录与储存图象与纤维内镜完全不同。 • (四)胶囊胃镜、超声内镜(超声探头、 三维探头)(2000年~)
十二指肠溃疡
• 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溃疡缩小,苔变薄、 消退,其周围充血、水肿消失,皱襞集中可 达溃疡边缘。 • H2期:溃疡逐渐变小、变浅,已经近愈合, 但未完全消失,苔微薄或消失,周围粘膜皱 襞向溃疡集中。
十二指肠溃疡
• S1期:溃疡愈合,白苔完全消失,缺损粘膜 为修复的再生上皮覆盖呈现红色新生瘢痕样 粘膜。称为红色瘢痕期。 • S2期:溃疡修复的再生上皮进一步增加、增 厚,愈合溃疡的新生粘膜从红色转为白色, 有时不易与周围粘膜区别,称为白色瘢痕 期。
早期食管癌
• 斑块型:病变黏膜变白,表面轻度隆起,粗 糙不平,呈橘皮样、颗粒样改变,质脆,触 之易出血,较大病灶可伴有浅表糜烂。浸润 深度较充血型、糜烂型深,但管壁扩张度正 常。 • 乳头型:病变黏膜不规则增厚,呈乳头样, 小结节息肉样隆起,直径小于1cm,基底宽, 表面充血,浅表糜烂,偶有出血。
消化内镜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庙滩中心卫生院 代君健 2014.7.3
消化内镜的基本原理
• 一.消化内镜的发展历史 • (一)硬式内镜(1805~1932年) • 1、1805年德国首先提出内镜的设想,利用烛光做光源, 通过内镜看到直肠和子宫的内腔。 • 2、1868年德国的一位医学家在观看吞剑表演的启发下, 制成第一台胃镜,粗 1.3cm、长47cm的金属管制成,由 于硬部太长,家加上照明不足,无法看到胃腔。 • 3、半可曲式胃镜 1932年 • 近端硬性部和远端软管组成。在胃镜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为可以观察到胃的大部分。以后许多学者又对半可曲式 胃镜作了不少的改进。1950年日本制作了第一代胃内照相 机,从而代替了半可曲式胃镜。
• 4.鼻腔阻塞的患者 (如:严重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 5.病情危重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
电子胃镜检查的禁忌症
• 6.支气管哮喘病情未缓解者 • 7.高血压病3级且血压未达标者,有中度以上的心肺脑功 能障碍患者,如急性心肌梗塞活动期、严重心律失常、重 度心力衰竭、COPD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呼吸衰竭、急 性脑梗塞、脑出血患者;
• Borrmann I型:又称息肉样癌。多见于胃的远侧 1/2,多为单个,偶尔亦可多个(多中心性)。癌肿呈 息肉样明显突出黏膜表面,表面可有糜烂或溃疡, 组织较脆,触之易出血,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楚。 • Borrmann II型:又称溃疡型癌。癌肿呈溃疡型, 溃疡较大,直径多大于2cm,基底污秽、出血,溃 疡边缘不整,溃疡周围有明显高起的周堤,与四周 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周围黏膜无肉眼可见的癌浸润 表现。
食管息肉
早期食管癌
• 凡局限于食管黏膜内及黏膜下层的食管癌,称为早 期食管癌。主要特征为局限性充血、浅表糜烂、粗 糙不平等黏膜浅表病变。共分4型。 • 充血型:病变区黏膜平坦,表现为小片状不规则充 血,色泽潮红,与正常黏膜界限不清,质脆,触之 易出血,管腔壁蠕动正常。 • 糜烂型:病变黏膜在充血基础上出现中央轻度凹陷, 呈大小不一,边界不规则的点、片状糜烂或浅溃疡。 表面覆白色或灰白色苔,质脆,触之易出血,管腔 尚柔软,舒张度正常。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