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注意事项
2020政法干警考试行测逻辑填空中成语的注意事项

2020政法干警考试行测逻辑填空中成语的注意事项政法干警考试行测逻辑填空中成语的注意事项:一、注意“一语二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改变成语的含义,但有些成语在特定语境中能够改变其常规用法而产生一种临时意义,这种“一语二用”现象,在辨误时应予以注重。
如: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2.最近微软的比尔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想入非非”本指胡思乱想,多含贬义,而在这里表示想象进入到一个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
它已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临时转变成了褒义词,表明埃及人想象奇特。
“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和风潮,多含贬义,而在这里却是个中性词,表明“维纳斯”计划对中国信息产业界影响很大。
二、注意习惯用法有些成语不但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而且也有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如果临时变更用法,常常使人不明其意。
如:1.搞好群众关系对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不过有人等闲视之。
2.土郎中的名堂可多啦,山上有的是万应灵药,比这里的盐水强多了。
“等闲视之”前面往往要加上“不可”、“不能”、“岂能”等否定词语,故这里不符使用习惯。
“万应灵药”指各种疾病都能治疗的灵药,比喻任何情况都能适合的好办法,含有讽刺或诙谐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灵丹妙药”。
三、注意隐含信息成语当然要“整体使用”,但“整体使用”不但要从整体意思上去理解,还要明确成语内部的隐含信息(包括成语语素本身的限定、使用前提或条件等)如不注意隐含信息,只从局部意思去理解,就会造成断章取义的错误。
如: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死亡200多人。
“生死攸关”是强调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例句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的因素,这是因为没有顾及成语的隐含信息而造成了顾此失彼的错误。
四、注意回归本义很多成语都有引申义,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使用,当一个成语重新用于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
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

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
摘要:
1.成语的含义与来源
2.形容谨慎的成语示例
3.成语的应用场景与使用注意事项
正文:
一、成语的含义与来源
“言行举止,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行为、言语和举动上非常谨慎,不敢有丝毫大意。
这类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于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高度重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形容谨慎的成语示例
1.小心翼翼:原指恭敬谨慎的样子,后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2.谨言慎行:指说话谨慎,做事小心,不敢大意。
3.慎终追远:指谨慎地对待事情的结局,追念往事,不敢疏忽。
4.临深履薄:形容行事极为谨慎,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三、成语的应用场景与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这些成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词义重复或矛盾。
2.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如“小心翼翼”多用于形容恭敬谨慎,而“谨言慎行”则更侧重于言行举止的谨慎。
3.使用成语时,要注意成语的语法搭配和词性,避免造成语病。
现代汉语中的俗语与成语使用

现代汉语中的俗语与成语使用俗语和成语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它们能够以简洁、生动的方式传达丰富的意义和深刻的思想。
本文将讨论现代汉语中俗语和成语的使用,并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一、俗语的使用俗语是民间传统的集中体现,起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总结。
在现代汉语中,俗语被广泛用于日常交流、文学作品以及各类媒体。
它们通常具有简洁、直观的特点,让人一听就能明白。
1. 用俗语形容情感在表达情感时,俗语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和概括作用。
比如,我们常用“心如刀割”来形容非常痛苦的心情,“心花怒放”来形容非常高兴的心情。
这些俗语通过形象的比喻,更加生动地表达了情感。
2. 用俗语传递人生智慧俗语中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可以用来表达各种人生哲理。
比如,“曲高和寡”告诉我们珍惜真正的朋友,而不是追求浮华的虚假关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告诫我们真实的朋友应该毫无保留地给予我们建议,即使听起来不舒服。
二、成语的使用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语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词组。
1. 用成语增强表达的力度成语在表达时能够一次性地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起到了简洁明了的作用。
比如,“投鼠忌器”用来描述一个人因小失大,过于顾虑而放弃有利机会;“心旷神怡”用来形容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2. 用成语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在写作中,成语经常被用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例如,描写美丽景色可以用“山清水秀”、表达善良的人可以用“有口皆碑”、形容团结合作可以用“同舟共济”。
这些成语能够给文章增添一种文学的韵味。
三、俗语与成语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俗语和成语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语境恰当俗语和成语的使用应该符合上下文的逻辑,使得表达更加准确、自然。
不要机械地使用俗语和成语,而是要注重与整个句子或段落的衔接。
2. 注意用词的合理性在选择俗语和成语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气选择合适的词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的辨识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情况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心得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来源和分类3.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强调成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4. 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列举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等,并解释误用的原因5. 训练学生辨识成语误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6.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心得,互相交流学习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成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接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成语并提高反应能力。
3.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高考语文使用成语的六点注意事项

高考语文使用成语的六点注意事项成语是历年高考都要考查的一项,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要弄清成语的来源,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文不加点”如果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就错了,它的意思是文章写成不用涂改,形容写文章写得很快;“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万人空巷”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屡试不爽、七月流火、明日黄花、三人成虎等。
二、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以便正确运用。
如“明目张胆”,古代形容不畏权势,敢作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现代,指人公开干坏事,成了贬义词;又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是存心已久,费尽心思,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还有如“趋之若骛”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用来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明哲保身、好为人师等。
三、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在成语中有一些成语有运用的对象,如“炙手可热”只能用于权势,“美仑美奂”只形容建筑,“罄竹难书”只形容罪恶,“不瘟不火”只形容戏剧表演,“匪夷所思”只形容言谈举止,运用时要十分注意,否则就会出错,如“这副画炙手可热。
”又如“他把这理论批驳得遍体鳞伤。
”“遍体鳞伤”只能用于人,这里应用“体无完肤”。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巧夺天工”、“青梅竹马”等。
四、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如“我们学校有许多莘莘学子。
”“莘莘”含有众多的意思,与“许多”重复;如“他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中“隐”就是苦衷的意思,“苦衷”与“隐”重复;如“玩具店里挂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玩具,像轮船、飞机、坦克等。
”“形形色色”指各种各样种类很多,与句子“各种”重复;如“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也可以闪光。
初二复习专练(二) 成语运用练习题

初一下期复习专练(三)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注意事项及题型分析1.考点一:词语使用的辨析(1)常考的词语易出现的问题是:①望文生义的,如“万人空巷”,容易误认为是指“街上空无一人”。
但这个词语的意思却是“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
②感情色彩不当的,如“处心积虑”“无所不至”“炙手可热”等词语是贬义词,容易误认为褒义词。
③语义重复的,如“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如果是“忍俊不禁地笑起来”语义就重复了。
此类词还有“遍体鳞伤”“门庭若市”等。
④范围不当的,如“鳞次栉比”一般只用来修饰房屋和船只,不能修饰人或其他。
“汗牛充栋”仅指书多,而不能指其他。
“豆蔻年华”指女孩子的十三四岁,不指男孩子。
⑤敬谦错位,如“家父”与“令尊”的区别,又如“耳提面命”“抛砖引玉”等词语。
⑥词语的本义已被比喻义、引申义改变,不能再用作本义。
如“八面玲珑”“白驹过隙”等词,原来的意思已经被替代,更多的要使用现在的意思。
“八面玲珑”本指窗户明亮轩敞,现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白驹过隙”本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越过,现已经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2)解题思路:一方面,平时应当多积累语言材料,特别是应当多记住一些常用词语的含义;另一方面,应学会运用词语,用好词语,例如,经常用词语造句,经常练习解释句中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
2.考点二: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含义(1)主要考查样式有以下几种:以句子为基本语言单位,考查解释其中“加点字”含义的能力;以句子为基本语言单位,考查理解词语表达作用的能力等。
(2)解题思路:语境即语言环境,初中学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上下文。
“加点字”,其语境一般指句子和段落。
“加点字”和词语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只有把握住语境的整体意义,才能准确地判定“加点字”和词语的含义。
可以采用换字法,描述法等方法,结合上下文解释或判断词语含义。
成语运用注意事项

04
成语的语义变化: 注意成语在现代 汉语中的语义变 化和引申用法
成语的修辞手法
比喻:用相似的事物 来比喻另一事物,使
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将事物人格化, 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排比:将三个或三个 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使表达更加有力
夸张:对事物的特征 进行夸大,使表达更
加生动有趣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 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成语的运用禁忌
避免使用生僻的成语,以免造成理解困难 避免使用陈词滥调的成语,以免显得老套 避免使用不恰当的成语,以免造成误解 避免使用过于夸张的成语,以免显得不真实
谢谢
汇报人
成语运用注意 事项
演讲人
目录
01. 成语的起源和特点 02. 成语的运用技巧 03. 成语的误用和纠正
成语的起源和特 点
1
成语的起源
成语起源于古代汉语, 最早见于《左传》、 《论语》等典籍
成语具有简洁、形象、 生动、深刻的特点
成语的形成与历史事 件、人物、典故、寓 言等有关
成语的运用可以增强 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搭配不当:成
5 语与上下文搭 配不当,导致 使用错误
语境不符:成
6 语与上下文语 境不符,导致 使用错误
成语的纠正方法
01
理解成语的含义 和用法,避免望
文生义
02
区分成语的褒贬 色彩,避免用错
场合
03
注意成语的语法 结构和搭 析成语的语境和 语义,避免语义
重复或矛盾
成语的特点
简洁明了:成语通常用简洁的词语表达丰富 的含义
形象生动:成语通常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便于理解和记忆
寓意深刻:成语通常具有深刻的寓意,可以 表达深刻的思想
常见成语多语境用法与注意事项

常见成语多语境用法与注意事项1、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例1、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
例2、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2、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例1、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例2、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3、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
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例1、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例2、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4、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1、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
例2、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5、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例1、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
例2、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6、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例1、面对剑拔弩张的阵势,他处之泰然,没有显露出任何惊慌之色。
例2、对这么严重的问题,有的同志还处之泰然,不以为意,我们有提醒这些同志引起注意的必要。
7、鬼斧神工:像是鬼神所为。
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
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例1、全县都有石刻古迹,我们看了宝顶山和北山两处。
作为艺术品真是鬼斧神工,不可思议。
例2、黄山的怪峰奇石,形态千变万化,无怪乎人们要叹为鬼斧神工了。
8、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例1、如果生活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运用注意事项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成语有其固定的含义,字面的意思往往与其真正的含义大相径庭,而那些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就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例如:1. 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分析:“洛阳纸贵”本来是比喻著作风行一时,这里却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纸张很贵的意思,使用错误。
2. “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所有的炎黄子孙在内心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可谓感同身受。
分析:“感同身受”应该是指心里感激得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这里把它理解成有相同的感受,也属于望文生义错误。
其他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从长计议、耳提面命、不足为训、可圈可点、三人成虎、不刊之论、文不加点、海外奇谈、曾几何时、首当其冲、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如履薄冰、胸无城府、胸无宿物、要言不烦、不赞一词、俾昼作夜、妙语解颐、明日黄花。
持之有故、罪不容诛、久假不归、坐地分赃、登堂入室、如坐春风、不名一钱、目无全牛、差强人意、万人空巷、振聋发聩、涣然冰释、细大不捐、存而不论、不绝如缕等。
二、似是而非的成语有些成语,模样非常相似,但往往一字之差却使意义迥异,这样的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
例如: 1.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分析:“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才对。
“不以为意”是不当一回事,满不在乎的意思。
2.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分析:“不负众望”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是不让大家信服,一字之差,意思不同,这里的使用是正确的。
其他容易混淆的词语还有颇有微言与颇有微词、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项背相望与望其项背、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无可非议与无可厚非、一泻千里与一日千里、不容置疑与不容置喙等。
三、感情色彩鲜明的成语词语使用时要注意感情色彩,因而那些感情色彩鲜明的成语,就成了考查的又一重点。
例如: 1. 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分析:“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这里应使用褒义词才对。
2.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
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分析:“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词,陈述垃圾食品感情色彩不当。
其他常见的褒义成语还有凤毛麟角、有口皆碑。
蔚然成风、耳提面命、无微不至、自食其力、深思熟虑、争先恐后、重整旗鼓、同心同德、叹为观止等。
贬义成语有无所不为、半斤八两、自食其果、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倾巢而出、罂竹难书、趋之若骛、弹冠相庆、八面玲珑、变本加厉、抱残守缺、闭门造车、不可一世、暴虎冯河、捕风捉影、别有用心、蠢蠢欲动、大放厥词、翻云覆雨、飞扬跋扈、粉墨登场等。
中性成语有侃侃而谈、名噪一时、耿耿于怀等。
尤其要注意褒贬两可的成语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标新立异、左右逢源等的辨别和使用。
四、有固定陈述对象的成语有些成语有自己固定的陈述对象,这些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
例如:l.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分析:“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它的陈述对象是“技艺”,这里用来陈述“听”,属陈述对象用错。
2. 魏明伦改编的《潘金莲》,真乃妙手回春,他将传统小说中的一个荡妇,变成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新形象。
分析:“妙手回春”是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这里用来陈述改编者,也是陈述对象用错。
其他如“甚嚣尘上”只用来指言论、传闻嚣张,“风度翩翩”一般只形容行为举止洒脱优美,“秋毫无犯“只用来比喻军纪严明,”汗牛充栋“比喻书多,”稍纵即逝“用来形容机会和时间,”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美轮美免”用来修饰高大的建筑物,“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用于形容文学艺术,“青梅竹马”“破镜重圆”“相敬如宾”则用于男女尤其夫妻间,而“豆蔻年华”“巾帼英雄”“蕙质兰心“”倾国倾城“只用于女性。
五、有习惯用法的成语有些成语有自己的习惯用法,切合了习惯用法,则使用正确,反之,则使用不当。
这些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
例如:1.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分析:“莘莘”是很多的意思,它不能受具体的数量词修饰。
因此说“一位莘莘学子”使用错误。
2.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 1 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PU,又称“中国芯”。
分析:“津津乐道”不具备带宾语的功能,因此这里使用不当。
其他如求全责备、司空见惯、漠不关心都不带宾语。
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等;有的只用于否定句,如望其项背、吹灰之力、万应灵丹等;有的多适用于诙谐讽刺句,如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沐猴而冠、冠冕堂皇、乌呼哀哉、一命呜呼等六、多义成语有的成语不止一种含义,有的考生往往只注意其一,忽视其他,造成判断失误。
例如:1. 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分析:“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形容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这里使用正确。
2. “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分析:“淋漓尽致”既可形容谈话或文章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彻底,这里的使用同样无误。
其他常见双解成语还有苦心孤诣、想入非非、拭目以待、左右逢源、如虎添翼、秀色可餐、惨淡经营、按图索骥、暗送秋波、不绝如缕、清静无为、按兵不动、如虎添翼、瞻前顾后、终南捷径、体无完肤等。
七、有谦敬色彩的成语谦词,表示谦虚之言辞,大多用于自身;敬辞,表示尊敬之意,要用于对方。
这些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
例如:1.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蓬荜生辉”是一个谦辞,只能用于自家。
这里使用失当。
2. 但望先生鼎力相助,能得一枝之栖,就深感大德了。
分析:“鼎力相助”是敬辞,敬称对方相助,使用正确:“一枝之栖”是一谦辞,用来说自己,也使用恰当。
其他常见的谦辞有不情之请、雕虫小技、恭敬不如从命、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抛砖引玉、问道于盲、敝帚自珍、管窥之见、挂一漏万、略知皮毛、力薄才疏、马齿徒增、一孔之见、凡桃俗李等;有些表贬义的成语有时也可表自谦,如滥竽充数、管窥蠡测、东涂西抹、信笔涂鸦等。
常见的敬辞有不吝赐教、鼎力相助、屈尊驾临等。
成语运用题既然一定要考,就必须积极应对,根据成语的考查重点,分类积累掌握,做到有备无患。
一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还要掌握其比喻义或引伸义。
如:“破釜沉舟”表面意义是砸破饭锅沉下船,比喻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凤毛麟角”表面意义是凤凰的毛,麒麟的角,实际是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才或事物。
“猫鼠同眠”即不是表示化敌为友,也非表示宽大胸怀,而是比喻上下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论和行为。
危:正直,不能理解为“危险”。
“三人成虎”是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不能理解为“团结起来力量大”。
“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能理解为“加标点”。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古代指清除刻错了的字。
“不刊”可更改,不能理解为“刊登”。
“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训:准则,不能理解为“教训”。
“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不能理解为“不可理解”。
“不名一文”指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不能用来理解为“人格低下”。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不可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久假不归”指长期借去,不归还。
“假”是“借”,不能理解为“请假”。
“吊民伐罪”指慰问受苦的民众,讨伐有罪的统治者,不能理解为“治老百姓的罪”。
“细大不捐”指小的在的都不能抛弃。
捐:抛弃,不可理解为“捐款,捐献”。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可理解为“人都在家里,空着巷子”。
“因人成事”拽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因:依靠,不可理解为“因为”。
二用错对象很多成语,在具体的使用对象上(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如:“日理万机”只能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能用于一般群众。
“藕断丝连”只能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不能用于其他关系。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不能形容文艺作品。
“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不指其他年龄。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修饰刻苦学习。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技巧胜过天然,不能指自然本身。
“萍水相逢”指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耳提面命”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师长对弟子,殷勤恳切的教导。
用于朋友之间不恰当。
“比翼双飞”比俞夫妻恩爱,朝夕相处。
出比喻互相团结,共同前进。
不能用于一般朋友之间。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不能只用于男的。
也不能只用于女的。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不可用于别的职业。
“破镜重圆”比偷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
不能用于一般朋友之间。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可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不能理解为“升官发财”。
三褒贬颠倒成语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之分。
在使用时如果不注意与全句的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褒贬失当。
如“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多含贬义,不能用在好的方面。
“始作俑者”比喻恶劣坏风气的创造者。
贬义词。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贬义词。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化人或参加文化活动。
贬义词。
“好人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贬义词。
“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的盘算。
贬义词。
“党同伐异”指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原指学术派别之间的斗争,后泛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贬义词。
“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了。
贬义词。
“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贬义词。
“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干的出来。
贬义词。
“倾巢出动”指出动全部力量。
贬义词。
“粉墨登场”指装扮好了,登场演戏。
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贬义词“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充足,说个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