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汇总.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疾病,保护健康。
因此,对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首先,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
定量检测主要是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常用的方法有比浊法、免疫浊度法、免疫电泳法等。
其中,比浊法是通过测定样品溶液的光密度来计算免疫球蛋白的浓度,而免疫电泳法则是利用电泳技术将样品中的免疫球蛋白分离出来,再通过比色法或放射自显影法来测定其浓度。
定性检测则是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方法有免疫沉淀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
其次,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还需要考虑样品的来源和处理。
不同的样品来源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血清样品的处理方法与尿液样品的处理方法就有所不同。
在处理样品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失,同时要保持样品的稳定性,以免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另外,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还需要考虑到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灵敏度是指检测方法能够检出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最低浓度,而特异性则是指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免疫球蛋白而不受其他物质的干扰。
因此,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以确保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最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和科研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科研领域,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之,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有所帮助,促进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一、实验目的利用免疫比浊法绘制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本小组检测的为IgG样品)二、实验原理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原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
反应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敏感性。
影响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2.免疫比浊法:合适比例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PEG作用下形成微粒,使样品浊度发生变化。
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根据光的强度改变可测得微粒浓度。
分类:①透射比浊法(Transmission tubidimetry)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
当抗体浓度固定(过量),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
(特点)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
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时间较长。
②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光线通过检测溶液时,被其中所含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折射而部分偏转,产生散射光,其强度与复合物的数量和散射夹角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
(特点)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
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采用透射法。
3.聚乙二醇PEG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3~4%的聚乙二醇,可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靠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三、实验材料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PEG],试剂2[羊抗人IgA, IgG])(1管/每组)免疫球蛋白A, G(IgA,IgG)校准品,蒸馏水,血清样本(1管)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酶标仪、水浴箱四、实验步骤1.在7个EP管中各加250µL IgG试剂1(PEG)。
免疫比浊法ppt课件

免疫比浊法的特点:
精选ppt课件
实验原理
优点
稳定性好,敏感性高(达ng/L)、精确度高,干扰因素少,结果判断更加客观、 准确。
快速、简便,结果回报时间短,便于及时将各种信息向临床反馈,又可节约 大量人力物力,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处理。
能更好地避免标本之间的污染及标本对人的污染。
可利用多道计数器、测光仪,同一份样品同时测定几十种和临床有关的分析 项目,血清用量少,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实验 免疫比浊法检 测免疫球蛋白
精选ppt课件
免 1疫 系
精选ppt课件
1
实验原理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2
精选ppt课件
实验原理
免疫球蛋白(Ig)是指一类具有抗体样结构或具有抗体活性 的球蛋白,能与诱导其产生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是体液免 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分子。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 细菌感染,如慢性骨髓炎、慢性肺脓肿等。在多种自身免疫病、 肝脏疾病患者中可有IgG、IgA、IgM升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中以IgG、IgA或IgG 、IgM升高较多见;在类风湿关节炎 中则以IgM升高为主。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多见于先天性体液 免疫缺乏病、肾病综合症、吸收不良综合症、淋巴瘤、放射损 伤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等情况。
3
精选ppt课件
实验原理
血浆蛋白分析技术经历了:
试管沉淀反应、琼脂凝胶的扩散实验发展到现代免疫 分析技术,其中很重要得一类就是免疫比浊法。
4
精选ppt课件
实验原理
抗体(Ab)与可溶性抗原(Ag)反应,形成一定结构的免疫 复合物,在PEG作用下,成为悬浮于反应溶液中的微粒,使样品浊 度发生变化。在沉淀反应中形成的复合物微粒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 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 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时,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
实验诊断-一院检验-免疫学检测

(三) 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
【原理】 流式细胞术
【参考值】
CD3+: 61--85% ;
CD3+CD8+ (Ts): 19--48%;
CD3+CD4+ (Th):28--58% ; CD4+CD8+ (Th/Ts): 0.9--2.0;
【临床意义】 (1)T细胞总数的变化(CD3)
肝癌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
【临床意义】
生殖腺胚胎癌,胃癌,胰腺癌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有不同程度升高,通常<300ug/L。 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7-8个月达高峰,分娩后3周正常。 AFP-L3有助于区分良恶性肝病,AFP-L3/AFP>15%为阈值。 AFU在诊断肝癌中敏感性好,阳性率高,对AFP阴性病例及
AFU是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细胞溶酶 体和体液中。
【参考范围】 AFP<25μg/L;AFP-L3<10%;AFU:234-414 μmol/L;
【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的普查与早期筛选;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1)血清阈值>400ug/L,持续4W; 2)400ug/L>血清阈值>200 ug/L,持续8W; 3)AFP在50~200ug/L,随访AFP上升可能为“亚临床”;
升高见于各种消化道肿瘤、卵巢癌 对于胃癌如与CA153同时检测,对于胃癌如与CEA 同时检测可提高阳性率。
(3) CA199
CA19-9为消化道癌相关抗原,主要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 的标志物。 【参考值】 血清内正常值<3.7万U/L 【临床意义】
免疫学实验 免疫比浊(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3 免疫胶乳比浊法
原理
选择一种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 粒,吸附抗体后,当遇到相应抗原时,则 发生凝集,单个胶乳颗粒在入射光波长之 内,光线可透过,当两个胶乳凝集时,则 使透过光减少。这种减少的程度与胶乳凝 集成正比,与抗原量成正比。
(a)带抗体的胶乳在波长之内可透过光线; (b)结合后,则形成光线衰减
2. 海德堡(heidelberger)曲线理 论
2 抗体的质量
(1)特异性高 (2)效价高 (3)亲和力高 (4)抗血清来源
3 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
• pH 6.5~8.5
• 电解质 离子强度、种类(磷酸盐缓冲液)
4 增浊剂的使用
• PEG、tween-20等非离子型亲水 剂
• 作用:消除蛋白质分子周围的电子 云和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分子 靠近,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二)类型
1. 透射免疫比浊法 2. 散射免疫比浊法 3. 免疫胶乳比浊法
1 透射免疫比浊法
原理:
抗原抗体在一定缓冲液中形成免疫复合物 (IC),当光线透过反应溶液时,由于溶液内复 合物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引起透射光减 少,免疫复合物量越多,透射光越少,即光线 吸收越多,可用吸光度表示。吸光度和复合物 的量成正比,当抗体量固定时,与待检抗原量 成正比。用抗原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可测出 待检抗原含量。
•
样本管吸光度
• 浓度=————————×校准液浓度(g/L)
•
校管吸光度
• 结果及讨论
– 检测报告 – 检测意义
实验二、免疫浊度测定 ——免疫球蛋白检测
实验步骤见说明书 IgG9.77g/L IgA1.72g/L IgM1.37g/L
沉淀反应
微生物与免疫教研室
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的特点:
实验原理
优点
稳定性好,敏感性高(达ng/L)、精确度高,干扰因素少,结果判断更加客观、 准确。
快速、简便,结果回报时间短,便于及时将各种信息向临床反馈,又可节约 大量人力物力,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处理。
能更好地避免标本之间的污染及标本对人的污染。
可利用多道计数器、测光仪,同一份样品同时测定几十种和临床有关的分析 项目,血清用量少,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实验 免疫比浊法检 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系
1
实验原理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
免疫球蛋白(Ig)是指一类具有抗体样结构或具有抗体活性 的球蛋白,能与诱导其产生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是体液免 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分子。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 细菌感染,如慢性骨髓炎、慢性肺脓肿等。在多种自身免疫病、 肝脏疾病患者中可有IgG、IgA、IgM升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中以IgG、IgA或IgG 、IgM升高较多见;在类风湿关节炎 中则以IgM升高为主。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多见于先天性体液 免疫缺乏病、肾病综合症、吸收不良综合症、淋巴瘤、放射损 伤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等情况。
实验原理
聚乙二醇即PEG是中性、无毒且具有独特理化性质和良 好的生物相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具有高度的亲水 性,在水溶液中有较大的水动力学体积,并且没有免疫原性。
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如34%的聚乙二醇等,利用其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其靠 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高了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 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实验原理
血浆蛋白分析技术经历了: 试管沉淀反应、琼脂凝胶的扩散实验发展到现代免疫 分析技术,其中很重要得一类就是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详细分析“免疫”共10张)

实验原理
血浆蛋白分析技术经历了: 试管沉淀反应、琼脂凝胶的扩散实验发展到现代免疫分析技
术,其中很重要得一类就是免疫比浊法。
第4页,共10页。
实验原理
抗体(Ab)与可溶性抗原(Ag)反应,形成一定结构的免疫
复合物,在PEG作用下,成为悬浮于反应溶液中的微粒,使样品浊 度发生变化。在沉淀反应中形成的复合物微粒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快速、简便,结果回报时间短,便于及时将各种信息向临床反馈,又可节约大量人力 物力,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处理。
能更好地避免标本之间的污染及标本对人的污染。
可利用多道计数器、测光仪,同一份样品同时测定几十种和临床有关的分析项目,血清用 量少,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第7页,共10页。
实验原理
免疫比浊法的特点:
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如3-4%的
聚乙二醇等,利用其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其靠近反应,但如浓 度不适合,高了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第6页,共10页。
实验原理
免疫比浊法的特点:
优点
稳定性好,敏感性高(达ng/L)、精确度高,干扰因素少,结果判断更加客观、准确。
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 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 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时,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
第5页,共10页。
实验原理
聚乙二醇即PEG是中性、无毒且具有独特理化性质和良好的生物
相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具有高度的亲水性,在水溶液中有 较大的水动力学体积,并且没有免疫原性。
免疫比浊法
第1页,共10页。
1
ISO15189S免疫球蛋白A(IgA)测定(免疫比浊法)

4.标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脂血不能作测定。
6.试剂
6.1试剂名称:免疫球蛋白A检测试剂盒
6.2 试剂生产厂家:芬兰Orion诊断试剂公司
6.3 包装规格:60Test/kit
8.5如下准备各比色管:
定标液
空白
定标液
测定
样品
空白
样品
测定
样品
定标液
空白缓冲液
抗血清应用液
—
50ul
500ul
—
—
50ul
—
500ul
50ul
—
500ul
—
50ul
—
—
500ul
8.6轻轻摇动混匀,室温18-25℃放置30±5分钟。
8.7仪器测试步骤:参见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9.结果计算:仪器直接计算并打印结果。
1.原理
分析原理是液相免疫沉淀散射比浊终点测定法。抗血清用缓冲液稀释后加到一份病人血清中,经过孵育后可以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的散射光。散射光结果和血清中的IgA浓度成正比。
2.标本采集:
2.1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空腹
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标本要求:取被检者静脉血2ml,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6.4 试剂盒组成:
缓冲液30ml
空白缓冲液 30ml
抗血清试剂 0.5ml
定标液0.5ml
磁卡 1张
7.仪器设备:
7.1仪器名称:Orion TurboxR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浊度法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伪浊度的影响 伪浊度形成原因很复杂,主要是抗血清含有非特 异性的交叉反应性杂抗体成分;增浊剂浓度和反应时间 掌握不当;样品本身的浊度处理不当;试剂的污染和变 质;器材尤其是比色杯等不够清洁等因素。 2、非特异性散射光的影响 免疫浊度法经常受内源性光散射的干扰,为避免这 些非特异性光散射的影响,应用透射比浊法时需保证抗 体组分在3%以下,散射比浊法需保证在 0.5%以下。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学系
实验原理 免疫浊度法是可溶性抗原、抗体在液相中 特异结合,产生一定大小的复合物,形成 光的折射或吸收,测定这种折射或吸收后 的透射光或散射光作为计算单位。
免 疫 比 浊 法 分 类
当一束光 线通过溶 液受到光 散射和光 吸收两个 因素的影 响而使光 的强度减 弱
散射比浊法: 在光源的光路方向(50-960) 角的方向上测量透射光强度 和被检测溶液中微粒浓度关 系的方法。
时间
速率散射比浊法
(一)基本原理
— 是测定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动态过程。 — 所谓速率,是在单位时间内抗原抗体结合形成 复合物的速度。将各单位时间内形成复合物的 速率及测定的散射信号连接在一起,即是动态 的速率比浊分析。 — 当仪器测定到某一时 间内形成速率下降时, 即出现速率峰,该峰 值的高低,即代表所 测抗原的量。
光通量是每单位时间到达、离开或通过曲面 的光能数量
散射比浊法
• 原理 在入射光的一定角度检测粒子发出的散 射光,散射光的强度与IC的含量呈正比。
散射比浊法测定原理
聚集形成
诱导剂
增 加 散 透 率 : 660nm 测 定 散 射 光
散射光测定
检测器 (LED) 样品
光电计 散射光强度
100 %
0%
材料
1.免疫球蛋白试剂A,M,G 2.免疫球蛋白试剂A,M,G校准品,蒸馏水 3.微量加样枪 4.分光光度仪
结果计算方法
样本管吸光度 Ig浓度(g/L)= 校准管浓度 × Ig校准浓度(g/L)
在速率峰基础上完成的标准曲线
RATE
CONCENTRATION
方法评价:
敏感度高 快速(不必达平衡)
抗原抗体结合的动态测定,理论上测定不
受本底散射信号的影响
可检测微量样品
2.终点散射比浊法
• 原理
让抗原抗体作用一定时间,使其反应达到平衡后, 测定其IC形成的量。IC的浊度不再受时间的影响,但 反应IC聚合产生絮状沉淀之前,进行浊度测定。
1、抗原抗体比例 2、抗体的质量 抗体的特异性、效价、亲和力 3、反应的溶液 4、增浊剂的使用
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优缺点比较
1、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 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 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 ,检测的周期较长。 2、散射比浊的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 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中应用聚乙二醇的生理特性
聚乙二醇是中性、无毒且具有独特理化性质和良好的 生物相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即PEG具有高度 的亲水性,在水溶液中有较大的水动力学体积,并且 没有免疫原性。当藕联到药物分子或药物表面时,可 以将其优良性质赋予修饰后的药物分子,改变它们在 水溶液中的生物分配行为和溶解性,在其修饰的药物 周围产生空间屏障,减少药物的酶解,避免在肾脏的 代谢中很快消除,并使药物能被免疫系统的细胞识别 。
散射比浊法的缺陷
(1)因为是一次性测定光吸收值,没有考虑每一个 待测样本的吸收和散射效果,可测定结果不准 确 (2)测定的仍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不适 合快速检测。 (3) 终点法存在反应本底,测定样本的含量越低 本底比例越大,故在微量测定时,本底的干扰 是影响准确测定的重要因素。
影响免疫比浊测定的因素
透射比浊法: 在光源的光路方向(00) 测量透射光强度和被检测 溶液微粒浓度关系的方法。
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光路
IC
透射比浊法 I
I0
θ
检测器AΒιβλιοθήκη Iθ 检测器B散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一)基本原理 是个极其简单的方法。在抗原过量情况下,与待测 样品中相应的Ig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可溶性复合 物,使反应介质的浊度发生改变。 测量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被吸收的量。读数以 吸收单位(A)或OD值表示,A值反映了入射光和透射光 的比率。待测物中Ig含量可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出。 待测样品中的抗原含量与吸光度呈正比,而与透射 光呈反比。 反应在PEG的作用下,加速复合物的形成。
透射比浊法测定原理
光 源
诱 导 剂
透射比浊法测定原理
样品
光电计
滤光片 光源
透射比浊法的缺陷:
(1)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 分子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 (2)溶液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数量要足够多。如 果数量太小,溶液浊度变化太小,对光通量影响 不大。 (3) 透射比浊是依据透射光减弱的原理来定量的,因 此只能测定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检测仍 需抗原-抗体温育反应时间,检测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