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小熊购物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根据购物图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探索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顺序。
在课堂中精讲多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练习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正确地进行两步式题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景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目。
教学重点:掌握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格式。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周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壮壮相约去超市购物。
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
走着。
走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出示情景图)二、快乐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教师鼓励学生把所看到的说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每种食品,数量不限)(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到的问题,教师根据需要可挑选几个写下来,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会非常浓厚,积极性也很高。
)(3)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应该付多少钱呢?请你帮他算一算。
a、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小组内讨论交流。
c、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分步算式解答:3×4=12(元)12+6=18(元)综合算式解答冒号:3×4+6或者6+3×4(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预设:若班里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师应先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时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当我站在教室前,面对着一群充满好奇和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我知道我即将开始的是一堂富有挑战和乐趣的数学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小熊购物》,这是一堂结合了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认识数字1100》的1.1节《小熊购物》。
这一节主要通过小熊购物的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1100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0,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以及通过实际场景运用数字进行购物。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字1100的认识和运用,能够通过实际场景理解和运用数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字1100的认识和运用。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场景理解和运用数字,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小熊购物场景的图片、数字卡片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小熊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们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字。
然后,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数字1100的认识和运用,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们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计算来解决问题。
我会对学生们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字1100的写法和大小关系,以及通过实际场景的图示来展示数字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购物场景来运用数字,例如:超市购物清单、家庭购物预算等。
答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这节课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自己设计购物场景,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小熊购物|北师大版教案:小熊购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小熊购物》。
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熊购物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掌握货币的认识,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兑换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兑换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货币的认识,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兑换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货币知识解决实际购物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人民币实物、购物场景模型学具:人民币卡片、计算器、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小熊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2. 认识货币:教师出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货币,了解货币的兑换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购物计算例子,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兑换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货币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货币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货币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货币的认识人民币不同面值货币的兑换关系购物计算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请根据下列购物场景,完成空缺的部分。
场景一: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他还剩下5元,请问他原来有多少元?场景二:小红买了一本书花了20元,她给了售货员50元,请问她应该找回多少元?(2)计算题:请计算下列购物场景的应付金额。
场景一:妈妈买了一袋米花了50元,又买了一瓶油花了25元,请问妈妈一共应付多少钱?场景二: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花了300元,又买了一瓶酱油花了10元,请问爸爸一共应付多少钱?2. 答案:(1)填空题答案:场景一:小明原来有8元。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小熊购物(乘加混合运算)胖胖应付多少元?画图:(1)(2) 3×4+6 6+3×4=12+6 =6+12=18(元) =18(元)答:胖胖应付18元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学习内容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一)学习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理解混合算式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运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在操作、探索、表达、交流中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体会不同方法背后的数学本质是相同的,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学习资源情境图随堂记录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学设计环节三:学以致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31、结合小熊购物图,说一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0-2×7 5×3+4 4×6-202、找一找生活中这些算式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算式编故事。
教师活动3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2、我们刚刚找到了这些算式在“小熊购物”中表示的意思,你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用这些算式解决的实际问题呢?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给出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在情境图中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先列式,再把算式回归生活,寻找生活中能用这个数量关系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环节四:巩固联系(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4随堂小练:教材第4页练一练1、第三题。
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2、第四题。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50-5×8 7×6-30 93-3×98×9+34 20-2×6 46+4×72、归纳概括我发现,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再算()。
教师活动4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说清楚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熊购物》第一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小熊购物(1)·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充分发挥画图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直观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利用以前学过知识计算下面各题。
1.脱式计算。
8+5+3 12-5-2 20+6-7 32-8+5 师:说一说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齐声回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想一想,如何把加减和乘除法混合在一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1.16;5;19;29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小熊购物(课件出示教材p2)(1)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观察图片,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每个商品的价格以及胖胖所要买的东西。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想一想你要买什么?一共花了多少钱?你是怎样计算的呢?(同桌交流,自由发表言论)师:胖胖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胖胖买 1 个蛋糕和 4 个面包,应付多少钱?师:要求胖胖应付多少元?要用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汇报)请同学把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遍。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求胖胖应付多少钱?你有哪些方法?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吧。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巡视)师:你们有答案了吗?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 小熊购物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单纯地呈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机械地记忆运算顺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图示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直观图来分析题她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忻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槐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画方图的方法表示出来,或者用扬直观图来说明所列算式的意埋思,因为画图的过程就是学活生思考、分析、理解的过程教,所以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碗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直观地驯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连而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顷和能力。
2.结合具体明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期、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纹。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枝结合问题情境说一说所列乘侄加1 / 5综合算式的意思,再让学烂生根据算式的意思尝试计算驳,这样的安排,不必刻意强秘调运算顺序,学生就会根据屈题意明确应该先算乘法、苞再算加减法,从而取得事野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准备教赔师准备 PPT 课件学情检测踊卡注:本书上课解决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婆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效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第踢 1 课时小熊购物(一) ⊙创堑设情境,导入新课小熊拈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粟超市去买一些,你们想知道符它买了哪些好吃的吗?不过冉小熊胖胖有个条件,就是它瘸买完以后,你们要帮助它算谅一算应付多少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节 小熊购物∣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节小熊购物∣北师大版教案:小熊购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1节——小熊购物。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运用加减法计算,以及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购物问题,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及兑换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以及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购物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并能够熟练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小熊购物场景图。
2.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每组准备一些人民币模型,以及小熊购物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小熊购物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熊购物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让学生了解各种人民币的大小和特点。
3. 讲解:通过课件展示小熊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人民币支付购物金额。
讲解加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模拟小熊购物的过程,使用人民币模型进行支付,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购物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并解释答案的来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熊购物人民币:1元=10角=100分加减法应用:购物金额 = 商品价格 + 支付金额支付金额 = 购物金额商品价格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3题。
2. 设计一个购物场景,用加减法计算购物金额,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熊购物的场景,让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兑换方法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人民币兑换方法时,部分学生对于大面值人民币的兑换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章第一节《小熊购物》。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我们将通过小熊购物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各种人民币,了解它们的面值。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购物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购物计算,并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小熊购物的情景图、人民币的图片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熊购物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小熊买了哪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
2. 新课导入:介绍各种人民币的面值,让学生认识并了解。
通过展示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面值。
3.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购物计算。
给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需要支付多少钱,找零多少钱。
4. 例题讲解:以小熊购物的例子,讲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如,小熊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或者,小熊买了3个香蕉,每个香蕉1元,他还剩下5元,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给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需要支付多少钱,找零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民币的认识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加减法计算方法加法:2 + 2 = 4减法:10 5 = 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熊购物小熊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还剩下5元,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小熊一共需要支付4元。
2. 作业题目:找零小熊购买了一件10元的商品,他给了收银员20元,收银员需要找给他多少钱?答案:收银员需要找给小熊1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引导发现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找到信息。
(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
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
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会让学生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要买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的过程。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壮壮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
4×6+25= 54+36-18= 42+8×4=
9×8+22= 100-75+25= 33+7×3=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四、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3--6题。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教学反思:
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小熊走入课堂,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购物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了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趣味色彩。
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提出“胖胖应付多少钱”的问题后,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再鼓励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算式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