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风声》观后感_心得体会
爱国影片《风声》观看心得最新范文5篇

爱国影片《风声》观看心得最新范文5篇爱国影片《风声》观看心得最新范文5篇《风声》观看心得范文一《风声》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中共的地下党人潜入汪伪政府获取情报,被狠毒的敌人发现,为了崇高的使命,受尽敌人折磨,直至奉献出生命的令人感动震撼的故事。
观看完整部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感动和悲愤。
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我们很幸运。
那些在为中国取得民主和独立的先辈们,更多的是无名的英雄,在革命胜利之前,就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英勇的事迹后人无从得知。
但我相信,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崭新的明天,他们甘愿饱受摧残,在黑暗的角落里默默发热,在一大片污流中依然坚持开出自我精神上一支不染一尘的高贵莲花。
为了心中共产主义的信念而奋斗,是他们心中的一份坚持!为了这一份坚持与骄傲,他们付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代价。
看看影片中那些对待我们地下党员的酷刑,简直令人发指。
但在应对这些可预知的危险与痛苦时,令我感触最深的,除他们那份临危不惧的英勇外,还有他们为了保护战友甘愿牺牲自我的精神!《风声》中的老枪和老鬼就是如此,都期望以自我的性命保住对方,让对方传出信息以拯救整个组织。
这需要一种怎样的觉悟与信念,才能将别人的生命摆在比自我生命更重要的位置,把组织的安危摆在个人生命的前面!人都有自私性的本性,但这些令人尊敬的地下党员,为了革命的崇高梦想,早已将自私抛弃!法西斯主义的蛮横和残暴是难以用常理来理解的。
凶恶的日本敌人,可恨的汉奸,为了逼迫共产党员屈服,竟然使用如此恶劣残忍的手段。
苏有朋在一汪血水中浮起的尸体,张涵予脑袋上插满的细针,英达直挺挺的举枪自尽,电椅、拷打更是家常便饭。
敌人们这些令人发指、不得人心的暴行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每当看到镜头里,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那些痛苦的表情,那些模糊的血肉,我不禁感叹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无数仁人志士用自我的鲜血去祭奠这场战争,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观《风声》心得体会[精选5篇]
![观《风声》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9f1b4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5.png)
观《风声》心得体会[精选5篇]第一篇:观《风声》心得体会《风声》有战争年代的黑暗残酷和生命意志的考验,有英雄末路荡气回肠的人性光辉和经得起生死托付的友情,就连普通人身陷泥潭却保有“枪口抬高一寸”的道德良知。
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风声》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风声》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冲着建国六十周年的喜庆风,单位组织观看了两场电影,一为《建国大业》,二为《风声》。
《建国大业》因为忙着公事,没去看成,所以这次看《风声》就巴巴地去了,虽然心里有些犯堵,毕竟这片据说血腥异常,孕妇观看貌似太过紧张与惊险,对胎儿不甚是好。
果不其然。
阴暗的色调,孤独矗立的城堡,各种传闻中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屏息,尽管我一见用刑,就马上用衣服遮了眼睛,捂住耳朵,但那声声尖叫,声声呻吟,毫不费力地钻入耳道,连肿大的耳疖子都没挡住它的攻势。
我还是紧张了,心跳渐渐加快,肚子则一直觉得紧绷绷,一边还隐隐抽痛,估计豆芽正拉着脐带闹心慌呢。
两个小时的电影,剧情说也也简单,就是找内鬼,片中代号为老鬼。
“老鬼”直接受“老枪”控制,是共产党安插在汪伪政府内的两个重要人员,他们不断放出内部消息,让我军的数次暗杀行动均大获成功。
日本人开始恐慌,抓住老鬼成了黄晓明的首要任务。
他布下了一个局,放出假消息,说是日方要开重要会议。
老鬼不知情,如常把这消息透露了出去。
知道这个消息的有五人,李冰冰,周迅,张涵予,英达,还有苏有朋。
显而易见,老鬼就在他们之中,于是可怕的噩梦开幕了。
这谁是老鬼,我就不说了,不然就有人扔鸡蛋了。
反正,结局有那么点点意料之外的意思,也在情理之中了,算是玩了把不大不小的悬疑。
有点智商的,多少能猜出个八八九九。
最后那段,挺感人的,回想起那时的共产党员,真TMD的不是人,是神!搁了我,我早说了,捱那几鞭子,蘸了盐水,姐儿们还能挺上一会儿,可一见那老虎凳,或者那电椅,拔指甲什么的,还有片中周迅受的那刑,那磨下体的绳子(应该是这样的,没敢看,想起来还哆嗦呢)还有片头那只恶狗,天啊,最可怕的还是针灸,那女共产党员被恶狗吞噬都没招的,用了针灸就招了。
电影风声观后感_心得体会

电影风声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电影风声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篇一:电影风声观后感昨天抽空往看首映,也很久没有写电影的观后感,由于这部片是我一直期待看的影片,所以想方设法地去弄首映门票,务求抢先欣赏。
认识高群书导演已经有一段时间,对于高导的才华,我是一直欣赏的,他的电视剧,电影《东京审判》,都是我喜爱的作品。
由于《风声》这部电影的题材,更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急不及待的想看,当然,这部片子并没有让我失望,更让我有痛的感觉,所以才想写这篇观后感。
当初知道这部片子的题材(谁是凶手)类型,便联想到《非常嫌疑犯》,再看到演员阵容,自然是引颈以待。
虽然早让我猜到谁是凶手,但也让我感到这部片子的计算精密,无论在制作、特效、剧本、演员、导演功力,都是上佳之作,因为在建国六十周年,很多题材和意识,都会有一些局限,所以能看到这部片子的成品,并没有受到大幅删剪,是较为开心的事情。
《风声》打着旗号是六十周年第一部谍战片,从卖点上已经很有看头,加上在国庆期间公映,观众在《建国大业》下的公映选择,就只有《风声》了。
因为太多片子要让路,形成《建国大业》雄霸院线,当大部份的观众看罢《建国大业》后,自然想转转口味,只要《风声》的水准到位,是不愁没有观众的,我相信在内地的票房,应该能有好成绩。
论戏来说,确实是一部好片,但好片也有他不足的地方,有人说某些情节沉闷,有人说黄晓明的角色表现没有其它演员好等等,这些都是小问题,关键在于整体的效果如何。
没有一部影片是所有人都喜欢的,更没有一部片,是所有演员都让人喜欢的,但观众喜欢就够了!让某些观众有意见,有话题,也是一种策略,总比没有人看来的实在!那么…是否我完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当然不是!确实的,用香港人的节奏真的是长了点(片长120分钟),布局确实是有漏洞,而且凶手早已呼之欲出,但是…局中局不是所有人都能猜到,更不是每个人都会想到有局中局。
这些我都早已猜到(用制作人和创作人的角度自会猜到结构和布局),但无阻我喜欢这部片子,因为我欣赏的是整体,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
《风声》观后感(精选19篇)

《风声》观后感《风声》观后感(精选19篇)《风声》观后感篇1电影《风声》上映已过去十年光景,这部悬疑谍战商业大片当年曾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其曲折的故事、悬疑外衣之下的谍战暗斗内核、精良的制作,以及一众演技派精湛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尽管其残酷肃杀的刑讯逼供画面一度被观众戏称“满清十大酷刑”电影既视感,但十年过去,这部电影仍常看常新,带给我无限思索。
电影讲述的是“抓老鬼”,因此谁是老鬼成了故事的戏眼,在层层递进中,导演告诉观众,阴柔做派铁了心当汉奸的白小年不可能是老鬼,剿匪司令部里的关系户金生火也不是老鬼,因此“老鬼”很快就锁定在了吴志国、李宁玉、顾晓梦三人之间。
黄晓明饰演的武田机关长出场之后,对李宁玉使用的各种惨无人道的刑讯逼供手段之后,奔溃后的李宁玉最终被排出了“老鬼”身份,这也是电影的高潮部分。
在这之后,“老鬼”就在顾晓梦和吴志国之间,在电影的最后,顾晓梦和吴志国之间运用暗语传递消息,以顾晓梦的牺牲换取了消息被成功递出,吴志国也得以成功离开裘庄,并最终杀死武田。
在电影的最后,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独白,她这样说道: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
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这番独白,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顾晓梦、吴志国等人代表了在那个苦难深重的时代里的所有心怀家国大义的革命志士仁人,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舍生取义,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赞歌。
令吾辈肃然起敬,在当今的和平年代里永远不敢忘却。
《风声》观后感篇2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柳林风声》这场电影正是印证了这句话。
《柳林风声》里有一群小动物,它们生活在河岸的大森林里,有乐同享,有难同当。
有胆小怕事的鼹鼠,有热情好客的河鼠,有侠义十足的老獾,有一爱一吹牛、追求时髦的蛤蟆,有敦厚老实的水獭。
军事理论《风声》观后感

军事理论《风声》观后感篇一军事理论《风声》观后感《风声》这部电影,我看完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说真的,这片子太震撼了,把我整得一愣一愣的。
影片里那种紧张到让人窒息的氛围,就好像一只大手死死地掐住了我的喉咙。
我就在想,也许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情报工作真的就是这么残酷,这么要命。
那些革命先烈们,他们可能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提心吊胆之中,一个不小心,脑袋就得搬家,这得多恐怖啊!咱就说周迅演的那个顾晓梦,她表面上看着就是个娇滴滴的大小姐,可谁能想到她骨子里那么硬气呢?我觉得她真的太牛了,为了传递情报,不惜牺牲自己。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处在她那个位置,我能有她那样的勇气和决心吗?可能我早就吓得尿裤子了吧!还有那个李宁玉,我一开始以为她就是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可后来发现她也有坚强的一面。
也许人就是这样,在极端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自己都想不到的潜力。
再看看那些酷刑,我的天呐,真的是太残忍了!我在想,那些敌人怎么能下得去手呢?他们难道没有一点人性吗?这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是多么的可怕,它能把人变成魔鬼。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电影也让我有点纠结。
一方面,它让我对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佩服得五体投地;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心里特别难受,那些残酷的画面一直在我脑子里晃悠。
我觉得吧,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可能我们有时候还会抱怨这抱怨那,但是跟当年的他们比起来,我们这点小烦恼算个啥呀?总之,《风声》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感触良多,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看看,好好感受一下那段历史的沉重。
篇二军事理论《风声》观后感嘿,朋友们!我刚看完《风声》,心里头那是翻江倒海,不吐不快啊!这电影,真的是把我给震住了!一开场,那紧张的气氛就像一张大网,把我紧紧地裹在里头,想逃都逃不出来。
我就寻思着,这战争年代的情报工作,咋就这么难呢?难道真的是应了那句“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先说那顾晓梦,一开始我还觉得她就是个任性的富家女,可没想到啊,她居然是个深藏不露的英雄!这反差,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风声电影观后感影评1200字

风声电影观后感影评1200字《风声》讲述了我党谍报人员在陷入险境后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透过顾晓梦的牺牲保证了信息的及时送出,拯救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故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风声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声电影观后感1今晚,在工管院看了一次《风声》,应该说是我第二次看这部影片;有些电影你是看过一次就不想第二次的,但《风声》真的是一部让人感动,催人泪下的影片,故而第二次看,仍然让我如此的惊魂动魄,《风声》观后感—徐法强。
这部电影是根据麦家的《风声》小说改编的。
小说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抗战末期,日军特务课机关长武田为了抓住潜伏在伪军司令部的抗日地下组织成员,发出假密电将无位嫌疑人引致裘庄,限期五天内不择手段引“老鬼”现身。
在“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的命令之下,五位嫌疑人面对致命的酷刑,都希望能活着走出裘庄。
《风声》是谍战片,也是目前国内首部出现在大银幕上的谍战片。
跟电视剧《潜伏》相比,血腥了很多。
影片一开始,通过一场晚宴中的刺杀,拉开了扣人心弦的剧情,通过号外中的一张张图片,蒙太奇的运用,向我们揭示了一连窜事件的发生,故事情节的推动典型的悬念片的场景,众人聚于一封闭场所,相互猜疑,悬念迭出,谁是老鬼?谁是老枪?影片有极强的代入感和观影快感,让人情不自禁地陷猜测和入推理,一流的视觉、音效共同营造了极好的恐怖气氛。
看着,一个一个地人被拖去,一个一个地被酷刑折磨着,我感觉呼吸也仿佛都停止了。
当吴志国被拖去遭电击的时候,被针灸的时候,我觉得我能体验那种切实的生不如死。
这生不如死是什么滋味啊?!残忍一词已经不能概括行刑者了,因为在我看来这里的人们心里早就没有那些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了,之所以还能称之为人还要多亏了“麻木”二字。
当李宁玉撕心裂肺的一吼之后,我的心仿佛也碎了,我的心仿佛也都跟着碎了,裂了。
多么震耳欲聋,却无法唤起武田的一丁点怜悯之情,即便撕心裂肺最终也将转化为欲哭无泪……接下来就是顾晓梦了,这是我最想说的。
读《风声》后感心得(精选3篇)

读《风声》后感心得(精选3篇)读《风声》后感心得篇1由电影《风声》起的瘾,断断续续地看了几天麦家的原著,终于在20xx年的第一天把全文结束,看完后对于作者留给读者的一些疑问,查阅了网上的相关评论,那千丝万缕的感慨依旧久久萦绕在脑海中,竟还导致了失眠,于是心有戚戚,特写下此文为自己的想法留下一点记录。
东风和西风,分别从两个人的角度去阐述了当年裘庄发生的事情。
在我看来西风中的描述让我觉得更可信一点,也许书中的两位当事人都未必讲了全部的事实,但单从读者的角度来选择,我还是选择了顾老。
有些细节无从深究,但以逻辑关系来分析,西风的描述更为合情合理。
第一,关于消息的传出。
东风中潘老的描述是,消息的传出源于李宁玉的遗物——一副素描。
顾老给出的反驳是,李宁玉的牺牲是在会议当天的早上,李宁玉留下的三封遗书极力维护自己的身份,此时肥原亦不能判断李宁玉是不是老鬼,毕竟死无对证,也再无刑可施。
在这样的时候处理遗物和遗体是需要时间的,在时间异常紧迫的情况下,在依旧对老鬼未能做出精确判断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处理李宁玉的后事。
何况,即便是处理了后事,将遗体和遗物送出裘庄,也必须及时找到李宁玉的家人,这需要时间。
同时,更显然的一点是那幅素描。
当时的情况是,共产党方面在老鳖的信息回馈中一直以为无事发生,想必当时的心情也是有所懈怠的,就算是突然之间收到李宁玉的遗体和遗物,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何况是要分析剖离出秘密的根本——画,即便找出了这信息的根本,要破译出那由草转换出的秘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肥原集团详细检查过的,肥原也是个资深的特务,他未能破译出的,放在别人身上的难度也开想而知,破译也需要时间,这就给东风的说话画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同时,反过来说,在那敏感的时候,肥原根本不能把李宁玉死的消息那么快得放出去,毕竟存在一点可能,那就是李宁玉真是老鬼,她的死讯必然引起共产党方面的怀疑,会议势必取消,从这一点来看,东风中的分析也是有问题的。
《风声》观影心得体会范文5篇

《风声》观影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整理的《风声》观影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风声》观影心得体会“我不怕死,我只是怕爱我者不明白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期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情绪,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于你们同在。
”在《风声》的结尾,伴着“老鬼”周迅深沉的画外音和“老枪”张涵予眼中的泪水,我的泪水也在眼眶打转。
我坚定地认为《风声》是个佳作!它让我看到了当年为争取胜利,为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的祖辈们所做出的多么艰辛、多么常人无法胜任的工作!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艰难道路上,正面战场上不仅仅有国共两党的英勇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的壮丽篇章,在后方,在敌人的根据地里我们的祖辈同胞们每一天身如炼狱却在用自己的勇敢与智慧为祖国的早日解放而努力。
他们也许还会遭受到别人的误解,也会常常十分惊险并利用智慧送出情报,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一天都在为自己被暴露进而遇难而做心理准备。
无论如何艰辛,前辈们都没有退缩,肉体上的严刑酷打依然摧毁不了对祖国对民族对信仰的热爱,而这热爱如此坚定,甚至超越了生命。
就是这种捍卫国家,打倒敌寇的信念,使他们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强大毅力,给他们无尽的力量源泉。
我们这个年代的青年人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信念,铭记前人的努力,珍惜今日的果实,拼搏更好的未来!老枪和老鬼不是两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下去的期望和信念。
民族存亡之际,我辈当为此殊死一搏。
这是所有遭受迫害的革命党人的心声。
他们,应对酷刑的勇气,应对危险的无畏,应对死亡的淡然,都是因为他们坚信,党和人民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因为他们坚信,即使他们倒下了,仍有千千万万中华子民会奋不顾身为党,为国,为了这份信仰,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直到帝国覆灭,直到将侵略者赶出我们保卫的国土!人因梦想而伟大,我们的民族因信念而骄傲!一个一个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用生命证明了自己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情,我们纪念他们,就是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纪念这段历史,能够使我们回忆起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回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使历史的杯具永远不再重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风声》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电影《风声》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电影《风声》观后感
因为本身比较喜欢节奏紧凑的谍战题材,所以趁假期又看了一次《风声》。
虽然各类血腥刑罚的场景依旧让人毛骨悚然。
但在已知谜底的情况下,对顾晓梦的“老鬼”共产党员身份少了很多纠结。
更多的是随着卧底,顾晓梦和吴队长的随时的遭遇处境,而心情起伏。
也思考了许多情节以外的东西。
也重新想起了那个有关生与义的问题,在那个国将不国,大厦将倾的年代。
太多的人贪图一时的安稳,转而投靠侵略者。
片中的几位主角除去黄晓明扮演的日本军官。
其余都是在日伪政权中担任要职的公职人员,其中不乏家境显赫,大权在握的社会上层。
就如家境优渥的顾晓梦,本是富家千金,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如果这样看来,就算日本人掌权,他们依旧衣食无忧。
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民族危难之际,顾晓梦、吴队长等一批爱国志士,却能站出来跳出自己的阶级与生活。
顶着巨大的心理、酷刑压力,为抗日解放做出不懈抗争。
这不是一时的冲动,否则面对着那正常人难以忍受的刑罚,他们不会那样无畏不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两千年前的孟子如是说。
而片中的顾晓梦和吴队长将其一以贯之。
不得不令人钦佩。
而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当武田设计运用排除法将卧底锁定在顾晓梦和吴队长之间时,两人被关进牢中,做最后的试探。
此时,生死攸关,两人却在争着承担,敌人的监听使他们不敢出声,但写在对方手掌上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这也是我们党员所独具的担当精神和奉献意识。
敢在关键时刻挺身站出。
这也让我联想起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的遭遇,孟良崮战役中,俗称常胜将军的他,遭遇了军事才能同样卓绝的陈毅、粟裕部队。
双方都是不世出的名将,实力也旗鼓相当。
随着战局进入胶着状态,眼看进展艰难。
张灵甫便设计孤军深入我军的包围圈,企图牵制我方火力,待周围其他国军部队赶到,一举围歼。
可是,他错估了他的同僚,虽眼看他深陷险境,周围的国军将领却无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隔岸观火的结局便是张灵甫军全军覆没。
不久之后,周围的国军也被一一收拾,山东得到全面解放。
不得不令人为之唏嘘。
今天,我们国力富强,民族兴旺,在世界的声音也愈发洪亮。
都离不开这些仁人志士的献身。
正如一位国民党将军在战后哀叹:国民党之所以战败,是因为都想吃肉;而共产党的军队之所以战胜,是因为有人愿意啃骨头。
牺牲奉献精神是党能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
而目前,我国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或许不再需要人们去牺牲,但是我们作为党员还是要坚持奉献精神。
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在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的同时,也做好引领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