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24种树郭橐驼传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种树郭橐驼传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窥伺.(守候) 实以蕃.(蕃盛,多) 效慕.(羡慕) 隆然..(高起的样子) B .苟.使(假使) 根拳.(拳曲) 若.子(像) 生.枯(活着) C .故.土(旧) 日以离.(背离) 他植者...(他种的树) 既然.已(这样) D .自谓.(称) 伏.行(弯腰) 欲舒.(舒展) 其莳.(种植) 【解析】 C 项,他植者:别的种树人。
2.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 .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 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解析】 C 项与题干中的“且”均为“而且”义。
A 项,将要;B 项,姑且;D 项,尚且。
3.下列多义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A .⎩⎪⎨⎪⎧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B .⎩⎪⎨⎪⎧若.不过焉则不及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C .⎩⎪⎨⎪⎧不抑耗其实..而已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D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解析】 A . 所以。
B .如果;好像。
C .它的果实;那实际上。
D .即使;虽然。
4.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⑧而木之性日.以离矣⑨鸣鼓而聚.之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解析】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虞庆为屋虞庆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濡。
夫材生则挠,涂濡则重,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
”虞庆曰:“材干则直,涂干则轻,今诚得干,日以轻直,虽久必不坏。
”匠人诎,作之,成有间,屋果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检测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检测一、基础巩固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故乡..人号之“驼” 故乡:所以乡里的(人)B 。
驼业.种树 业:以……为职业 C.不抑耗其实..而已 其实:树木的果实 D 。
故病.且怠 病:被疾病折磨 解析: D 病:困苦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 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B .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也若弃 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C .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虽曰忧.(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 D .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传(记)其事以为官戒也解析: B .置:放在一边不管。
过:过多.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B 。
且.硕茂,早实以 蕃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解析: A .于是,趁机;B 。
一个为“并且,而且”,一个为“将要";C 。
一个为“因为”,一个为“所以”;D.一个为“但是”,一个为“这样”.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抑耗其实..而已B .既然..已,勿动勿虑C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解析:“其实”古义指“它的果实";“既然”古义指“已经这样";“疏密”古义指“疏松还是结实"。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解析:A .介词“把”;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6.1+种树郭橐驼传+Word版含答案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橐驼.(tuó)病偻.(lǚ)窥.伺(kuī)B.寿且孳.(zī) 勖.(mào) 缫.丝(sāo)C.莳.(shì) 饔.(yōng) 鸡豚.(tún)D.硕.茂(shuò) 飧.(sūn) 殆.(dài)解析:B项,“勖”应读“xù”。
答案:B2.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窥伺.(观察)实以蕃.(多)效慕.(羡慕)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B.苟.有能反是者(假使) 根拳.(拳曲,伸展不开)若.子(像) 生.枯(活着)C.其土欲故.(旧,指原来培日以离.(背离,远去)育树苗的土)他植者...(他种的树) 其置.也若弃(放)D.自谓.(称) 伏.行(弯腰)欲舒.(舒展) 其莳.(种植,移植)解析:C项,他植者:别的种树人。
答案:C3.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且.硕茂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解析:C项与题干中的“且”均为“而且”义。
A项,将近。
B项,姑且。
D项,尚且。
答案:C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窥伺.(sì)病偻.(lǚ)移徙.(xǐ)B.早实以蕃.(fán)根拳.(quán)暮抚.(fǔ)C.其莳.(shì)鸡豚.(tún)传.其事(chuán)D.长.人者(zhǎnɡ)勖.尔植(xù)早缫.而绪(cāo)2.下列对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脊背弯曲)名我固.当(本来)B.遂.而鸡豚(成,养大)故病.且怠(穷困)C.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根本)D.勖.尔植(勉励)字.而幼孩(养育)3.与例句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爪其肤以验其生枯A.驼业种树B.衣褐,从间道归C.以谋弱秦D.忠臣不必死节4.与例句加红部分文言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故不我若...也A.微斯人,吾谁与归....,遍于天下.... B.钩党之捕C.今子是之不察...兮,旦余济乎江湘....,而以察吾柑 D.哀南夷之莫吾知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柳宗元则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
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责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2019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六单元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晋朝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朝大诗人李白爱酒,杜甫有诗云“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宋代大文豪苏轼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唐朝的柳宗元爱树,他不仅爱种树,更能从种树中得到做人的道理、做官的道理。
任何民族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山水这一基本载体。
山以它的坚固稳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驼(tuó)病偻.(lǚ)窥.伺(kuī)B.寿且孳.(zī) 勖.(mào) 缫.(sāo)C.实以蕃.(fán) 饔.(yōnɡ) 鸡豚.(tún)D.茂硕.(shuò) 飧.(sūn) 殆.(dài)解析:B项,“勖”应读xù。
答案:B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实.以蕃实:结果实B.致.其性致:尽C.其培.欲平培:培土D.有类.橐驼者类:这一帮人解析:D项,类:像。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故乡人号.之“驼”②乃号.令于三军曰B.⎩⎪⎨⎪⎧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②不抑耗其.实而已 C.⎩⎪⎨⎪⎧①他植者则不然.②填然.鼓之D.⎩⎪⎨⎪⎧①其.乡曰丰乐乡②其.真无马邪 解析:A 项,动词,称/动词,下令;B 项,均为代词,它的;C 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不译;D 项,代词,他的/副词,难道。
答案:B4.下列各项中的“且”,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的“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且.硕茂,早实以蕃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解析:C 项与题干中的“且”均为“而且”义。
A 项,将近。
B 项,姑且。
D 项,尚且。
答案:C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4 种树郭橐驼传

其 土 欲故,其 筑欲 密。 既 然 已, 勿 动 要用原有的土,要把土捣坚实。已经这样做了,不要动它,
勿 虑,去 不 复
顾。其
莳也
也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不要再看它。栽的时候,要像抚育子
若 子, 其 置 也 若 弃, 则 其 女一样精心,栽好以后,就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这样它的
天 者 全 而 其 性 得 矣。 本:根。 天性才能保全,它的本性才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培:培土。
隆然伏行,
有 类 橐 驼 者, 故乡 人号
背脊突起,弯着腰走路,有点像骆驼的样子,所以同乡人称
之 “驼”。 驼 闻 之 曰:始:原来,当初。病:动词,“患了…… 他为“橐驼”。郭橐驼听到后说:病”。偻:脊背弯曲,即伛偻病。
然:形容词词尾。
“甚善。
名
我
固
当。”
故:所以。号:称呼。“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
已:副词,“不久”。顾:看望。甚:严重的。爪:名词作动词,“用
指甲(划破)”。验:检验,察看。本:草木的茎、干。虽:虽然。
忧之:担心它。故:因此。
我若:宾语前置,即“若我”。
问 者曰:“以 子 之道,移 之 官理,可乎?” 提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道理,移到为官治民上去可以吗?” 驼 曰:“我知 种树 而已, 理, 非吾 业也。 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_它__的__果__实_____。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_小__民___。 今义:人格卑劣的人。
(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__把__…__…__作__为__。 今义:认为。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6.23.2种树郭橐驼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基础提升]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佝瘘窥看移徙苛且偷生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答案 A解析瘘—偻,苛—苟。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代雷锋、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同志的微博能够从众多的名人微博中脱颖而出....,确实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②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③具有艺术气质的人,能够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稍纵即逝....,把每一笔画、每一个字都看作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
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的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⑤只有懂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不贪图蝇头小利,不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⑥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答案 C解析①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
用错对象。
②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用错对象。
③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使用正确。
④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儿,表示直到生命最后的阶段。
使用正确。
⑤花言巧语: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使用正确。
⑥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不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5月,参加北京国际合作高峰大会的国家将共建合作平台,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B.通过铁拳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对我们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 选修-诗歌散文 《种树郭橐驼传》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赏析本文题目是传记,《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中皆有“传”这一体例,多是叙述帝王将相名士之作。
郭橐驼不属帝王将相名士之列,只是民间一种树行家,作者以这么一个平凡如田间青草的人物为传,本身就颇含深义。
且看作者笔下之郭橐驼,何许人也?原名,不知,可见平凡。
相貌,隆然伏行,有类橐驼,丑陋。
对这么一个平凡而丑陋的乡邻,人们带有嘲讽意味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骆驼。
很形象,也很有点儿恶意。
没想到郭驼竟很赞许,“名我固当”,看来这个身有疾病的老人心理却很健全,一个“当”字是他处世之标准,可谓“背弯人不弓”。
不仅赞许,竟“舍其名”,还自称,这是一位多么善良,豁达的人呢?籍贯,丰乐乡;职业,种树。
种树之行,或种或移,或为观赏或为产果,没有不枝繁叶茂的。
在庄子的文章中,有很多人物,或残疾,或身怀绝技,这里的郭氏合而为一,皆有其性。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从后文中可知,他植者必不会被郭氏谢绝学习,明里学,暗里访,竟无人能及。
人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分干什么,这些他植者就是没看出门道。
无疑,这句话给郭氏增加了神秘色彩。
“窥伺”者何止同行,读者也心存好奇,恨不得一睹为快,早释心中疑团。
没想到郭氏的经验竟然如此简洁,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这简洁的道理却并非人人能懂。
天地万物皆有其天性,人们欣赏山石,以丑为美,以怪为美,正是看到了山石历经千年饱经沧桑,是自然变迁的见证。
若泯灭石的天性,方方正正一块石板,还有什么欣赏价值?近代龚自珍曾写过《病梅馆记》,托梅寓人,写出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好好一株梅树,人们的观赏品味却变了,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故商家“斫直,删密,锄正”,梅之天性被扼杀,君不见蓬蓬勃勃的梅花在国画中何其少也!可这却满足了一些人病态的欣赏心理。
根雕不象其它雕塑逼真,却能因势象形,使一截小小的只可供烧火用的树根发展其本性,艺术家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种植时,小心翼翼,“莳也如子”,如精心呵护小儿,不可有一丝疏忽;种植完毕,便再不动问!建议家长也细读此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4 种树郭橐驼传1.作家作品柳宗元(773—819),唐代、。
字,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
柳宗元的诗文具佳,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他的创作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渔翁》《江雪》)的创作上。
2.体裁与背景《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变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藩镇之争)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传记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繁政扰民现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
“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
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郭橐.驼()病偻.()名我固当.()窥伺.效慕()早实以蕃.()木寿且孳.()其莳.若子()好.烦其令()勖.尔植()缫.而绪()遂而鸡豚.()辍飧饔..()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
(1)病偻,隆然伏行(2)名我固当(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4)爱之太殷,忧之太勤(5)勖尔植(6)病且怠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
(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今义:(2)既然已古义:今义:(3)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今义:(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今义: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甚善,名我固当(2)故乡人号之“驼”(3)早实以蕃(4)字而幼孩(5)而卒以祸(6)传其事以为官戒(7)旦视而暮抚(8)鸣鼓而聚之(9)驼业种树7.判断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故不我若也。
句式类型:译文:(2)吾又何能为哉!句式类型:译文:(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句式类型:译文:8.一词多义因①因人成事②因材施教③陈陈相因④因势利导⑤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⑥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⑦于今无会因⑧因果报应⑨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⑩因噎废食病①病偻。
(得…病)②故病且怠害①不害其长②其实害之若①其置也若弃②若不过焉则不及③故不我若也而①鸣鼓而聚之②旦视而暮抚③而木之性日以离矣④早织而缕1.文学家哲学家子厚柳河东柳柳州韩柳《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三戒》(《黔之驴》)3.tuó;lǚ;dàng;sì;fán;zī;shì;hào;xù;sāo;tún;sūn yōng。
4.(1)脊背弯曲,驼背。
(2)的确,确实。
(3)繁殖。
(4)深厚;急切、殷切。
(5)勉励。
(6)困苦;劳乏。
5.(1)所以乡里人;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已经这样;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它的果实;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小民;人格卑下的人。
6.(1)名词作动词,给……起名。
(2)名词作动词,称呼。
(3)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4)名词作动词,养育,抚养。
(5)名词作动词,造成灾祸。
(6)名词作动词,作传。
(7)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8)使动用法,使……鸣响。
(9)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7.(1)句式类型:宾语前置译文:所以(这些种树的人)都不如我啊。
(2)句式类型:宾语前置译文:我又能做什么呢?(3)句式类型:宾语前置译文: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8.因①依靠、凭借。
②根据、按照。
③因袭、沿袭。
④顺着、就着。
⑤通过(特指通过某种关系)。
⑥趁机、趁。
⑦机会。
⑧原因、起因。
⑨于是,就。
⑩因为。
病①得…病。
②困苦。
害①妨碍。
②伤害。
若①像。
②如果。
③如,及,比得上。
而①承接。
②并列,又。
③表顺接,可译“于是”。
④通“尔”,你们。
1.郭橐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怎样写他种树业绩非凡的?第一问:郭橐驼是一个不知姓名,身份卑微,平凡朴实、豁达,身残而自信的农民。
①“不知始何名,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卑微及形象特征。
②“甚善。
名我固当”,残疾者多忌讳他人言其残疾,此人坦然接受“驼”名,还自谓“橐驼”,可见其坦荡明达,不因病偻而自卑,其言行中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第二问:文章从买树者、树、他植者三个角度,侧面写其业绩非凡。
从买树者来看,“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从“树”来看,“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从他植者来看,“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试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
作者在运用对比时,采用了总体对比和具体对比相结合的方式。
(1)总体上:郭橐驼和其他种树人的对比。
郭橐驼精于种树,其他人“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具体上又有两种方式的对比:①移植时郭橐驼“其莳也若子”,他植者则“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②移完后郭橐驼“其置也若弃”,他植者则“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3.文章是怎样运用类比手法的,起到了什么作用?(1)作者整体上从两个方面运用了类比:①种树与治民相类比:种树道理与为官治理百姓的道理相类比。
郭橐驼提出“木之天以致其性”和“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类比。
种树“其莳也若子”,类比对百姓要关怀爱护;种树“其置也若弃”,类比不要打扰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
②“他植者”对树“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
表面上是说种树的道理,实际上每一个种树的道理都类比着一个治国养民的道理。
(2)作用:作者通过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病偻(lǚ)早实以蕃(fán)窥伺(cì)寿且孳(zī)B.缫丝(sāo)其莳也若子(shì)辍学(chuò)不素飧兮(sūn)C.勖勉(xù)遂而鸡豚(tún)长人者(cháng)好烦其令(hào)D.橐驼(tuó)而卒以祸(zú)飧饔(yōng)传其事(zh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拘孪匍匐直截了当泰然自若B.厘定提练人才汇萃百废具兴C.累坠缩影咬牙切齿冠冕堂皇D.真缔边沿名列前矛与世常辞3.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窥伺(暗中观察)实以蕃(盛,多)效慕(羡慕)隆然(高起的样子)B.苟(假使)使根拳(拳曲)若(像)子生(活着)枯C.故(旧)土日以离(背离)他植者(他种的树)既(这样)然已D.自谓(称)伏(弯腰)行欲舒(舒展)其莳(种植)4.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能顺木之天B.其培之也C.虽曰爱之D.其实仇之5.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虽杀臣,不能绝也B.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曰爱之,其实害之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7.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8.下列句子中的“焉”,相同的两项是A.而揣惴焉摩玩不已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且焉置土石D.若甚怜焉E.万钟与我何焉9.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B.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C.既然已(“已”通“以”,以及)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10.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不抑耗其实..而召之..而已B.击木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已..D.既然1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体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体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应。
规劝讽刺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12.选出下列作品中不是柳宗元的一项是A.《捕蛇者说》《梓人传》B.《愚溪诗序》《钴姆潭西小丘记》C.《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盐铁论》D.《进学解》《柳子厚墓志铭》1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博尔赫斯在《沙之书》的开头,显得煞有介事。
只要继续研读下去,我们就会发现他在“说谎”,因为“沙之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B.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要安之若素。
只要你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C.讽刺假药代言人,是他锱铢必较的第一枪,此后常常在他的相声里拿这个说事儿;甚至,他连宋祖德都不放过,在博客里跟他对骂。
D.“达芬奇”之所以敢于以攻为守,主要是中国消费者无人撑腰。
当正义得不到伸张、法治得不到落实时,消费者就必然投诉无门,造假者就一定会颐指气使。
1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教师培训进修,让教师迅速地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恐怕是现在当务之急的事情。
B.如今,文化产业已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各地不断涌现出成功的案例,如上海的“外滩三号”、云南的“印象丽江”等。
C.这本《〈论语〉研究》的思想成果,不仅促进了儒学研究的长足发展,而且在研究孔子方面也很有学术价值。
D.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这次高温少雨天气已造成黄淮、江淮及重庆东部等地旱情比较明显,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已达中重度干旱。
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
①它是柳宗元离开永州后,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筹资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