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讲义济学(第六版)土地金融
合集下载
3.1-土地经济学-(第六版)-导论PPT课件

2021/3/12
12
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抽象思维方法 (二)系统分析方法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021/3/12
13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 世纪20年代。但在此之前,一些西方古典 经济学家,就对土地经济的若干问题进行 了研究。
2021/3/12
8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
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
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
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
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区位
利用、土地规模经济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
方面的经济问题。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
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2021/3/12
9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
2021/3/12
16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中国对土地经济问题系统和专门的研究始 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是在介 绍国外土地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创立 中国的土地经济学,处于启蒙和初创阶段。
2021/3/12
17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建 立起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对此,当时不少 人产生误解,以为土地公有制一建立,土地 经济问题就全部解决,因而长期以来忽视对 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直到1978年改革开 放以后,土地经济科学才重新受到重视。
▪ 在中国台湾地区,对土地经济问题和地政管理一 向比较重视,在大学开设有地政专业和土地管理
学系。不少专家学者对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地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4章-土地集约利用ppt课件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几点启示
(1) “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不是同一 概念,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 入的对比关系;而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 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命题并没有准确 表达该规律的本质。该规律的本质应是 “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
在土地经济学中,研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时, 把“报酬”定义为“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 动要素的生产率”,这样便于对问题进行研究。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只需研究物质形态(即使用 价值)的报酬就可以了,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除了要研究物质形态的报酬外,还需要研究价值 形态和价格形态的报酬。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 般生产领域。现代西方经济学已把“土地 报酬递减规律”扩大到一切生产事业和消 费活动的几乎无所不包的领域,而统称为 “报酬(收益)递减规律”。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7章土地规划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方向、结构 和布局,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配
置和高效利用。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经 济发展计划,制定每年的土地利
用计划,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通过土地用途的划分和管制,限 制土地的使用方向,保护耕地和
生态用地。
土地规划利用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通过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违 法违规行为。
土地督察制度
通过派驻督察员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
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处理,维护土地管理秩 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土地规划利用的理念和方法 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
02 土地规划利用的理论基础
土地是有限的,而人类对土地的需 求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利用土 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的外部性
土地资源的利用会产生外部性,如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外部 性影响,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保护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 规划农村用地,实现农村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土地规划利用
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促进 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
调发展。
土地资源保护
保护区域内的土地资源,防止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维护生态 平衡。
土地利用分区
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功能需求 ,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利用分 区,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7章_土地规划利用

2.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 产生这些特点?
3.在实践中,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市场供求变化 存在哪些矛盾?如何加以解决?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关键术语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复习思考题
1.怎样正确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实行 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
不经济问题。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土地规划利用与市场配置 的关系
(3)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4)对于一些不能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
场配置无能为力。
(5)土地在中国,尤其在农村,还具有社会福
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 构成
图7-1
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结构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 特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
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土地利用规划是由长期、中期、年度计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内容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2章-土地利用概论ppt课件

…
…
…
…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2)总投入能量平衡方程 j=1,2,3,…,n,Zj 是Zi的转置矩阵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Xi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平衡表表明:要想获得高产出,就必须高投入;掠夺性经营,即少投入或不投入,是很难获得高产出的。
100%
=
投
资
收
入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总
收
入
投
资
总
额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3)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100%
=
投
资
收
益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纯
收
投资总额
入
(或利润)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4)投资回收期。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和等于投资总额,或者用多少年收回全部投资。 投资回收期(年) 投资总额 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在中国利用土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3.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本质是什么?
农业的能量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输入物质能量转化为输出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从广义来讲,农业投入能量包括自然投入能量和人工投入能量。产出物能量是指成熟后的农作物所含有的生物产品能量。
…
…
…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2)总投入能量平衡方程 j=1,2,3,…,n,Zj 是Zi的转置矩阵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Xi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平衡表表明:要想获得高产出,就必须高投入;掠夺性经营,即少投入或不投入,是很难获得高产出的。
100%
=
投
资
收
入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总
收
入
投
资
总
额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3)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100%
=
投
资
收
益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纯
收
投资总额
入
(或利润)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4)投资回收期。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和等于投资总额,或者用多少年收回全部投资。 投资回收期(年) 投资总额 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在中国利用土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3.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本质是什么?
农业的能量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输入物质能量转化为输出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从广义来讲,农业投入能量包括自然投入能量和人工投入能量。产出物能量是指成熟后的农作物所含有的生物产品能量。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6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5.综合性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 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与此定义相近的还有江泽民同志的 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 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 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 足当代人的利益”。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 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 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 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 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 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 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 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发展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
第四阶段,实践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毕宝德 主编柴强李铃周建春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5章_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2.中国耕地的供求关系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耕 地的供求平衡?
3.在中国城市化加速时期,非农建设用地的供求 关系有哪些特点?如何实现其供求平衡?
2.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4.调整消费结构
5.利用新技术
6.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
一、农业用地需求
对中国来说,现在对土地的需求第一位的就是耕地, 在满足了人们对耕地的需求之外,才可言及其他。
影响耕地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土地生产率、国 民经济状况等。 人类对林地的需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木材的 需求。二是森林的生态功能。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
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3.社会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草地在人类的生活中也不可忽视。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非农业用地需求
非农业用地需求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 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 影响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 的变化,前者将引起土地需求总量的扩大, 后者导致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
土地经济学:第六章 土地金融

二、几种主要的估价方法
(二) 市场比较法
1 .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原理 市场比较法是根据市场中的替代原理,将待估土
地与具有替代性的,且在估价时点近期市场上交易的 类似地产进行比较,并对类似地产的成交价格作适当 修正,以此估算待估土地客观合理价格的方法。在同 一公开市场中,两宗以上具有替代关系的土地价格因 竞争而趋于一致 。
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土地市场具有区域性 特征。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经 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土地价格变动具有地区差 异性。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不同产业对土地又有不 同的要求,在不同位置上的地价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第三节 土地价格评估
一、宗地估价程序
1、 宗地估价的技术路线 估价程序为:
四、地价变动的规律性
(二)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
就总体来讲,土地价格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具体分 析,它并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在一定时期内上下波动, 呈现周期性变动特征。 ➢ 1.土地价格的周期性发展是其主要特征。 ➢ 2.土地价格变动受政府调节的影响。
四、地价变动的规律性
(三)土地价格变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土地年纯收益=生产总收入―生产总成本 5. 自用土地或待开发土地的年纯收益求取:
自用土地或待开发土地的年纯收益可采用比较法求取,即比 照类似地区或相邻地区有收益的相似土地的纯收益,经过区域 因素、个别因素的比较修正,求得其土地纯收益。
2.4还原利率的确定
2.4.1 综合还原利率、土地还原利率和建筑物还原 利率的关系。
(二) 市场比较法
4.所选取的比较实例的要求
(1) 与估价对象地块的用途应相同; (2) 与估价对象地块所处地段应相同; (3) 与估价地块的价格类型应相同; (4) 成交日期应与估价对象地块的估价时点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