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略读课文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0课《 金字塔》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0课《 金字塔》教学设计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金字塔的神奇,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10.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四 交流汇报,感悟不可思议
1.埃及共发现金字塔110座,位于首都开罗郊区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作为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迹,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也被认为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学习成果吧。
5.继续交流。(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呢?(列数字和作比较)
6.继续交流。(指名学生说)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作比较)
8.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你能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一下吗?(学生畅所欲言)
课件出示
推测一:金字塔运用了螺旋式建造法,就是沿四面墙壁建成螺旋式的阶梯状,一边上楼梯,一边往上盖。这样就不需要用到杠杆、撬棍和起重机。
13.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附近?(这与古埃及人的生死观有关系,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代表生命结束,进入亡灵世界。)
14.这些船可能会有哪些用途呢?
15.搜集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学生自由介绍)
16.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金字塔夕照》,感受到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我们通过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感叹金字塔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对埃及金字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探索金字塔中的未解之谜。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第三自然段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2教时14、埃及的金字塔第一教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学习第一段,图文结合,整体感受埃及金字塔的高大、宏伟。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词语,以及金字塔为什么成为七大奇迹之一?预习提纲:1、自学课文:自学课文(1)读文、质疑、批注;(2)抄词组词、解词;(3)读文、分段、概括段意。

2、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材料。

教学流程:读题解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掌握——读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步骤:一、读题解题,了解学情。

1、读题,请学生介绍“埃及”、“金字塔”?(教师介绍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2、第一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通过自学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3、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检查字词掌握。

1、同桌共同放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难读的句子。

2、指读课文,帮助正音。

出示生字,读,注意音形。

3.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傲对碧空摩天大厦巍然屹立4、读习题3中词语,选择其中几个说词语说一段话。

三、读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同桌讨论给课文分段。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自然段)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段:(2—3自然段)金字塔的用途、名称的由来及构造。

第三段:(4—5自然段)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第【1】篇〗一、课题:金字塔二、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散文和非连续性文本,感知它们的不同。

(2)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3)通过这两种形式的文本,了解金字塔。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本课,整体感知(1)默读99页—102页的内容。

关于这一课的文章,你有什么发现?(二)逐篇阅读,了解金字塔(2)读第一篇:读这篇散文,感受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和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

(谈谈金字塔之美,作者想到了什么。

)(3)读第二篇:你觉得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体现在哪里?你觉得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谈谈你的看法。

(三)初识非连续性文本(4)你觉得非连续性文本都有哪些特点?(内容不连贯,但围绕一个主题或目的;图文结合,信息量大;提高阅读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5)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非连续性文本?(四)课堂小结第一篇和第二篇,你更喜欢哪一种形式(散文、非连续性文本)?理由是什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

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1.课件感知: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

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20《金字塔》(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0《金字塔》(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字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金字塔”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古埃及文明的赞美之情。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金字塔》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古埃及文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字塔的描写,表达了对古埃及文明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金字塔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古埃及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金字塔的壮丽。

3.讲解课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字塔的雄伟。

同时,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金字塔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

六、板书设计《金字塔》壮丽——雄伟文化——智慧赞美——敬仰七、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金字塔的短文,可以描述金字塔的壮丽,也可以谈谈自己对古埃及文化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金字塔的雄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注重了对生字词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金字塔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古埃及文化了解不多,对于金字塔的象征意义理解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历史文化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步操作,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

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字塔的雄伟。

20《金字塔》(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0《金字塔》(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金字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金字塔的相关知识,认识金字塔的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地了解金字塔的形状和结构。

(2)运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培养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认读“蒂、顶、端、尼罗、象形、神秘”等生字词。

3. 课文内容理解:理解课文描述的金字塔形状、结构和历史价值。

4. 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绘制金字塔的图片或制作模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金字塔的相关知识,认识金字塔的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金字塔历史价值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资料、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模型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金字塔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埃及金字塔》,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指导情感处理。

3. 生字词学习(1)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内容理解(1)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金字塔的历史价值。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金字塔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金字塔的图片或制作模型。

(2)搜集其他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建筑,进行比较和分享。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字塔》教案(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字塔》教案(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字塔》教案(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金字塔》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金字塔的壮观景象,引发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图片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金字塔背后的古埃及文明以及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好奇心,但也可能存在对古文化难以理解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金字塔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激发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对金字塔背后的古埃及文明有所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金字塔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课堂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金字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金字塔产生兴趣,进而引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巩固学习成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金字塔背后的古埃及文明,如金字塔的建筑原理、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字塔》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字塔》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字塔》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1.1 教材内容
《金字塔》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挖掘金字塔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传达了探究精神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生词词语;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其中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相关生词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金字塔的神秘之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学习内容
•第一段:通过带领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了解金字塔的历史渊源,引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探究。

•第二段:分组讨论,探究金字塔建筑的奥秘,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第三段:使用角色扮演、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3 拓展讨论
通过提出问题、展示相关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对金字塔进行深入探究,培养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课后作业
•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自由选择一个历史文化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展板或写一篇短文。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金字塔为题目,写一篇感想文。

五、评价与反思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并及时给
予反馈。

同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金字塔》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为老师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和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和科学的修建过程。

3、感受古埃和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埃和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和科学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和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1、出示烈士陵园塔和海会寺双塔等各种各样的塔,过渡到“金”字,再过渡到金字塔。

2、板书并交流课题说一说从题目中你最想知道什么?(同学交流问题)二、朗读课文,感悟重点1、自主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还不少,请带着自身的问题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了自身的问题。

2、同学交流,自主释疑。

说一说通过朗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1)第一段交流。

(播放课件)让同学用第一段中的词语来描绘你所看到的金字塔。

(2)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宏伟、精巧和科学建造3、找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承上启下)4、学习“宏伟和精巧”局部。

(1)课文哪局部是写金字塔“宏伟而精巧的”?(第3自然段)(2)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宏伟,哪些句子写精巧?(3)同学汇报:教师指导朗读A、高146米多,相当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指导朗读:我们的教学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

B、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C、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假如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D、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字塔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

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借物写人,借“金
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

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作者介绍】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古埃及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

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金字塔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

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

位于埃及开罗西萨市南郊沙漠中,在金字塔的前方,为著名的景点。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人面狮身像”。

至今仍然没有人确定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

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

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

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有关文章
埃及的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

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

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

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

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

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

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铸()愧()熠()遐()埃()
寿()魂()皆()假()挨()
非()逢()监()放()甚()
菲()缝()滥()淤()湛()
二、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金灿灿
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

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从第二句“沙海”一词,我们了解到沙漠的()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描写一下你的文具盒吧。

参考答案:
一、铸造寿命;愧疚灵魂;熠熠生辉皆大欢喜;遐思假期;埃及挨着;非常不菲;相逢缝隙;监视泛滥;放学淤泥;甚至精湛
二、红彤彤白茫茫黑乎乎黑幽幽白花花绿油油
三、1.熠熠发光 2.泛滥 3.令人惊叹
四、1.沙漠中、尼罗河沿岸广大 2.赞叹 3.色彩视觉
五、示例:我有一个长方形的文具盒,它长20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

盒面上那精致的图案,特别引人注目:那活泼的小红兔,正对着我“微微笑”。

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桔子,它们表情不一: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愁眉苦脸,有趣极了。

文具盒不光图案逼真,漂亮,而且样式新颖,使用方便。

轻轻打开“文具城堡”的“大门”,你就会发现:“居住”在内的文具还真不少呢。

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性格爽直的钢笔和几支普通的铅笔,都被削得尖尖的放在那里,无声无息,仿佛在酣睡。

一支黑色三角形的水芯笔也排在哪儿。

掀开上层,下层又分成几个格:又细又长的格内,分别“住着”自动铅笔和铅芯;自动铅笔旁又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房子”,“房主”分别是刨笔刀和橡皮檫。

文具盒,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管着我的学习用品,为我服务,他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干部、教师、学生掌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有关法规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1.法规政策教育
各类安全法规和政策是安全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政策水平,增强安全意识,达到零指标。

2.安全知识教育
主要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须知》一书的教育及其他有关资料教育。

每学期至少一次大型的安全知识教育。

3.典型经验和事故的教训教育
学校第一负责人根据上级的通报情况,结合本校与兄弟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

从事故教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4.经常性安全教育
每学期每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一次,全校性教育一次,红领巾广播站安全教育每周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