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
最新阿房宫赋教案设计(精选6篇)

最新阿房宫赋教案设计(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阿房宫赋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情感目标: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赋”、作者及写作背景;讲解第一、二节教学过程:1、介绍“赋”这个单元的课题很有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这是指上给皇帝的奏章;“滕王阁序”中的“序”,是序言,是介绍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师说”的“说”我们多次学过,这是一种议论文体。
以上这些课文的文体在题目中就作了交代。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阿房宫赋》的“赋”是什么文体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86页臧克家写的一篇作品欣赏。
看了这段话后,你获得了哪些有效信息?[明确] “赋”是有诗衍变而成的一种文学体制;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辞人之赋徒有华丽的外表,而诗人之赋不但文词优美,而且意义严正;《阿房宫赋》属于诗人之赋。
[幻灯] 赋用作文体的名称,较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这可以说是由铺陈发展到以赋名篇的肇始。
至于什么是赋呢,我们曾经粗略的提到“赋者,铺也”。
《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
它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词藻。
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的美。
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学完《阿房宫赋》之后,相信大家就能感受到这种美了。
赋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这样几个阶段。
2、作者至于作者杜牧,大家曾经学过他的《泊秦淮》,注释1里也有,这里我们就不作介绍了。
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3、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阿房宫赋》教案(5篇)

《阿房宫赋》教案(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学案1.了解与写作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晚唐杰出的诗人。
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杜”)。
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别墅在樊川(长安县),故名)。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
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
2、了解文体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二、赏析学案1、文章题为“阿房宫赋”,都铺陈夸张地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在写作上起何作用?回答提示:第一段:极力描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二段:极力描写阿房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阿房宫这样的建筑、生活说明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因而残酷剥削、横征暴敛——导致灭亡,就以意在借古讽今,并为下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
2、为议论的两段概括主旨,注意体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回答提示:第三段:秦搜刮虐待百姓导致灭亡(不恤民力导致灭亡)。
第四段:讽喻唐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不要重蹈秦的覆辙。
3、课文末出现了四个“后人”,都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回答提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后人”暗指唐统治者。
其余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第二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李湛);第三个暗指敬宗以后的统治者;第四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之类)。
4、文末一段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根据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二条)。
阿房宫赋 教案(7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本文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本文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本文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时代背景。
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阿房宫赋》的文本阅读和解析。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和写作来提高文学素养。
2.2 教学手段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房宫赋》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文献: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供学生参考。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先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分析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阿房宫赋》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阅读和解析《阿房宫赋》全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课时: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第四课时: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总结本章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文学素养的提高情况。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阿房宫赋》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的文本及其注释。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类似的赋文或诗歌。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篇1设计指导思想《阿房宫赋》脍炙人口,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美誉。
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
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文 , 体物写志也。
”因此,它对于事物的描写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陈夸大之能事;结尾局部那么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挖苦之意。
“体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写志”。
《阿房宫赋》一二两节属于“体物”,三四两节属于“写志”。
先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志”〕,再去欣赏“体物”局部,更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体物”的重要意义,从而掌握赋的特点。
另外,假如按照传统教法先介绍写作背景再研究课文,学生可能不会留下太深入的印象。
但假如就文中的某一相关语句而顺势抛出写作背景,效果就好得多了。
由于本文的文体特征,诵读也应是学习本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培养他们背诵的才能。
教学目的1.理解赋的特点。
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大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2.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罪恶。
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3.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的作用和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文“体物”和“写志”的各自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一、导入上一篇课文我们学习的是《六国论》。
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六国____的原因是贿赂秦国。
六国____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虽然嬴政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____,但这个强大的封建王朝还是防止不了走向____的命运。
秦朝____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晚唐诗人杜牧在他的《阿房宫赋》一文中也表达了他本人的看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阿房宫赋》。
二、本文的构造层次是怎样的?分析^p :全文四段可分两大局部。
阿旁宫赋教案及说课稿

《阿房宫赋》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认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2.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3. 领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句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阿房宫赋》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相关背景资料,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唐代历史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2)阐述《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句的意义;(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和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人的悲愤;(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杜甫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秦朝灭亡的教训一直是后人感兴趣的话题,贾谊在《过秦论》已经分析过秦亡的原因,这节课我们再看看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怎样总结秦亡的原因的。
二、回忆司马迁
【旧知回顾】学生回忆、发言:大家在小学初中学过杜牧的哪些诗歌?
【教师归纳】
同学们已经学过的杜牧的诗歌有《清明》《山行》《赤壁》等。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又号称杜紫薇(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
晚唐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童年在樊川别墅度过,生活富裕快乐。
祖、父相继去世后,家境日益贫困。
穆宗长庆二年(822),20岁的杜牧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时,杜牧写了《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时进士及第。
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
宣宗大中二年(848),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大中六年(852),迁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杜牧生当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
杜牧从小有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
这决定了杜牧的诗题材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
七言绝句名篇迭出,脍炙人口。
三、朗读课文
【介绍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关于写作缘由,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篇赋借古讽今,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
阿房宫,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两年后秦始皇死,继位的秦二世继续修建。
不久,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焚毁。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六国后,“始皇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赋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特征,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