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基因工程菌大规模培养
《生物工程导论》考试重点

生物工程导论1、生物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活的生物体或它们的一部分。
2、基因工程中一般都使用松弛型质粒载体。
两种常用的质粒载体为pBR322和pUC19.3、用于原核生物宿主的载体:①质粒载体。
②噬菌体载体。
③柯斯质粒:用于真核生物宿主的人工载体大多具有大肠杆菌质粒的耐药性或噬菌体的强感染力,同时还应满足携带真核生物目的基因大片段DNA的要求。
4、质粒载体:①质粒载体pBR322(原核质粒常见)②pUC195、用于真核生物宿主的载体:①YIP载体。
②YRP载体。
③YAC载体。
④其他质粒:BAC是以细菌F因子为基础组建的细菌克隆体系。
6、用于植物宿主的载体:①Ti质粒。
7、基因组文库的筛选:⑴DNA杂交法。
双链DNA分子可以通过热处理或碱变性的方法变性成单链DNA分子。
加热后缓慢冷却的过程称为退火。
退火后有的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来自于不同的DNA分子,即形成了杂合DNA分子。
⑵免疫反应法:若一个目的基因DNA序列可以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那么只要出现这种蛋白质,甚至只需要该蛋白质的一部分,就可以用免疫的方法检测。
⑶酶活性法:如果目的基因编码一种酶,而这种酶又是宿主细胞所不能编码的,那么就可以通过检查酶活性来筛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
8、将外源重组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很多,其中转化(转染)和转导主要适用于原核的细菌细胞和低等的真核细胞(酵母),而显微注射和电穿孔则主要应用于高等动植物的真核细胞。
转化过程包括制备感受态细胞和转化处理。
9、1982年,第一基因工程药物人胰岛素就在美国的EliLilly公司研究成功并投放市场。
第一类基因工程药物主要针对因缺乏天然内源性蛋白所引起的疾病。
第二类基因生物工程药物属于酶类。
第三类基因工程药物属于疫苗。
第四类产物单克隆抗体既能用于疾病诊断,又能用于治疗。
10、1989年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干扰素-alb上市,标志着我国基因工程制药实现了零的突破。
11、在基因组工程研究中,采用的载体是人工染色体。
基因工程菌构建的方法和步骤

基因工程菌构建的方法和步骤哎呀,这可是个大话题啊!基因工程菌构建的方法和步骤,听起来就让人觉得高深莫测。
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清楚的。
咱们就从头开始吧,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基因工程菌。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种生物体的基因提取出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体里,让它变得更强大、更有用。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药物、食物和其他有用的东西了。
那么,怎么才能构建出一个好的基因工程菌呢?这可是个技术活儿,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步骤。
咱们先来看看第一步:提取基因。
提取基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需要从一种生物体中提取出它的DNA,然后把它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里。
这个过程叫做转化。
转化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条件,让DNA能够成功地转移到目标生物体里。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耐心和细心。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基因提取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就是为了把基因放到目标生物体里去。
这个过程叫做克隆。
克隆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条件,让基因能够成功地转移到目标生物体里并且正确地表达出来。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耐心和细心。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好了。
接下来就是第三步:转化目标生物体。
转化目标生物体就是为了把基因表达载体放到目标生物体里去。
这个过程叫做转化。
转化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条件,让基因表达载体能够成功地转移到目标生物体里并且正确地表达出来。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耐心和细心。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到目标生物体里去了。
接下来就是第四步:筛选阳性细胞株。
筛选阳性细胞株就是为了选出那些能够成功表达出我们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细胞株。
这个过程叫做筛选。
筛选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条件,让阳性细胞株能够被成功地筛选出来。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耐心和细心。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选出了阳性细胞株。
接下来就是第五步:扩大培养规模。
高中生物IB模块知识点整理(选修一和选修二)

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课标内容:
1, 概述农业生产中繁殖控制技术。
2, 列举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3, 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2,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划线分离就是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划线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小时后,一个细菌细胞就会繁殖成许多细菌细胞,形成菌落,不会重叠。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有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用于基因工程的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由于工程菌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的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
3,"活动:参观设施农业"不作要求。 二、知识要点(注意联系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遗传育种等问题):
1,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它们的生长发育受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的影响。内因是指基因潜力,是优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内在保证。外因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因此,耕地面积的减少,但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却日益增长,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基因潜力、控制和改善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4,设施农业是指用一定的设备,在局部范围内改善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为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产品的储存、保鲜提供适宜乃至最佳的条件,从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它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其特点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其意义是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地域和季节的"自然限制",不仅使单位面积产量及畜牧个体生产量大副增长,而且保证了农牧业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和肉、蛋、奶的全年均衡供应。
基因工程菌的大规模培养及高密度发酵技术

基因工程菌的大规模培养及高密度发酵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模块实验一:基因工程菌的大规模培养及高密度发酵技术创建人:时间:2013-04-17 【点击数: 482】实验一:基因工程菌的大规模培养及高密度发酵技术1.实验目的(1)掌握工程菌大规模培养及高密度发酵技术的原理。
(2)学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的技术方法。
2.实验原理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是增加重组蛋白产率的最有效的方法,高密度发酵在增加菌密度的同时提高蛋白的表达量,从而有利于简化下游的纯化操作。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受表达系统、培养基、培养方式、发酵条件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最佳的发酵工艺。
发酵工艺优化的研究可通过每次改变一个因素或同时改变几个参数来进行,然后运用统计学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工程菌提高分裂速度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满足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的选择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成分选择上,要尽量选取容易被工程菌利用的营养物质,例如,普通培养基中一般是以葡萄糖为碳源,而葡萄糖需经过氧化和磷酸化作用,生成1,3-二磷酸甘油醛,才能被微生物利用,即用甘油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可缩短工程菌的利用时间,增加分裂增殖的速度。
目前,普遍采用6g/L的甘油作为高密度发酵培养基的碳源。
另外,高密度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的浓度也要比普通培养基高2~3倍,才能满足高密度发酵中工程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当然,培养基浓度也不可过高,因为过高会使渗透压增高,反而不利于工程菌的生长。
补料的流加方式直接影响着发酵的效果。
分批补料培养的特点是,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补充培养基,使菌体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稳定的生长速率,从而达到高密度生长。
但是在补料流加过程中既不能加入得过快,也不能加入得过慢。
过慢则无法满足逐渐增加的菌体生长需要,同时也使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抑制性副产物大量积累;而过快则使携带目的蛋白的质粒没有充裕的时间复制,降低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而且快速的细菌生长还易引发质粒的不稳定性。
第七章 酵母基因工程

Divid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aker’s yeast) cells
一. 酵母克隆载体
① 能在E.coli中克隆和扩增。 Ori ②有大肠杆菌的选择标记 Ampr、Tetr。 ③ 有酵母的选择标记 Leu2+、His+、Ura3+、Trp1+;
如pYF92:
pBR322 2m 酵母his 3+
2m质粒: 酿酒酵母的内源质粒,长度是2m 。含有自主 复制起始区ori和STB序列(使质粒在供体中维 持稳定)。
特点:
①很高的转化活性(103-105转化子/微克 DNA). ②拷贝数多(25-100分子/细胞)。 ③比YRp稳定。
YEp24
亮氨酸lue2—β-异丙基苹果酸脱 氢酶
• 该酶是把丙酮酸转化成亮氨酸的代谢酶之 一.只要使用亮氨酸lue2突变的营养缺陷型 酵母作受体,载体上带有亮氨酸lue2基因就 能在不含亮氨酸的培养基上实现转化克隆 的筛选(书170页图).
四. 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
(1)优点 ①对其遗传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比较深入。 ②小量培养和大规模反应器中都能生长。 ③已经分离出很强的启动子。 ④有翻译后的加工。 ⑤本身自然分泌很少,便于胞外蛋白的纯 化。 ⑥安全性高(FDA确认的安全生物),不 需要宿主的安全性检验。
④不稳定,容易丢失。
(3)着丝粒质粒(YCp) 在YRp质粒中插入酵母染色体的着丝粒 区。 YRp质粒 酵母着丝粒 特点: ①行为像染色体,能稳定遗传。 ②单拷贝存在。
③不易从细胞中提取。
(4)附加体型载体(YEp) 由大肠杆菌质粒、2m质粒及酵母染色体 DNA选择标记构成。 大肠杆菌质粒 2m质粒 酵母选择标记
基因工程思考题

《基因工程》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简述基因操作、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的关系。
2. 为什么说基因工程是生物学和遗传学发展的必然产物?3. 简述基因的结构组成对基因操作的影响。
4. 谈谈你对gene的认识,并简要说说gene概念的演变过程.5. 如何理解gene及其产物的共线性和非共线性?6. 试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谈Gene Engineering诞生的基础.第二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支撑技术1. 试比较原核基因组与真核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 试比较原核基因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方式和特点3. 分析比较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异同点?4. 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简述影响DNA在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5. 小量制备质粒DNA,用质粒中特定的酶切发现切割不动,试分析可能原因及克服方法?6. 在基因操作实践中有哪些检测核酸和蛋白质分子量的常规方法?7. 印迹分子杂交有哪些种类,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些方法。
8. 核酸分子的标记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9. 由mRNA反转录成cDNA和DNA的PCR扩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酶催化反应过程,如何将两个过程联系在一起,实现由mRNA起始扩增出DNA?10. Primer是PCR反应体系的四大要素之一,PCR的许多应用都是通过primer设计来实现的,请问primer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11. 在PCR反应的后期,或者循环次数过多时,反应体系中就会出现一种所谓的平台效应(Plateau effect),请问什么叫Plateau effect?产生Plateau effect的原因有哪些?12. 在对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时,有时会出现拖带或非特异性扩增条带,请分析其原因?如果检测结果是看不到DNA带或DNA带很弱,那又是为什么?13. 通过双向蛋白质电泳发现某蛋白质与某植物的一种表型密切相关,若要利用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来转基因植物,试问如何分离得到该基因?14. 现有一序列已知的DNA片段和一序列未知的DNA片段,你分别如何设计测序策略?15. 设想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你希望知道一个基因或一段DNA的序列?16. 什么叫有性PCR?有性PCR导致DNA重组的分子机制跟体内重组有何异同?17. Explain the PCR. List the steps in carrying it out; include all the components and special conditions, explaining why each one is used. Illustrate the process with appropriate labels. Use the correct scientific terminology in your explanation.第三章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条件1. 试指出影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切割效率的因素.2. 在酶切缓冲液中,一般需加入BSA,请问加入BSA的作用是什么?并简述其原理?3. 何谓Star activity?简述Star activity的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4. 某DNA序列中存在DpnI酶切位点,以此DNA为模板,在体外合成DNA序列,当用该酶进行酶切时,发现切割不动,试分析可能原因?5. 天然的质粒载体(plasmid vectors)通常需经改造后才能应用,包括去除不必要的片段,引入多克隆位点等。
(完整版)生物技术制药习题答案(夏焕章版)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2.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一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二是基因药物;三是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四是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4.生物技术的发展按其技术特征来看,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5.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选择题1.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A )A 细胞工程B 蛋白质工程C 酶工程D 基因工程2. 第三代生物技术( A )的出现,大大扩大了现在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A 基因工程技术B 蛋白质工程技术C 海洋生物技术D细胞工程技术3.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D )A 青霉素B 淀粉酶C 乙醇D 氯化钠4. 下列哪组描述(A )符合是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A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B高技术、高投入、低风险、高收益、长周期C高技术、低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D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短周期5.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C )的测序工作A10% B5% C 1% D 7%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的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学药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生物技术药物一般说来,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来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3.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生物药物。
简答题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是什么?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征是:(1)分子结构复杂(2)具有种属差异特异性(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4)稳定性差(5)免疫原性(6)基因稳定性(7)体内半衰期短(8)受体效应(9)多效应和网络效应(10)检验特殊性2.简述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技术特征和代表产品?(1)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酿造技术,所得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属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
基因工程菌培养的研究背景实验流程

基因工程菌培养的研究背景实验流程
基因工程菌培养的研究背景和实验流程
09生物制药房志文 A090501002
一、研究背景
基因工程菌株培养是传统发酵工艺的延伸和发展。
而微生物发酵主要是为了获得它们的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外来物质的活性和产率就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些转基因工程菌的培养获得的药物也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是为了获得大量的基因表达产物。
这类物质是相对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的重组质粒上的外源基因所合成的、细胞并不需要的蛋白质。
在基因工程菌的发酵中,菌体的政治和产物的表达都是在对数期完成的,所以,发酵工艺的改进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实验流程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文库中获得、人工合成、PCR)
2、表达载体的构建(原核/真核)
3、重组工程菌的形成
4、外源基因的导入(电穿孔、氯化钙、微注射)
5、重组菌体的筛选(抗药性筛选法、限制性酶切图谱法)
6、表达产物的鉴定(蛋白质生物结构鉴定法)
确定工程菌之后便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发酵生产。
工程菌工业化培养中,产物产率往往比实验室培养的产率低,所以要更加注意对发酵过程有影响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基因工程菌的培养
7.1 工程菌的稳定性
一、工程菌不稳定的表现
工程菌的不稳定实际上包括质粒的不稳定及其表达产物的不稳定两个方面。
具体表现为:质粒的丢失、重组质粒发生DNA片段脱落和表达产物的不稳定。
二、引起工程菌不稳定的一些因素及对策
工程菌稳定与否,取决于质粒本身的分子组成、宿主细胞的生理和遗传特性及环境条件等三个方面
工程菌不稳定的因素:控制基因的过量表达,菌体的比生长速率,培养温度,培养基的组成
1、培养基的组成
质粒在丰富培养基比在低限培养基中更加不稳定。
合成培养基往往有利于宿主细胞的生长,但不利于外源基因的表达。
2、培养温度
进行工程菌培养时必须探索其最佳培养温度。
通常低温有利于重组质粒的稳定遗传。
3、菌体的比生长速率
如果宿主菌的比生长速率比工程菌的大,质粒将严重丢失,导致工业上倒罐;如果宿主菌的比生长速率比工程菌小,大量繁殖时因竟争性利用基质,宿主细胞将会受到抑制,对发酵影响不大。
4、控制基因的过量表达
外源基因表达水平越高,重组质粒就越不稳定。
可以采用两阶段培养法,即在发酵前期控制外源基因不过量表达,使质粒稳定遗传,到后期通过提高质粒的拷贝数和转录、转译效率使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控制外源基因过量表达的方法:
1)如构建含可诱导启动子的工程菌,这种工程菌发酵生产时,可选择培养条件使启动子受阻遏制一定时间,
在此期间质粒稳定遗传,然后通过去阻遏(诱导)使质粒高效表达;
2)采用温度敏感型质粒,温度较低时质粒拷贝数少,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时质粒大量复制、拷贝数剧增。
7.2 高密度培养
为了大量获得基因工程产品,通常采用高密度培养技术,即提高菌体的发酵密度,最终提高产物的比生产率(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产物的产量)的一种培养技术,通常指分批补料发酵技术。
这样不仅可减少培养体积、强化下游分离提取,还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设备投资,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一、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成功的关键是补料策略,即根据工程菌的生长特点及产物的表达方式采取合理的营养流加方案。
在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中,合理流加碳源降低“葡萄糖效应”是成功的关键。
常见的流加技术有:恒速流加、变速流加、指数流加和反馈流加。
1、恒速流加
限制性基质以恒定流速流加进入发酵罐中供细胞生长和代谢用的一种培养技术。
通常以补料前的耗糖速率作为流加补料速率。
特点:
1)相对于发酵罐中的菌体来说,营养物的浓度逐渐降低;
2)比生长速率也慢慢降低;
3)菌体密度呈线性增加。
2、变速流加
限制性基质以变速或梯度增加流速流加进入发酵罐中供细胞生长和代谢用的一种培养技术。
特点:
1)这样可以克服恒速流加中营养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的缺陷,菌体在较高密度下通过流加更多营养物
质来促进菌体的生长,并对产物的表达有利。
2)比生长速率不断改变。
3、指数流加
恒定比生长速率的一种流加限制性基质的培养技术。
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补料技术。
特点:
1)流加速度指数增加,菌体密度也指数增加;
2)它能够使发酵罐中基质的浓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乙酸的积累;
还可以通过控制流加速率来控制菌体的生长速率,使菌体稳定生长的同时有利于外源蛋白的充分表达
4、反馈流加
以发酵参数,如pH、DO、OUR、CER和菌体浓度,作为控制对象,控制流加速度,使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的一种流加培养技术。
常见的有恒pH法和恒溶氧法。
A 恒pH法
大肠杆菌代谢葡萄糖产生乙酸将导致pH的降低,因此pH降低速率与葡萄糖消耗速率成正比。
当pH降低过快时,说明葡萄糖过量,来不及完全氧化,产生了过量乙酸,即流加速度过快,此时应将其流加速度减慢;否则相反。
B 恒溶氧法
发酵过程当葡萄糖耗尽时,发酵液的溶氧将迅速升高。
因此,发酵过程中溶氧水平和糖流加速率与工程菌的酵解过程和代谢物的完全氧化有很大关系。
具体表现为:
1)缺氧即溶氧值低将迫使糖代谢进入酵解途径,产生乙酸,对工程菌培养不利;
2)当补糖速率过快时,将导致部分糖无法及时氧化而进入酵解途径。
因此,可通过控制流加速度来控制
溶氧水平,降低乙酸的积累。
具体控制策略:
1)当溶氧过低时,说明葡萄糖过量,此时应降低流加速率;
2)当溶氧过高时,说明葡萄糖即将耗尽,此时应加大流加速率。
二、重组酵母菌的高密度培养
酵母是外源基因另一个常用的表达系统。
其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酵母可达到更高密度培养,100 g /L(干细胞), 400 g/L(湿细胞),500 OD600
2)酵母一般很少分泌杂蛋白,这样便有利于外源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3)重组产物的表达水平高,毕赤酵母的表达水平比酿酒酵母高10~100倍;
4)酵母作为一种模式真核生物,象许多真核生物一样,它分泌的蛋白质一般都要经过一次或多次对其功
能或稳定性至关重要的翻译后修饰—糖基化,糖基化能保证蛋白质进行适当的折叠,从而保护蛋白质免受蛋白酶的降解作用,这在重组蛋白药物中是十分重要的;
5)同样糖基化使外源蛋白在宿主细胞中出现错误折叠的可能性比细菌要小得多,不像大肠杆菌一样外源
蛋白常存在于包涵体中,则便能简化外源蛋白的分离和纯化工序。
常见的酵母表达系统有酿酒酵母和毕赤酵母,下面主要介绍重组毕赤酵母的高密度培养
1、原理
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为甲醇利用型酵母,能以甲醇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
甲醇利用途径的第一个酶为醇氧化酶(AOX)。
生长在限量甲醇中的细胞能诱导出大量该酶,而生长在甘油、葡萄糖或乙醇中的细胞却不能产生该酶。
因此,可利用醇氧化酶基因(AOX1)作为强启动子来构建表达系统而高效表达外源蛋白。
2、影响外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因素
1) 表达菌株:最常用的宿主菌为GS115(his4),为his营养缺陷菌。
2) 表达载体:对于非分泌蛋白采用胞内表达载体,对分泌蛋白则选择分泌型载体
3) 选择强启动子:最常用的启动子为AOX1启动子
4) 信号肽的选择:影响外源蛋白质分泌关键因素是外源蛋白基因本身,但是利用信号肽能更好地分泌蛋白。
5) 增加外源基因整合拷贝数:毕赤酵母载体在宿主染色体上大多数为单拷贝整合,而且即使单拷贝也能获得较高产量,但是也有一些例子表明提高拷贝数可大大增加表达水平。
6) 转化方法的选择
通过不同的转化方法提高拷贝数。
毕赤酵母的转化方法主要有电激法、原生质体法和氯化锂法。
3、高密度培养技术
具体方法主要是下面的所谓“三段法”
第一阶段,在甘油或葡萄糖为碳源的合成培养基中进行工程菌的分批培养,以积累菌体细胞;
第二阶段,在限制生长速率下流加甘油或葡萄糖的流加补料培养,以进一步提高菌体量;
第三阶段,即诱导阶段,开始较低速度流加甲醇,以诱导外源蛋白的表达。
近年来,又出现了所谓混合补料工艺,即在诱导阶段,以一定比例和速度流加甲醇和甘油混合料液。
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1) 提高细胞存活力;2) 缩短诱导时间;3) 提高重组蛋白的生产速率。
但是过量甘油的流加,又将抑制甲醇利用途径,导致外源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
重组毕赤酵母的大规模培养的高密度培养时要注意控制代谢副产物乙醇的量,同时还要注意控制甲醇的流加量,它们都将抑制细胞的生长,后者还将影响表达水平。
控制甲醇的流加量措施:
恒溶氧(DO)法:当甲醇流加速率过快时,DO上升;反之甲醇流加速率过慢时,DO降低。
利用甲醇传感器,控制发酵液中甲醇的浓度。
思考题
1.影响工程均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2. 何谓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的关键和核心是什么?其培养技术有哪几种?
3. 请简述毕赤酵母作为外源蛋白表达系统的原理。
何谓“三段法”?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培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