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的分类微课教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认识IP地址》教案设计

《认识IP地址》教案设计

《认识IP地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IP地址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IP地址的概念与作用2. IP地址的分类3. IP地址的表示方法4.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5.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IP地址的概念、分类、表示方法等基本知识。

2. 利用示例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IP地址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网络环境3. 实际案例素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网络通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吗?那就是IP地址。

1.2 介绍IP地址的概念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IP地址的分类2.1 讲解IP地址的分类及其特点。

2.2 举例说明各类IP地址的使用场景。

3. IP地址的表示方法3.1 讲解IP地址的表示方法,如点分十进制、二进制等。

3.2 示例演示IP地址的表示方法。

4.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4.1 讲解子网划分的原因及其作用。

4.2 讲解子网掩码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3 示例演示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的运用。

5. 实际案例分析5.1 给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5.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5.3 总结解题方法,给出答案。

6. 课堂小结6.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IP地址的理解。

6.2 强调IP地址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7.1 布置有关IP地址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问题。

8. 课后反思8.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8.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收获,提出疑问。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IP地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认识IP地址》教案设计

《认识IP地址》教案设计

《认识IP地址》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2.1 IP地址的定义:解释IP地址是什么,它是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1.2.2 IP地址的作用:介绍IP地址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使网络中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的。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网络中的设备是如何相互识别和通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IP地址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IP地址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分类,包括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

2.2 教学内容:2.2.1 公网IP地址:解释公网IP地址的概念,它是互联网上唯一标识设备的地址。

2.2.2 私网IP地址:介绍私网IP地址的概念,它是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不会在互联网上公开路由。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的区别。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IP地址的组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组成,包括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3.2 教学内容:3.2.1 网络地址:解释网络地址的概念,它是IP地址中表示网络部分的地址。

3.2.2 主机地址:介绍主机地址的概念,它是IP地址中表示单个设备部分的地址。

3.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区别。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IP地址的分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分配方式,包括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4.2 教学内容:4.2.1 静态分配:解释静态分配的概念,它是手动为设备分配IP地址的方式。

4.2.2 动态分配:介绍动态分配的概念,它是通过DHCP服务器自动为设备分配IP地址的方式。

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教学设计

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学科:网络技术应用课程: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适合对象:高一、高二学生授课教师姓名付浩学科信息技术教龄11微课名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视频长度8.13 录制时间2018.9知识点来源□学科:网络技术应用年级:高二教材版本:科教版知识点描述全面的讲解了漂白剂的核心内容:漂白剂的原理;漂白剂分类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类型√讲授型 问答型 启发型□讨论型 演示型□实验型 练习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其他类型适用对象高一、高二设计思路系统教学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教学过程内容时间一、片头(30秒以内)内容: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引课:利用我们常用的身份证号的唯一性,引出IP地址概念30秒以内二、正文讲解(6分钟左右)第一部分内容:IP地址的概念及作用70 秒第二部分内容:IP地址的格式:IP地址由四个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

实际上一个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

每8个位可以用一个十进制整数数字来表示,以简化人们的记忆。

90 秒第三部分内容:IP地址的分类:A、B、C、D、E类(共五类)通常用的都是前三类。

每个IP地址都包含两部分,即网络号和主机号。

秒网络号:用于识别主机所在的网络;主机号: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

第四部分内容:相关习题秒三、结尾(30秒以内)对本讲的内容进行简单应用,巩固提升,最后,希望同学有所收获、祝同学们学习进步!30秒以内自我教学反思一节微课教学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是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加强,只是一个尝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 22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教案 粤教版选修3 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22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教案 粤教版选修3 教案

2.2 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类比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IP地址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践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IP地址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学生的甄别信息、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意识(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新课程注重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课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本课把重、难点定为:重点:IP地址格式(所有环节都在IP格式基础上展开。

)难点:判断IP地址类别;使用IP地址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高二的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已经有很大发展,他们能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迁移能力增强。

IP地址概念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一个抽象的新鲜概念。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前就使用过IP技术解决问题。

网络聊天成瘾离家出走的孩子,在异地上网聊天时,被家人发现在线,家人根据显示的IP地址,顺利寻找到孩子。

IP地址的含义就象用身份证号码来区分我们每个人一样,为了区别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我们给因特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一个唯一的编号,我们把它称为该计算机的IP地址。

IP地址的格式查一查:查看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看一看:IP地址的格式特点:四段、三个圆点分隔。

补充:每段取值范围是0——255解释原因:每段用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来表示。

那么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是多少呢?最小的数即是各个位上都是0,8个0对应的十进制数还是0;最大的数即是各个位上都是1,8个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255。

所以0-255,共256个数。

或者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知识来理解:共8个位置,每个位置有两种选择(0或1),所以共用2^8种选择,即256种选择。

比一比:观察自己所使用的计算机的IP地址并与相邻同学的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比较,总结一下有什么特点所有同学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的前三段都相同,都是192.168.14,最后一段是自己计算机的编号。

2024年度《IP地址及分类》教案设计

2024年度《IP地址及分类》教案设计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应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未来互联网发展将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和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
互联网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未来互联网将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A类地址范围1.0.0.0-126.0.0.0,B类地址范围128.0.0.0-191.255.0.0,C类地址范围192.0.0.0-223.255.255.0。各类地址具有不同的网络号和主机号长度,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网络。
IP地址的组成
IP地址的分类
各类IP地址的范围和特点
32
2024/3/23
实施建议
03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与现有网络设备的兼容性,确保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同时,建立完善的IP地址管理制度,确保IP地址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26
2024/3/23
06
CHAPTER
IPv6新一代互联网协议简介
27
2024/3/23
28
2024/3/23
更大的地址空间
更好的安全性
更好的可管理性
19
2024/3/23
255.255.255.192
子网掩码
192.168.1.0/26、192.168.1.64/26、192.168.1.128/26、192.168.1.192/26
子网地址范围
20
2024/3/23
实例二
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网划分
划分方法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采用变长子网掩码(VLSM)进行子网划分,将网络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子网以满足不同部门或应用的需求。

IP地址及分类-教学设计方案

IP地址及分类-教学设计方案
同时通过这些例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网络上不要随意做违法的事。
(二)学生操作
查看本机IP地址
【师生互动】教师演示查看本机IP地址的方法
学生进行操作并完成任务书
【设计意图】当引入IP地址主题后,不急着讲解IP地址的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知道IP地址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在查找IP地址的时候会出现IPv6和IPv4地址,让学生记录IPv4地址,使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本学习的IP地址是IPv4地址。通过查找还让学生知道了IPv6和IPv4地址的区别。
【师生互动】提问:警方是依据什么来找人的?
学生观看后回答:IP地址
IP地址为什么能作为证据来破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IP地址。
【设计意图】此部分引入学生对视频比较感兴趣,很多学生对警方的破案能力赞叹之时,由此提起了学生对IP地址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言参与话题的讨论,此时虽然学生对IP地址这个概念有点陌生,但开始渐渐关注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学习IP地址有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
【教学辅助手段】
电子网络教室、投影仪、思科模拟软件(Cisco packe tracer)
【学法】
自主探究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资源准备
微课视频、任务单、相应素材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一段网上的一段新闻视频:谁动了我的高考志愿?
展示一张网络新闻截图:延吉民警IP地址追踪 5小时破案追回价值万元财物
(五)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IP地址是否合法?若合法是几类?指出网络号和主机号。
【师生互动】学生根据教师总结出的知识点,完成练习
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IP地址分类讲解分析,再结合此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能够迅速地对IP地址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对本节重难点内容的突破.

IP地址及其分类教学设计24

IP地址及其分类教学设计24

IP地址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IP地址及其分类》是选自电力出版社《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中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而本节课内容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今后学习网络设备配置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IP地址的概念和格式;2、掌握IP地址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IP地址的概念为主线,再逐步深入到IP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研究。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给计算机分配恰当的IP地址。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交互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

同时运用同步教学法和异步教学法相结合,在假设学生的基础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运用同步教学法,兼顾所有学生,而对于个别学生基础不是很好的运用异步教学法,进行个别指导。

围绕IP地址的概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总结学生的回答后深入讲解IP地址的分类。

在学生掌握IP地址分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要求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职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高二的学生,经过前面2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且对网络也有一定的兴趣。

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但抽象思维的能力普遍较低,对原理的理解较为困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情境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

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阅读材料:2002年1月12日,广东阳江市公安局接到当地一位李女士的报案,她说自己收到了一封带有7张色情图片的电子邮件.当地公安通过查询电信部门的IP记录找到了发送色情邮件的IP地址,并且找到了该IP地址的使用者梁某某.警方以传播淫秽信息为由对梁某某处以2500元的罚款.梁某某认为自己是冤枉的而提交了行政复议,他指出:发件人IP只能说明该邮件发送过程中最后与邮件服务器连接的是原告(梁某某自己)的电脑,但这并不能说明该邮件是原告或是在原告的电脑上编写并发送的!阳江市人民政府在《决定书》中指出:由于IP地址,上网账号,口令在网络上是唯一的,可以认定该色情邮件是申请人(梁某某)冒用他人信箱,在自己机器上完成并发送的。

初中ip地址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ip地址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IP地址精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IP地址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查询IP地址1.2 教学内容IP地址的定义和作用IP地址的分类(IPv4和IPv6)IP地址的特点(唯一性和可变性)IP地址的表示方法(二进制和十进制)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地址比喻,引发学生对IP地址的思考1.3.2 新课导入讲解IP地址的定义和作用介绍IP地址的分类和特点1.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IP地址的表示方法1.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IP地址的表示方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1.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IP地址的定义和作用请学生举例说明IP地址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IP地址的配置与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配置方法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管理工具让学生学会解决IP地址冲突问题2.2 教学内容IP地址的配置方法(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IP地址的管理工具(IP地址管理器和发展器)IP地址冲突的解决方法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设备连接,引发学生对IP地址配置的思考2.3.2 新课导入讲解IP地址的配置方法介绍IP地址的管理工具2.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IP地址冲突的解决方法2.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IP地址的配置方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2.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IP地址配置与管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IP地址的配置方法请学生举例说明IP地址的管理工具及作用第三章: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子网划分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子网掩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子网划分3.2 教学内容子网划分的概念和作用子网掩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子网划分的实现方法(手动和工具)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设备连接,引发学生对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思考3.3.2 新课导入讲解子网划分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子网掩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子网划分的实现方法3.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应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3.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子网划分的概念和作用请学生举例说明子网掩码的计算方法第四章:IP地址的克隆与侵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克隆的概念和原因让学生掌握IP地址克隆的检测和防范方法让学生认识IP地址侵权的危害和法律责任4.2 教学内容IP地址克隆的概念和原因IP地址克隆的检测和防范方法IP地址侵权的危害和法律责任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通过网络安全事件,引发学生对IP地址克隆和侵权的思考4.3.2 新课导入讲解IP地址克隆的概念和原因介绍IP地址克隆的检测和防范方法4.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IP地址侵权的危害和法律责任4.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IP地址克隆和侵权的应对策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4.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IP地址克隆和侵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IP地址克隆的概念和原因请学生举例说明IP地址克隆的检测和防范方法第五章: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掌握IP地址在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IP地址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等)IP地址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IP地址在其他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联网、智能家居等)5.3 教学过程5.3.1 导入通过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实例,引发学生对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5.3.2 新课导入讲解IP地址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介绍IP地址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5.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IP地址在其他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5.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5.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请学生举例说明IP地址在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IP地址的基本概念(第一章)重点和难点解析:IP地址的分类和特点:学生需要理解IPv4和IPv6的区别,以及IP地址的唯一性和可变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类 IP 段 192.0.0.0 到 223.255.255.254
此外,还规定有两类不属于基本类的地址,即D类和E类。D类用于组播传送至多个目的地址,前4位标识为1110,因此IP地址的前8位范围为224~239。E类用于保留地址,前4位标识为1111,因此IP地址的前8位范围为240~255。
同学们观察、思考的很好,这其实是人们把IP地址分成度和主机标识长度是有规定的。
规定:A类网络标识中第1位为0,B类网络标识中前两位为10,C类网络标识中前三位为110。
如图所示。
2、IP地址范围、可支持网络数和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的计算
根据IP地址的组成和规定,通过计算,可知三类IP地址的理论范围、理论可支持的网络数目和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如下表所示:
(4)主机位全部为 1 的地址是网络的广播地址。
(5)主机位全部为 0 的IP地址是指网络本身,故主机号不能全为0或全是1。
由于以上的规定,三类IP地址范围就成了以下范围,
A 类 IP 段1.0.0.0 到 126.255.255.254
B 类 IP 段 128.0.0.0 到 191.255.255.254
十进制格式:192.168.1.171
而在计算机内实际的IP地址格式,是由32位二进制数(0和1)组成,分成4段,之间用“.”分隔,每段8位二进制数。即:
二进制格式:11001010 10101000 000000011
由此,我们可知IP地址的十进制格式与二进制格式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
8位二进制数的最小组合00000000转成十进制数为0,最大组合11111111转成十进制数为255,其余是0和1的组合,转成十进制数介于0~255之间。
把这个表和课本上的表2-8比较一下,同学们会发现,表中的“每个网络支持的主
机数”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国际NIC(网络信息中心)组织有这样几条规定:
(1)网络标识不能为0。
(2)127.0.0.1 是为本机做环回测试保留的 IP地址。
(3)192.X.X.X 和 10.X.X.X为局域网的保留地址。
思考:如何计算从而得出上表内的数据?
以A类地址为例:
地址范围:网络标识长度为8位二进制数,规定第1位为0,即网络标识长度的8位二进制数的范围为00000000—01111111,转换成十进制数对应的范围为0—127,共128个网络数。
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 主机标识长度为3段8位二进数,即24位长,每段8位二进数的范围为00000000—11111111,转换成十进制数对应的范围为0—255,共256个数,故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256*256*256=1677721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分类及相关数据的计算。
2、让学生树立节约IP地址资源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思考分析法。
[教学环境]电子白板教室/计算机教室
[课前准备]学生提前在计算机教室了解计算机IP地址的设置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IP地址可以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及其在网络中的位置编号,这是IP地址的作用。
那么请同学们观察上图,并思考这三类IP地址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同学们会发现:
A类地址中,网络数量少,但每个网络内的计算机数量多,即每个网络的规模大;
B类地址中,网络数量较多,但每个网络内的计算机数量相对A类网络要少一些,即每个网络的规模没有A类网大;
C类地址中,网络数量多,但每个网络内的计算机数量相对A、B两类网络中要少的多,即每个网络的规模很小。
安康市第二中学陈世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不太容易掌握。IP地址的分类及相关的计算要给学生讲明白,要让学生理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IP地址的分类方式,并掌握“IP地址的地址范围,可支持的网络数目,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知识。
[学情分析]
IP地址是一串没有特定意义的数字构成,学生初学,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故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讲得通俗易懂。高中学生对数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IP地址的分类-微课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学 科:高中信息技术
教材版本:高中《网络技术应用(选修)》 教育科学出版社
适用对象: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学生ﻩ
《IP地址的分类》微课教学设计
根据这个作用,人们规定:IP地址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主机标识。
人们把IP地址的这种组成称为IP地址的编址方案,按照编址方案,人们对IP地址进行了分类,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来学习IP地址的分类及其计算。
二、回顾旧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回顾“IP地址的格式是怎样构成的?”
传统的IP地址是有统一的地址格式,即“点分十进制”格式。
五、课后作业
了解新一代IP地址IPV6的信息。
至此,同学们可知IP地址的实际分类及地址范围如下所示:
四、知识总结
IP地址是一种资源,虽然我们平时很少直接使用IP地址进行通信,但正因为有了IP地址的存在,我们的计算机才能在因特网上存在,才有了网络的资源共享与交流,所以我们要认真地认识它,好好地应用它。
同时IP地址也是一种希缺资源,32位长度的传统IP地址大约不到43亿个,受其构成的限制,它已不能再生,用一个就少一个,所以大家要注意节约使用。
具体算法如下所示:
三、新知学习
1、IP地址的分类及其特点
[师]根椐IP地址格式的构成,我们可知,IP地址的组成中每一种标识是有长度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每一种标识的长度可以有多长?
通过思考,同学们可分析出每一种标识的长度有三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人们把32位二进制数IP地址理论上分成A、B、C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