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
英国著名物理家法拉第简介

英国著名物理家法拉第简介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被称为“电学之父”。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英国物理家法拉第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英国物理家法拉第简介迈克尔·法拉第,他生于1791年9月22日,去世于1867年8月25日。
他是英国的一名物理学家、化学家。
法拉第他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兼助手。
他是完全依靠他自己的能力才成为一个科学家的,可以这样说,他就是自学成才的。
法拉第出生在萨里郡纽因顿一个很贫苦的铁匠家庭里,他的学历就是小学水平的。
真的让人想不到,就是小学毕业的水平,既然能成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
在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第一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这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也给整个世界带去了改变。
他的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同时也是麦克思韦的先导。
法拉第也在其他的电磁学还有电化学领域做出很多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有,电磁感应、抗磁性,还有电解。
现在被应用广泛的发电机,电动机,都是根据法拉第的学说而来的。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法拉第,那就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世界了。
所以说,法拉第这个人对于世界跟所有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他的那些学说跟贡献了,更加是重要的了。
法拉第,他从一个只读过两年书的人,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化学家的助手,都最后自己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科学家。
之后,他还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还有法拉第效应,这些都是他对于世界最大的贡献。
法拉第效应介绍法拉第效应,在处于磁场中的均匀各向同性媒质内,线偏振光束沿磁场方向传播时,振动面发生旋转的现象。
同时,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磁致旋光。
在1845年的时候,法拉第发现在强磁场中的玻璃,会产生上面说的那种效应。
以后他又发现其他非旋光的固、液、气态物质都有效应。
所以,这就是他的又一个发现了,也是他的一个伟大成就,被称为法拉第效应。
法拉第作为物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发现了电磁感应,也发现了磁致旋光,也就是法拉第效应。
所以,他的成就是没有人能比的,他对于物理学领域的贡献,那也是大大的。
迈克尔法拉第

(1)法究氯气,1833年,法拉第经过 一系列的实验,发现当把电流作用在氯化钠的水溶液时,能够获得氯气2NaCl+2H₂O =2NaOH+H₂↑+Cl₂↑,并发 现了两种碳化氯。
法 拉 第 也 是 第 一 个 通 过 实 验 ( 虽 然 较 为 粗 略 ) 观 察 气 体 扩 散 的 学 者 , 此 现 象 最 早 由 约 翰 ·道 尔 顿 发 表 , 并 由 汤玛斯·葛兰姆及约瑟夫·罗斯密特揭露其重要性。他成功的液化了多种气体;他研究过不同的钢合金,为了光学 实验,他制造出多种新型的玻璃。其中一块样品后来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在一次当法拉第将此玻璃放入 磁场中时,他发现了极化光平面受磁力造成偏转及被磁力排斥。
(3)法拉第也发现了电解定律,以及推广许多专业用语,如阳极、阴极、电极及离子等,这些词语大多由 威 廉 ·休 艾 尔 发 明 。 他 还 发 现 了 苯 。 由 于 这 些 成 就 , 很 多 现 代 的 化 学 家 视 法 拉 第 为 有 史 以 来 最 出 色 的 实 验 科 . . . . . .
1 8 6 7 年 8 月 2 5 日 , 平 民 迈 克 尔 ·法 拉 第 在 书 房 安 详 地 离 开 了 人 世 。 一 代 科 学 巨 星 , 在 谱 写 完 他 不 平 凡 的 人 生 , 给人类留下无价的宝藏以后与世长辞。法拉第的贡献惠及每个人,把人类文明提高到空前高度,把文明进程提前 几十几百年,不能用金钱衡量其伟绩,如果硬用金钱衡量的话,有人说过超过全球股票价值,比他名气大的人还 有:如牛顿、爱因斯坦,但就对人类直接贡献来说,最大应属于法拉第以及发明青霉素的弗来明,没有人能同太 阳比光辉,设立太阳节也不行,但是法拉第确实给人类带来光明动力。铭记先人才会进步,也许对人类贡献最大 的是科学家,不是政客,500年后政客都会淡出,而法拉第是不朽的。
法拉第的故事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故事篇一绝大部分科学家一心一意献身科学,他们不为名而来,不为利而往,表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们由于发明而取得的荣誉、报酬,是社会给他们的奖赏、报答。
那是他们发明发现当之无愧的结果,而不是发明发现的唯一动力。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曾先后得到欧美各学会赠予的荣衔九十四个,各国帝王对他也是优礼厚待,他却坦然地说: "我从来没有为追求这些荣衔而工作。
"科学家们蔑视追名逐利的个人主义者。
卢瑟福在约克郡联合钢铁公司研究实验室致词时就说:"再也没有比那些只顾个人鼻尖底下的一点事情的人更可悲了。
"诗人歌德说:" 才能较低的人对艺术本身并不感兴趣,他们在工作中除掉完工后能赚多少报酬以外,什么也不想。
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决不能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
"沉溺于名利,如果是科学家,由于道德上的障翳,就很难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有成功也是偶然的、暂时的,他缺乏由持久动力引发的钢铁毅力。
如培根所说: "有人好象在知识中求得一个躺椅,以便休息自己那种向外追求忐忑不安的神情……或是求得一个商店,好来奇货可居,市利百倍……这种心理很能妨碍知识的发展。
"故尔,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大凡多"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
法拉第的故事篇二1822年的一天,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 法拉第在实验室做试验。
一个叫亨利的年轻人找来,想拜他为师。
法拉第最终被年轻人的决心打动,让他留下来做助手。
法拉第拿起一个本子,指着一套装备告诉亨利:“我正在研究磁能否产生电,你以后每天给它通上电,然后看清磁针是否会转动,再把结果记录下来。
”亨利照着做了半个月,可实验总是失败,他只能在本子上不停地写下“NO”。
一天,亨利不耐烦地对法拉第说:“这事没什么意义!您让我做点别的吧!”法拉第摇头说:“这事很重要,做成了就是重大发现。
迈克尔法拉第的故事优秀9篇

迈克尔法拉第的故事优秀9篇法拉第的故事篇一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在1791年生于离英国伦敦不远的纽因格顿一个铁匠的家中。
他有九个兄弟姊妹。
由于家境贫穷,法拉弟幼年并没有受到完整的初等教育。
十四岁那一年,法拉弟在一间书店学习书本订装技术。
这份工作中给予了他很多阅读的机会,他尤其喜欢读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书。
此外,他经常去听各种科普题目的报告和演讲。
1812年,学徒期满,年轻的法拉弟决定献身于科学事业。
他终于在皇家学院的化学家戴维身边得到一份工作。
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他的科学视野也渐渐地开阔了。
1815年,法拉弟陪同戴维教授自欧洲大陆旅行讲学归来后,除了协助戴维进行化学试验之外,自己开始独立从事一些小实验。
他在往后的十年中进行了各方面的实验。
1842年,法拉弟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一年后,他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碳氢化合物──苯。
同年,任皇家实验室主任,不久,又任化学教授,并接替了戴维死后留下的职位。
1831年是法拉弟作出重大发现的一年。
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个现象的发现奠定了日后电工业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电流的化学作用。
1833年,法拉弟发现了电流化学的两个定律,后来这两个定律就以他的名字来命。
1845年,他经过病愈后又重新置身于研究工作之中,并发现了抗磁性。
1858年,法拉弟离开皇家学院,迁到伦敦附近汉普顿·科尔特的住宅,这所房子为英国女王所赐。
他晚年最大的痛苦是失去记忆力。
虽然他们夫妻没有子女,但他却在幸福的家庭中渡过了自己的一生。
1867年,法拉弟死于汉普顿·科尔特。
在法拉弟连年取得科学成果的日子里,他不断收到各种诱人的建议。
高达十二倍的工资在诱惑他,各种不同的职务在等着他,英国贵族院要授予他以贵族封号,皇家学院聘请他为学会主席。
但是法拉弟一概予以谢绝了。
「上帝把骄矜赐给谁,那就是上帝要谁死。
他对妻子这样说:「我父亲是个铁匠的助手,兄弟是个手艺人,曾几何时,为了学会读书,我当了书店的学徒。
法拉第生平简介

法拉第生平简介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法拉第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法拉第简介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
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导。
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
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
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法拉第人物生平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世界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明家即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者。
1791年9月22日出生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
他的父亲是个铁匠,体弱多病,收入微薄,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的温饱。
但是父亲非常注意对孩子们的教育,要他们勤劳朴实,不要贪图金钱地位,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这对法拉第的思想和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贫困,法拉第家里无法供他上学,因而法拉第幼年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只读了两年小学。
1803年,为生计所迫,他上街头当了报童。
第二年又到一个书商兼订书匠的家里当学徒。
订书店里书籍堆积如山,法拉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籍,汲取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电学的文章,强烈地吸引着他。
他努力地将书本知识付诸实践,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静电起电机,进行简单的化学和物理实验。
他还与青年朋友们建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交换思想。
法拉第

法拉第,迈克尔(1791 -- 1867)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
1791年9月22日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
因家庭贫困仅上过几年小学,13岁时便在一家书店里当学徒。
书店的工作使他有机会读到许多科学书籍。
在送报、装订等工作之余,自学化学和电学,并动手做简单的实验,验证书上的内容。
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市哲学学会的学习活动,听自然哲学讲演,因而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教育。
由于他爱好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受到英国化学家戴维的赏识,1813年3月由戴维举荐到皇家研究所任实验室助手。
这是法拉第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踏上了献身科学研究的道路。
同年10月戴维到欧洲大陆作科学考察,讲学,法拉第作为他的秘书、助手随同前往。
历时一年半,先后经过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结识了安培、盖.吕萨克等著名学者。
沿途法拉第协助戴维做了许多化学实验,这大大丰富了他的科学知识,增长了实验才干,为他后来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他关于磁生电的跨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法拉第能够这样坚持10年矢志不渝地探索电磁感应现象,重要原因之一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他始终坚信自然界各种不同现象之间有着无限多的联系。
也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继续研究当时已知的伏打电池的电、摩擦电、温差电、伽伐尼电、电磁感应电等各种电的同一性,1832年他发表了〈不同来源的电的同一性〉论文,用大量实验论证了“不管电的来源如何,它的本性都相同”的结论,从而扫除了人们在电的本性问题认识上的种种迷雾Faraday, Michael(1791 -- 1867)Physicist and chemist. Born September 22, 1791, in Newington, Surrey. The family soon moved to London, where young Michael, one of 10 children, picked up the rudimen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 At the age of 14, he was apprenticed to a bookbinder and bookseller. He read ravenously and attended public lectures, including some by Sir Humphry Davy. Faraday's career began when Davy, temporarily blinded in a laboratory accident, appointed Faraday as his assistant at the Royal Institution. With Davy as a teacher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Faraday advanced in his scientific apprenticeship and began independent chemical studies. By 1825, he discovered benzene and had become the first to describe compounds of chlorine and carbon. He adopted the atomic theory to explain that chemical qualities were the result of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between united atoms. This proved to b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much of his future work. Faraday had already done some work in magnetism and electricity, and it was in this field that he made his most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His first triumph came when he fou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producing continuous rotation by use of electric current, thus making electric motors possible. Hans Oersted had discovered the magnetic effect of a current, but Faraday grasped the fact that a conductor at rest and a steady magnetic field do not interact and that to get an induced current either the conductor or the field has to move. On August 29, 1831, Faraday discovere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During the next 10 years, Faraday explored and expanded the field of electricity. In 1834, he announced his famous two laws of electrolysis. Briefly, they state that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electrical force in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chemical substances are released at the electrodes in the ratio of their chemical equivalents.He also invented the voltammeter, a device for measuring electrical charges, which was the first step toward the later standardization of electrical quantities. Faraday continued to work in his laboratory, but his health began to deteriorate and he had to stop work entirely in 1841. Almost miraculously, however, his health later improved and he resumed work in 1844. He began a search for an interaction between magnetism and light and in 1845 turned his attention from electrostatics to electromagnetism. He discovered that an intense magnetic field could rotate the plane of polarized light, a phenomenon known today as the Faraday effec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se experiments, he showed that all matter conducts the magnetic line of force. Objects that were good conductors he called paramagnetics, while those that conducted the force poorly he named diamagnetics. Thus, the energy of a magnet is in the space around it, not in the magnet itself.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idea of the field theory.Faraday was a brilliant lecturer, and through his public lectures he did a great deal to popularize science. Shortly after he became head of the Royal Institution in 1825, he inaugurated the custom of giving a series of lectures for young people du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 This tradition has been maintained, and over the years the series have frequently been the basis for fascinating, simply written, and informative books. Faraday died in London on August 25, 1867. The admiration of physicists for Faraday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naming the unit of capacitance the farad and a unit of charge, the faraday. No other man has been doubly honored in this way. His name also appears frequently in connection with effects, laws, and apparatus. These honors are proper tribute to the man who was possibly the greatest experimentalist who ever lived.Key words: physicist chemist。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介绍

法拉第人物传记1820 年,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开了研究电磁本质联系的序幕,他的这个重大发现很快便传遍了欧洲,并被许多物理学家所证实。
因此,人们确信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但反过来,磁能产生电吗?许多物理学家很自然地提出了这个相反的问题,并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艰苦的探索。
其中,最有成效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从1821 年到1831 年,法拉第整整耗费了10 年时间,从设想到实验,漫长的岁月,失败的痛苦,生活的艰辛,法拉第饱尝了各种辛酸,经过无数次反复的研究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于1831 年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取得了磁感应生电的重大突破。
然而,法拉第在成绩面前毫不骄傲,继续大踏步地勇往直前,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取得了累累硕果;发现了电解定律和电荷的不连续性;最早进行电介质的性质和气体放电形式的研究,发现了顺磁性和抗磁性,磁的各向异性;他发现了光偏振面在磁场中的转动;把基本物理概念之一——磁场概念引入科学;创立了用低温与高压相结合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工艺;发明了电压电流表、电动机、直流发电机、变压器等等。
俄国著名物理学家斯托列托夫赞誉道:“在伽利略之后,人类再没有看到像法拉第那样能做出如此惊人和多样发现的人,也未必能很快看到另一个法拉第。
”伟大的恩格斯也给予法拉第很高的评价,称他是“最伟大的电学家。
”法拉第的科学造诣,已经达到了绝大多数人认为的世界科学成就的最高峰。
英国皇家学院院长廷德尔教授特地请法拉第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职务。
可是,这位“当代最优秀的科学家”,却拒绝了这个荣誉职位。
法拉第说:“廷德尔,我决心一辈子当一个平凡的迈克尔·法拉第。
”这句话充分地概括了法拉第一生中不平凡的人格,同时,他的出身确确实实是平凡到了极点。
1791 年9 月22 日,法拉第出生在英国伦敦郊区的一个普通的铁匠家庭。
父亲由于劳累成疾,经常停工,所以家境贫寒,全家的生活常常靠慈善机构的救济来勉强维持,有时甚至一个星期,法拉第只能吃到一个面包。
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的生平及科学贡献PPT

电解定律: 为了证实用各种不同办法产生的电在本质上都
是一样的,法拉第仔细研究了电解液中的化学现象, 1834年总结出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释放出来的物质总 量和通过的电流总量成正比,和那种物质的化学当量 成正比。这条定律成为联系物理学和化学的桥梁,也 是通向发现电子道路的桥梁。
8.师徒反目 他于1816年在戴维的指导下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 到了1821年,已经发表了超过30篇论文。他第一次尝到了备 受瞩目的成就感。 1820年,相信康德那套万事万物皆有联系观点的丹麦物 理学家汉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被之前的科学宣 判离婚的电学和磁学又重新联系在了一起,这个领域的热度 被迅速引燃。
2.学徒生涯 在里波先生的书店里:法拉第在这里阅读各类书籍,汲取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 的知识,尤其是《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电学的电学条目,最先把他引上了科学研 究的道路。他努力地将书本知识付诸实践,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静电起电机,进行简 单实验。重视实践尤其是科学实验的特点,在法拉第一生的科学活动中贯彻始终。
4.戴维 化学自拉瓦锡之后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拉瓦锡发
现,几乎所有的酸中均存在着氧。因此,他把氧成为酸 素,他指出“看来氧作为一个原则适用于所有的酸。”
1800年伏打发明了可以产生持续电流的伏打电堆,人们很快就发 现了伏打电堆可以分解水和中性盐。戴维用强电流分解盐酸,电解出 了一种绿色气体,他判定这种绿色气体中不含有氧,且他本身就是一 种新的元素,戴维把他命名为“氯”。
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Fra bibliotek、人物生平1.童年 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出生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他的父亲是 个铁匠,体弱多病,收入微薄,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的温饱。 法拉第在他早年生活中,除了受家庭教育外,主要受两种社会影响:第一 是桑迪曼教派对他的熏陶,第二是他受到的非常简单的走读学校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香族兴起的开路人
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人类首先认识无机物,但化学结构理 论却主要是从有机领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随着碳四价和碳链 观念的出现,化学家能根据碳原子“建造”的骨架来认识有机化 合物的分子。按这种思路,化学家们虽然能方便解释脂肪族分子 但面对芳香族分子却依然困惑。人们通过分析发现,所有的芳香 化合物中,最简单的就是苯。 第一个发现苯并研究苯的人就是法拉第。也许很少有人在意甚 至去研究日常用以照明的煤气,然而法拉第正是对这无人问津的 煤气的研究而发现了苯。当时伦敦这个城市所用的煤气是将鲸 鱼或鳕鱼的油滴到高温的炉子里产生的。在压缩储存这种气体 时会有一种副产品———油状液体产生。
困惑的法拉第拿起玻璃棒,想去翻动一下铁块,看看它是否出 了什么毛病。当他刚用玻璃棒的尖端触到铁块时,烧杯里发生 了异常现象———铁块突然快速的反应起来,与他以前做的实 验记录现象没有多大差别。就这样,这种奇异的钝化现象被法 拉第发现了。人们称这个实验为法拉第钝化实验。
对钝化现象的解释至今还不完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尽管如此,法拉第却是第一位分离出苯这种碳氢化合物的化学 家,并第一次研究了苯的性质,测定了苯的组成。
从他研究苯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的研究是建立在 多组数据的基础上,而不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 次上,这也正是他与当时其他的化学家所不同的地 方,他首次将定量研究带入了当时的科学领域。 法拉第在有机化学上除了发现苯以外,他还确定了 萘的实验式,发现了萘磺酸的同分异构体等,他的这 些工作为芳香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有机化 学中一个崭新领域的诞生。
法拉第实验时还发现,在60℃时,0.776 g这种(苯)蒸气通过 热的氧化铜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相当于0.711704 g碳和 0.064444 g氢,说明这个化合物中碳和氢的重量之比为12∶1, 当时法拉第并没有把这种有机化合物叫做苯(苯这个学名是后 来由A·W·霍夫曼命名的)而称之为重碳氢化合物。 如果法拉第能采用现在的原子量标准(C=12,H=1)而不是当时 的标准(C=6,H=1),那么他肯定能表达出苯的实验式是CH而不 会是他当时所认为的C2H。
电化学的创始者
法拉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电化学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 在2块金属电极上放上被KI溶液浸泡过的滤纸,在电流的作用 下KI被分解,纸的一端出现了许多棕色的斑点,随着电流的供 给,棕色斑点逐渐扩大。
法拉第就是靠这种简陋的测量方法,经过无数次缜密的观察、 记录与总结,他指出在电解的过程中,电解质的析出量与电流 强度 和时间成正比,沉积物的重量与该物质的化学当量成正 比,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电解定律”。
1825年法拉第对这种油状液体进行细心的蒸馏,为了得到不同 的组分的液体,他每隔10℃更换一次接收容器,为了得到更纯的 组分他重复地精制这些馏分,最后法拉第终于蒸馏出一种在 80℃~87℃沸点比较恒定特殊组分,法拉第继续研究在这个温 度区间内获得的某种固定组分的物质,最后终于分离出一种新 的碳氢化合物。 这种碳氢化合物略带杏仁味,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 液体法拉第当时测得这种化合物的熔点为5· 5℃,沸点82· 2℃, 在15· 5℃时它的比重是0· 85,在数值上与现在所测得苯的熔点 (5· 5℃)、沸点(80· 1℃)、10℃时比重为0· 87865是比较接近的。 法拉第还观察了这种液体:不导电,微溶于水,易溶于油、醚和 醇。
法拉第在1834年以题为《关于电的实验报告》的论文将这一 结论发表。
从现在的角度看,获得电解定律是不困难的,但是在160多年前 的环境下要发现电解定律需要艰苦的劳动和开拓性的思维。 他的工作使化学家们的思想由单纯定性地认识这些化学反应 扭转到定量地认识这些反应。 电解定律的建立对于化学的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 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发现使电学从静电学步入了动电学的阶段, 并迅速在工业、交通、通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法拉第所有的化学贡献中大部分在当时并不受人注意,很多发 现都是多年后才得到人们的理解与赞扬的。其实法拉第在物 理方面最突出的贡献——电磁感应定律与他早年研究化学是 分不开的。法拉第把热、电磁看成是化学现象,其本质是化学 中的“能”的作用结果,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法拉第发现的这种钝化现象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都有很大 的实用意义。众所周知,金属的腐蚀是极其可怕的,能否使更 多金属本身或人为地钝化起来,避免金属腐蚀所造成的浪费呢? 这正是世界反腐蚀专家们的主攻方向。
“永恒体”不再永恒的开创者
法拉第是最早研究气体液化的科学家之一。如果没有法拉第的 实验也许到现在为止“气体是一种永恒体”还是一句真理。 1810年戴维实验时发现氯气在饱和溶液中可以形成水合氯晶 体,1823年法拉第在此基础上对氯气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 究过程中他意外地获得了液态氯。 他的这些工作虽然当时没有带来明显的影响,但却消除了根植于 人脑多年的永久性气体的概念,使人们对物质的气态和液态的关 系有了正确的理解,冷冻也因此变得可能,这对当时的人来说是 思维上的一个飞跃。为后来临界温度的发现和空气液化等技术 的开发开辟了道路。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戴维,法拉第可能一生都只能是个小书 店的装订工,偶尔在自己的小阁楼里做一些极其简单的实 验,是戴维发现他并使他进入了皇家学院这座科学的殿堂。 但使法拉第近十年不能进入自己喜欢的电磁学,诬陷他剽 窃他人成果,将法拉第“氯气液化”成功的实验据为己有 , 竭尽心力阻止法拉第当选皇家学会会员的人也是戴维。法 拉第面对这样的“蒙难”却毫无怨恨之情:戴维逝世时,法 拉第指着戴维的画像用充满感情的发抖的声音对同事们 说:“我的朋友,这是一位伟大的人!”。法拉第不仅拒绝 接受授予他的爵士身份,而且2次拒绝接受让他担任皇家学 会主席的请求,他对朋友说:“我还是做一个平常的法拉 第 !” 他同时关心科学普及事业, 愿更多的青少年奔向科学的 殿堂。每年的圣诞节对儿童的科学讲演都非常受欢迎 ,这 些科学演讲中最著名的是《蜡烛的故事》。
神秘钝化的拓荒者
最先研究钝化现象的是法拉第,当时他从事的是钢铁腐蚀和防 护问题的研究。
提出疑问:稀硝酸总是可以用浓硝酸稀释得到的,那么浓硝酸 要稀释到怎样的浓度就反应了呢? 进行实验:先把一小块纯铁放入盛70%的浓硝酸的小烧杯中 (室温条件),铁与浓硝酸不发生反应;再用滴管缓慢地向这烧杯 中加入蒸馏水,直加到溶液体积是原来酸液的2倍,浓度约35%, 铁与这稀释后的硝酸还是没什么变化。 深入思考:铁与35%的硝酸反应是很快的。那么为什么浓度 从70%慢慢降为35%就不反应了呢?
不计个人恩怨 谦虚谨慎 淡薄名利 热爱真理 真诚质朴 治学严谨 法拉第并没有拥有胜过他人的求学 就业机会,他是通过漫长的刻苦自 学之路,终于在逆境下成才!
我的一生, 是用科学 来侍奉我 的上帝。
说到法拉第的贡献,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在电学方 面的突出贡献。在物理课本中,他是第一个利用 磁场产生电流的人。的确,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 电气的时代,电动机在工厂里轰鸣,电车在飞驰, 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许多令人神往的幻想因为 有了电都变成了现实。或许是法拉第在物理方 面的光芒更易吸引世人的眼球,使得多数人都记 得法拉第是一位物理学家而非化学家。然而,任 何人没有理由因为他在物理方面贡献突出而遗 忘这位物理精英在化学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