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去括号(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件-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3 第2课时 去分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件-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3 第2课时  去分号

9
能力提升
9.将方程2x- 2 1-x-3 1=1 去分母得到方程 6x-3-2x-2=6,其错误的原因是 ( C)
A.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找错 B.去分母时,漏乘了分母为 1 的项 C.去分母时,分子部分的多项式未添括号 D.去分母时,分子未乘相应的数
10
10.解方程02.0x3+0.250-.020.1x=0.1 时,把分母化为整数,得
(2)不可以.理由如下:设挑土的有 x 人.由题意,得 x+43-x=20.解得 x=-3. 2
因为人数不能为负数,所以不符合实际问题,所以扁担数不能为 20 根.
17
思维训练
▪ 19.甲组的4名工人3月份完成的总工作量比此月人均定额的 4倍多20件,乙组的5名工人3月份完成的总工作量比此月人 均定额的6倍少20件.
▪ 注意:①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应乘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这样可使计算简便;②去分母时,分母与分数线去掉后,把 分子看作一个整体,若是多项式应用括号括起来;③去分母 时,不含有分母的项也要乘最小公倍数,否则等式不成立. 2
▪ 知识点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二课时 去分母
名师点睛
▪ 知识点1 去分母
▪ (1)含分数系数的方程两边都乘同一个数(各个分母的最小公 倍数),使方程中的分母化为1,这样的变形过程叫做去分 母.
▪ (2)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目的是约去分母,使方程 的系数化成整数.
▪ (1)如果两组工人实际完成的此月人均工作量相等,那么此月 人均定额是多少件?
▪ (2)如果甲组工人实际完成的此月人均工作量比乙组的多2件, 则此月人均定额是多少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课时精品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课时精品课件PPT
数转化为整数,然后再去分母.
等式性质二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 去括号法则
后去大括号.
乘法分配律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 的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 等式性质一 另一边.
将未知数的系数相加,常数 合并同类项
项项加。
的法则
在方程的两边除以未知数的 等式性质二 系数.
1、不要漏乘不含分 母的项;2、分子是 多项式,去分母后应 加上括号. 1、不要漏乘括号里 的任何一项; 2、不要弄错符号. 1、移动的项要变号, 不移动的项不变号; 2、不要丢项. 字母及指数不变.
0.7 0.0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3解一 元一次 方程( 二)-- 去括号 与去分 母(第2 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3解一 元一次 方程( 二)-- 去括号 与去分 母(第2 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3解一 元一次 方程( 二)-- 去括号 与去分 母(第2 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3解一 元一次 方程( 二)-- 去括号 与去分 母(第2 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 母(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3解一 元一次 方程( 二)-- 去括号 与去分 母(第2 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3解一 元一次 方程( 二)-- 去括号 与去分 母(第2 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3解一 元一次 方程( 二)-- 去括号 与去分 母(第2 课时)
问题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
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试问这个 数是多少?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3解一 元一次 方程( 二)-- 去括号 与去分 母(第2 课时)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解:这个班有x名学生,依题意得
x x x
6 x.
2 4 7
解得
x=56.
答:这个班有56个学生.
课堂练习
3 x 7 x 17
1.把方程 2
去分母,正确的是(
4
5
A.2-(3x-7)=4(x+17)
B.40-15x-35=4x+68
C.40-5(3x-7)=4(x+17)
2. 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性质2 ,去分母时不能漏乘
3. 去分母与去括号这两步分开写,不要跳步,防止忘记变号.

去分母的方法:
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公分母”,使方程中的系数不出现分数,这
样的变形通常称为“去分母”.
注意事项:“去分母”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一步,此步的依据是方
程的变形法则2,即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
(这里是都乘以6),去掉方程中的分母.
解 : 两边都乘以6, 得
x3
2x 1
6
6 1 6
2
3
3( x 3) 2(2 x 1) 6
3x 9 4x 2 6
3x 4x 6 9 2
x 17.
2 x 1 10 x 1 2 x 1
移项,得8x-12x-6x=3+4.
移项,得3x+2x-2x=2+4.
合并同类项,得-10x=7.
合并同类项,得3x=6.
7
系数化为1,得x=- .
10
系数化为1,得x=2.
x
4.已知方程 的解比关于
y的方程2(y-3)+m=11的解小4,
2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2课时
知识回顾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熟悉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 方程. 2.能够明确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 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课堂导入 答:水流的速度为3 km/h, 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5 km.
随堂练习
1.一艘轮船在A,B两地之间航行,顺水航行需用3 h, 逆水航行需用5 h.已知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2 km/h,求水流的速度及A,B两地之间的距离.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8x=24. 系数化为1,得x=3. 所以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2+3)×3=45(km). 答:水流的速度为3 km/h, 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5 km.
)
答:两城之间的距离为2 448 km. (3) 若两车同时开出,快车在慢车后面同向而行,则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1 200 km?
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由题意,得 60(x+0.
1.相遇问题 甲的行程+乙的行程=甲、乙出发点之间的距离; 若甲、乙同时出发,则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
2.追及问题 快者走的路程-慢者走的路程=快者出发时两者间的距离; 若同时出发,则快者追上慢者时,快者用的时间=慢者 用的时间.
课堂小结
1.相遇问题 甲的行程+乙的行程=甲、乙出发点之间的距离; 若甲、乙同时出发,则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 2.追及问题 快者走的路程-慢者走的路程=快者出发时两者间的距离; 若同时出发,则快者追上慢者时,快者用的时间=慢者 用的时间.
3.航行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往返于A,B两地时,顺流(风)航程=逆流(风)航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2课时)

3x 1 2 3x 2 2x .
2
10 5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5(3x 1) 10 2 (3x 2) 2(2x 3)
去括号 15x 5 20 3x 2 4x 6
移项
小心漏乘, 记得添括号!
15x 3x 4x 2 6 5 20 合并同类项
16x 7
提示:若一个月用电200度,则这个月应缴纳电费为0.50× 100+0.65×(200-100)=115元.故当缴纳电费为310元时,该 用户9月份用电量超过200度.
解:设他这个月用电x度,根据题意,得
0.50×100+0.65×(200-100)+0.75(x-200)=310, 解得x=460. 答:他这个月用电460度.
方法总结:对于此类阶梯收费的题目,需要弄清楚 各阶段的收费标准,以及各节点的费用.然后根据缴 纳费用的金额,判断其处于哪个阶段,然后列方程 求解即可.
当堂练习
1. 对于方程 2( 2x-1 )-( x-3 ) =1 去括号正确的

(D)
A. 4x-1-x-3=1
B. 4x-1-x +3=1
C. 4x-2-x-3=1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0.5x = 13.5.
系数化为1,得
x = 27.
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 27 km/h.
变式训练
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航行,风速为24 km/h,顺风飞 行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要3小时,求两城距离.
解:设飞机在无风时的速度为x km/h,则在顺风中的 速度为(x+24) km/h ,在逆风中的速度为(x-24)km/h.
总结:像上面这样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 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则可以使 解方程中的计算更方便些.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2课时 去分母课件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2课时 去分母课件

D.x+4 2=3x
易错点 去分母时漏乘无分母的项导致错误.
自我诊断4. 方程x+2 1-1=2-33x的解为 x=97
.
1.解方程x-3 1-x+6 2=4-2 x的步骤如下,则错误的一步为( B ) A.2(x-1)-(x+2)=3(4-x) B.2x-2-x+2=12-3x C.4x=12 D.x=3
x 2
=3,解为x=2;第2个方程是
x 2

x 3

5程,是解为1x0x+=1x61;=第213个方,程其是解x3为+
x 4
=7,解为x=12,…,根据规律第10个方
x=110
.
10.解方程:
(1)2x5+3=32x-2x3-7;
(2)x-2 4+0.2x0-.5 0.3=00..0021x.
再 见!
C.12-2(5x+7)=-(x+17)
D.12-10x+14=-(x+17)
去分母解方程的应用
自我诊断3. 小华用x元买学习用品,若全买钢笔,刚好买3支,若全买笔记
本刚好买4本.已知一个笔记本比一支钢笔便宜2元,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
是( A )
A.x3=x4+2
B.x4=3x+2
C.x4=x+3 2
解:(1)x=-8; (2)x=-2116.
11.已知关于x的方程4x+m=3x+1的解比3x-
3x-m 2
=1的解小3,求m的
值. 3x-m
解:解方程4x+m=3x+1,得x=1-m,解方程3x- 2 =1,得x=
2-m
2-m
3 ,所以有1-m+3= 3 ,解得m=5.
12.某工厂第一车间人数比第二车间人数的
7.如果方程2-
x+1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示范课课件_1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示范课课件_10

自我检验
1.解方程
2

3x 2
1

2x 2
1
去分母和去括号后,得(
D
)
A.4 3x 1 2x 1
B.2 3x 1 2x 1
C.2 3x 1 2x 1
D.4 3x 1 2x 1
2.由 x 3 1 4x 得 x 3 2 8x 的依据是
系数化为母的最小
公倍数,则得到
42 2 x+42 1 x+42 1 x+42x=42 33
3
2
7
28x+21x+6x+42x=1 386
x=1386 97
合并同类项,得 97x=1 386
系数化为1,得 x=1386 97
四、尝试应用 3x+1-2= 3x-2- 2x+3
分析:设这个数为x. 根据题意,得
2 x+ 1 x+ 1 x+x=33 327
1
2
解法一:
2 x+ 1 x+ 1 x+x=33 327
解:合并同类项,得
97 x=33 42

系数化为1,得
x=1386 97
2

解法二:
2 x+ 1 x+ 1 x+x=33 327
解: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这最样小做的依
最小公倍数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二、新课引入 数学小史料
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 纸草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用纸莎草 压制成的草片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 这部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
问题1.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 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

初一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

初一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2课时
解下列方程: (1) 10x-4(3-x)-5(2+7x)=15x-9(x-2); (2) 3(2-3x)-3[3(2x-3)+3]=5.
(1)10x-4(3-x)-5(2+7x)=15x-9(x-2);
解:去括号,得
10x-12+4x-10-35x=15x-9x+18
C : 2x2 2 3x
D:4x 2 3x
例如:方程(3x -2)(x -2)=0正确的解为( D )
A: x 2 3
C : x 2 且x 2 3
B: x 2 D : x 2 或x 2
3
1:已经学习了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本节课)
例题1:解方程
3x-7 (x -1) =3-2(x +3)
解:去括号,得 3 x -7 x +7 =3-2 x -6
移项,得 3 x -7 x +2 x =3-6 -7 合并同类项,得 -2 x =-10
系数化为1,得 x =5
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
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这
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相等关系.
人生的步伐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 得稳.
作业 :
1.教科书第98页习题3.3第2、7题.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下列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D )
A: 1+2=3
B: 4m+2n=3m
解:设有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有__(_2_2_-_x_)名工人生产螺母; 那么螺钉共生产__1_2_0__0_x_个,螺母共生产_2__0_0_0_(_2_2_-_x个)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A. 6.5 B.7.5
C.8.5
D.9.5
3.某物品标价为130元, 若以9折出售,仍可获利10%, 则该物品进价约是( )
A. 105元 B. 106元 C. 108元 D. 118元
4.一艘轮船从一码头逆流而上,再顺流而 下.如果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 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那么这艘轮船最多开 出多远然后返回才能保证在 7.5小时内回到原 码头?
:例2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 航行,用了2 小时;从乙码头到甲码头逆流航 行,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 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 分时析? :等量关系
甲码头到乙码头的路程=乙码头到甲码头的 路程
也就是:顺航速度_×__顺航时间=逆航速 度__×_逆航时间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航行,用了2 小 时;从乙码头到甲码头逆流航行,用了2.5小时; 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移项,得
10x+4x-35x-15x+9x=18+12+10
合并同类项,得
-27 x=40
系数化为1,得 x=- 40 . 27
(2)5X-3(3X-5)=11-(X+5) 解:去括号得: 5X-9X+15=11-X-5
移项得:5X-9X+X=11-5-15 合并同类项得:-3X=-9 系数化为1: X=3
求水流速度?
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航行,风速为24 k行要3小时,求两城距离.
zxxk
学科网
解:设飞机在无风时的速度为x km/h, 则在顺风中的速度为(x+24) km/h , 在逆风中的速度为(x-24) km/h.
根据题意,得 17 ( x+24)=3( x-24) 6
顺航速度_×__顺航时间=逆航速度_×__逆航时间
分析: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是X千 米/小时,则船在顺水中的速度(X是+_3_) ____ 千米/小时,船在逆水中的速度(X是-3)_______ 千米/小时.
2(X+3)=2.5(X-3)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 km/h,则顺流 的速度为(x+3) km/h,逆流速度为(x-3) km/h.
根据往返路程相等,列出方程,得
2(x+3)=2.5(x-3)
去括号,得
2 x+6=2.5 x-7.5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0.5x=13.5
若要求出甲、 乙两码头的路 程,又如何解?
系数化为1,得
x 27.
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 27 km/h.
轮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需要4小时, 逆水航行需要5小时,静水中的速度是18千米/时,
解:设这艘轮船开出x小时后多返回,才能 保证在 7.5小时内回到原码头. 列方程
(15-3)x=(15+3) ×(7.5-x) 解,得: x=4.5 即轮船开出后: (15-3)x=54(千米) 后,返回才能保证在 7.5小时内回到原码头.
常用的关系式
顺流时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逆流时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解得
x=840.
两城市的距离: 3 (840-24)=2 448.
答: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2 448 km.
巩固练习
1.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2,十位上 的数是x,把2和x对调,新两位数的2倍 还比原两位数小18,你能算出x是几吗?
2.大箱子装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 装在4个大小相同的小箱子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 克洗衣粉,则每个小箱子装洗衣粉的千克数为 ()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 去括号与去分母(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复杂的背景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模 型; (2)通过解方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含有括号的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活动一:回顾复习
(1)10x-4(3-x)-5(2+7x)=15x-9(x-2)
解:去括号,得
10 zxxk x-12+4x-10-35x=15x-9x+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