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方案17245
土壤改良方案

土壤改良方案第1篇土壤改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土壤质量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农田土壤存在酸化、盐渍化、有机质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针对具体地块的土壤特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土壤改良方案,对提高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降低土壤盐分,减轻盐渍化程度。
(3)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活动。
(4)保障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与品质。
2. 原则(1)因地制宜,针对性强。
(2)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4)综合措施,注重实效。
三、地块概况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地块位于我国北方某农业大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2. 土壤类型与肥力状况地块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土壤肥力状况中等偏下,存在以下问题:(1)土壤酸化,pH值偏低。
(2)盐渍化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3)有机质含量不足,微生物活动较弱。
四、改良措施1. 调整土壤酸碱度(1)施用土壤调理剂,如石灰、钙镁磷肥等,提高土壤pH值。
(2)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缓冲性能。
2. 降低土壤盐分(1)采用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2)施用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盐分降解。
(3)种植耐盐作物,提高作物对盐分的耐受性。
3. 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1)增施有机肥,如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等。
(2)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来源。
(3)实施轮作、套作制度,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4. 优化施肥措施(1)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
(2)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如硼、锌、铁等。
(3)采用深施、分层施等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组织实施1. 政策支持(1)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2)建立健全土壤改良技术体系,推广示范项目。
土壤改良方案

土壤改良方案
背景
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要素,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
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由于不当的农业管理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很多地区的土壤质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
农作物产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土壤改良方案。
方案一:有机肥料的应用
有机肥料是一种能够改善土壤质地和营养状况的肥料。
通过施
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
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和微生物,有助于土壤保持水分和提供养
分供给。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有机肥料可以显著改善土壤
质量。
方案二:合理轮作和间作
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方式。
通过不同作物
的轮流种植和间隔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轮作可以减
少某一种作物对土壤特定养分的过度利用,间作可以增加不同作物
之间的互补效应。
这种方式还有助于控制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持土壤健康。
方案三: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是一种快速提供养分的方式,可以迅速满足作物对养
分的需求。
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然而,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污染和养分失衡,因此要注意施
肥的量和时间,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总结
通过合理应用有机肥料、轮作和间作、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等土
壤改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然而,需要根
据具体地区的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案,并加强农业
管理和环境保护,以保持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一、前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过度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许多土壤出现了退化、贫瘠、酸化、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土壤改良成为了当前农业和生态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土壤改良的主要施工方案,为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土壤改良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2、调节土壤酸碱度和盐分含量,使其适应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3、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4、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降低土壤污染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二)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作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改良措施和方法。
2、综合治理原则:采用多种改良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进行全面、系统的改良。
3、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土壤改良的长期效果,采用环保、节能、高效的改良技术和材料,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经济效益原则:在保证土壤改良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改良成本和经济效益,选择经济实用的改良方案。
三、土壤改良的主要施工方案(一)物理改良1、深耕翻土通过深耕机械将土壤深层的生土翻到表层,将表层的熟土翻到下层,打破土壤的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一般深耕深度在 25-30 厘米左右,可每隔 2-3 年进行一次。
2、客土改良对于土壤质地不良、肥力低下的地块,可以采用客土改良的方法。
即将其他地方的优质土壤运输到改良地块,覆盖在原土表面,以改善土壤的质地和肥力。
客土的厚度一般在 10-20 厘米左右。
3、土壤平整对于地势不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块,需要进行土壤平整。
通过推土机、平地机等机械设备,将土地平整为坡度均匀、表面平整的地块,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壤改良工程施工方案

一、土壤改良工程(一)改良土壤、秸秆还田1.秸杆秸秆粉碎机粉碎玉米秸秆在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 应及早摘穗或收获, 玉米要连苞叶一起摘下。
尽可能要用直接收获方式, 因为割倒摘穗后秸杆在田问闲置一段时问再粉碎, 秸杆巳变黄变干, 粉碎效果差, 也不易腐烂。
摘穗和收获完后, 及时进行粉碎作业, 作业时调整好拖拉机的作业速度和留茬高度, 谨防涌切和刀片打土。
用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 使其均匀覆盖地表。
秸秆粉碎率大于 95%, 秸秆粉碎长度小于 10cm。
每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不超过500kg。
2.施底肥和农药秸杆还田地块要适当增加底肥, 然后翻耕入土, 促进微生物对秸杆的分解腐熟。
有机肥除了供给作物多种养份外, 更重要的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 增强土壤保肥能力, 为作物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二)土地翻耕一、二类土土地机械翻耕采取“合理施工, 有效耕旋”标准, 高效, 高质实施。
土地耕旋结合施工区地形、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来进行。
翻耕次数,应依据地域、土壤等具体条件而定。
翻耕深度决定于土壤肥沃程度、土层深度、土壤结构、气候特点和苗木根系发育特征等条件。
翻耕采用机械为 75kw 拖拉机配套三铧犁, 在秋冬季或春季进行土壤深耕, 耕作深度 30cm 以上, 以打破犁底层, 提高土壤通透性, 促进土壤水分、养分及微生物循环, 疏松土壤, 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为粮食生产提供基础保证。
(一)深翻翻耕是土壤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农业生产中经常运用和重要技术措施。
深耕就是利用机械的作用, 加深耕层, 疏松土壤, 增加土壤的孔隙度, 形成土壤水库, 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避免产生地面径流, 打破犁底层, 熟化土壤, 使耕层厚而疏松, 结构良好, 通气性强, 土壤中水、肥、气、热相互协调, 利于种子发芽, 作物根系生度好, 数量多;可以掩埋有机肥料, 清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
土壤改良专项技术方案

景观种植土壤改良专项技术方案一、土壤改良的目的:园林苗木有着多样性,土壤是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必要物质条件,不同苗木生长需要不同的土壤条件与之相适应,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土壤改良来为苗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是提高苗木成活率、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以达到预期的园林景观效果。
二、回填土土质选择1、回填土土源标准:(1)选用土壤土质疏松,透水性好,保水保肥力好的土壤,以农耕用地种植地表土壤60cm最佳,杜绝深基坑开挖出来的土用于回填。
(2)控制土壤的含水量,避免回填土过干夯实不实,或回填土太湿出现夯实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如出现“橡皮土”必须将此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夯实密实。
(3)土壤状态:土壤必须质地疏松,通气孔隙度>10%,土壤容重≤1.2g/cm³;含水率30%为佳,达到手握成团,手松不散,落地散开。
(4)土壤PH值:控制在6.5~7.5之间,现场回填土后要去专业机构进行土壤酸碱度检测,针对性数据进行酸碱度的确定改良方案。
2、植物土壤土层厚度需求标准三、回填土填土技术条件1、回填土施工顺序:场地内垃圾、杂物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压实→检验密实度→修正找平验收。
2、回填土注意施工事项(1)回填土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量夯实,在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才能回填上一层;(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汽车直接卸土入槽;(3)严格选用回填土土料质量,控制含水率、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的重要环节;(4)管沟下部、机械夯填的边角位置及墙与地坪、散水的交接处,应仔细夯实,并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5)雨天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
如必须施工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
现场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6)园区道路路基、室内地台等填土后应有一段自然沉实的时间,测定沉降变化,稳定后才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四、种植土壤改良措施1、土源地土壤改良方案的技术操作步骤(1)在回填土距离完成面标高60cm公分时,将预计回填土壤(简称:素土):复合物(草炭土:动物干粪便:复合肥:杀菌剂=3:3:3:1)=9:1,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2)将混合均匀的土壤按回填要求分层夯实,确保压实系数大于94%;(3)在乔木种植阶段,每个乔木挖树穴时,底部撒500g草炭土,10g杀菌剂与少量土壤搅拌撒于底部;备注:在桂花、香樟、广玉兰种植时,底部额外增加20g硫酸亚铁与少量土壤搅拌撒于穴内;(4)在地被苗种植阶段,大范围复合肥10g/m²,均匀撒在种植区域,再次深翻土壤30cm,耧平、耙平后种植地被苗;备注:在春鹃、夏鹃、西洋鹃种植区域,额外增加20g/m²硫酸亚铁深翻搅拌均匀。
土壤改良工程实施方案

土壤改良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土壤改良工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和修复,以提高土壤的肥力、透水性和透气性,从而提高土壤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
土壤改良工程主要包括有机质添加、矿物质添加、土壤通风、土壤排水、土壤保水等技术措施。
本项目拟实施土壤改良工程,旨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透水性和透气性,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达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和产量。
2. 提高土壤透水性和透气性,减少土壤结构紧密,促进土壤空气和水分的渗透和循环。
3.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固结和硬化。
4. 减少土壤侵蚀和植被退化,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三、施工方案1. 土壤改良前的调查和评估在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质地、p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估,以了解土壤的基本状况和需求,从而确定合理的改良策略和措施。
2.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1)有机质添加通过添加有机质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水性。
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量和保水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通风和排水性能。
常用的有机质包括腐殖质、腐熟有机肥、腐蚀木屑等。
可以运用机械设备将有机质与土壤混合,或者直接在土壤表面撒布。
(2)矿物质添加通过添加矿物质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养分和透水性。
矿物质可以改善土壤酸碱度,促进土壤结构的改善,增加土壤肥力。
常用的矿物质包括石灰粉、膨润土、蛭石粉等。
可以将矿物质与土壤混合或直接在土壤表面撒布。
(3)土壤通风对于土层较厚的土壤,可以采用土壤通风措施,通过机械化作业或人工开挖的方式,将土壤松散化,增加土壤通风和透水性。
(4)土壤排水对于土壤含水量过多的情况,可以采取土壤排水措施,通过开挖排水沟、埋设排水管道等方式,改善土壤排水功能,减少土壤积水。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土壤改良是农业和园艺等领域中的重要工作,旨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其物理性质,从而增加植物生长的条件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土壤改良的主要施工方案,以帮助农民和园艺师们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一、土壤测试和分析在进行土壤改良之前,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测试和分析,以确定其化学成分、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
通过土壤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特点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良方案。
二、有机肥料的施用有机肥料是土壤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常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堆肥和绿肥等。
施用有机肥料的方法可以选择肥料撒播、覆盖、堆积或混合等,具体根据土壤特点和植物需求来决定。
三、矿物质肥料的施用除了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也是土壤改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土壤的养分需求,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和比例进行施用。
常用的矿物质肥料有氮、磷、钾肥等,可以通过撒播、施肥器具等方法进行施用。
不过在使用化肥时需要遵守正确的施肥量和时间,以免造成植物过度依赖化肥或发生土壤污染。
四、翻耕和深翻翻耕和深翻是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措施。
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松散程度,有利于根系的扎根和植物的生长。
翻耕可以采用人、畜力或机械设备进行,根据土壤的硬度和栽培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深翻则是在翻耕的基础上加大翻动深度,通常可达到20至30厘米深度。
五、覆盖和保墒覆盖和保墒是保持土壤湿润和减少水分蒸发的有效措施。
可以使用有机物、塑料薄膜或覆土等材料进行覆盖,避免水分的流失和土壤的脱落。
保持适度的湿润度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还可以防止土壤的干裂和产生结壳现象。
六、其他辅助措施除了以上主要施工方案,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措施来改良土壤。
比如添加石灰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施用微生物肥料来增加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或者利用特殊的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结构。
这些措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应用。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一、引言二、土壤改良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2、调节土壤酸碱度,使其适应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3、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养分流失。
4、消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二)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农作物品种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改良方案。
2、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改良措施,相互配合,提高改良效果。
3、可持续性:改良措施应具有长期效益,不造成新的环境问题,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土壤改良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土壤检测首先,对需要改良的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通过检测结果,准确了解土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改良方案提供依据。
(二)制定改良方案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改良目标,制定详细的改良方案。
方案应包括改良措施的选择、施工时间、施工顺序、施工方法、预期效果等内容。
(三)准备改良材料和设备根据改良方案,准备所需的改良材料,如有机肥、石灰、石膏、微生物菌剂等,以及施工所需的设备,如翻耕机、施肥机、灌溉设备等。
四、土壤改良的主要施工方法(一)物理改良法1、深耕翻土通过深耕机将土壤深层翻耕到表层,打破土壤的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系生长。
一般深耕深度在 20-30 厘米。
2、客土改良对于土壤质地不良或污染严重的区域,可以采用客土改良的方法。
即将其他地区的优质土壤运输到需要改良的区域,覆盖在原有土壤上,以改善土壤质地和质量。
3、土壤平整对于地势不平坦的土地,进行土地平整,使土壤表面保持水平,便于灌溉和排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化学改良法1、调节酸碱度对于酸性土壤,可以施用石灰来提高土壤的pH 值;对于碱性土壤,可以施用石膏来降低土壤的 pH 值。
施用量应根据土壤酸碱度和改良目标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改良方案一、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危害:在大部分菜区,都存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的现象,表现为:不但底肥化肥使用量大,而且追肥也是大量使用,这样就使得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造成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对蔬菜的危害一是根系下扎困难,二是即使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出现沤根现象。
土壤盐渍化是指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后,土壤中盐离子增多,妨碍蔬菜根系正常吸水,从而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蔬菜就像种在盐水里一样,造成了腌根死棵。
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初期地面有清霜而后发展到绿皮“青苔”,棚室内蔬菜尚为正常;中度时地面出现许多块状的红色胶状物,干后变为“红霜”,棚室内蔬菜生长到中期出现点片萎蔫;土壤盐分过重时地面出现白色结晶“盐霜”,棚室内蔬菜定植后根系特别少,后期死秧加重。
解决措施:目前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较好的措施是使用汽巴松土精,每亩地300克,使用时将松土精掺30~40公斤土撒施到蔬菜的根部附近,然后浇水即可。
使用松土精后,通过松土精的物理作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促进蔬菜根系下扎,保证蔬菜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二、土壤菌群失调危害: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菌,在土壤中起比较好的作用,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这些菌会引起许多的土传病害,造成死秧、死苗。
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这就导致了土壤菌群的失调。
解决措施:要想解决土壤菌群失调的问题,单靠使用杀菌剂来杀死土壤里面病菌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只能想办法补充土壤里面有益菌的数量,使土壤当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重新达到一个平衡,就不会影响蔬菜的长势了。
目前补充土壤有益菌可使用家园益微增产菌,每亩使用500克+50克助剂(助剂的目的是养菌),掺土30~40公斤,根据地块情况,一个生长季节使用1~2次。
三、微量元素缺乏危害:连作是蔬菜种植的普遍现象,然而连年种植蔬菜容易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特别是硼、锌、铁等微量元素,由此引发的缺素症越来越严重,大大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解决措施:补充微量元素一要选对产品,二是选好使用时间,三是掌握用量。
无论是果菜类还是叶菜类,微量元素补充有3种办法:1.底施:底施优力硼锌+瑞绿。
优力硼锌补硼补锌,每亩用量为200克;瑞绿为EDDHA螯合态最稳定的铁肥,每亩地用量50克。
在整地施肥时,把优力硼锌和瑞绿混合均匀,结合其他肥料共同施入。
2.冲施:冲施瑞培乐。
瑞培乐里面含铁、铜、锰、锌、硼、钼6种微量元素,含量全,利用率高,使用量少,每次每亩追施100克即可,配合冲施肥,补充各种元素,解决各种缺素症,平衡蔬菜吸收氮磷钾的比例,改变蔬菜品质。
3.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微量元素适合于缺素症较轻的生理病害,而且为了保证其吸收率,应选螯合态较好的微肥。
补硼选用瑞培硼、补锌选用瑞培锌、补钙选用瑞培钙、补铁选用瑞绿。
注意叶面喷施微量元素时,配合果蔬宝750倍液(内含稀土等)共同使用,效果更佳。
园林施工中的土壤改良园林植物有着多样性,土壤是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必要物质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土壤条件与之相适应。
在园林施工工程中,通过土壤改良来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的关键工序。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开发,在建设环保模范城区和园林式城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主导,园林绿化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植物品种的多样化为上海营造生态型环境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然而,环境因素对不同品种植物的影响很大,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必要物质,对引种的植物成活、生长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
上海地区土壤在漫长形成期中,受长江冲积和海水长期浸渍影响,再经耕作熟化,主要类型为滨海盐土、潮土、水稻土以及地带性的黄棕壤土等,绝大部分土壤(>90%)的酸碱度大多为中偏碱性,土壤PH值在7.0至8.5之间,其中还存在着强碱性土壤(PH>8.5),仅有西部的佘山等小面积丘岭地区存在酸性土壤(PH<5.5),对香樟、雪松、杜鹃等喜酸性植物而言,这样的土壤条件,会大大降低种植成活率和严重影响其生长;此外,上海地区海拔高度仅为4米左右,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60至80CM之间,有些地区甚至更高,在40至60CM之间,直接造成土壤通气性差、渍害严重等植物生长的不利条件,对直根系的乔木植物来说甚至是导致其死亡的原因。
所以在园林绿化施工中,通过土壤改良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条件,是提高园林植物种植成活率、提高施工质量,达到创造预期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
上海地区园林绿化施工中,主要针对土壤偏碱、地下水位偏高、土壤通气性差等植物生长不利因素,进行土壤的改良。
一、土壤偏碱的改良措施1、化学改良化学改良是一种用于大面积土壤改良的措施,主要方法是通过强酸根离子将土壤中的碱性离子中和,达到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如施用石膏对土壤进行改良,利用石膏中的硫酸根离子对碱性土壤中的碳酸钠进行置换,形成石灰和中性盐,同时钙离子可以代换土壤胶体土的钠离子,使土壤碱性得到降低,从而改良土壤,对碱化土壤的改良很有成效。
2、穴土置换穴土置换是一种局部土壤的改良措施,在需要种植喜酸性植物的位置,开挖树穴时适量放大树穴,种植前,在树穴中填入酸性的优良营养土、山泥或腐熟的有机肥、珍珠岩等,利用这些土壤本身的酸性进行土壤改良,达到改善树穴土壤的酸碱度、透气性和土壤肥力。
3、生物改良利用一些绿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碱性物质,同时又能在其根部分泌酸性物质以及其根瘤腐化后能在土壤中残留酸性物质的特点,达到降低土壤pH值的改良措施,可以用作碱性土壤生物改良的绿肥植物有酸性绿肥作物如苜蓿、草木樨、百脉根、田菁、扁蓿豆、麦草、黑麦草、燕麦、绿豆等。
4、物理改良利用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的特点,通过地面水溶解地表土壤中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再通过挖排水沟和灌水浸土,把土壤深层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溶解,随排水时排出,达到有效降低土壤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
5、施用有机肥改良有机肥料都有较强的阳离子代换能力,可以吸收更多的钾、铵、镁、锌等元素,有机肥含有许多有机酸、腐殖酸、羟基等物质,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能与许多金属元素如锰、铝、铁等螯合形成螯合物,可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和防止土壤板结,形成有机—无机团聚体,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自身的抗逆性,形成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6、引用新科技改良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高科技的土壤改良剂,这些土壤改良剂对不同的土壤,有着不同的针对性,主要作用机理不外乎促进土壤养分转化,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的活性,改善土壤板结,促进土壤生态系统恢复,从而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功能。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合理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剂,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良土壤,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园林植物种植施工质量。
二、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偏高会造成树穴积水,对植物跟部造成渍害,严重时引起植物根部腐烂而死亡,所以防止地下水的危害,也是改良种植土壤环境的重要措施。
1、渗透降水在绿地中开挖一定数量的排水集水井,使地下水渗透入排水集水井后,再通过排水系统(或机械抽排,如水泵)集中排出,从而使整片绿地中的地下水位降低,达到地下水不再渗入树穴造成植物渍害的目的。
2、阻断地下水在树穴底部垫设一层砾石,形成地下水上升毛细管断层,以阻断地下水的上升毛细管,使地下水不再通过上升毛细管进入树穴,从而有效防止地下水上升后树穴积水使植物根部受到浸害。
3、开沟排水开挖具有一定间距和深度的排水沟。
排水沟的深度起着控制地下水高度的作业,一般来说排水沟应略低于植物根系深度,以保证地下水上升至植物根系以下时,就渗入排水沟成为地表水;排水沟的间距起着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排出的速度,一般排水沟间距越小,地下水下降速度越快,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的地下水也越多。
但在运用时,必须以园林景观为先,会同设计和建设部门控制好排水沟的密度,不可因开挖排水沟而影响园林景观的质量,同时对排水沟进行加盖和装饰,既能防止意外发生,又能提高景观质量,也不失是一个好的构思。
4、堆种防水堆种就是在种植园林植物时,开挖的种植坑较浅,一般仅为土球的1/2~1/3,植物土球放入种植坑后进行填土,对高出地面的土球,采用从地面放坡堆土的种植方法。
这样的种植方法,因为种植坑较浅,坑底高于地下水位,可有效防止地下水对植物根系造成危害。
三、土壤通气性的改良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需要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植物根部发生窒息后,会造成植物无法正常地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和其它生长所必须的物质,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所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也是土壤改良的一个重要部分。
1、减少土壤密实度在翻松(挖掘)土壤的过程中,往土壤中掺入泥炭、碎树枝、腐叶土等多孔性有机物,增加土壤中的孔隙,使土壤的密实度降低,从而改善通气状况。
2、防止土壤机械密实在堆造绿地地形或绿地进土施工中,采用人工驳运和回填,尽可能地减少推土机等机械的作业,防止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对土壤的碾压,同时对已完成的地形进行自然条件下的保护,防止人为的践踏,此外在园林地坪的铺装上,尽可能采用透气性的铺装材料,从而使土壤保持自然的密实度,确保土壤气体和外界正常交换。
3、埋设人工透气材料在种植植物时,采用加放人工透气管的方法,改善植物根部的透气性,人工透气管可用无纺布包裹通气管制成,在无纺布袋中放置。
一定直径的塑料管,空档处填满珍珠岩,放置于树木根部放置,管长以从植物根部至地表为宜,人为地在土壤中营造出透气空间,使大气能深入到土壤中,改善植物根部的透气性。
4、土壤生物的作用利用土壤中有益生物的作用,改善土壤结构。
例如:利用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和吞土排粪等的生命活动,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使板结贫瘠土壤变成疏松多孔,同时蚯蚓的排泄物,还可以被其它土壤微生物利用,形成以蚯蚓为中心的生态环境,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变土壤的结构,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保墒通气透水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作园林植物根系的生长。
总之,在园林绿化种植施工中,通过“改土适树”的方法,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为植物在种植后成活和恢复生长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根本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