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提纲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中相等的量是指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不能忽略参加反应的气体或生成气体的质量,不要忽略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1.化学变化的实质:从微观上来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而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包括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规律总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微观: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以2H 2+O 2 点燃==== 2H 2O 为例质的意义: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

量的意义:该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即1:8:9该反应中,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三者的个数比为2:1:2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化学方程式应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反应物中“+”号读成“跟”、“与”或“和”,生成物中“+”读“和”。

“=”读成“生成”,条件读“在……条件下反应”。

1.质的方面: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量的方面:读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读出个粒子间的个数比以2H 2+O 2 点燃==== 2H 2O 为例质的方面: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量的方面: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以下两个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两边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第五单元~第七单元中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第七单元中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提纲一、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特别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或沉淀。

2、守恒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未改变。

3、“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相等“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生成了新的物质)“两个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生成了新的分子)“一个可能变:分子的总数目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意义与读法: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例如:点燃2H2+ O2==== 2H2O的意义质的方面:量的方面:3、应用:根据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义,等号的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与方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准化学式,记住配系数;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标注;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号好体现。

注意:反应物无气体,而生成物有气体的,需要在生成物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表“↑”。

在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没有固体,生成物有固体,需要在生成物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计算依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之比)2、计算步骤“设、方、关、比、算、答”例:实验室制取22克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多少克?设:方:关:比:算:答:四、练习点燃1、某物质R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O2=====C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2、将A克H2和B克O2通入真空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为A、18(A+B)克B、34克C、(A+B)克D、无法确定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用双氧水制取氧气: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D、甲烷的燃烧E、铁在氧气中燃烧F、锌与盐酸反应制氢气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20克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5、加热15.8克高锰酸钾,使其完全分解,可制得多少克氧气?在标况下(密度为1.429克/升)氧气的体积为多少升?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提纲一、碳的几种单质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由于木炭和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可做吸附剂。

初中化学人教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整理(全面)

初中化学人教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整理(全面)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A. 红磷燃烧(1)原理:。

(2)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①气球的作用:。

②玻璃管下端与红磷接触的目的:。

③细沙的作用:。

(3)实验成功的关键:。

(4)实验结论:。

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1)原理:。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三、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1)原理:。

(2)实验现象:。

反应后天平向偏;原因是。

D.镁条燃烧(1)原理:。

(2)实验现象:。

若反应后天平向偏,原因是。

若反应后天平向偏,原因是。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2、两个一定变:。

3、两个可能变:。

五、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宏观:。

2、微观:。

3、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2、。

二、书写步骤1234三、配平方法1、观察法(1(2(3(4(5(6(72、奇数变偶法(1(2(3(4(53、归一法(1(24、设未知数法(1)(2)(3)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算: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积,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列比例式,求解。

(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例题:电解18g水会产生多少氧气和氢气?。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提纲一.质量守恒定律1、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2、注意: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 一切化学反应 ,但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⑵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 质量 守恒,并不包括体积和分子个数方面的守恒。

⑶强调的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守恒,特别注意不要遗漏气态物质。

⑷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在宏观上必然表现为,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 不变;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化学反应前后变与不变质量守恒定律中六个不变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白(红)磷燃烧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防止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

6、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质量减轻。

(稀盐酸+碳酸钠→氯化钠是+水+二氧化碳)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⑵为什么镁带燃烧的质量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而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没有计算在内,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⑶为什么镁带燃烧的质量减轻了?镁带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白烟是生成物氧化镁,氧化镁是很细的粉末,在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逸散到了空气中,失掉了一部分生成物所以我们称得的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⑷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

(2KMnO 4△K 2MnO 4+MnO 2+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质量总和,而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剩余固体质量减小。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提纲(1)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提纲(1)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提纲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但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它物理量的守恒。

(3)强调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守恒,特别注意不要遗漏气态物质。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所以在宏观上必然表现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质量总和不变。

4、化学反应前后的:“不变”与“变”质量守恒定律中六个不变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两个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两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5红(白)磷燃烧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防止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

(缓冲作用)6、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为什么增加或减轻)(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质量减轻。

(稀盐酸+碳酸钠→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碳酸钠与盐酸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质量减轻。

(2)为什么镁条燃烧的质量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而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条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没有计算在内,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

(思考:有时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减轻了,为什么?)总结:对于选择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若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必定会减轻(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或增重(有气体参加反应),但都没有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01知识管理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__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体积和分子个数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原子重新组合__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种类__没有改变,__数目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质量__也没有改变。

点拨:质量守恒定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不守恒”现象。

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质量大,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多了__氧气__的质量。

(2)判断物质的组成。

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碳__元素和__氢__元素,可能含有__氧__元素。

(3)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02基础题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某同学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按要求完成填空。

实验A: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B: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C: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A: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B: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3)实验C:反应后,天平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实验C__。

(5)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__,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C__,不能验证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__。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讲义 (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讲义 (无答案)

知识点讲义——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重点)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实验目的】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在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的质量为m1。

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玻璃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为m2。

[引申拓展]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以免污染托盘。

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皿(如小烧杯、表面皿等)里称量。

方案二: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塞好橡胶塞。

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方案一: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气球膨胀,待装置冷却后,气球变瘪。

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m2与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m1相等,天平保持平衡。

方案二: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上述两个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别为: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

【注意事项】如果没有在锥形瓶口处安置气球,而直接安装橡皮塞,并且红磷的量较大,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橡皮塞被弹出或锥形瓶炸裂,这是因为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量,会使气体在有限空间内膨胀,造成危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个数;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种类.可能发生改变的有:①分子个数;②元素的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5、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6、有时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二.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相对数量比;③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义,等号的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①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反应条件;④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时,在生成物化学式的右边注明“↓”或“↑”符号、但是反应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时,生成物气体后面不用注明气体或沉淀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提纲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2、注意:
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 一切化学反应 ,但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⑵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 质量 守恒,并不包括体积和分子个数方面的守恒。

⑶强调的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守恒,特别注意不要遗漏气态物质。

⑷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在宏观上必然表现为,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 不变;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化学反应前后变与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中六个不变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
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白(红)磷燃烧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防止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

6、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质量减轻。

(稀盐酸+碳酸钠→氯化钠是+水+二氧化碳)
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⑵为什么镁带燃烧的质量增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而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没有计算在内,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⑶为什么镁带燃烧的质量减轻了?
镁带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白烟是生成物氧化镁,氧化镁是很细的粉末,在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逸散到了空气中,失掉了一部分生成物所以我们称得的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⑷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质量总
和,而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剩余固体质量减小。

为了验证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化学反应,必须在 密闭 容器中进行。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意义:
⑴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化学计量数【即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了反应中各物质间的粒子个数比; 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注:在回答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时,要具体地说,可参照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来回答。

3、读法:(以4P+5O 2 点燃
2P 2O 5为例)
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号读成 和,“=”读作生成。

⑴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⑵质量读法: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要理解124,160,284怎么计算来的?如284是用P 2O 5的相对分子质量142乘以它的化学计量数2】 ⑶微观(粒子)读法:每4个磷原子与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
⑴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 、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原子的总数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书写化学程式的步骤(写配注查)
1、“写”:在式子的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2、“配”:在化学式的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使短线两边每种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3、“注”:
⑴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通电、催化剂等。

⑵标明产物的状态,改短线为等号。

①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就要标明“↑”;
②溶液中反应,反应物中没有沉淀,生成物中有沉淀,,就要标明“↓”。

4、“查”:做到“四查”,查化学式,查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总数是否守恒(即查配平),查反应条件是否标注,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

切记:所配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

四、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列比例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之比。

五、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未知量含有单位,其后不能另带 单位 ) (2)正确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3)求出相关物质的 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4)按正确的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求未知量(运算过程要带单位) (5)检查正确后,再简明地写出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