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讲 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学习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三、学习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二)实验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管、气球、红磷。
【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瘪气球。
2、用托盘天平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m1。
3、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锥形瓶中,立即塞紧橡胶塞。
4、待红磷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后,重新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m2。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实验结论】m1 = m2,参加化学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1、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2、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和硫酸铜溶液的总质量 m1。
3、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4、待反应一段时间后,重新称量烧杯和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m2。
【实验现象】1、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2、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实验结论】m1 = m2,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三)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不一定守恒。
第五单元课题1学案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现象。
【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回顾一下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化学反应,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来的用文字表达式写下来。
(个人思考,组内交流)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90页至91页,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友情提示:白磷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只有40℃2.找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加以记忆。
[思考交流]1.方案一中,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2.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3.如果天平在反应后不平衡,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4.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观察与思考]课本第93页讨论中的三个问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3页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因为,重新组合,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讨论下列各项,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原子的质量⑧分子的种类⑨分子的质量[知识拓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比原镁带的质量增加了”,“蜡烛越烧越小,最后消失”怎样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这些现象。
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物质的组成。
如: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SO2和H2O,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S、H两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阅读并交流讨论]阅读课本93—94页化学方程式,讨论以下问题:1.找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并了解。
2.以碳和氧气反应的为例,思考一下,通过化学方程式能得到哪些信息?3.C + O2 CO212∶16×2∶12+16×212 ∶ 32 ∶ 44以上化学方程式我们读作:我们还知道: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
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
如何才能产生体验?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
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
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19篇)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1: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p1、课标中的内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考虑,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施行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考虑,得到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拟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p 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化地认识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p1、知识技能根底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络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才能方法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才能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敏,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究新问题,能主动与别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从促进学生开展出发制订教学目的,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的;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常见化学反响中反响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详细的探究活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响的本质。
第五单元课题2学案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2.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以为基础,不能捏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一定要遵守,“等号”两边各、相等。
(这也是用来检查一个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依据之一)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种____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明和生成物的。
二、学习研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96页至第98页,思考以下问题: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哪两个原则?2.为什么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需要配平,而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需要配平?如何配平?.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是什么?4.化学反应一定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如把点燃、加热(常用“△”来表示),催化剂等写在。
5.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6.如果,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课堂练习]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Fe+O2====Fe3O42.KClO3====KCl+O23.H2O ====H2+O24.Ca(OH)2 + Na2CO3====CaCO3+ NaOH 5.Na2CO3+HCl====NaCl+ CO2+H2O6.CuO+ H2====Cu+ H2O[小组合作,交流总结]1.我要掌握的问题①书写化学方程必须遵循的两大原则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③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2.我要注意的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错误[自我检测]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我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计有趣的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示例和实验现象,向学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使其对这一定律有全面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实验现象,掌握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质。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认识其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现象。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案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反应符号表达式: 。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放出大量的 ,玻璃管上得气球先变 后变 (原因: )实验结论:天平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思考问题:红热玻璃管的作用是 白磷,说明白磷的燃点 ,锥形瓶底放入少量的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____________炸裂。
能否去掉气球, 用玻璃棒代替玻璃管?(2)铁钉与硫酸铜( )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铁钉表面 ,溶液由蓝色变为 。
PS: 硫酸铜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符号表达式: 。
(3)盐酸( )与碳酸钠( )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烧杯中有大量 产生。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结论分析:反应是有大量的 逸出,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仍然 。
反应符号表达式: 。
(4)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 燃烧,发出 光,生成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实验分析:由于有 参加反应,所以生成的 的质量大于镁带的质量,但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PS: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应选择密闭装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讨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和 都没有变化。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只适用于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学以致用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 g 水受热变成10 g 水蒸气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C.水结冰后,体积增加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4.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五篇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五篇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猜想与假设生—生:分组交流,讨论。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讲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___
实验注意事项:(白磷燃烧实验):
1、沙子的作用:
2、玻璃管作用:
3、气球作用:
4、本次实验关键点:
活动二、观察演示实验2,完成实验报告: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表达式:现象:、天平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表达式:
现象:、天平
思考:两个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正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活动三: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1、为什么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
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三个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两不变:_______;________.两个一定变: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可能变:___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
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不适用于;
练习:
1)加热高锰酸钾后,为什么固体总质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能变成燃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镁带燃烧质量增加了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什么叫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书写方程式的原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方程式的配平:
①P+O2--------P2O5 ②S+O2------SO2 ③Fe +O2------ Fe3O4
④Mg+ O2--------- Mg O ⑤C2H5OH+ O2--------------CO2+H2O
⑥Al+ Fe3O4------------- Fe + Al2 O3 ⑦NH3+
O2-----------NO+H2O
⑧KMnO4---------------- K2MnO4 + MnO2 + O2
【对应练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高锰酸钾制氧气⑵氯酸钾制氧气
⑶过氧化氢制氧气⑷氧化汞受热分解
⑸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⑹硫在空气中燃烧
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⑻镁条在空气中燃烧⑼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⑽氢气在空气中燃烧⑾水通电分解
2.某纯净物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为:
X+ 3O2=======-2CO2 + 2H2O 试推出X 的化学式: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制取二氧化氯的反应:2NaClO3+4HCl(浓)=====Cl2↑+2ClO2
+2NaCl +2 X 试推出X 的化学式: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
4C3H5N3O9=12CO2↑+10H2O↑+6Ⅹ↑+O2↑
(1)Ⅹ的化学式是
(2)推断Ⅹ的化学式的依据是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6.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 镁带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 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的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
7.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式量⑥原子量⑦物质质量总数⑧元素种类
A. ①②⑥⑦
B. ①⑥⑦⑧
C. ①②
D. ⑦⑧
8.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24.(2015秋•普宁市月考)如图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检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
(1)此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如果符合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符合的理由:
.
(2)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反应方程式.(3)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气球的变化情况是:.(4)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丙将白磷引燃,这里要“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是.(5)若上述的橡皮塞没有塞紧(假设白烟都逸出了),结果天平的指针会在
处(填“a”或“b”或“c”).
25.课外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镁粉燃烧的现象
是;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燃烧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