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观后感1000字
观看青春派有感心得

观看青春派有感心得《青春派》是一部由台湾导演郭敬明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群90后青年在大学校园里的成长与青春迷茫。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影片通过细腻的画面和情节展示了90后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电影以一场大学生明星签售会为引子,展示了校园文化中流行的偶像崇拜和炒作现象。
很多90后青年非常崇拜偶像,却又迷茫于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目标。
他们希望通过偶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努力。
这种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电影成功地揭示了90后青年的内心矛盾和迷茫。
其次,电影通过主人公胡一菲的成长来展示了青春期的成长和磨砺。
胡一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迷茫于自己的人生。
然而,在遇到偶像陈末之后,胡一菲通过参与一系列活动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她开始主动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与他人交流,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胡一菲通过坚持和努力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青年。
这个过程很真实地展现了青春期的成长和自我探索。
此外,《青春派》还通过对大学生活的描绘展示了90后大学生的普遍困惑和迷茫。
大学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和憧憬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挑战和困扰的地方。
在大学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困境、人际关系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
电影中的角色们也面临着各种困惑和压力,他们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和失望,但最终都选择了坚持和挣扎,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些描绘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也需要坚持和奋斗,不能轻易放弃。
最后,《青春派》通过独特的拍摄手法和音乐旋律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青春的氛围。
电影中的画面非常精美,色彩鲜艳,给人一种年轻活力的感觉。
音乐也非常符合电影的主题,节奏明快,旋律动听。
这些因素都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们的情感。
特别是电影结尾,通过一场音乐演唱会的形式,展示了青春派这个团队的团结和成长,给人一种融洽和温馨的感觉。
《青春派》观后感

《青春派》观后感看完《青春派》这部电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曾经的青春岁月,那些懵懂、冲动、迷茫与执着,都在影片中一一展现,让我感触良多。
影片围绕着男主角居然在高考前夕勇敢表白,却遭遇失恋,而后在高考中失利,选择复读的故事展开。
这个简单的故事框架,却承载了无数青春的元素。
居然,一个普通又特别的高中生,他在高考前拍毕业照的时候,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向暗恋的女生黄晶晶表白,那一刻,他的勇气令人钦佩。
然而,这份冲动的爱情并没有持续太久,黄晶晶去了上海的大学,居然在失落中高考失利。
这段初恋的经历,让我看到了青春时期爱情的纯真与脆弱。
那时的我们,以为爱情就是一切,愿意为了喜欢的人不顾一切,但往往忽略了现实的压力和自身的不成熟。
在复读的过程中,居然遇到了一群性格各异的同学和一位严厉又不失温情的班主任撒老师。
这些同学有的刻苦努力,有的调皮捣蛋,但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拼搏着。
撒老师那句“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的口号,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却也真实地反映了高考的残酷和紧张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居然逐渐明白了高考的重要性,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时光。
那时候的我们,每天都在书山题海中奋战,为了一个未知的未来努力着。
课堂上老师的滔滔不绝,课后的埋头苦读,还有那做不完的试卷和练习题,都成为了青春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们也有过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这样的付出是否值得,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青春充满了挑战和可能。
电影中的家庭元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居然的父母为了他的学习和成长操碎了心,他们的关心和期望有时会让居然感到压力巨大,但这也正是父母之爱的体现。
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父母总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我们,他们可能不懂我们的梦想和追求,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和关爱。
《青春派》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高考和青春爱情的电影,它更是对成长的一种深刻诠释。
青春派观后感作文1000字

青春派观后感作文1000字青春是一场雾霭弥漫的旅途,有人迷惘,有人不屑一顾。
青春关乎亲情、友情、爱情,但青春也关乎前途、命运。
所以,即使我们走出了高中校园的桎梏,也不要忘了我们来时的路,忘了我们曾奋力拼搏的高考,下面橙子为大家介绍青春派观后感作文,一起来看看吧!青春派观后感作文篇1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横冲直撞的,口号的,口号的,口号的,经历过高考的青春更是。
那时候总懵懂却觉得前路很清晰,那时候总迷茫却觉得有梦想就有无限可能,那时候还是暗恋不敢说出口却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单纯,那时候高三,残酷,高压,沉闷,却在愣头愣脑的青春面孔中透露着一股子鲜活。
这样多美好,可惜没有这样美好的电影,拍过的几部关于高考的青春片,实在不敢恭维。
直到《青春派》——这实在不是一个讨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为它建立在童话的云端上,尽量少地去描写那些压抑的存在,将更多视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这种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国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现了。
当一种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袭击到你,而你潜意识中一直期待这种美好,那么火花就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热,全国也很热,青春片也跟着热。
我是盼着像《青春派》这样的小成本影片走红的,不仅是因为它这样如童话一样美好,还因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
如果走打斗路线,中等成本的电影《激战》应该是一个标本。
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
这部片子的档期不咋地,前有狼后有虎,对于中国院线经理而言,没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会讨他们的喜欢。
但我说的正是明星这块。
该片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角成功。
虽然秦海璐贡献了这两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号董子健才是亮点。
这个据说是某大牌经纪人公子的90后演员,一出道就风华正茂。
客观地说,很不错。
无论是那股子青涩劲儿还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时候你都会想,这样的沉稳,像一个93年生的孩子嘛。
前途无量。
片中的几个女学生选得特别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号周边的几个小伙伴,则各有性格,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让人坠入其中,重回高三。
青春派观后感(精选3篇)

青春派观后感(精选3篇)青春派观后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青春派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春派观后感1拍高考题材的电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电影却很少见。
16岁的时候,高考失败,重新复读,觉得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在跟自己作对,家长、老师、高考、女友、同学、邻居。
而正是在这个复读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脚步,复读的不只是高考,而是从青葱到青春的成长。
青春的成长就是不断经历第一次的过程。
没有恋爱过,没有告白过,青春的热血会冲破自己的懦弱。
但是青春的热血一般伴随的都是头破血流的反省。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总会在你热血的时候给你当头一击棒喝,人难免就又会缩了回去。
走一步,退两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这样。
青春的成长总会伴随着亦敌亦友的朋友,他们会跟你争妹子打得头破血流,也会在外敌当前的时候做你最坚强的后盾。
他们可能跟你在同一个宿舍,你们没有深交,但当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种习惯。
他们可能外向可能内敛可能单纯可能细腻,但你总能接受各种多样性而又不带成见。
青春的成长就是第一次的恋爱,大千世界的恋爱故事大体是你爱的人爱别人,而爱你的你不爱。
这个基本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体验了第一次才知道为什么恋爱的魔力让你对不爱你的人专情,而对爱你的傲慢。
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恋的深渊才能体会父母要离婚的伤感,哪怕他早就知道这是一个局。
也就只有在时间和对恋爱新的体验中,才知道应该欣赏爱你的人对你的付出,双宿双飞去了人大。
所以说,青春的成长就是从懵懂到体谅。
电影里面,像我们影子的中学生们都像我们曾经一样,老说别人幼稚,而自己干着没有担当的幼稚的事情。
而我们接触了社会,知道我们无法保护同伴,知道我们身边看起来跟我们一样人有着不同的身家,知道我们对朋友背负的重担的无知程度,知道我们父母老师所经历的不能言说的痛。
电影《青春派》观后感(精彩4篇)

电影《青春派》观后感(精彩4篇)电影《青春派》观后感篇一2023年,与青春有关的国产电影纷至沓来,从“致青春”到“合伙人”再到“小时代1.0”、“小时代2.0”,电影里的“青春”已处在一种被过度消费的境地之中,因此“趟浑水”的《青春派》不免让人为它的片名捏一把汗。
实际上,这部电影全片除标题以外,看起来都是规规矩矩毫无野心,它并未像“致青春”一般刻意编织负心薄幸生死离别;没有像“合伙人”那样纪念沦为成功之成本的青春岁月并记录几十年中国巨变;当然,它也更不会像“小时代”一样以“时代”之名致力搭建繁华富丽却凶机重重的空中楼阁。
准确地说,电影《青春派》虽以“青春”为名,却仅仅是将视线投向主人公的两次高考,这种乍看起来的“文不对题”很容易被人当作把柄说道一番,但是,当电影结束于侯孝贤先生在黑板上画的那个气定神闲的圆圈之时,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被他打动了。
《青春派》击中人心的方式简单有效,它用收集我们很多人高三、高四、高考事迹的方式引发共鸣,努力证明自己才是与绝大多数人的“青春”有关的“青春”。
7月25日,在奔向点映这部电影的影城的路上,某些来自六七年前的旧事横冲直撞,直坠我心:比如在最后一科的试卷上小心翼翼写下当时自己偷偷喜欢的女生的名字的后两个字,勉励自己坚持熬过高考结束前最后半个小时。
因此,我从看见电影里男主角在高考答题纸上写下“黄晶晶”三个字起,便终于开始忍不住托腮细看,再无轻慢之意。
男孩子对女孩子说“有什么不合适、我觉得挺合适”,窝在窗台打电话,在高考结束前冥思苦想该如何让自己暗恋的某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高考一结束、各自奔天涯从此同学少年都不“见”……这些现在想来如梦如幻的场景很多人必定都曾真切经历,以至于《青春派》就成了几乎可以与追忆一一参照对应的日记本,用让人倍感亲切的方式打开闸门,唤醒记忆让它破冰而出。
与频繁但不免做作的“笑点”相比,电影对高考之年所有该出现的泪点的还原更加贴切动人。
刘杰的《青春派》是像截取特洛伊战争第十年的《荷马史诗》一样截取我们所谓“青春”之中的重要年头:那一年,阿基琉斯刺死赫克托尔,诸神大战、木马陷城;那一年,名叫“居然”、擅长扮演策划人角色的男主角和他的同伴们(还有我们)冲冷水澡、试图初恋、高考、道别、准备从一段青春走向另一段青春……《青春派》电影观后感篇二青春终将散场,唯独记忆永垂不朽——《青春派》你愿意和我一起携手告别高中时代吗?故事从这里开始……居然作为一名马上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在离高考还有5天时,自己爱慕的女孩表白。
青春电影《青春派》观后感实用1篇

青春电影《青春派》观后感实用1篇青春电影《青春派》观后感 1青春电影《青春派》观后感《青春派》观后感一:“姹紫嫣红开遍,也不过是断壁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青春告诉我们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开。
电影《青春派》讲述了一位高三学子居然在高考前五天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女同学黄晶晶表白,展示了年少青春的张狂。
然而初恋的甜蜜很快被匆匆前来的妈妈破坏了,初恋很快就结束了,高考却大受影响失利,最后居然选择了复读。
也许在居然长大之后会为那次的疯狂而后悔不已,可是在那时,居然一定是不想让自己的青春留下不唯美的遗憾才做出那样疯狂的举动。
居然在第二次照毕业照时,他用泰戈尔的话来总结过往:“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但我却并不赞成居然的想法,青春就像是路边绚烂一时的野花,绽放时纷纷扰扰,凋零时落英缤纷,短暂而凄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试看春残花尽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青春,我们需要坚定地往前走,因为我们辜负不起。
我认为人的一生也许会邂逅许多美丽,但只有适时而开的那朵花才是属于自己的,过早采撷只会加速她的凋零。
也正是因为如此,影片的最后,并没有交代居然的爱是否修成了正果。
我想,应该是没有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居然看着骑着单车的男孩,也会心中一动,想起那充满活力的青春,追忆那些疯狂的往事。
回想起曾经喜欢的那个女孩,但却发现自己已记不清的她的轮廓,记不清她的面容。
《青春派》中撒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破釜沉舟,拼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
”而青春最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无怨无悔。
只有不间断地追求不停止的奋斗,不消失的梦想,才能创造青春之辉煌,才能拥有无悔的青春。
但这种无悔的青春并不是要把人间的酸甜苦辣尝遍,也不是要把不属于这个时期的事都经历一遍。
所谓无悔应当是平静淡然的姿态,完美地走在青春路上,不盲目慌张,最终也不后悔。
《青春派》观后感作文范文10篇

《青春派》观后感作文范文10篇《青春派》观后感作文范文篇1不疯狂,怎叫青春?当他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对她读出泰戈尔的诗时,当他为了她高考交白卷的时候,当他站在站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的时候,我知道我做不到那种疯狂,我也很想如此疯狂。
高考都离我有两年半的时间了,却勾起了我缅怀青春,祭奠高考的心。
与居然(男主角)相比,我的高中生活就是一张白纸,搜肠刮肚想了一番,无非是无休止的考试和题海,顶多就是两周一次的“放风”时间。
总之,我的高中一片空白,或许,也不是一片空白,只是少了一种类似QQ 空间的东西来记录心情吧。
整个高中时代,我究竟收获了什么?除了上课、吃饭、睡觉,我不记得自己有过什么其他的活动了,按着老师的安排,重复着同一件事,虽然也会因为成绩时好时坏而伤心,在成绩出来前胆战心惊,真不知道那些题海教会了我什么,我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果是坚持,我只能“呵呵”了,当时用心做的试卷,现在又记得多少,该是都还给老师了吧!就算记得,拿到现在又有多少有用呢?现在想想,高考成绩出来时我也没必要那么在乎,在挤破头的这场大战中,我走过了独木桥,但我是失败者,因为我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我自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也不敢谈及此类话题,但事实是,我不比任何人差。
在人生的道路上,高考是一个出路,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折点,非终点。
怎么办,高中三年,我真的回忆不起来什么,或许真的是我太沉默了,因为在那种环境下,我根本不想表现什么,比成绩我是失败者,在那里便会受到冷落(事实上,不管在什么地方,你做的优秀,便会是大家簇拥的对象)但是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该成为一个中心。
糟了,高中的那些战友我又还记得哪些?我都记得,可是有什么用呢?只有几个交心的朋友,真心相待。
当需要一双手的时候,会不吝的伸出来吗?大概,不踢你一脚就是好事了吧!回到现在,大学生活,没有了束缚,没有了限制,一切都是自主,我反而觉得很轻松(虽然偶尔会因为一些事感到压力到)但我是开心的,我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目标。
青春派观后感(精选5篇)

青春派观后感(精选5篇)青春派观后感(精选5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春派观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春派观后感1 前几天闲来无事就看了这部《青春派》,本来只是听别人推荐的说很好看,直到我看完,我才发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自从出现了那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们就一直期待内地影坛能出现一部类似的、能唤起我们青春记忆的作品。
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悸动与迷惘,也没有《致青春》那样多的伤感和遗憾?不是别人的故事,更多的,它能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产生共鸣,觉得电影里面某一个人物的故事其实讲的就是自己。
我们可以在影片里清晰地看自己成长的影子,那些被岁月洗涤过的酸涩,那些到我们到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记忆犹新,总会去忍不住回忆的点点滴滴。
终于,我等到了这一部《青春派》。
光看阵容和剧情介绍,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制作,找了“青春”这个讨巧的题材打打怀旧牌,最后落入俗套,看到的只是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
可是,相信我,这次你们全错了。
《青春派》是一部一气呵成,没有刻意雕琢的电影,许多桥段和台词都可以让观众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会心的大笑之后走出电影院,然后沉浸在自己关于青春的回忆里。
有一些温暖,但绝不是躁动不安的感觉。
60后的导演刘杰在这部电影里讲的是95后的故事,这样的年龄差距,让人很大程度上会担忧影片内容是否“接地气”的问题。
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刘杰交出了一份让让人感到满意的答案,它不局限于某个年龄层,它是每一位面对过高考的人都熟悉的场景。
也有过很多反映高考的电影,如《全城高考》、《高考1977》,但是前述高考主题的电影之所以没能收获成功,是因为在创作方面,“为高考而高考”,把“高考”这个特定定义下的场景拍的过于程式化:太贴近生活,观众没必要再去过一遍那段相对而言其实很枯燥的日子;太过远离生活,观众又会觉得太假,产生不了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派观后感1000字
《青春派》是由刘杰执导,董子健、秦海璐等主演的校园青春喜剧片。
那么在观看青春派之后都有怎样的观后感呢?下面就和XX一起来看看吧。
青春派观后感1000字【1】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横冲直撞的,口号的,口号的,口号的,经历过高考的青春更是。
那时候总懵懂却觉得前路很清晰,那时候总迷茫却觉得有梦想就有无限可能,那时候还是暗恋不敢说出口却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单纯,那时候高三,残酷,高压,沉闷,却在愣头愣脑的青春面孔中透露着一股子鲜活。
这样多美好,可惜没有这样美好的电影,拍过的几部关于高考的青春片,实在不敢恭维。
直到《青春派》——这实在不是一个讨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为它建立在童话的云端上,尽量少地去描写那些压抑的存在,将更多视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这种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国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现了。
当一种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袭击到你,而你潜意识中一直期待这种美好,那么火花就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热,全国也很热,青春片也跟着热。
我是盼着像《青春派》这样的小成本影片走红的,不仅是因为它这样如童话一样美好,还因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
如果走打斗路线,中等成本的电影《激战》应该是一个标本。
但小清新的,唯
《青春派》。
这部片子的档期不咋地,前有狼后有虎,对于中国院线经理而言,没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会讨他们的喜欢。
但我说的正是明星这块。
该片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角成功。
虽然秦海璐贡献了这两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号董子健才是亮点。
这个据说是某大牌经纪人公子的90后演员,一出道就风华正茂。
客观地说,很不错。
无论是那股子青涩劲儿还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时候你都会想,这样的沉稳,像一个93年生的孩子嘛。
前途无量。
片中的几个女学生选得特别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号周边的几个小伙伴,则各有性格,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让人坠入其中,重回高三。
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电影能让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
《青春派》做到了。
想起我高三时,跟同学在宿舍说着脏话说着理想,在课间休息时对着走过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欢的女孩经过,她的小腿像葱白一样干净,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张国荣,想起自己的爱情和友情,眼泪飘洒而至。
看之前并没有对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泪的刹那扭头看了下四周,正有与我一样的动作在想念着各自的青春。
青春派观后感1000字【2】
中国人向来有悠久的考试历史,长达1300多年的漫长科举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考试的素材。
时至今日,范进中举时的疯狂或许已经不再呈现,但对于考试本身的热衷却仍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初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
托福、雅思、考公务员……中国人可谓活到老考到老。
当然,在众多的考试中,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环。
每逢六月则各种奇招倍出,纷纷为之让道,所谓天大地大高考最大,全民关注的目光每年都让原本就闷热的六月更加热浪滚滚。
说到底,在这个没有更多惊奇的年代,高考已经是一道另类的奇观,让我们体验着不同平常的感觉。
在这种氛围之下,由刘杰执导的《青春派》的出现或许不算突兀。
相对于前段时间那部在黄冈中学拍摄的《全城高考》,这部由黄冈广电出品的作品更关注高考者的内心自我,于是本片观众也会注意到出品方里面的黄冈要素。
说起来,黄冈作为高考的神迹之一,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大概都曾经咬牙切齿地做着他们的试卷复习高考。
只是不知道两部关于高考话题的作品都跟它有关,到底是巧合还是故意。
作为一个喜欢边缘题材的导演,刘杰选择高考这一热门话题确实有些一反常态。
然而,相对于国内娱乐氛围中高考近乎被禁忌的现状,或许拍摄高考题材其实才是一种真正的另类。
而且,虽然是拍摄这样相当严肃的话题,他也试图以一种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来诠释。
高考是一大群人陪着一个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说是在成长。
漫长却又煎熬的时间里考验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饰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败、高四复读重新开始高考冲刺,此间的利害关系,父母、老师、老师和同学都会给予压力,当然更为紧要的
是自我对个人的认知。
世界从来都不是我内心的世界,虽然叔本华、尼采都以为世界是他们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们的意志,当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更像是一个加速器,它让那些稚嫩的心灵在煎熬中迅速成熟。
或许,只有在复读的过程中,居然才看到黄晶晶(安悦溪饰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经不是当初的蒙昧年代,所以也不会再有那种天真到一无所知的女生。
其实就生理发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
在一个不再有各种强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岁的女生事实上已经远非同龄的男生所能理解。
对于刚刚开始的恋爱感觉来说,青春其实就是一场错位的故事,而在这其中谁先成熟谁掌握着主动。
于是,本片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一样,又明显处在内心世界女强男弱的局面,即便电影中的恋爱不能成功,事实上也会给一些观众以某种自我认可式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