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命题双向细目表(很实用)
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4
2
0.65
√
中英经济发展比较及中国 材料题
25
25
0.65
的体制改革
材料题 历史解释与论证
材料题
26
12
0.55
中国古代的经济改革 材料题
27
15
0.75
总计
100
0.65
√
√
52%
√
说明: 1、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目的:提高试题质量,强化考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成绩; 2、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填写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 3、命题双向细目表的预测结果及评估结果存档,为今后的命题提供参考。
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类型:高三上入学考试 考试时间(分钟):
100 分钟
考试年级及科目: 2021 历史 试卷总分:100
预测平均分:60-70
预测及格率:65%
命题人: 蒲伟
内容板块
具体内容
题型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 选择题 代主题
秦朝律法——经济制度 选择题
史学方法——文明之间的 选择题 影响
宋代经济——城市发展 选择题
明清之际的思想
选择题
古代思想文化发展
选择题
近代经济发展演变
选择题
近代中外经济交流碰撞 选择题
近代中国沿海经济发展 选择题
清末经济政策演变
选择题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选择题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选择题
近代西学东渐
选择题
新文化运动
选择题
改革开放
选择题
雅典政治制度
选择题
罗马法
选择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选择题题号 1
能力层次 分值 难度预估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分值难度系数。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等)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措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古代史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等)选择题3分0.8。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的内容、意义选择题3分0.7。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简答题5分0.6。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选择题3分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选择题3分0.7。
世界古代史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与影响选择题3分0.8。
世界近代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选择题3分0.7。
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简答题5分0.6。
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等)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西周的统治。
2. 唐宋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重要港口。
D. 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管理。
3.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明朝时期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完全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往来。
C.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防范西方殖民侵略的一面。
D. 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4.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考试内容测试水平课名知识要点识记理解运用活跃的学术思想孔子120,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及其影响44 ∨秦朝的统一秦统一中国;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50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兴太学61巩固国家统一62 ∨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及西域都护的设置68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丝绸之路”7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作用93 ∨∨建筑奇观都江堰106,秦长城108,大运河(7下)97,明长城(7下)99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造纸术111《本草纲目》《天工开物》(7下102)走向全胜的唐朝女皇武则天8“贞观之治”3开元盛世10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科举制的创立14,发展14,影响16 ∨唐朝的民族关系唐与吐蕃的关系;唐与回纥的关系18,21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24.26玄奘西行27∨南方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44,经济重心南移45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的设置54,55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91,92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66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71-73 ∨∨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君权的加强59军机处的设置62八股取士和文字狱62-63明朝的小说明朝的小说112,《红楼梦》114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驻藏大臣和台湾府的设置;西北边疆的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77-79封建帝国的危机闭关锁国政策84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2-5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8 ∨∨洋务运动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29-30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14,17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32-35 ∨近代民族工业张謇及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及其危害23 ∨近代社会生活《申报》、商务印书馆及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132-134∨教育和科学技术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138詹天佑和京张铁路141,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142∨思想文化魏源145,严复145 ∨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7∨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和影响4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及历史地位;中共的成立及历史意义49∨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55-56 ∨人民军队的建立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63-65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长征的胜利及长征精神70-74∨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79,82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87,90 ∨国共合作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92,94,95∨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后面补充)和历史意义100,103∨全面内战的爆发重庆谈判108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17南京解放12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抗美援朝战争9土地改革运动1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16“三大改造”及其完成的意义;2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23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6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9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特区的设置55对外开放的扩大58∨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75中共“十五大”78邓小平南方谈话76∨∨朋友遍天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04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06中美、中日建交107全方位的对外政策10856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85 ∨“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91香港、澳门的回归92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杂交水稻技术;114航天技术113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24 ∨古代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67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神曲》;73莎士比亚戏剧(9下23);新航路的开辟75英国的新生1640年革命;79“光荣革命”8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82美国的独立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华盛顿84-87 ∨∨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91-92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93∨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轮船和火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108-11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41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128 ∨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战争的爆发;北方的胜利;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122-125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及其历史作用133-134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发明大王”爱迪生;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见资料工业革命)112-115自然科学的革命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17-19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3-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8;凡尔登战役;10“一战”爆发的原因2和后果12伟大的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9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历史意义31-3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43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4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6新经济政策36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48;罗斯福“新政”49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慕尼黑阴谋”60;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爆发62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德国东侵苏联;67日本偷袭珍珠港68《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69;斯大林格勒保卫战70∨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74-76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后面补充)和意义79∨“冷战”局面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美苏冷战对峙局面86-87∨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建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91,9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96,100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万隆会议;(8下105)“非洲年”113-115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影响121,123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28 ∨第三次科技革命三大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网络技术;138 ∨成都历史三星堆和和金沙遗址∨∨都江堰的修建汉代成都的文化唐代成都的文化维新变法运动在成都的开展近代实业的兴办保路运动英勇悲壮的川军抗战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④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2024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析7.5

2024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析——高三历史备课组一、试题双向细目表二、试题分析2024年广东卷中国史分值67分:其中选择题33分,主观题34分;中国古代史选择题18+主观题14=32分,中国近代史选择题9+主观题12=21分,中国现代史选择题6+主观题8=14分;2024年广东卷世界史分值33分:其中选择题15分,主观题18分;世界古代史选择题3+主观题10分=13分;世界近代史选择题6+主观题4=10分;世界现代史选择题6+主观题4分=10分;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在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挖掘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
重点考察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避免了偏题、难题、怪题和生题,试题总体上保持平稳,考点和能力层次分布合理,知识覆盖面广、选材新颖,突出了对关键能力的考察,有利于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今年的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彰显育人方向。
今年的历史试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步伐,试题聚焦能让学生表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历史问题情境,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非选择题第20题以二战后远东国际格局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为主线,意在考察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体现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引导学生不能简单机械的学习历史。
二是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质,培育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树立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非选择题第17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变过程认识,构建历史情境,弘扬优秀文化、涵养的文化自信。
三是凸显广东特色、厚植家国情怀。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2023年全国新课程卷I历史 命题双向细目表

2023年全国新课程卷I历史命题双向细目表第一章:中国革命史1.1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1.3 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背景-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发展- 抗日战争的结果和意义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2.1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2.2 改革开放的开启与进行-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和措施- 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意义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第三章:全球化与现代化3.1 全球化的背景与进程- 全球化的起因和背景- 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全球化的加速和影响3.2 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现代化进程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现代化进程的成就和挑战3.3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内涵- 文化传播的形式和途径- 文化传播对国际交往的影响第四章:历史与人类发展4.1 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 科技进步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生活方式的改变4.2 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挑战4.3 历史哲学的思辨与启示- 历史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历史哲学对人类发展的启示- 历史哲学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以上是2023年全国新课程卷I历史的命题双向细目表,涵盖了不同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题目方向,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2020年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现象
引用材料
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31(现代中国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由此可以看出
32(世界古代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2020年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及范围
考点或试题要点
分值
考试能力要求
材料呈现方式
引导语或设问
难度
备注
选择题
24(中国古代政治)
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挑战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理解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这表明当时周朝
25(中国古代思想)史学素养)
唐代:人物画(阎立本《步辇图》)
4
整理材料+引用材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关系变化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9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学,简析历史启示
42(中国古代思想、经济、政治:自拟书名)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理解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图片
该作品体现了
26(中国古代经济)
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理解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这说明宋代
27(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宗谱纂修:清代理学的社会影响
【命题双向细目表】高考一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先秦—明清)

2.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3.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0.6
13(1)
10
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北宋皇太后垂帘听政
1.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非
选
择
题
11
14
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秦汉君主专制的加强
1.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2.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3.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4.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5.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0.6
12(1)
10
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两汉上计制度变化
1.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2.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3.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0.6
12(2)
8
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两汉上计制度变化
3.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0.6
5
4
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唐代漕运
1.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2.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0.6
6
4
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大理寺
1.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完成 封面)

全国文综Ⅰ、Ⅱ、Ⅲ卷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5-2020年)
目录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4题) (3)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5题) (4)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6题) (5)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7题) (6)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8题) (7)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29题) (8)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0题) (9)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1题) (10)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2题) (11)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3题) (12)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4题) (13)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第35题) (14)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25分题) (15)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开放12分题) (16)
2015-2020年全国卷Ⅰ、Ⅱ、Ⅲ高考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选做题15分题)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来自)法国共和制的确立(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明治维新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高考历史考点命题双向细目表(很实用)
2013 年考试说明要求的考点
第 次月考
第 次月考
第 次月考
第 次月考
第 次月考
第 次月考
合计
频率
考试内容
内容及分值
内容及分值
内容及分值
内容及分值
内容及分值
内容及分值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5.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史部分所考总分统计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6.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