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知识讲解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也是0.25,而一正一反的概率为0.5.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随机试验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蕴含着规律性.认识了这种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就能比较准确的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不一定,买一千次彩票,等于做一千次实验,因为每次实验结果都有随机性,所以买一千张不一定中奖.虽然中奖张数是随机的,但这种随机性中也有规律性.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即随着所买彩票张数的增加,其中中奖彩票所占的比例可能越接近于1/1000.例2:在一场乒乓球比赛前,裁判员利用抽签器来决定由谁先发球,请用概率的知识解释其公平性.答案:这个规则是公平的,因为每个运动员先发球的概率为0.5,即每个运动员取得先发球权的概率是0.5.这个规则是公平的,因为抽签上抛后,红圈朝上与绿圈朝上的概率均是0.5,因此任何一名运动员猜中的概率都是0.5,也就是每个运动员取得先发球权的概率都是0.5.事实上,只能使两个运动员取得先发球权的概率都是0.5的规则都是公平的.例3:某中学高一年级有12个班,要从中选2个班代表学校参加某项活动.由于某种原因,一班必须参加,另外再从二班至十二班中选1个班.有人提议用如下方法:抛掷两枚骰子,得到的点数和诗几,就选几班,你认为这种方法公平吗?答案:这种方法不公平,如课本图标所示,投掷两个骰子总共会产生36种结果,但点数和是2的只有一种,点数和是7的有6种,这样选2班的概率是1/36,选7班的概率是1/6,显然此做法不公平.例4:1.某地气象局预报说,明天本地降水概率为0.7,你认为下列两个解释哪一个能代表气象局的观点?(1)明天本地有0.7的区域下雨,0.3的区域不下雨.(2)明天本地下雨的机会是0.7.2.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是0.9,结果根本一点雨也没下,天气预报页太不准确了,学了概率后,你能给出解释吗?答案:(2)是正确的.天气预报的降水是一个随机事件,因此昨天没有下雨并不说明昨天的降水概率为0.9的天气预报是错误的.巩固练习1、先后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一共可以出现多少种不同的结果?(4种)(2)出现“一枚正面、一枚反面“的结果有几种?(两种)2、判断正误(1)如果一件事情发生的机会只有十万分之一,它就不可能发生(错)(2)如果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0.995,那么它一定发生(错)(3)如果一件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它就必然发生(错)(4)如果一件事情不是必然发生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错)3、某种病治愈率是0.3,那么前7个人没有治愈,后3个人就一定治愈吗?总结讲解了几个概率的实例,有助于学生更为全面的理解概率.导入当几个集合是有限集时,常用列举法列出集合中的元素,求集合A∪B和A∩B中的元素个数. A∩B中元素个数即为集合A与B中公共元素的个数.而当A∩B≠φ时,A∪B的元素个数即为A、B中元素的个数减去A∩B中的元素个数.本节要学习的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与集合之间的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中要仔细揣摩,认真体会.知识整理<1>什么是包含关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结论:<1>一般地,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B⊇A或者A⊆B.任何事件都不包含的事件成为不可能事件,记作φ注意:①与集合类比,B包含于A,如图②不可能事件记作φ,显然c⊇φ③事件A也包含于事件A,即A⊆A.例如,在掷骰子试验中,{出现1,3,5点}⊆{出现的点数为奇数}<2>什么是相等关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结论:<2>如果B⊇A且A⊇B,那么称事件A和事件B 是相等的,记作A=B.注意:①两个相等事件A、B总是同时发生或同时不发生.②所谓A=B,就是A、B是同一个事件,有些时候在验证两个事件是否相等时,是非常有用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说是唯一的方法.<3>什么是并(和)事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结论:<3>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A∪B(或A+B).注意:①与集合定义类似,如图②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等于事件B与事件A的并事件,即A∪B=B∪A.③并事件的发生有三层意思:事件A发生,事件B不发生;事件A不发生,事件B发生;事件A、B同时发生,即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例如,在掷骰子的试验中,事件C1∪C5表示出现1点或5点这个事件,即C1∪C5={出现1点或5点}.<4>什么是交(积)事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结论:<4>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A∩B(或AB).注意:①用集合形式表示如图②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等于事件B与事件A的交事件,即A∩B=B∩A.例如,在掷骰子的试验中,{出现的点数大于3}∩{出现的点数小于5}={出现的点数为4}.<5>什么是互斥事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结论:<5>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 ,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注意:①A、B互斥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②如果事件A与事件B是互斥事件,那么A与B两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0.③与集合类比,如图所示④推广:如果事件A1,A2,…,A n中的任何两个互斥,就称事件A1,A2,…,A n为彼此互斥事件.例如:在一次投掷骰子的试验中,C1,C2,C3,C4,C5,C6为彼此互斥事件.<6>什么是对立事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结论: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为对立事件.注意:①事件A与事件B对立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事件A在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②对立事件是针对两个事件来说的,一般的说,两个事件对立,则两个事件必是互斥事件;反之,两个事件互斥,则未必是对立事件.③对立事件是一种特护的互斥事件,若事件A与事件B是对立事件,则A与B互斥,且A∪B(或A+B)是必然事件.④从集合角度来看,事件A的对立事件是全集中由事件A所含结果组成的集合的补集.⑤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与它的对立事件只能发生其中一个,并且也必然发生其中之一.<7>概率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结论:<7>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实验的次数,所以频率在0和1之间,从而任何事件的概率都在0到1之间,即0≤P(A)≤0.注意:必然事件B一定发生,则P(B)=1;不可能事件C一定不发生,因此P(C)=0.<8>概率的加法公式是什么?结论:<8>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A发生的频数与B发生的频数之和,从而A∪B的频率f n(A∪B)=f n(A)+f n(B),则概率的加法公式为:P(A∪B)=P(A)+P(B).关于互斥事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事件A与事件B互斥,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加法公式将不能应用.②如果事件A,B,C,D,…互斥,则P(A+B+C+D+…)=P(A)+P(B)+P(C)+P(D)+…③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件概率时,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些概率较易求的彼此互斥事件,化难为易.<9>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是什么?结论:<9>若事件A与事件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1,又P(A∪B)=P(A)+P(B),所以P(A)=1-P(B).注意:①公式使用的前提必须是对立事件,否则不能应用此公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随机事件和概率--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随机事件和概率--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1dc7c9f61fb7360a4c6512.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随机事件和概率--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2、初步理解概率定义,通过具体情境了解概率意义.【要点梳理】要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391875 名称:随机事件与概率初步:随机事件】1.定义:(1)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3)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要点诠释:1.必然发生的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均为“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又称为“不确定事件”;2.要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首先要确定事件是什么类型.一般地,必然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要点二、概率的意义概率是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那么这个常数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记为.要点诠释:(1)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2)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3) 事件A的概率是一个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的数,,即,其中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0<P(随机事件)<1.【典型例题】类型一、随机事件1.(1)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①若 a、b、c都是实数,则a(bc)=(ab)c;②没有空气,动物也能生存下去;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 90℃时沸腾;④直线 y=k(x+1)过定点(-1,0);⑤某一天内电话收到的呼叫次数为 0;⑥一个袋内装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 1个球则为白球.【答案与解析】①④是必然事件;②③是不可能事件;⑤⑥是随机事件.【总结升华】准确掌握定义,依据定义判别.【 391875 名称:随机事件与概率初步:经典例题1】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明天要下雨;B.打开电视机,正在直播足球比赛;C.抛掷一枚正方体骰子,掷得的点数不会小于1;D.买一张彩票,一定会中一等奖.【答案】C.【变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那么它就必然发生;B.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可能发生,那么它就是必然事件;C.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它也可能不发生;D.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必然事件,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答案】C.2. 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10个除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球,其中5个红球,3个蓝球,2个白球,它们已经在口袋中搅匀了.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可能发生的?(1)从口袋中任取出一个球,它恰是红球;(2)从口袋中一次性任意取出2个球,它们恰好全是白球;(3)从口袋中一次性任意取出5个球,它们恰好是1个红球,1个蓝球,3个白球. 【答案与解析】(1)可能发生,因为袋中有红球;(2)可能发生,因为袋中刚好有2个白球;(3)不可能发生,因为袋中只有2个白球,取不出3个白球.【总结升华】了解并掌握三种事件的区别和联系.举一反三【变式】甲、乙两人做掷六面体骰子的游戏,双方规定,若掷出的骰子的点数大于3,则甲胜,若掷出的点数小于3,则乙胜,游戏公平吗?若不公平,请你设计出一种对于双方都公平的游戏.【答案】不公平,小于3的点数有1、2,大于3的点数有4、5、6,因此,它们的可能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公平.可设计掷出的点数为偶数时甲胜,掷出的点数为奇数时乙胜.类型二、概率3.(2015春•山亭区期末)一只口袋里放着4个红球、8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这三种球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区别,并搅匀.(1)取出红球的概率为,白球有多少个?(2)取出黑球的概率是多少?(3)再在原来的袋中放进多少个红球,能使取出红球的概率达到?【答案与解析】解:(1)设袋中有白球x个.由题意得:4+8+x=4×5,解得:x=8,答:白球有8个;(2)取出黑球的概率为:,答:取出黑球的概率是,(3)设再在原来的袋中放入y个红球.由题意得:3(4+y)=20+y,或2(4+y)=8+8,解得:y=4,答:再在原来的袋中放进4个红球,能使取出红球的概率达到.【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举一反三【变式】(2014•宁波模拟)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中有个互动环节,在电视直播现场有三个“金蛋”三个“银蛋”其中只有一个“金蛋”内有礼物,银蛋也是如此.有一个打进电话的观众,选择并打开后得到礼物的可能性是()A.B.C.D.【答案】D.【 391875 名称:随机事件与概率初步:例6及思考题】投篮次数n8 10 12 9 16 10进球次数m 6 8 9 7 12 7进球频率nm(1)计算表中各场次比赛进球的频率;(2)这位运动员每次投篮,进球的概率约为多少? 【答案与解析】 (1)投篮次数n 8 10 12 9 16 10 进球次数m 6897127进球频率nm0.75 0.8 0.75 0.78 0.75 0.7 (2)P(进球)≈0.75.【总结升华】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会稳定在概率附近. 举一反三【变式】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射击次数(n) 10 20 50 100 200 500 击中靶心次数(m)9 19 44 91 178 451 击中靶心频率()(1)计算表中击中靶心的各个频率(精确到0.01);(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多少(精确到0.1)?【答案】 (1)击中靶心的各个频率依次是:0.90,0.95,0.88,0.91,0.89,0.90. (2)这个射手击中靶心的概率约为0.9.。
高二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精讲

高二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本讲主要内容】随机事件的概率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的性质、基本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随机现象的两个特征⑴结果的随机性:即在相同的条件下做重复的试验时,如果试验的结果不止一个,则在试验前无法预料哪一种结果将发生。
⑵频率的稳定性:即大量重复试验时,任意结果(事件)A出现的频率尽管是随机的,却“稳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试验的次数越多,频率与这一常数的偏差大的可能性越小。
这一常数就成为该事件的概率。
2. 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mn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 A。
理解:需要区分“频率”和“概率”这两个概念:(1)频率具有随机性,它反映的是某一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它反映的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2)概率是一个客观常数,它反映了随机事件的属性。
大量重复试验时,任意结果(事件)A出现的频率尽管是随机的,却“稳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试验的次数越多,频率与这一常数的偏差大的可能性越小。
这一常数就成为该事件的概率。
3. 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 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 A≤≤,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
5. 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事件A)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例如:投掷硬币出现2种结果叫2个基本事件,通常试验中的某一事件A由几个基本事件组成(例如:投掷一枚骰子出现正面是3的倍数这一事件由“正面是3”、“正面是6”这两个基本事件组成)。
6. 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这种事件叫等可能性事件。
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和基本题型

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和基本题型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1)“必然事件”是指事先可以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1)(=A P ,比如:今天星期一,明天就是星期二。
(2)“不可能事件”是指事先可以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0)(=A P ,比方:今天星期一,明天是星期天。
(3)“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是指结果的发生与否具有随机性的事件。
比方:丢硬币,第一次是正面朝上,第二次还是正面朝上。
1)(0<<A P练习:1.在一个袋子中装有50个黄色乒乓球,小明在里面随便摸出一个来,他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
2.在括号中填上“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或“可能发生”;掷两个骰子,把两个点数相加:(1)和为1( );(2)和为7( ); (3)和为12( );(4)和为17( ); (5)和大于2( );(6)和小于2( ); (7)和小于20( )。
3.下列事件中,必然发生的事件是( )A. 明天会下雨B.小明考试得99分C.今天是星期一,明天就是星期二D.明年有370 天4.下列语名描述的事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 ).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只手遮天,偷天换日 .C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D 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5.下列成语描述的事件为随机事件的是( ).A 守株待兔 .B 缘木求鱼 .C 水中捞月 .D 水涨船高 2、可能性的大小(1)事件的频数、频率。
设总共做n 次重复实验,而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称事件A 发生的次数m 为频数。
称比值nm为A 发生的频率。
(2)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所以我们常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它的概率。
练习:1.有10张大小相同的卡片,分别写有0至9十个数字,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抽一张,则P (是偶数)=________,P (是3的倍数)=________。
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点

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点随机事件和概率是概率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揭示了不确定性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本文将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及性质,以及概率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一、随机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事件。
一个事件发生与否,可以用0或1表示,其中0代表事件不发生,1代表事件发生。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我们需要运用概率论的知识来描述和研究。
对于一个随机试验,其样本空间为Ω,由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组成。
样本空间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一个样本点,记作ω。
而样本空间中的子集,称为事件。
简单来说,事件就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用来描述某些结果的集合。
二、随机事件的性质1.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是指在所有可能的结果中,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记作Ω,其对应的概率为1。
例如,在一次掷骰子的实验中,必然事件就是出现的点数在1至6之间。
不可能事件是指在所有可能的结果中,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记作∅,其对应的概率为0。
例如,在一次掷骰子的实验中,不可能事件就是出现的点数为7。
2. 事件的互斥与对立: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例如,掷骰子出现的点数为奇数和出现的点数为偶数就是互斥事件,因为在一次实验中,掷出奇数的点数和掷出偶数的点数不可能同时发生。
对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必定有一个发生,但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例如,掷骰子出现的点数为奇数和出现的点数为偶数就是对立事件。
三、概率的概念与性质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用P(A)表示。
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中0代表不可能事件,1代表必然事件。
1.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是指所有样本点出现的概率相等的情况。
例如,在一次掷骰子的实验中,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都是1/6。
2. 几何概型:几何概型是指样本空间是一个有限的几何图形的情况。
例如,在一个正方形平面内随机选择一个点,那么点落在正方形的某个子区域中的概率就可以通过计算子区域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值得到。
高一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

高一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概述:随机事件概率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进行研究和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高一阶段涉及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在进一步讨论高一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1 随机试验随机试验指的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试验:试验进行前无法确定出现的结果,试验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每次试验的结果不会受到上一次结果的影响。
1.2 样本空间与事件在随机试验中,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一般用"S"表示。
而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是指我们感兴趣的某些结果组成的集合。
1.3 事件的概率事件的概率是指该事件在所有可能结果中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P(A)"表示。
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二、概率计算方法在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2.1 等可能性原则当每个事件在样本空间中的出现是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等可能性原则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而事件A有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A) = m/n。
2.2 排列组合法当样本空间中的结果不是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排列组合法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排列和组合是高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计算不同情况下事件的出现次数,从而求解事件的概率。
2.3 频率计算法频率计算法是通过实验的方式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事件发生次数与总试验次数的比值趋近于事件的概率。
三、概率的性质和应用在了解了概率计算方法之后,我们来探讨一些概率的性质和应用。
3.1 加法定理加法定理是指对于两个不相容事件A和B,它们的概率之和等于它们各自的概率之和。
即P(A∪B) = P(A) + P(B)。
3.2 乘法定理乘法定理是指对于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A和B,它们的概率乘积等于它们各自的概率之积。
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高三

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高三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高三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排列组合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规律,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数学的思维工具。
一、基本概念随机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
在概率论中,我们把每个试验的结果称为样本点,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的样本点的集合。
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
例如,抛一枚硬币的样本空间为{正面,反面},那么“出现正面”的事件可以表示为A={正面}。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概率理论中,我们用P(A)表示事件A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1.频率定义:当试验的次数非常多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接近于A的概率,用频率定义计算概率的方法适用于大量试验的情况。
2.古典定义:对于一个有限样本空间的等可能试验,事件A的概率可以使用P(A)=|A|/|S|来计算,其中|A|表示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个数,|S|表示样本空间中的样本点个数。
3.几何概率定义:对于一些几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几何概率的定义来计算概率。
例如,投掷一个点在单位正方形中的均匀分布的事件A,可以通过计算事件A所占的面积来求得概率。
4.条件概率定义:当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有关联时,我们可以通过条件概率来计算事件A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的概率。
三、排列与组合与概率的关系排列与组合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它们与概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1.排列:排列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方式。
表示为A(n,m)。
当考虑概率时,排列可以用来计算有序事件的概率。
2.组合:组合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不考虑排列顺序的方式。
表示为C(n,m)。
当考虑概率时,组合可以用来计算无序事件的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导言: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种种因素的不确定性而发生的事件。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随机事件,无法预测和控制。
我们对于随机事件的发生与否往往抱有一定的期望或预测,这就引出了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什么是概率?概率(probability)是现代数学中研究事件发生的一种数学方法。
概率既是一种数学工具,同时也是描述随机现象出现“规律”的一种观念。
概率的大小通常用数字来表示,范围在0到1之间,概率越大,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 古典概率:古典概率也叫“理论概率”,它是指当各种结果发生的机会是等可能的时候,可以根据有限的样本空间中可能结果的数目比来计算。
例如投掷均匀的骰子,每一个面都有相同的机会出现,那么每一个面出现的概率就是1/6。
2. 频率概率:频率概率也叫“实验概率”,它是指在实际的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的试验次数的比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投掷骰子的实验来计算每个面出现的概率,通过实验的结果来估计概率。
3. 主观概率:主观概率也叫“人为概率”,它是指个人根据经验、直觉和一些可能的关联性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种概率是主观的,因为它依赖于个人的判断和看法。
三、随机事件的应用随机事件的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阐述:1. 赌场中的赌博:在赌场中,很多赌博游戏都基于随机事件的概率来决定输赢。
例如,在轮盘赌中,赌徒根据小球停在哪一个数字上来下注,而小球停留在哪个数字上是完全由随机事件决定的。
赌徒可以根据每个数字出现的概率来决定下注的策略。
2. 保险业的风险评估:在保险业中,概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客户的信息以及历史数据来评估风险,并计算出合理的保险费用。
例如,在车险中,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客户的驾驶记录和车辆信息来评估客户发生车祸的概率,并根据概率来决定保险费用的高低。
3. 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根据股票的历史数据和一些基本面分析来预测股票的未来涨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机事件的概率【学习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随机事件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3)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要点诠释:1.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结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强调同一事件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2.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规律性.要点二、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频数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n n f A n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概率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由定义可知0≤P(A)≤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要点诠释: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求事件A 的概率的前提是:大量重复的试验,试验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数据越多,这时用An n来表示()P A 越精确。
(2)任一事件A 的概率范围为0()1P A ≤≤,可用来验证简单的概率运算错误,即若运算结果概率不在[01],范围内,则运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3.概率与频率的关系(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事件的概率未知时,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
(2)频率是一个随机数频率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的频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概率是一个确定数概率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4)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就会逐渐地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这个常数就是概率。
要点三、事件间的关系(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2)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对立事件;(3)包含:事件A 发生时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A 包含于事件B(或事件B 包含事件A); 要点诠释:从集合角度理解互斥事件为两事件交集为空,对立事件为两事件互补.若两事件A 与B 对立,则A 与B 必为互斥事件,而若事件A 与B 互斥,则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对立”只能是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不会出现多个事件之间相互“对立”. 要点四、事件间的运算 (1)并事件(和事件)若某事件的发生是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则此事件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事件. 注:当A 和B 互斥时,事件A+B 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 P(A+B)=P(A)+P(B)(A 、B 互斥);且有P(A+A )=P(A)+P(A )=1.(2)交事件(积事件)若某事件的发生是事件A 发生和事件B 同时发生,则此事件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 要点诠释:(1)在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需先判断相关事件是否互斥,特别是在两事件中有一个或两个是由多个事件组成的并事件时,需仔细分清并事件中的每一事件是否都与另一事件互斥.在不互斥的事件中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本部分易错点之一.(2)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情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先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3)“对立”更多的是一种解题思想,若某个事件的概率不易求解,而其对立事件的概率较易求,则应从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入手求解,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对立”思想推广开来即数学中的“正难则反”的思想,若从某个角度解决问题较复杂,不妨考虑其对立面,往往有较好的效果,如反证法的应用等.要点五、概率的性质(1)任一事件A 的概率()P A 有:0()1P A ≤≤;(2)必然事件B 的概率P(B)=1; (3)不可能事件C 的概率P(C)=0. 要点诠释:概率性质的掌握可以类比频率的性质与概率的关系. 【典型例题】类型一:概率的意义例1.掷一枚硬币,连续出现10次正面朝上,试就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若硬币是均匀的,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2,由于连续出现10次正面,则下次出现反面朝上的概率必大于12,这种理解正确吗? (2)若就硬币是否均匀作出判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论? 【答案】(1)不正确(2)硬币不均匀 【解析】 (1)对于均匀硬币,抛掷一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2,大多数次抛硬币时,大约有12出现正面朝上,而对于抛掷一次来说,其结果是随机的,多次重复抛硬币试验,其结果又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实际上,连续抛掷10次均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010.00097662≈.尽管比较小,但发生的可能性是有的.对于第11次来说,其出现正面的概率仍为12. (2)由(1)知,对于均匀硬币来说,连续1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很小,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这个事件却发生了.根据极大似然法,如果就硬币是否均匀作出判断,我们更倾向于这一枚硬币是不均匀的,即反面可能重一些.【总结升华】 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即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接近于该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认识了这种随机}生中的规律性,就能使我们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是事件的本质属性,不随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同频率一样,概率也反映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但概率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并不是精确值.举一反三:【变式1】某射手击中靶心的概率是0.9,是不是说明他射击10次就一定能击中9次? 【答案】不一定【解析】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出发,击中靶心的概率是0.9并不意味着射击10次就一定能击中9次,只有进行大量射击试验时,击中靶心的次数约为910n ,其中n 为射击次数,而且当n 越大时,击中的次数就越接近910n 。
类型二:频率与概率例2.某人做了三次向桌面投掷硬币的试验,这三次试验的结果如下:(2)设想:把这三个表格里面的试验次数不断地增加.预测1:每一个表格里面的试验次数增至原来的10倍时,这三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是0.5;预测2: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这三次试验中,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0.5.预测1、预测2正确吗? 【解析】(1)第一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14991000f =. 第二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24971000f =. 第三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3149749930001000f ==.12f f ≠,说明相同的试验次数下频率可以不同;13f f =,说明不同的试验次数下频率可以相同以≠以,说明不同的试验次数下频率可以不同.综上,就本例提供的信息而言,频率是一个随机数. (2)预测1不正确.以第一次试验为例,当试验次数增至原来的10倍时,试验次数为10000,这时正面向上的频率是0.5,也就是正面向上的次数刚好是5000,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它有可能是4999,4998,…,也有可能是5001,5002,…,当然不排除它确有可能是5000. 综上,预测1不正确. 预测2正确.当试验次数不断地增加时,反面向上的频痒就会逐渐地稳定在常数0.5上,即三次试验中,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0.5.【总结升华】 频率()n f A 依赖于试验次数n 、频率n A ,即()An n f A n=,它是一个随机数.概率P (A )是指随着试验次数n 的增加,频率()n f A 稳定于区间[0,1]中的一个常数,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它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例如,本例的第(2)小题的预测1说明了频率与试验次数、频数有关,它是一个随机数,预测2说明了概率与每次试验无关,它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确定的数.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A 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 1和L 2,现随机抽取100位从A 地到达火车站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所用时间(分钟)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选择L 1的人数 6 12 18 12 12 选择L 2的人数416164(2)分别求通过路径L 1和L 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的频率;(3)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分钟和50分钟时间用于赶往火车站,为了尽最大可能在允许的时间内赶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他们应如何选择各自的路径. 【答案】(1)0.44(2)略(3)甲应选择L 1;乙应选择L 2 【解析】(1)由已知共调查了100人,其中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有12+12+16+4=44人, ∴用频率估计相应的概率为0.44.所用时间(分钟)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L 1的频率 0.1 0.2 0.3 0.2 0.2 L 2的频率0.10.40.40.1(3)A 1,A 2分别表示甲选择L 1和L 2时,在4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B 1,B 2分别表示乙选择L 1和L 2时,在5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由(2)知P (A 1)=0.1+0.2+0.3=0.6,P (A 2)=0.1+0.4=0.5,P (A 1)>P (A 2), ∴甲应选择L 1;P (B 1)=0.1+0.2+0.3+0.2=0.8,P (B 2)=0.1+0.4+0.4=0.9,P (B 2)>P (B 1), ∴乙应选择L 2. 类型三:随即事件的关系例3. 某县城有甲、乙两种报纸供居民订阅,记事件A 为“只订甲报”,事件B 为“至少订一种报纸”,事件C 为“至多订一种报纸”,事件D 为“不订甲报”,事件E 为“一种报纸也不订”.判断下列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A与C;(2)B与E;(3)B与D;(4)B与C;(5)C与E.【答案】(1)不是互斥事件(2)对立事件(3)不是互斥事件(4)不是互斥事件(5)不是互斥事件【解析】(1)由于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甲报”,即事件A与事件C有可能同时发生,故A与C不是互斥事件.(2)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与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故事件B与E 是互斥事件;由于事件B发生会导致事件E一定不发生,且事件E发生会导致事件B一定不发生,故B 与E还是对立事件.(3)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乙报”,即有可能“不订甲报”,也就是说事件B和事件D有可能同时发生,故B与D不是互斥事件.(4)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甲报”“只订乙报”“订甲、乙两种报”.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包括“一种报纸也不订”“只订甲报”“只订乙报”.由于这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故B 与C不是互斥事件.(5)由(4)的分析,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仅仅是事件C中的一种可能情况,事件C与事件E 可能同时发生,故C与E不是互斥事件.【总结升华】一定要区分开对立和互斥的定义,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对立事件.举一反三:【变式1】判断下列给出的条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一张.(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答案】(1)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3)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解析】(1)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理由: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所以是互斥事件,同时不能保证其中必有一个发生,因为还可能抽出“方块”或“梅花”,因此二者不是对立事件.(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理由:“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其中必有一个发生.(3)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理由:有可能抽出的牌既是5的倍数,又是点数大于9,如抽得的点数为10的牌.【变式2】把标号为1,2,3,4的四个小球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四个人,每人分得一个.事件“甲分得1号球”与事件“乙分得1号球”是( )(A)互斥但非对立事件(B)对立事件(C)相互独立事件 (D)以上都不对【答案】A类型四:随机事件概率的应用例4.元旦就要到了,某校将举行庆祝活动,每班派1人主持节目.高一(2)班的小明、小华和小利实力相当,又都争着要去,班主任决定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机灵的小强给小华出主意,要小华先抽,说先抽的机会大,你是怎样认为的?说说看.【答案】机会一样大【解析】其实机会是一样的.我们取三张卡片,上面标上1、2、3,抽到1就表示中签,设抽签的次序人名甲 1 1 2 2 3 3乙 2 3 1 3 1 2丙 3 2 3 1 2 1 从上表可以看出:甲、乙、丙依次抽签,一共有六种情况,第一、二两种情况,甲中签;第三、五两种情况,乙中签;第四、六两种情况丙中签.甲、乙、丙中签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即甲、乙、丙的机会是一样的,先抽后抽,机会是均等的,不必争先恐后.【总结升华】抽签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均是相同的,实际上在任何一个抽奖活动中,在前面一个人抽奖而后一个人未知结果的情况下,每个人抽到每张奖票中奖的概率也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中奖率太低,所以真正中奖的概率非常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统计一下发生在你身边的彩票中奖情况.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A、B.转盘A被平均分成3等份,分别标上1,2,3三个数字;转盘B被平均分成4等份,分别标上3,4,5,6四个数字.有人为甲、乙两人设计了一个游戏规则:自由转动转盘A与B,转盘停止后,指针各指向一个数字,将指针所指的两个数字相加,如果和是6,那么甲获胜,否则乙获胜.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如果公平,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怎样修改规则才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答案】不公平【解析】列表如下:BA3 4 5 61 4 5 6 72 5 6 7 83 6 7 8 9由表可知,等可能的结果有12种,和为6的结果只有3种.因为P(和为6)=1124,所以甲、乙获胜的概率不相等所以这样的游戏规则不公平.如果将规则改为“和是6或7,则甲胜,否则乙胜”,那么游戏规则是公平的.类型五: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例5.(2015 四川内江模拟)某超市为了解顾客的购物量及结算时间等信息,安排一名员工随机收集一次购物量1至4件5至8件9至12件13至16件17件以上顾客数(人)x30 25 y10 结算时间(分钟/人) 1 1.5 2 2.5 3已知这100位顾客中的一次购物量超过8件的顾客点55%.(1)求x,y的值.(2)求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种的概率.【思路点拨】(1)由已知得25+y+10=55,x+30=45,故可确定,y的值;(2)记A: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钟;1A: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2.5分钟;2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3分钟;频率视为概率求出相应的概率,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析】(1)由已知得25+y +10=55,x +30=45,所以x =15,y =20; (2)记A :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钟;1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2.5分钟; 2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3分钟;将频率视为概率可得122010()()()0.3100100P A P A P A =+=+= ∴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种的概率为0.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概率的计算,考查互斥事件,将事件分拆成互斥事件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事件与概率400482 例2】【变式1】一名射手在某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这个射手在这次射击中: (1)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2)射中的环数低于7环的概率. 【答案】(1)0.49(2)0.03 【解析】(1)设“射中10环”为事件A ,“射中7环”为事件B ,则“射中10环或7环”的事件为A ∪B .∴P (A ∪B )=P (A )+P (B )=0.21+0.28=0.49. ∴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为0.49.(2)设“低于7环”为事件E ,则事件E 为“射中7环或8环或9环或10环”.由于“射中7环”“射中8环”“射中9环”“射中10环”彼此互斥. 故()P E =0.21+0.23+0.25+0.2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