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随机事件的概率要点精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随机事件的概率要点精析

随机事件的概率要点精析一、要点精析1.随机事件是指一定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故需强调同一事件必须在相同条件下研究.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试验,每次试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且无法预测下一次试验的结果,但随着试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规律性,并称之为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可看作随机事件的两种特殊情形.一个事件应包括条件、过程与结果.2.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它是对大量重复试验来说存在的一种统计规律,但对单次试验来说,随机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3.等可能事件的特点是:⑴对于每次随机试验来说,只可能出现有限个不同的试验结果;⑵对于每次随机试验所有不同的试验结果,它们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⑶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可以不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而只通过对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分析来计算其概率.4.等可能事件概率求法有两种:①P(A) =mn,其中n为试验所产生的基本事件总个数,m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②P(A) =()()card Acard I=mn,其中()card A card(A)表示事件A包含的所有结果组成的集合A中元素个数,()card I表示试验所产生的所有结果的集合I的元素个数.5.利用定义求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步骤:①计算出基本事件的总个数n;②计算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③由公式P(A) =mn求出事件A的概率.二、特别提示1.要搞清楚什么是随机事件的条件和结果.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应注意的是,事件的结果是相应于“一定条件”而言的.因此,要弄清某一随机事件,必须明确何为事件发生的条件,何为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结果.2.正确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把这个常数叫做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可看作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3.要辨证地看待“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对单次试验来说),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对大量重复试验来说),这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统一.就概率统计定义而言,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可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况.由此看来,它们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件,但在一定的情况下又可以统一起来,这正说明了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4.对于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求解,首先必须注意基本事件是什么,此事件是否为等可能事件,然后再弄清事件的等可能结果,最后用公式求解.P(A) =mn是等可能事件概率的定义,同时也是计算这种概率的一种方法.利用这个式子计算概率时,关键是求出m、n的值,其中n为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m为某个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求n时,应注意这几种结果必须是等可能的.。

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总结和强化练习:

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总结和强化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知识点总结及强化训练一、 知识点总结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n(A)=n n A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 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即A ∩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3)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3)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2)事件A 不发生且事件B 发生;(3)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 发生B 不发生;(2)事件B 发生事件A 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随机事件的概率【学习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随机事件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3)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要点诠释:1.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结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强调同一事件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2.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规律性.要点二、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频数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n n f A n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概率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由定义可知0≤P(A)≤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要点诠释: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求事件A 的概率的前提是:大量重复的试验,试验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数据越多,这时用An n来表示()P A 越精确。

(2)任一事件A 的概率范围为0()1P A ≤≤,可用来验证简单的概率运算错误,即若运算结果概率不在[01],范围内,则运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3.概率与频率的关系(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随机事件的概率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確定事件必然發生的事件:當A是必然發生的事件時,P(A)=1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當A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時,P(A)=0二、隨機事件:當A是可能發生的事件時,發生的頻率mn會穩定在某個常數p附近,那麼這個常數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概率的表示方法一般地,事件用英文大寫字母A,B,C,…,表示事件A的概率p,可記為P(A)=P概率的求解方法:1.利用頻率估算法:大量重複試驗中,事件A發生的頻率mn會穩定在某個常數p附近,那麼這個常數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有些時候用計算出A發生的所有頻率的平均值作為其概率).2.狹義定義法:如果在一次試驗中,有n種可能的結果,並且它們發生的可能性都相等,考察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結果,那麼事件A發生的概率為P(A)=nm3.列表法:當一次試驗要設計兩個因素,可能出現的結果數目較多時,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結果,通常採用列表法.其中一個因素作為行標,另一個因素作為列標.特別注意放回去與不放回去的列表法的不同.如:一只箱子中有三張卡片,上面分別是數字1、2、3,第一抽出一張後再放回去再抽第二次,兩次抽到數字為數字1和2或者2和1的概率是多少?若不放回去,兩次抽到數字為數字1和2或者2和1的概率是多少?放回去P(1和2)=92不放回去P(1和2)=624.樹狀圖法:當一次試驗要設計三個或更多的因素時,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結果,通常採用樹狀圖法求概率.注意:求概率的一個重要技巧:求某一事件的概率較難時,可先求其餘事件的概率或考慮其反面的概率再用1減即正難則反易.概率的實際意義對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計算其概率.一方面要評判一些遊戲規則對參與遊戲者是否公平,就是要看各事件發生概率.另一方面通過對概率的學習讓我們更加理智的對待一些買彩票抽獎活動.【同步練習題】1.下列試驗能夠構成事件的是()A.擲一次硬幣B.射擊一次C.標準大氣壓下,水燒至100℃D.摸彩票中頭獎2.在1,2,3,…,10這10個數字中,任取3個數字,那麼“這三個數字的和大於6”這一事件是()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C.隨機事件D.以上選項均不正確3.隨機事件A的頻率滿足()A.=0B.=1C.0<<1D.0≤≤14.下麵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有()①如果a、b∈R,那麼a·b=b·a②某人買彩票中獎③3+5>10A.①B.②C.③D.①②5.下麵事件是隨機事件的有:①連續兩次擲一枚硬幣,兩次都出現正面朝上;②異性電荷,相互吸引;③在標準大氣壓下,水在1℃時結冰.()A.②B.③C.①D.②③。

数学高考复习必修3事件与概率知识点

数学高考复习必修3事件与概率知识点

数学高考复习必修3事件与概率知识点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事件与概率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1.事件的概念:(1)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出现的试验结果,叫做事件。

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2)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3)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4)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5)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1)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An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nnAfAn)(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2)概率: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即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具有稳定性。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A的概率,记作)(AP。

3.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A,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4.事件的和的意义: 事件A、B的和记作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

5.互斥事件: 在随机试验中,把一次试验下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当A、B为互斥事件时,事件A+B是由A发生而B不发生以及B发生而A不发生构成的,因此当A和B互斥时,事件A+B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A、B互斥). 一般地:如果事件12,,,nAAA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的,那么就说事件12,,,nAAA彼此互斥如果事件12,,,nAAA彼此互斥,那么12()nPAAA6.对立事件: 事件A和事件B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 A、B对立,即事件A、B不可能同时发生,但A、B中必然有一个发生这时P(A+B)=P(A)+P(B)=1 即P(A+A)=P(A)+P(A)=1 当计算事件A的概率P(A)比较困难时,有时计算它的对立事件A的概率则要容易些,为此有P(A)=1-P(A)7. 事件与集合:从集合角度来看,A、B两个事件互斥,则表示A、B这两个事件所含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是空集. 事件A的对立事件A所含结果的集合正是全集U中由事件A所含结果组成集合的补集,即AA=U,AA=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事件与概率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归纳

高二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归纳

高二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归纳聪明出于勤劳,天赋在于积聚。

小编预备了高二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希望能协助到大家。

一.随机事情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1、基本概念:(1)肯定事情: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作的事情,叫相关于条件S的肯定事情; (2)不能够事情: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作的事情,叫相关于条件S的不能够事情; (3)确定事情:肯定事情和不能够事情统称为相关于条件S确实定事情;(4)随机事情:在条件S下能够发作也能够不发作的事情,叫相关于条件S的随机事情;(5)频数与频率:在相反的条件S下重复n次实验,观察某一事情A能否出现,称n次实验中事情A出现的次数nA为事情A出现的频数;称事情A出现的比例fn(A)=nnA为事情A出现的概率:关于给定的随机事情A,假设随着试验次数的添加,事情A发作的频率fn(A)动摇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情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络:随机事情的频率,指此事情发作的次数nA与实验总次数n的比值nnA,它具有一定的动摇性,总在某个常数左近摆动,且随着实验次数的不时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情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情发作的能够性的大小。

频率在少量重复实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情的概率二.概率的基本性质1、基本概念:Page 8 of 8(1)事情的包括、并事情、交事情、相等事情(2)假定AB为不能够事情,即AB=ф,那么称事情A与事情B互斥;(3)假定AB为不能够事情,AB为肯定事情,那么称事情A与事情B互为统一事情;(4)当事情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假定事情A与B为统一事情,那么AB为肯定事情,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1)肯定事情概率为1,不能够事情概率为0,因此01; 2)当事情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3)假定事情A与B为统一事情,那么AB为肯定事情,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4)互斥事情与统一事情的区别与联络,互斥事情是指事情A 与事情B在一次实验中不会同时发作,其详细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情A发作且事情B不发作; (2)事情A不发作且事情B发作;(3)事情A与事情B同时不发作,而统一事情是指事情A 与事情B有且仅有一个发作,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情A发作B不发作;(2)事情B发作事情A不发作,统一事情互斥事情的特殊情形。

盘点高考数学复习必修3随机事件知识点

盘点高考数学复习必修3随机事件知识点

盘点高考数学复习必修3随机事件知识点
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简称事件。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随机事件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1.随机事件的定义.
2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重点学习了两种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第一种,只涉及一步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根据概率的大小与面积的关系,对一类概率模型进行的计算;第二种,通过列表法、列举法、树形图来计算涉及两步或两步以上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如配紫色,对游戏是否公平的计算.
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分为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种,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概率估算;第二种,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概率估算.如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模拟实验的方法. 4.体会大量重复实验中的频率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简单的概率模型.重在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做出合理的决策,如通过理解什么是游戏对双方公平,用概率的语言说明游戏的公平性,并能按要求设计游戏的概率模型.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随机事件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
学们学习进步。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1)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1)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一、本节知识结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2.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难点:1.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对概率含义的正确理解.三、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由于在初中学生已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所以教科书以“北京的天气变化情况”“水稻种子发芽后的生长情况”为例,简略叙述了客观世界中偶然与必然的内在联系,给出了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这些概念与初中教科书略有不同.例如,随机事件的概念,初中教科书中叙述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本教科书则叙述为“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这里条件S可以是一个条件,也可以是一组条件(可以理解为一个条件集),这样可以使表述更加清楚和简洁.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问题,这里既有随机性,又有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最好办法是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为此,教科书特别强调利用学生熟悉的典型实例(掷硬币的试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试验,来引导学生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通过试验,观察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以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再给出概率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通过试验模拟等方法,可以澄清日常生活中对概率的错误认识,这也是加深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的机会.另外,加强概率的实际应用,可以使学生体会概率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一定要特别重视让学生进行操作这个环节.随机事件可以看成集合,所以可以类比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得到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回顾集合的关系及其运算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用图形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算的思想和方法.概率的性质可以类比频率的性质,并利用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得到.教学中,要尽量使用统计图和统计表展示频率的稳定性,这样既直观易懂,又可以与第二章《统计》的内容相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随机事件的概率【学习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随机事件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3)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要点诠释:1.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结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强调同一事件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2.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规律性.要点二、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频数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n n f A n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概率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由定义可知0≤P(A)≤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要点诠释: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求事件A 的概率的前提是:大量重复的试验,试验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数据越多,这时用An n来表示()P A 越精确。

(2)任一事件A 的概率范围为0()1P A ≤≤,可用来验证简单的概率运算错误,即若运算结果概率不在[01],范围内,则运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3.概率与频率的关系(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事件的概率未知时,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

(2)频率是一个随机数频率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的频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概率是一个确定数概率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4)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就会逐渐地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这个常数就是概率。

要点三、事件间的关系(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2)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对立事件;(3)包含:事件A 发生时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A 包含于事件B(或事件B 包含事件A); 要点诠释:从集合角度理解互斥事件为两事件交集为空,对立事件为两事件互补.若两事件A 与B 对立,则A 与B 必为互斥事件,而若事件A 与B 互斥,则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对立”只能是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不会出现多个事件之间相互“对立”. 要点四、事件间的运算 (1)并事件(和事件)若某事件的发生是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则此事件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事件. 注:当A 和B 互斥时,事件A+B 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A 、B 互斥);且有P(A+A )=P(A)+P(A )=1.(2)交事件(积事件)若某事件的发生是事件A 发生和事件B 同时发生,则此事件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 要点诠释:(1)在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需先判断相关事件是否互斥,特别是在两事件中有一个或两个是由多个事件组成的并事件时,需仔细分清并事件中的每一事件是否都与另一事件互斥.在不互斥的事件中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本部分易错点之一.(2)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情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先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3)“对立”更多的是一种解题思想,若某个事件的概率不易求解,而其对立事件的概率较易求,则应从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入手求解,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对立”思想推广开来即数学中的“正难则反”的思想,若从某个角度解决问题较复杂,不妨考虑其对立面,往往有较好的效果,如反证法的应用等.要点五、概率的性质(1)任一事件A 的概率()P A 有:0()1P A ≤≤;(2)必然事件B 的概率P(B)=1; (3)不可能事件C 的概率P(C)=0. 要点诠释:概率性质的掌握可以类比频率的性质与概率的关系. 【典型例题】类型一:概率的意义例1.掷一枚硬币,连续出现10次正面朝上,试就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分析.(1)若硬币是均匀的,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2,由于连续出现10次正面,则下次出现反面朝上的概率必大于12,这种理解正确吗? (2)若就硬币是否均匀作出判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论? 【答案】(1)不正确(2)硬币不均匀 【解析】 (1)对于均匀硬币,抛掷一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2,大多数次抛硬币时,大约有12出现正面朝上,而对于抛掷一次来说,其结果是随机的,多次重复抛硬币试验,其结果又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实际上,连续抛掷10次均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010.00097662 .尽管比较小,但发生的可能性是有的.对于第11次来说,其出现正面的概率仍为12. (2)由(1)知,对于均匀硬币来说,连续1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很小,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这个事件却发生了.根据极大似然法,如果就硬币是否均匀作出判断,我们更倾向于这一枚硬币是不均匀的,即反面可能重一些.【总结升华】 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即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接近于该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认识了这种随机}生中的规律性,就能使我们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是事件的本质属性,不随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同频率一样,概率也反映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但概率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并不是精确值.举一反三:【变式1】某射手击中靶心的概率是0.9,是不是说明他射击10次就一定能击中9次? 【答案】不一定【解析】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出发,击中靶心的概率是0.9并不意味着射击10次就一定能击中9次,只有进行大量射击试验时,击中靶心的次数约为910n ,其中n 为射击次数,而且当n 越大时,击中的次数就越接近910n 。

类型二:频率与概率例2.某人做了三次向桌面投掷硬币的试验,这三次试验的结果如下:(1)就这三个表格,谈一谈你对频率是一个随机数的认识.(2)设想:把这三个表格里面的试验次数不断地增加.预测1:每一个表格里面的试验次数增至原来的10倍时,这三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是0.5;预测2: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这三次试验中,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0.5.预测1、预测2正确吗? 【解析】(1)第一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14991000f =. 第二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24971000f =. 第三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3149749930001000f ==. 12f f ≠,说明相同的试验次数下频率可以不同;13f f =,说明不同的试验次数下频率可以相同以≠以,说明不同的试验次数下频率可以不同.综上,就本例提供的信息而言,频率是一个随机数. (2)预测1不正确.以第一次试验为例,当试验次数增至原来的10倍时,试验次数为10000,这时正面向上的频率是0.5,也就是正面向上的次数刚好是5000,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它有可能是4999,4998,…,也有可能是5001,5002,…,当然不排除它确有可能是5000. 综上,预测1不正确. 预测2正确.当试验次数不断地增加时,反面向上的频痒就会逐渐地稳定在常数0.5上,即三次试验中,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0.5.【总结升华】 频率()n f A 依赖于试验次数n 、频率n A ,即()An n f A n=,它是一个随机数.概率P (A )是指随着试验次数n 的增加,频率()n f A 稳定于区间[0,1]中的一个常数,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它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例如,本例的第(2)小题的预测1说明了频率与试验次数、频数有关,它是一个随机数,预测2说明了概率与每次试验无关,它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确定的数.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A 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 1和L 2,现随机抽取100位从A 地到达火车站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60 (1)试估计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概率;(2)分别求通过路径L 1和L 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的频率;(3)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分钟和50分钟时间用于赶往火车站,为了尽最大可能在允许的时间内赶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他们应如何选择各自的路径. 【答案】(1)0.44(2)略(3)甲应选择L 1;乙应选择L 2 【解析】(1)由已知共调查了100人,其中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有12+12+16+4=44人, ∴用频率估计相应的概率为0.44.(3)A 1,A 2分别表示甲选择L 1和L 2时,在4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B 1,B 2分别表示乙选择L 1和L 2时,在5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由(2)知P(A1)=0.1+0.2+0.3=0.6,P(A2)=0.1+0.4=0.5,P(A1)>P(A2),∴甲应选择L1;P(B1)=0.1+0.2+0.3+0.2=0.8,P(B2)=0.1+0.4+0.4=0.9,P(B2)>P(B1),∴乙应选择L2.类型三:随即事件的关系例3.某县城有甲、乙两种报纸供居民订阅,记事件A为“只订甲报”,事件B为“至少订一种报纸”,事件C为“至多订一种报纸”,事件D为“不订甲报”,事件E为“一种报纸也不订”.判断下列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A与C;(2)B与E;(3)B与D;(4)B与C;(5)C与E.【答案】(1)不是互斥事件(2)对立事件(3)不是互斥事件(4)不是互斥事件(5)不是互斥事件【解析】(1)由于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甲报”,即事件A与事件C有可能同时发生,故A与C不是互斥事件.(2)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与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故事件B与E 是互斥事件;由于事件B发生会导致事件E一定不发生,且事件E发生会导致事件B一定不发生,故B 与E还是对立事件.(3)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乙报”,即有可能“不订甲报”,也就是说事件B和事件D有可能同时发生,故B与D不是互斥事件.(4)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甲报”“只订乙报”“订甲、乙两种报”.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包括“一种报纸也不订”“只订甲报”“只订乙报”.由于这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故B 与C不是互斥事件.(5)由(4)的分析,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仅仅是事件C中的一种可能情况,事件C与事件E 可能同时发生,故C与E不是互斥事件.【总结升华】一定要区分开对立和互斥的定义,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对立事件.举一反三:【变式1】判断下列给出的条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一张.(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答案】(1)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3)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解析】(1)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理由: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所以是互斥事件,同时不能保证其中必有一个发生,因为还可能抽出“方块”或“梅花”,因此二者不是对立事件.(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理由:“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其中必有一个发生.(3)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理由:有可能抽出的牌既是5的倍数,又是点数大于9,如抽得的点数为10的牌.【变式2】把标号为1,2,3,4的四个小球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四个人,每人分得一个.事件“甲分得1号球”与事件“乙分得1号球”是( )(A)互斥但非对立事件(B)对立事件(C)相互独立事件 (D)以上都不对【答案】A类型四:随机事件概率的应用例4.元旦就要到了,某校将举行庆祝活动,每班派1人主持节目.高一(2)班的小明、小华和小利实力相当,又都争着要去,班主任决定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机灵的小强给小华出主意,要小华先抽,说先抽的机会大,你是怎样认为的?说说看.【答案】机会一样大【解析】其实机会是一样的.我们取三张卡片,上面标上1、2、3,抽到1就表示中签,设抽签的次序为甲、乙、丙,则可以把情况填入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甲、乙、丙依次抽签,一共有六种情况,第一、二两种情况,甲中签;第三、五两种情况,乙中签;第四、六两种情况丙中签.甲、乙、丙中签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即甲、乙、丙的机会是一样的,先抽后抽,机会是均等的,不必争先恐后.【总结升华】抽签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均是相同的,实际上在任何一个抽奖活动中,在前面一个人抽奖而后一个人未知结果的情况下,每个人抽到每张奖票中奖的概率也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中奖率太低,所以真正中奖的概率非常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统计一下发生在你身边的彩票中奖情况.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A、B.转盘A被平均分成3等份,分别标上1,2,3三个数字;转盘B被平均分成4等份,分别标上3,4,5,6四个数字.有人为甲、乙两人设计了一个游戏规则:自由转动转盘A与B,转盘停止后,指针各指向一个数字,将指针所指的两个数字相加,如果和是6,那么甲获胜,否则乙获胜.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如果公平,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怎样修改规则才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答案】不公平由表可知,等可能的结果有12种,和为6的结果只有3种.因为P(和为6)=1124,所以甲、乙获胜的概率不相等所以这样的游戏规则不公平.如果将规则改为“和是6或7,则甲胜,否则乙胜”,那么游戏规则是公平的.类型五: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例5.(2015 四川内江模拟)某超市为了解顾客的购物量及结算时间等信息,安排一名员工随机收集已知这100位顾客中的一次购物量超过8件的顾客点55%. (1)求x ,y 的值.(2)求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种的概率. 【思路点拨】(1)由已知得25+y +10=55,x +30=45,故可确定,y 的值;(2)记A :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钟;1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2.5分钟;2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3分钟;频率视为概率求出相应的概率,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解析】(1)由已知得25+y +10=55,x +30=45,所以x =15,y =20; (2)记A :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钟;1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2.5分钟; 2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3分钟;将频率视为概率可得122010()()()0.3100100P A P A P A =+=+= ∴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种的概率为0.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概率的计算,考查互斥事件,将事件分拆成互斥事件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事件与概率400482 例2】【变式1】一名射手在某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这个射手在这次射击中: (1)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2)射中的环数低于7环的概率. 【答案】(1)0.49(2)0.03 【解析】(1)设“射中10环”为事件A ,“射中7环”为事件B ,则“射中10环或7环”的事件为A ∪B .∴P (A ∪B )=P (A )+P (B )=0.21+0.28=0.49. ∴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为0.49.(2)设“低于7环”为事件E ,则事件E 为“射中7环或8环或9环或10环”.由于“射中7环”“射中8环”“射中9环”“射中10环”彼此互斥. 故()P E =0.21+0.23+0.25+0.28=0.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