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理气剂培训课件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

32
2021/3/20
按语
王肯堂说:“口鼻出血,皆系上盛下虚, 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顺其气, 气降则血归经矣,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 胶……”(《证治准绳·杂病》卷3)。本案鼻衄于 上,肾虚于下,为上盛下虚之证,故以苏子降 气汤降逆上之气,并可引火归元,再加太子参 益气养阴,阿胶养血止血,藕节、小蓟凉血止 血,诸药合用,治上顾下,使气降而血自归经。 此乃变法,颇资启发。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
38
2021/3/20
组成 旋复花 代赭石 生姜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大枣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气逆证。
立法 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39
2021/3/20
配伍意义
(君) 旋覆花——降逆化痰止噫
代赭石——助君药降逆(注意用量)
(臣)
生姜、半夏——助君药化痰降逆 (佐) 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补虚
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桑白皮、黄芩——清肺止咳平喘 甘草——和中调药
36
2021/3/20
功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宣、降、清、散、收并用)
1、使用本方的主要依据为何?
2、本方与苏子降气汤、小青龙汤、麻杏 石甘汤均可治疗咳喘,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为什么?
37
2021/3/20
咳喘案
某男,52岁。宿有咳喘之疾, 近日感凉而发。诊见咳嗽气急,痰 多色白而粘,胸中痞闷,恶心纳差, 舌苔白腻,脉弦滑。
A.小青龙汤 B.半夏厚朴汤 C.三拗汤 D.麻杏甘膏汤
20
2021/3/20
厚朴温中汤
主治寒湿中阻,气机失畅证; 以脘腹胀满冷痛,舌苔白腻为使用指征。
2024年度-《方剂学各论理气剂》PPT课件

通过疏通气机、调和脏腑功能,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常见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行气剂
具有行气散结、疏肝解郁 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肝气 郁结、胸胁胀满等病证。
降气剂
以降逆止呕、平喘止咳为 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胃 气上逆、肺气上逆等病证 。
补气剂
通过补气养血、益气健脾 等作用,增强机体正气, 提高抗病能力。
临床应用
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等属肝气郁结者。
12
香附丸类方剂
组成成分
香附、砂仁、陈皮、甘草等。
主要功效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用于治疗气滞寒凝所致的 脘腹胀痛、呕吐酸水等症。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胃寒疼痛、消化不良、神经性胃痛等 病症。
13
逍遥散类方剂
组成成分
01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
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等,严重者可能 出现过敏性休克。
其他不良反应
如心悸、胸闷、口干等。
22
防范措施建议
01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用 药史,避免用药不当。
02
严格控制理气剂的剂量 和疗程,遵循个体化用 药原则。
03
04
加强用药监测,密切观 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23
对特殊人群进行重点监 护,确保用药安全。
5
临床应用范围
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通 过理气剂调和脾胃功能
,缓解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等,通过降气剂 平喘止咳,改善呼吸功
能。
妇科疾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通过理气剂疏肝解郁, 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
方剂学课件7理气剂

旋覆代赭汤
1 2
组成
旋覆花、半夏、甘草、人参、代赭石、生姜、大 枣。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3
主治
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 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 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橘皮竹茹汤
组成
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
功效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
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苔白 ,脉虚数。
名老中医经验方整理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方,挖掘其独特的用药思路和组 方规律。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式
通过师承教育、学术交流、著作出版等方式,将名老中医的经验传 承给年轻一代中医工作者。
名老中医经验方的现代研究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名老中医经验方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 科学内涵和疗效机制。
THANKS
功效
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方解
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为君药。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 滞为臣药。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为佐药。瓜蒌实开胸 散结,祛痰宽胸为使药。
半夏厚朴汤
•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
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 方解: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
配伍
在配伍方面,理气剂常根据不同的病证和病因进行灵活变化。如治疗脾胃气滞证时,常 配伍消食药、祛湿药等;治疗肝气郁滞证时,常配伍活血药、疏肝药等;治疗肺气上逆 证时,常配伍止咳平喘药等。同时,理气剂还常与补益药、清热药等配伍使用,以达到
标本兼治的目的。
方剂学课件第章理气剂PPT课件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7
暖肝煎
《景岳全书》
主证分析: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肝 肾 不 足
寒 凝 气 滞 睾丸冷痛 小腹疼痛 疝气疼痛 畏寒喜暖 舌淡苔白,脉沉弦
功用:温补脾肾,行气止痛 方解:
肉 小 当 枸 乌 沉 茯 生 桂 茴 归 杞 药 香 苓 姜
君 臣1 臣2 佐
运
1.辨证要点:
用
少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 迟。 2.随证加减: 寒甚加吴茱萸、干姜、附子。 痛甚加香附、青皮、橘核。
第二节
降气
苏子降气汤
《和剂局方》
主治证病机分析 上实
:
降 祛 气 痰
(痰涎壅肺)
下虚
(肾阳不足)
平 止 喘 咳
苏子降气汤
苏子(君)
降 祛 气 痰 平 止 喘 咳
半夏
2. 临床应视何郁为主,调整其君药并加味相应药物
若偏重于气郁,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 血郁, 勺、红花。 湿郁, 川芎,酌加桃仁、赤 苍术,酌加茯苓、泽 栀子,酌加黄芩、黄 酌加半
泻。
火郁,
连。
痰郁, 夏、瓜蒌。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主证分析: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4、水肿、小便不利:
定 喘 汤
《摄生众妙方》
主证病机分析 风寒外束
宣肺降气
痰热内蕴 肺失宣降
清热化痰
定 喘 汤
麻黄 白果
佐君
宣肺降气
苏子、杏仁使 半夏、冬花 臣 黄芩、桑白皮
清热化痰
甘草
配伍特点:
方剂学理气PPT精品课件

目录
• 方剂学理气概述 • 常用理气中药及配伍 • 肝郁气滞证治与方剂应用 • 脾胃气滞证治与方剂应用
目录
• 肺气郁闭证治与方剂应用 • 现代研究与应用前景展望
01
方剂学理气概述
方剂学定义与特点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专门研究药物配伍与提 高临床疗效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常用理气中药介绍
陈皮
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 化痰。
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 。
枳实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化痰 ,消积除痞。
常用理气中药介绍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 三焦经,疏肝理气,调
经止痛。
沉香
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
纳气平喘。
川楝子
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 经。有小毒。行气止痛
理气方剂是指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 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理气方剂的作用:调理气机,行气解郁;降逆止呕, 和胃止痛;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历代医家对理气方剂的贡献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 许多理气方剂,如四逆散、半夏厚朴汤
等,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收载了大量 行之有效的理气方剂,如越鞠丸、枳实 薤白桂枝汤等,丰富了中医方剂学的内
治法
02
药物治疗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表方剂
03
麻杏石甘汤、柴胡疏肝散等。
案例分析:麻杏石甘汤治疗肺气郁闭证
案例介绍
患者,男性,45岁,因胸闷、咳 嗽、气喘等症状就诊。经辨证为 肺气郁闭证,给予麻杏石甘汤治 疗。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一、方剂学概述二、理气剂的定义与作用理气剂,顾名思义,是指具有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作用的方剂。
理气剂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气机不畅、气血不和、阴阳失衡等病证。
根据病证的不同,理气剂可分为行气剂、降气剂、补气剂、温气剂、清热剂等类型。
三、理气剂的制法与特点1.制法理气剂的制法主要有两种:煎剂和丸剂。
煎剂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粉末,加蜜或水制成丸状,每次服用一定数量。
2.特点(1)药物配伍:理气剂在药物配伍上,注重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实现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2)药效缓和:理气剂药效缓和,适用于慢性病、虚弱病患者。
(3)药力持久:理气剂药力持久,作用范围广泛,可同时治疗多种病证。
四、临床常用理气剂1.行气剂行气剂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病证。
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2.降气剂降气剂具有降逆止呕、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等作用,适用于胃气上逆、肝气犯胃等病证。
如半夏厚朴汤、四逆散等。
3.补气剂补气剂具有补益气血、调理气机、强壮身体等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气虚等病证。
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4.温气剂温气剂具有温中散寒、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寒凝气滞、脾胃虚寒等病证。
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5.清热剂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适用于热毒内蕴、气滞血瘀等病证。
如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
五、理气剂的临床应用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用相应的理气剂进行治疗。
2.灵活加减: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加减,以增强疗效。
3.联合用药:理气剂可与其他类型的方剂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4.注意事项:理气剂不宜过量服用,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六、理气剂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剂,具有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掌握理气剂的制法、特点和临床应用,对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方剂学课件:理气剂

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疼痛,不思 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
【组成】 高良姜 香附子
良附丸
《良方集腋》
各等分
良附丸
《良方集腋》
【方解】 高良姜 辛散温通,散寒止痛 香附子 疏肝气,解郁结,止疼痛
两药等分相配,行气疏肝与温中散寒并重
【功用】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 气滞寒凝证
胃脘疼痛,胁肋胀闷,畏寒喜热,以及 妇女痛经等
川楝子十个(15g) 佐使 理气止痛
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 既能增强川楝子行气散结之力,又可制 其苦寒之性
功用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橘核丸
《济生方》
【主治】 颓疝 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甚
则阴囊肿大,轻者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病机】 寒邪客于肝脉,肝经气血郁滞
【方解】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暖肝煎《景岳全书》
主治
肝肾虚寒证。睾丸冷痛,或小腹疼 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 肉桂一二钱(10g)
第一节 行气
越鞠丸《丹溪心法》
方解 香附10g 君 行气解郁(治气郁)
川芎10g
活血祛瘀(治血瘀)
臣
苍术10g
燥湿运脾(治湿郁)
栀子10g
清热泻火(治火郁)
佐
神曲10g
消食导滞(治食郁)
功用
行气解郁
主治 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
吞酸,饮食不消等。
越鞠丸《丹溪心法》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主治 小肠疝气。小腹引控睾丸而痛,偏
方剂学理气剂ppt课件

理气药物临床应用研究
03
总结了理气药物在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领域的临床应用成果,证实了其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新型理气药物研发动态关注
01
基于传统理气药物的二次开发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理气药物进行改良和优化,提高疗效和降低副
作用,如新型复方制剂、纳米制剂等。
02
新型理气药物的发现与筛选
其他常用药物
沉香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主 治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 虚气逆喘急。煎服,1.5~4.5g,宜后 下。
檀香
乌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寒凝气滞 之胸腹胁肋诸痛证、尿频、遗尿等。 煎服,3~10g。
行气止痛,散寒调中。主治寒凝气滞 之胸腹疼痛、胃寒疼痛、呕吐清水等 。煎服,2~5g;宜后下。
组成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 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功效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 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脉弦而虚等
方解
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 、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 苓健脾去湿,共为臣药;甘 草益气补中,生姜温胃和中 ,薄荷疏散郁遏之气,共为 佐使。全方合用,共奏疏肝 解郁,养血健脾之功。
临床应用价值
01
02
03
04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如胸闷、气喘、咳嗽等。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如头痛、失眠、抑郁等。
治疗其他疾病
如痛经、乳腺增生、更年期综 合征等。
02
常用理气药物介绍
Chapter
陈皮
性味归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0
·越鞠丸·
4. 现代运用: · 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 · 慢性胰腺炎、肝胆疾患等属肝气郁者。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1
柴胡疏肝散
《医学统旨》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2
【组成】
陈皮 柴胡 (各二钱) 川芎 香附 (各一钱半) 枳壳 芍药 (各一钱半) 炙甘草(五分)
·越鞠丸·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9
【运用】
·越鞠丸·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3.临证加减: 血郁而瘀者,重用川芎,加红花、赤芍 湿郁偏重者,重用苍术,加茯苓、泽泻 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加山楂、麦芽 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栀子,加黄芩、黄连 痰郁偏重者,加半夏、陈皮、瓜蒌
【病机】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治法】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9
【方解】
·瓜蒌薤白白酒汤·
君:瓜蒌实 ─ 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臣:薤白 ─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 两药相合,化痰浊,宣胸阳。 佐:白酒 ─ 行气活血
* 配伍要点:瓜蒌+薤白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5. 衍化方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22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张仲景
23
·半夏厚朴汤·
【组成】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用法】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24
·半夏厚朴汤·
【主治】 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
七痰 情气 郁凝 结滞
痰气互结于咽喉: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下, 咯吐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肺胃气机不畅:胸膈满闷,气急作痛
【病机】 痰气互结于咽喉。 【治法】 行气散结,降气化痰。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25
【方解】
·半夏厚朴汤·
君:半夏 ─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 ─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7
·越鞠丸·
【病机】 肝气郁滞化热,脾胃气滞, 停食蕴湿生痰
【治法】 行气解郁(疏肝理脾)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8
【方解】
君: 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 苍术─燥湿健脾(治湿郁) 神曲─消食和胃(治食郁)
* 配伍要点:香附 + 川芎
【用法】
·柴胡疏肝散·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3
·柴胡疏肝散·
【主治】 肝气郁滞证。 情志不调 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胁肋疼痛,嗳气善太息,脉弦 肝气犯脾,气机不畅:脘腹胀满
【病机】 肝失疏泄,气滞血郁,肝胃不和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4
【方解】
·柴胡疏肝散·
君:柴胡─疏肝解郁 臣:香附─理气疏肝
川芎─行气活血止痛 佐:陈皮─理气行滞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
* 配伍要点:柴胡 + 香附、川芎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5
【运用】
·柴胡疏肝散·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胁肋胀痛,脉弦。 3.临证加减: ·气滞兼血瘀,疼痛较甚者,加郁金、当归; ·肝郁化火,口苦舌红者,加山栀子、川楝子 4.现代运用: ·肝炎、肋间神经痛、慢性胃炎等属肝气郁滞者。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3
使用注意
1、辨清虚实,理气剂宜于实证。 2、气滞而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 3、理气药多芳香辛燥,易伤津耗气,阴虚火
旺者以及孕妇等慎用。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4
越鞠丸
《丹溪心法》
朱震亨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5
【组成】 苍术 香附 川芎 神曲 山栀子(各等分)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6
瓜蒌薤白酒汤
《金匮要略》
张仲景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7
·瓜蒌薤白白酒汤·
【组成】 瓜蒌实(一枚) 白酒(七升)
薤白(半升)
【用法】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18
·瓜蒌薤白白酒汤·
【主治】 痰阻气滞之胸痹。
胸阳不振
胸中气滞——胸中闷痛,或胸痛彻背, 痰浊内阻—— 喘息咳唾,短气, 肺气不宣—— 苔白腻,脉沉弦
3. 临证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胁痛者,加川楝子、玄胡
·咽痛者,加玄参、桔梗
4. 现代运用:
·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
炎等属痰气互结者。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27
枳实消痞丸
《兰室秘藏》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28
·枳实消痞丸·
【组成】
干生姜(一钱) 炙甘草(二钱) 麦芽曲(二钱) 白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曲(三钱) 人参(三钱) 厚朴(四钱) 枳实(五钱) 黄连(五钱) 【用法】
*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以达行气 化痰散结之功。
臣:茯苓─健脾渗湿,助君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助厚朴宣通郁气
佐:生姜─温胃和中降逆,并解半夏之毒
* 配伍要点:厚朴+半夏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26
【运用】
·半夏厚朴汤·1.ຫໍສະໝຸດ 名医论方》2. 辨证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舌苔白腻,脉弦滑。
【用法】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越鞠丸·
栀子
6
·越鞠丸·
【主治】 气郁所致的六郁证。 (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肝气不舒 (气郁)
血行不畅(血郁) 郁久化火(火郁)
胸膈痞闷
脾气郁滞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 脘腹胀痛
(痰郁,湿郁)
吞酸呕吐
食不消化(食郁) 饮食不消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概念
组成:以理气药为主; 作用: 行气或降气; 治证: 气滞或气逆病证。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2
分类与适应证
1、行气剂 —— 气滞证 (脾胃气滞、肝气郁结) —— 代表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
2、降气剂 —— 气逆证(肺气上逆、胃气上逆) —— 代表方:定喘汤,苏子降气汤 旋覆代赭汤
20
【运用】
·瓜蒌薤白白酒汤·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3.临证加减: ➢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 兼血瘀,加丹参、赤芍
3/12/2021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
21
·瓜蒌薤白白酒汤·
4. 现代运用: ·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 性肋骨炎等属胸阳不振,痰阻气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