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江苏省化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化学试汇编--有机化学

20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化学试汇编--有机化学

2005年高考化学试题-----有机化学(05上海)1、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A 、三溴笨酚B 、烧碱C 、乙酸乙脂D 、石碳酸(05上海)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最简式C 2H 4B 、乙醇的结构简式C 2H 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 :C ..Cl ..Cl:ClD 、臭氧的分子式O 3(05广东)18、背景材料:①2004年夏季,特氟隆不粘锅事件引起公众关注;②2004年冬季,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蛋白质的科学家;③2005年初春,广东大部分地区进行人工降雨;④2005年春末,某高速公路发生液氯运输车翻倒泄露事故。

下列相应说法正确的是A 、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氟利昂B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现象C 、AgI 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D 、附近人员应迅速远离液氯泄露地点,并逆风往安全区域疏散(05江苏)1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 .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5% NaCl 溶液:将45 mL水加入到盛有5 g NaCl 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B .制备乙酸乙酯: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C .鉴定SO24: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 .鉴别环已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环已烯和苯中(05广东)12、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A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 、属于芳香烃衍生物C 、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属于甲苯同系物(05江苏)13.某有机化合物X ,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

则有机物X 是A C 2H 5OHB C 2H 4 C CH 3CHO D CH 3COOH乙醇乙酸碳酸钠 饱和溶液(05广东)23、橙花醛是一种香料,结构简式为:(CH 3)2C=CHCH 2CH 2C(CH 3)=CHCH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橙花醛不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B .橙花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C .1mol 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 .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05江苏)1.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

江苏省高考化学历年真题及答案(经典版)

江苏省高考化学历年真题及答案(经典版)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C.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减小
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
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9.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3磷的重要化合物nah2po4na2hpo4和na3po4可通过h3po4与naoh溶液反应获得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2004-2013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选修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Mg 24Al27P 31S 32
D.标准状况下,6.72 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A
8.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MnO2+4HCl Mn2++2Cl-+Cl2↑+2H2O
B.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

2005年高考化学(江苏卷)

2005年高考化学(江苏卷)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Ag 108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

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

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 n H2n+2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C.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D.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2.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3.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 + N2 + 3 C 高温2 AlN + 3 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3 mol电子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4.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g) + 1/2O2(g) = H2O(l);△H=—285.8 kJ/molCO(g) + 1/2O2(g) = CO2(g);△H=—283.0 kJ/mol C8H18(l) + 25/2O2(g) = 8CO2(g) + 9 H2O(l);△H=—5518 kJ/molCH4(g) + 2 O2(g) = CO2(g) + 2 H2O(l);△H=—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H2(g) B.CO(g) C.C8H18(l) D.CH4(g)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硝酸银溶液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中,是因为硝酸银见光分解B.乙醇的沸点比甲醚(CH3—O—CH3)高,主要原因是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C.反应AgCl + NaBr = AgBr + 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D.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6.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CO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C.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D.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7.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氧化性依次减弱。

2005化工专业综合试卷

2005化工专业综合试卷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2005年普通高考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化工专业综合理论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I卷1至页。

第Ⅱ卷至页。

两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如果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S-32 Cl-35.5 Zn – 65 Ba-13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1.下列物质中不含离子键的是()。

A.NH4Cl B.BaSO4C.NaOH D.H2SO42.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CH4B.H2O C.CO2D.NaCl3.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A.KOH B.NaOH C.Mg(OH)2D.Al(OH)34.对于pH=0的水溶液,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H+]=0 B.[OH-]=0 C.[H+]=[OH-]=1×10-7 mol/L D.[H+]=1mol/L 5.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所含分子数相等的是()。

A.2g氢气和2g氧气B.1g氢气和0.5mol氧气C.5g氯气和5g氧气D.1g氯气和0.1mol氧气6.下列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受热分解B.NH4Cl受热分解C.食盐与浓硫酸共热D.KClO3受热分解7.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不能产生H2的是()。

A .铜和稀硝酸B .锌和稀硫酸C .铁和稀盐酸D .铁和稀硫酸 8.下列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 .NH 3 B .HNO 3 C .SO 2 D .H 2S 9.实验室保存FeCl 2溶液最常用的方法是向溶液中()。

A .通入氯气B .通入氧气C .加入铁屑D .加入铜反应:CH 3C H+H2CH 3CH 2OH 10、( )A .既是加成反应,又是氧化反应B .既是加成反应,又是取代反应C .既是加成反应,又是还原反应D .既是加成反应,又是水解反应11.下列物质中,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起反应的是( )。

2005年江苏省新课标四星级高中招生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5年江苏省新课标四星级高中招生化学试题及答案

05新课标江苏四星级高中招生化学试题(共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Cl-35.5Cu-64 Na-23 K-39 Ba-137 S-32 N-14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 下列变化:①粮食酿成酒②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车圈生锈了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很快会干。

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2. 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会污染大气的是A.摩托车、汽车排放的尾气B.废弃塑料焚烧产生的气体C.氢气燃烧后的产物D.海洋和陆地生物腐烂过程中产生的CO 3.下图是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4. 2004年9月,美国天文学家透露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发现一片冰冻的“糖云”,这个发现增加了早期生物物种起源于星际空间的可能性。

这片“糖云”包含着一种单糖分子——代谢成乙二醇醛,化学式为C2H4O2,这种结构的分子可以经过反应,生成一种核糖分子是DNA的主要成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代谢成乙二醇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B.代谢成乙二醇醛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C.代谢成乙二醇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D.1个代谢成乙二醇醛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5. 正常人胃液的pH在0.3~1.2之间,酸(一般以盐酸表示)多了,需要治疗。

某些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MgCO3、NaHCO3,还可用酒石酸钠来治疗的。

这主要是由于A.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B.对人体而言酒石酸是营养品C.Na+、Mg2+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D.会与胃酸作用生成CO2,在服药后有舒服感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C.某温度下的KNO3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D.某温度下,在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若温度不变,则食盐不溶解7. 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腐败。

20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化学试题汇编2

20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化学试题汇编2

20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化学试题汇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05广东)19、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A 、c (Na +)=c (HCO 3-) + c (CO 32-) + c (H 2CO 3)B 、c (Na +) + c (H +) = c (HCO 3-) + c (CO 32-) +c (OH -)C 、HCO 3- 的电离程度大于HCO 3-的水解程度D 、存在的电离有:NaHCO 3 = Na + + HCO 3-, HCO 3-H + + CO 32- H 2O H ++OH -(05广东)17、对可逆反应4NH 3(g ) + 5O 2 (g4NO (g ) +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稳时,4υ正(O 2)= 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稳状态C 、达到化学平稳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 3υ正(H 2O )(05广东)1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含有大量Fe 3+的溶液中:NH 4+、Na +、CI -、SCN -B 、在强碱溶液中:Na +、K +、AlO 2-、CO 32-C 、在c(H +)=10-13mol ·L -1的溶液中:NH 4+、Al 3+、SO 42-、NO 3-D 、在pH=1的溶液中:K +、Fe 2+、Cl -、NO 3-(05广东)15、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 2O 3)的氧化锆(Z r O 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 2-。

下列对该燃料说法正确的是A 、在熔融电解质中,O 2-由负极移向正极B 、电池的总反应是:2C 4H 10 + 13O 2 → 8CO 2 + 10H 2O 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 2 + 4e - = 2O 2-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 4H 10 + 26e - + 13O 2 = 4CO 2 + 5H 2O(05广东)14、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 2(gO 2(g ) + 2NO (g );ΔH >0, 达到平稳。

2005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2005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化学试题6.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2 B.14 C.16 D.18思路点拨: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之间的基本关系体现在两个重要的等式(质量关系式和电量关系式)上,理解了这两个等式就容易解答本题。

镁是12号元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该同位素的质量数为28,所以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8-12=16。

正确解答:C小结点评:原子结构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虽然经常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考查,但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一般都很基本。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需要根据化学常识逐一筛选。

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单质有Hg和Br2;周期表中铀后面的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叫做超铀元素;过渡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

正确解答:D小结点评: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工具,必须熟悉其基本结构和各种元素的基本性质。

8.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A.O2B.N2C.F2D.Cl2思路点拨:本题需要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作出判断。

因为F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F2最容易与H2发生反应,混合即发生爆炸。

正确解答:C小结点评: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有很多,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归纳总结,这也是我们进行一些实验设计的原理和依据。

9.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 g氢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17 g氨气所含的电子数目为为10N A思路点拨: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2 gH2即1molH2,所含H原子的数目为2N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所含的N原子数目小于N A;1个NH3分子中有10个电子,所以1molNH3中有10mol(即10N A个)电子。

20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化学试题汇编--碱金属

20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化学试题汇编--碱金属

①>35℃NH4HCO3 会有分解 请回答: ⑴ 反应温度控制在 30—35℃,是因为若高于 35℃,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低于 30℃,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 为_________________。 ⑵ 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 30 分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置后只析出 NaHCO3 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蒸馏水洗涤 NaHCO3 晶体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_杂质(以化学式表示)
⑶ 过滤所得的母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化学式表示) ,需加入_______, 并作进一步处理,使 NaCl 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 NH4Cl ⑷ 测试纯碱产品中 NaHCO3 含量的方法是:准确称取纯碱样品 W g,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 溶解,加 1—2 滴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的 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 — — 红色到无色(指示 CO32 +H+==HCO3 反应的终点) ,所用 HCl 溶液的体积为 V1 mL,再 加 1—2 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 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所用 HCl 溶液总体积 为 V2 mL。写出纯碱样品中 NaHCO3 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NaHCO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⑴ NH4HCO3 分解 反应速率降低 水浴加热 ⑵ 使反应充分进行 NaHCO3 的溶解度最小 NaCl NH4Cl NH4HCO3 ⑶ NaHCO3 NaCl NH4Cl NH4HCO3 H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 学第I 卷(选择题 共74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 24 Al 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

科学家对探测器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

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 n H 2n+2 B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 .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 D .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2.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③④⑤⑥3.氮化铝(AIN )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 瓷工业等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 )Al 2O 3+N 2+3C 2AI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 2是还原剂,Al 2O 3是氧化剂B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molAIN ,N 2得到3mol 电子C .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 .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4.氢气(H 2)2一氧化碳(CO )、辛烷(C 8H 15)、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21O 2(g)====H 2O(1); △H=-285.8kJ/mol CO(g)+ 21O 2(g)====CO 2(g); △H=-283.0kJ/molC 8H 15(1)+225O 2(g)==== 8CO 2(g)+9H 2O(1); △H=-5581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1); △H=-890.3kJ/mol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5、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 A .H 2(g) B .CO(g) C .C 8H 15(1) D .CH 4(g)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硝酸银溶液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是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B .乙醇的沸点比甲酝(CH 3—O —CH 3)高,主要原因是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C .反应AgCl+NaBr====AgBr+NaCl 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Br 比AgCl 更难溶于水D .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高温6.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CO 中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 网后收集气体B .除去K 2CO 3固体中少量NaHCO 3;置于坩埚中加热C .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D .除去FeCl 3在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 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7.已知CO 2O 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 2+、CO 2O 3、Cl 2、FeCl 3、I 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生的是 ( )A .3Cl 2+6FeI 2====2FeCl 3+4Fel 3B .Cl 2+Fel 2===FeCl 2+I 2C .CO 2O 3+6HCl====2COCl 2+Cl 2↑+3H 2OD .2Fe 3++2I -====2Fe 2++I 28.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 4溶液,当 溶液中的Ba 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

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 NaHSO 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 4溶液的体积比是 ( )A .1:9B .1:1C .1:2D .1:4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便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 3-+Ca 2++OH -====CaCO 3↓+H 2O B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OH -+NH 4+△H 2O+NH 3↑ C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 ++OH -====H 2OD .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 ++NO 3-====Cu 2++2NO ↑+H 2O10.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8.0g 重水(D 2O)的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B .室温下,42.0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C .标准状况下,22.4L 甲苯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D .标准状况下,aL 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4.22a ×6.02×1023O 11.2002年瑞典科学家发现,某些高温油炸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CH 2=CH —C —NH 2(丙烯酰胺)。

食品中过量的丙烯酰胺可能引起令人不安的食品安全问题。

关于丙烯酰胺有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②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了化合物,③只有4种同分异构体 ,④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常温下将稀NaOH 溶液与稀CH 3COOH 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 A .pH>7, 且c(OH -)>c(Na +)>c(H +)>c(CH 3COO -)B .pH>7, 且c(Na +)+c(H +)= c(OH -)+c(CH 3COO -)C .pH<7, 且c(CH 3COO -) >c(H +)>c(Na +)>c(OH -)D .pH=7, 且c(CH 3COO -)> c(Na +)>c(H +)= c(OH -)13.A 、B 、C 、D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 与C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 、B 、C 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 、Y 、Z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X 、Y 、Z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 .A 、B 、C 、D 只形成5种单质C .X 、Y 、Z 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 、B 、C 、D 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 2FeO 4+8H 2O 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2e -+2OH -====Zn(OH)2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 -+5OH -====FeO 42-+4H 2O C .放电时每转移3mol 电子,正极有1molK 2FeO 4被氧化 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 A .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NaCl 溶液:将45mL 水加入到盛有5gNaCl 的烧 杯中,搅拌溶解B .制备乙酸乙酯: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C .鉴定SO 42-: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D .鉴别环已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 别滴加到少量环已烯和苯中16.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液解H 2SiO 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 +、Na +、HCO 3-、NO 3-B .Na +、SO 42-、Cl -、ClO -C .H +、Mg 2+、SO 42-、NO 3-D .Ag +、K +、NO 3-、、Na +17.Cu 2S 与一定浓度的HNO 3反应,生成Cu(NO 3)2、CuSO 4、NO 2、NO 和H 2O ,当NO 2和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 2S 与HN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7 B .1:9 C .1:5 D .2:918.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 和2molB ,达平衡后A 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 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 ) A .2molC B .2molA 、1molB 和1molHe (不参加反应) C .1molB 和1molC D .2molA 、3molB 和3molC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分)请按要求填空:(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充号) ①用稀HNO 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00mol/L KMnO 4 溶液; ④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 干燥的NaCl 固体;放电充电⑤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 2)2和Na 2CO 3的固体混合物;⑦向沸腾的NaOH 稀溶液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配制Al 2(SO 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2)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 3—O —CH 3还是CH 3CH 2OH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测定乙醇与钠反应(△H<0)生成 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 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 。

②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 的氢气体积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请指出有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