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以及翻译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高考文言文翻译——常见的特殊句式

高三
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翻译
常见的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翻译常见特殊句式
1、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句 2、被动句式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所谓宾语,就是动 词所涉及的对象。在现代文中宾语一 般处于谓语之后,而在古代汉语中, 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或介词之 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
归纳被动句式的类型: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用“……于……”表示; 2、用“……见……”的形式表示;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 5、用“为……”的形式表示; 6、用“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为所……”的 形式表示; 7、用“被”来表示被动。
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⑴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⑵只依仗兄嫂 。
快速浏览,仔细思考并作答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前置。
①何以战?
②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③日月逝矣,岁月不我与。
④余是以知之。 2、选出与“忌不自信”句式不同的一( B A、城中皆不之觉。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C、我未之见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被 动 句
归纳: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用“……于……”表示; 2、用“……见……”的形式表示;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 5、用“为……”的形式表示; 6、用“为……所……”、“……为所……”的 形式表示; 7、用“被”来表示被动。
被 动 句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戍卒叫,函谷举。
3、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4、帝感其诚……
《师说》的特殊句式找出,并按原句+句式+翻译

《师说》的特殊句式找出,并按原句+句式+翻译1. 师说中的特殊句式1.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2.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不拘于时-被动-介词结构后置4.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5.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7.其可怪也欤-判断句8.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9.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10.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13.则曰-省略句拓展内容:《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
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1.之:结构助词,的。
学者:研究的人。
2.行业:一般指古代经典、历史、诸子百家之学、古文写作。
3.人直到出生才知道真相。
它指的是知识和理性。
语本《论语·述而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次也。
’”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明之的人。
4.闻道:语本《论语·里仁闻道,夕死可矣。
'”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儒家之道。
5.因此向他学习:跟随他(和。
老师,意动用法,to。
为师。
2. 《师说》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被动句:不拘于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倒装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闻道也固(亦)先乎吾;而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于余。
生乎吾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 【《师说》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找到参考书了~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师-名词作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古今异义: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小学-古:小的方面今:学校众人-古:一般人今:表示很多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ou四声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u二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特殊句式: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惑之不解-宾语前置不拘于时-被动,状语后置学于余-状语后置耻学于师-状语后置。
文言特殊句式及翻译

11、“无乃……乎” 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 加以推测(商榷)。译为“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 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2、“不亦……乎” 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不也 是……吗”或“岂不是……吗”。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 乎?” 13、“得无……乎(耶)” 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 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岳阳楼记》:“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4、“如(若、奈)……何” 此式表示对某事(人、物)怎样 对待或处置。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如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西门豹治邺》:“巫妪、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15、“何为” 此式多用于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译为“为什 么”。如《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 为我擒?’”
17、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18、奈……何《与妻书》)
19、何以……为:要……干什么。
19、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世说新 语· 阮裕焚车》)
20、是以:所以(因此)。
20、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21、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强化训练】 请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构成固定句式的词语,并把它们译成相应的 现代汉语。
1、有以:有什么办法用来。
1、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卖柑者言》)
2、有所:有……的。
2、故患有所不避也。(《谋攻》)
3、• 所:没有……的。 无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4、所以:……的原因。
4、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 ( 传》) 5、不亦……乎:不也是……吗? 5、以此为政,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文言特殊句式及短文翻译

词的宾语提前。)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提宾;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②沛公安在? “安在”
③客何为者?
“何为”
“操何” “在安”
“为何”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 “何、谁、胡、恶、安、奚”等。
惟命是从 (成语) 不知句读,不解惑
惟利是图 (成语)
(2)唯余马首是瞻 惟陈言之务去
用“唯(惟)……是……”提宾 (唯利是图、唯惟命兄是嫂从是)依 《祭十二郎文》
惟你是问。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判断句)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
(1)何有哉?
何有——有什么
(2)秦人不暇自哀 自哀——哀自
(3)甚矣,汝之不惠
(4)童子何知? 何知——知道什么
(5)客之美我者 (6)何以伐为? 何以——凭什么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词有: “不、弗、未、非、否、毋、无”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我)多年供养你,(你)却不 顾念 我!
(三)中心语+之+定语(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 骨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中心语+定语(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特殊句式的英译

无主句 流水句 主题句
汉语无主句的翻译
(一)采用英语的祈使句。 采用英语的祈使句。 禁止内服。 禁止内服。 External use only. 忘掉这一切,朝前看;你不可能使时光倒流。 忘掉这一切,朝前看;你不可能使时光倒流。 Forget all about it and look forward; you cannot turn the clock back. (二)补出主语。主语多是泛指代词 名词或动名词。 名词或动名词。 二 补出主语。主语多是泛指代词,名词或动名词 一想到要在这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一想到要在这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here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才奇怪。 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才奇怪。 Beating and scolding is love;it is strange ; without them.
(五)采用英语的存在句来译。 采用英语的存在句来译。 到处都找不到一个躲雨的地方。 到处都找不到一个躲雨的地方。 There was no shelter anywhere from the rain. 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已经涌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已经涌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There have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ed people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水至清则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 There would be no fish in clean water. .
(四)采用英语的倒装句来译。 采用英语的倒装句来译。 随着一声吼叫,砰地从树林里窜出一只老虎来。 随着一声吼叫,砰地从树林里窜出一只老虎来。 Following the roar, out rushed a tiger from the bushes. 接着是八年抗战。 接着是八年抗战。 Then followed eight year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曾经一度在南部的公车上,旅馆里,火车上,饭店里, 曾经一度在南部的公车上,旅馆里,火车上,饭店里, 在体育赛事中,在公共卫生间里, 在体育赛事中,在公共卫生间里,在公园长椅上到处 可见的“白人专用”的牌子已经取下。 可见的“白人专用”的牌子已经取下。 Down came the “white only” notices in buses, hotels, trains, restaurants, sporting events, rest rooms and on park benches that once could be found everywhere throughout the South.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讲解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一)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二)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文言文特殊句式语文翻译

于是,匡人益围之,夫子笑曰:“吾闻之,君子之乐,非乐富贵也,乐道也。
吾之道,仁也,义也,礼也。
今匡人围吾,吾不以为忧,盖吾道所乐也。
”匡人闻夫子之言,不解其意,乃问曰:“夫子之乐,既非乐富贵,又非乐道,吾人固不知其所乐何事也。
”夫子答曰:“吾乐在山水之间,乐在与人相与之中。
山水之间,清静无为,可以养吾心性;与人相与之中,可以广吾德行。
此吾之所以乐也。
”匡人曰:“然则夫子乐山水,乐与人相与,何以不惧匡人之围也?”夫子曰:“吾之所以不惧者,盖吾知天命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吾性仁,吾道义,吾教礼。
匡人围吾,吾固知其非吾道也,故不惧。
”匡人闻夫子之言,心中敬服,乃解围而去。
夫子于是遂游于匡之外,心无挂碍,乐亦无穷。
夫孔夫子,圣人也,其言简而意赅,其行高而不可及。
故其文虽古,而其义甚明。
今试译夫子之言,以晓后世:孔子游于匡地,匡人将之围困数重。
夫子不忧不惧,言曰:“天生斯民,以养其性。
吾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吾性好山水,故游于此。
今匡人围我,我不惧,盖吾性所好也。
”于是,匡人围困更甚,夫子笑曰:“吾闻君子之乐,非乐富贵,乐道也。
吾之道,仁义礼也。
今匡人围我,吾不以为忧,盖吾道所好也。
”匡人闻夫子之言,不解其意,乃问:“夫子之乐,非乐富贵,非乐道,吾人固不知其所乐何事也。
”夫子答曰:“吾乐在山水之间,乐在与人相与之中。
山水之间,清静无为,可以养吾心性;与人相与之中,可以广吾德行。
此吾之所以乐也。
”匡人曰:“然则夫子乐山水,乐与人相与,何以不惧匡人之围也?”夫子曰:“吾之所以不惧者,盖吾知天命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吾性仁,吾道义,吾教礼。
匡人围我,吾固知其非吾道也,故不惧。
”匡人闻夫子之言,心悦诚服,乃解围而去。
夫子于是游于匡地之外,心无挂碍,乐亦无穷。
孔子之言,虽古而不失其义,其文虽简而意深。
译者谨以文言文译之,以传之后世,使后人得以领悟夫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