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创新题专题练习.doc
物理中考创新试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创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3×10^5 km/sC. 3×10^4 km/hD. 3×10^3 km/h答案:A2. 一个物体的重力为50N,将其放置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力是()A. 50NB. 100NC. 0ND. 不能确定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的密度最大?()A. 铁B. 木头C. 铝D. 水答案:A4.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电流B. 电阻C. 通电时间D. 所有选项答案:D5.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透镜成像B. 彩虹C. 影子D. 镜子反射答案:C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²,那么在第3秒末的速度是()A. 4m/sB. 6m/sC. 8m/sD. 10m/s答案:B7. 以下哪种力属于非接触力?()A. 摩擦力B. 重力C. 弹力D. 浮力答案:B8.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A. 100℃B. 90℃C. 80℃D. 70℃答案:A9.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能量的转化?()A. 摩擦生热B. 电灯发光C. 冰块融化D. 所有选项答案:D10.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推力,同时受到5N的摩擦力,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力是()A. 5NB. 10NC. 15ND. 0N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其长度约为_______光年。
答案:9.46×10^15米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米/秒。
答案:3403. 1牛顿的力相当于_______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答案:14.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
答案:安培5. 物质的三态变化中,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答案:升华6.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_定律。
九年级物理创新作业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创新作业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彩虹B. 镜子中的倒影C. 日食D. 月食2. 下列哪个不是能量转换的形式?A. 电能转换为热能B. 机械能转换为电能C. 化学能转换为光能D. 速度转换为能量3. 在电路中,下列哪种元件用来控制电流?A. 电阻B. 电容C. 电感D. 开关4. 下列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A. 水B. 铝C. 铁D. 铜5. 关于原子结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B.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C.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的。
()3.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上是相等的。
()4.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5. 电磁感应现象是法拉第发现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力的单位是______。
2. 电阻的单位是______。
3. 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两种属性是______和______。
4.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上是______。
5.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__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力的作用效果。
2. 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
3. 简述电流的形成条件。
4. 简述电磁铁的原理。
5. 简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0秒后停下来,求汽车的加速度。
2.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为0.5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3.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为5m的地方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4. 一个电容为100μF的电容器,充电后两端的电压为10V,求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
最新-中考物理创新题型 精品

中考物理创新题型一、开发性创新题有些中考题,已知条件都已给出,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条件,自行设计提出几个问题,并进行解答;也有的中考题,“缺少”或“没有”条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添加条件,然后进行解答;还有的中考题,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这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逆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1(2002年黄冈市中考题)“5.7”大连空难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潜水员在出事地点从10m 深的海底将它匀速托出水面。
它的体积约为50×20×10 cm 3,质量20kg,是表面桔红色的长方体。
黑匣子防护要求很高,必须经受10000C 的高温而不被烧坏,平放时能经受2.5×118N 的挤压而不变形,在海水(设ρ海水=l.0×103kg/m 3)中浸泡36小时而不渗水。
请根据上述条件,自已设计提出三个问题,并解答你所提出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几个问题,这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已知黑匣子的体积V 、质量m 、平放时经受的最大压力F ,就能计算出黑匣子的平均密度和黑匣子平放时能承受的压强……。
依此分析,我们就能提出下列问题: (1)黑匣子的平均密度是多少?.⑵黑匣子平放时能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⑶黑匣子在海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大? ⑷黑匣子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有多大?⑸潜水员在海水中匀速将黑匣子托到水面做了多少功?解:(l)已知V=50×20×10cm 3=1×10-2 m 3∴3332/10210120m kg mkg V m ⨯=⨯==-ρ ⑵ a a p p S F P 544105.2102050105.2⨯=⨯⨯⨯==- ⑶已知h=10m, ρ海水=l.0×103kg/m3∴P 海水=ρ海水gh=1.0×103×10×10p a =1×118 pa⑷已知V 排=50×20×10cm 3=1×10-2 m3∴F 浮=ρ海水gV 排=1×103×10×1×10-2N=100N(5)黑匣子在水中匀速上升时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 、浮力F 浮和托力F 。
进阶中考2020——创新型专题(力)物理精选练习题

创新型专题(力)物理精选练习1.京沪高铁的时速高达350km/h,当两列“和谐号”动车相对驶过时,按铁路部门的规定,它们必须减速,否则车窗玻璃可能会损坏。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现象,那么A.碎玻璃会飞向车内B.碎玻璃会飞向车外C.碎玻璃沿竖直方向下落D.碎玻璃会飞向车顶2.为了加强交通安全,交通部门要求严禁车辆超速超载,严禁驾驶员酒后开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车辆超载会加大对地面的压强,从而对路面具有较大的破坏力B.车辆超速超载会使其动能增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危害极大C.酒后醉酒驾车的驾驶员反应迟缓,会加大反应距离,易发生交通事故D.酒后醉酒驾车,驾驶员极度兴奋,反应迅速,易避免发生交通事故3.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球会悬在空中。
若将乒乓球稍微右移,放手后乒乓球将会A.停在右边B.回到正上方C.往下掉落D.往右移动4.由于流体具有黏滞性,因而物体在流体中运动要受到流体的阻力。
科学家们已测得半径为R的球在流体中以速度v 运动时受流体阻力大小为F=6πηRv,其中η为流体的黏滞系数,不同流体η不同,它由流体的性质决定。
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为了测定某种流体的黏滞系数,设计如下实验:让密度为ρ=1.2×103kg/m3半径为R=3cm的实心球在密度为ρ0=0.8×103 kg/m3的透明液体中竖直下落,发现球先加速下落后匀速下落,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测出球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v=4.9m/s。
若球的体积计算式为V=4πR3/3, g=9.8N/kg。
则该流体的黏滞系数η为A.0.16 N·s/m B.0.48N·s/mC.0.16 N·s/m2 D.0.48 N·s/m25.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A.一定能够射中A点B.一定射在A点左侧C.一定射在A点右侧D.控制速度大小,以上都有可能6.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2021年中考物理专题 课外创新实验题 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课外创新实验题类型1电磁学实验1. 我们实验使用的干电池往往认为它是一个理想电源,而实际上,干电池也有电阻,我们把它称为内阻.所以当我们连接好甲电路图时,实际上相当于乙图情形.小明用一节旧干电池做实验,用连接好的甲图电路做实验时发现,在闭合开关后,当定值电阻是5 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 V;将定值电阻由 5 Ω更换为12 Ω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0.2 V.该干电池的内阻r=______.当电路中开关断开时,电压表示数U V=________;一节干电池实际使用时对外输出的电压并非是恒定1.5 V,而是变化的,试猜想是干电池的________变化引起的.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新旧电池混用,请你猜测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题图2.学校实验室有一根长略大于60 cm的均匀电阻丝,小明等同学打算探究这根电阻丝不同长度的电阻与对应长度的关系.已知这根电阻丝总电阻约6 Ω.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示意图,电源电压3 V,电阻丝拉直固定在木板上的a、b两点,P为鳄鱼夹.完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第2题图甲(1)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选填序号).A. 电流表(0~60 mA)B. 电流表(0~0.6 A)C. 电流表(0~3.0 A)(2) 正确连接电路,断开开关,鳄鱼夹P夹接在电阻丝上靠近b端某位置,用刻度尺测鳄鱼夹与a端间电阻丝长度L,闭合开关,读取电流表示数I;断开开关,将鳄鱼夹P向a端移动约10 cm,重复前面的操作.6次测得的电阻丝长度L和对应电流表示数I如下表所示.(3)计算接入电路电阻丝的电阻R,并填在上表中.请补填根据第2次测量算出的电阻丝电阻R2=____Ω.(4)请在图乙的坐标系中,制定纵横坐标的标度,把上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画出图像.第2题图乙(5)根据你画出的图像,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到结论:在误差范围内,电阻丝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类型2力学实验3.小聪将一根橡皮筋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其右端来“探究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第3题图甲(1)实验中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其分度值为________N.(2)小聪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起沿相同方向作用于橡皮筋上拉到A点,此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3.0 N、F2=4.0 N;小聪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也拉到A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7.0 N,如图乙所示.F的作用效果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即F 为F1和F2的合力,这种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小聪在实验中突发奇想,将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作用在橡皮筋上拉到B点,记下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3=3.0 N、F4=4.0 N;然后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也拉到B 点,如图丙所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N.根据你对合力与分力的理解,判断F′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F3、F4的合力.第3题图4. 电风扇是夏天必备的乘凉工具,小明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大小与风扇的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和扇叶倾斜角度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用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下表为记录的实验数据.第4题图(1)实验中纸片被吹起的角度越大,则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越________.(2)表格中的序号1和3的两次实验,小明想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表格中的序号1和2的两次实验数据,小明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除了每组实验重复多做几次外,请你再给出一点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张强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小球质量的关系.他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的实验:第5题图a. 将质量为5 g的小球从斜面AO的某一高度h处静止释放,经O点滚上斜面OB,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b. 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上述实验;c. 换用质量为7 g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1)每次实验都将小球从斜面AO的同一高度h处静止释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实验1、2、3(或4、5、6),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___有关.(3)比较实验____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4)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能滚上斜面OB的最大高度是________cm.本实验中小球未能达到这个高度,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是小球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拓展】请你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倾角越大,小球上升的高度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李亮同学在探究“机械能及其转化”实验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第6题图(1)如图甲,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此过程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如果小球在斜面顶端时重力势能为mgh,在斜面底端时重力势能为零,动能为12m v2.且h=0.2 m,g=10 N/kg,则小球滑到光滑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下列图像中,可以表示物体动能与速度关系的是______.(2)如图乙所示,小球沿光滑斜面AB 由A 点静止自由滑下后进入光滑水平桌面BC ,已知小球经过B 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小球从C 点水平抛出后落在水平地面E 点,地面上D 点在C 点正下方,已知CD 竖直高度为1.25 m ,θ=30°,g =10 N/kg ,若要使DE 间的距离大于2 m ,则斜面AB 的长度至少为______m .(已知物体由静止自由下落时运动的路程s =12at 2,a=10 m/s 2)答案与解析1. 2 Ω 1.4 V 内阻 电池内阻分压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池供电电压不是恒定的【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开关闭合时,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设电池电压是U ,内阻为r .当定值电阻为R =5 Ω时,电压表示数是U R =1 V ,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得: U =U R +Ir =U R +U R R ×r ,即:U =1 V +1 V5 Ω×r ①;当定值电阻为R ′=12 Ω时,由题意知电压表示数是U R ′=1 V +0.2 V =1.2 V ,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得: U =U R ′+I ′r =U R ′+U R ′R ′×r ,即:U =1.2 V +1.2 V12 Ω×r ②.由①②解得:U =1.4 V ,r =2 Ω;开关断开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U V =U =1.4 V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阻要发生变化,电池内阻的分压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池对外供电电压不是恒定1.5 V ,而是变化的. 2. (1)C (3)5.0 (4)如答图所示 (5)可以第2题答图3. (1)0.4 (2)等效替代法 (3)5 是【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一大格是2 N ,一大格有五小格,所以分度值是0.4 N ;(2)F 的作用效果与F 1、F 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用F 代替F 1、F 2,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3)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4 N ,指针指在4~6 N 中间,所以示数是5 N ;F ′的作用效果与F 3、F 4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即F ′是F 3、F 4的合力.4. (1)大 (2)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大小与扇叶倾斜角度的关系 (3)在扇叶的倾斜角度和长度一定时,扇叶越宽,扇叶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就越大 (4)再改变扇叶的宽度或扇叶的倾斜角度进行多次实验5. (1)控制小球滚上斜面OB 时的速度相同(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2)(斜面)倾角(θ) (3)1、4(或2、5或3、6) (4)10 内能 【拓展】在小球上升的高度相同时,倾角越大,小球滑动的距离就越小,克服摩擦力做功就越少,所以当小球从同一高度释放时,倾角越大,小球上升高度越大6. (1)2 C (2)1.6【解析】(1)因为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度为h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 ,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mgh =12mv 2,将h =0.2 m ,g =10 N/kg 代入求解得v =2 m/s ;根据动能公式E k =12mv 2可知,当质量一定时,动能和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图像为C ;(2)如题图乙所示,小球沿长度为l 的光滑斜面AB 由静止自由滑下,则此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mgh =12mv 2,所以mgl sin θ=12mv 2B =12mv 2C ,v 2C =2gl sin θ,又因为小球从C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据s =v c t ,h =12at 2,所以h ′=12at 2=12a s 2v 2C =s 24l sin θ,已知h ′=1.25 m ,θ=30°,s =2 m 代入上式,可得l =1.6 m ,所以斜面AB 的长度至少为1.6 m.。
中考物理创新题型汇总编写(二)

中考物理创新题型汇总编写(二)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清晨,附着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 夏天,往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升华吸热D. 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2.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如图所示。
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 液化B. 熔化C. 凝华D. 升华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A. 实验①中,测得透镜焦距为10cmB. 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C. 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15cmD. 若增大实验②中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小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A. 实验①中,测得透镜焦距为10cmB. 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C. 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15cmD. 若增大实验②中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小5.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质并不相同:蹬冰鞋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鞋的鞋底为塑料制成,由此可以判断__________(选填“橡胶”或“塑料”)材质的鞋底摩擦力较小;运动的冰壶最终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改变了冰壶的__________(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
6.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V;流过人体的安全电流最大为30 mA,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电阻为1200 Ω,则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应高于_________ V。
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决定设计一个简易的身高测量仪,可用器材有电压恒定的电源、电压表、电阻丝、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等。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试卷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设计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时,首要考虑的原则是什么?A. 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B.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C. 实验设备的先进性D. 实验成本的预算2.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应遵循的教育理念是:A. 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B.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科学探究C. 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覆盖D. 以考试成绩为中心,注重应试技巧3. 在进行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时,以下哪项不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步骤?A. 提出问题B. 进行猜想和假设C. 设计实验方案D. 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4. 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A. 分配固定的角色和任务给每个小组成员B. 让学生自由组合,无需指定角色C. 教师主导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只需执行D. 限制小组内的交流,鼓励独立思考5. 在设计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A. 根据实验原理和目的选择材料B. 选择价格昂贵的材料以提高实验质量C. 随意选择材料,只要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即可D. 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选择材料6.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A.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避免人为误差B. 依赖实验仪器的精度,忽略操作误差C. 尽量减少实验次数,以提高效率D. 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7.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A. 仅通过实验报告评分B.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结果综合评分C. 只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忽略操作过程D.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评来确定成绩8. 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A. 使用复杂的实验设备和高端的技术B. 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实验内容C.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D. 强调实验的严谨性和严肃性,避免玩笑9.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中,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A. 忽视意外情况,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实验B. 及时记录意外情况,分析原因,并调整实验方案C. 让学生自由处理,教师不参与指导D. 停止实验,直接给出正确答案10.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B.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C. 丰富教师的实验教学经验D. 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11. 在设计初中物理实验时,首要考虑的原则是什么?A. 实验结果的创新性B. 实验过程的安全性C. 实验仪器的先进性D. 实验原理的简单性12. 以下哪个实验不属于初中物理力学范畴?A.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B. 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 测量单摆的周期13. 设计一个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以下哪项是必须要有的步骤?A. 观察力的作用点B. 测量力的大小C. 忽略摩擦力D. 指定力的方向14. 在进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A. 物体的形状和质量B. 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C. 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D. 物体的形状和液体的密度15. 如果实验目的要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那么必须使用的实验器材是?A. 电流表和电压表B. 电流表和电阻箱C. 电压表和电阻箱D. 电流钳表和电压表16. 在设计一个关于“电磁感应”的实验时,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使用闭合电路来观察感应电流B. 改变磁铁的移动速度来探究感应电流与速度的关系C. 将磁铁固定,改变线圈的面积来研究面积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D. 使用二极管来阻止反向电流的流动17. 在“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以下哪项操作会导致实验误差增大?A. 使用大量程的电流表B. 连接电路时未断开开关C. 电阻丝未完全接入电路D. 调节滑动变阻器时未改变滑片位置18. 对于“光的反射”实验,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光源可以放在实验装置的内部B. 反射光线总是落在法线上C. 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来观察反射光线的变化D.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1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 保持透镜与光屏的距离不变B. 不断调整光屏的位置C. 增加光源的亮度D. 增大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20. 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设计时,通常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 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B. 实验的原理和所需器材C. 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分析D. 实验的时间安排和成本预算2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中,通常不采用哪种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A. 分组合作实验B. 互动式教学软件辅助C. 单一的实验操作练习D. 实验报告撰写22. 在设计初中物理实验时,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物理现象B. 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过程C. 布置大量的实验练习题D. 仅提供实验结果的解析23. 创新实验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包括哪一项?A.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B.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C.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D. 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24.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A.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B. 考虑材料的成本C. 只选择市场上容易获得的材料D. 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选择25. 实验设计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A. 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B. 增加实验的复杂度以提高挑战性C. 减少实验中可能的风险因素D. 仅在教师监督下进行实验26.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A.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B.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C.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 学生对实验理论的掌握程度27. 创新实验设计如何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A.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B.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注意C. 仅提供实验数据的分析D.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独立解决问题28.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A.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B. 限制学生的实验思路,遵循固定的实验模式C. 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忽略过程D.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失败并从中学习29. 设计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时,应如何考虑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A. 确保实验步骤可以轻易复制B. 限制实验条件,使得实验结果不可预测C. 提供详细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方法D. 仅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30. 创新实验设计应避免哪种类型的错误?A. 操作错误B. 设计错误C. 逻辑错误D. 计算错误二、问答题1.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验证牛顿第定律(F=ma)?2. 如何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作个简单的光谱仪?3.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如何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作个简单的发电机?5.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6. 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个简单的天平?7.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8.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密度?参考答案选择题:1. A2. B3. D4. A5. A6. AD7. B8. B9. B 10. B11. B 12. C 13. A 14. C 15. A 16. D 17. B 18. C 19. B 20. D21. C 22. B 23. D 24. A 25. AC 26. ABC 27. A 28. AD 29. AC 30. C问答题:1.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验证牛顿第定律(F=ma)?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施加的力,观察小车加速度的变化。
初三物理经典题型与创新题

初三物理经典题型与创新题题目1:下列哪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A. 电灯发光B. 磁铁吸引铁钉C. 电流产生磁场D.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题目2: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A. 物体受到一个外力作用B. 物体受到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外力作用C. 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外力作用D. 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题目3: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动能会增加?A. 物体的质量增加B. 物体的速度增加C. 物体的质量减少D. 物体的速度减少题目4: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重力势能会增加?A. 物体上升到高处B. 物体下降到低处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5: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A.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B.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C. 物体受到一个外力作用D. 物体受到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外力作用题目6: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摩擦力会减小?A. 物体的速度增加B. 物体的质量增加C. 物体的速度减少D. 物体的质量减少题目7: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惯性会减小?A. 物体的质量增加B. 物体的速度增加C. 物体的质量减少D. 物体的速度减少题目8: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弹性势能会增加?A. 物体被压缩B. 物体被拉伸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9: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浮力会减小?A. 物体的体积增加B. 物体的质量增加C. 物体的体积减少D. 物体的质量减少题目10: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重力会减小?A. 物体上升到高处B. 物体下降到低处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11: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动量守恒?A.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B.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C. 物体受到一个外力作用D. 物体受到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外力作用题目12: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压强会减小?A. 物体的面积增加B. 物体的体积增加C. 物体的面积减少D. 物体的体积减少题目13: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热能会增加?A. 物体吸收热量B. 物体释放热量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14: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内能会增加?A. 物体吸收热量B. 物体释放热量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15: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电势能会增加?A. 物体上升到高处B. 物体下降到低处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16: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电流会减小?A. 物体的电阻增加B. 物体的电阻减少C. 物体的电压增加D. 物体的电压减少题目17: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热运动速度会增加?A. 物体的温度增加B. 物体的温度减少C. 物体的质量增加D. 物体的质量减少题目18: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光能会增加?A. 物体吸收光能B. 物体释放光能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19: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化学能会增加?A. 物体发生化学反应B. 物体停止化学反应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20: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功会减小?A. 物体受到一个外力作用B. 物体受到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外力作用C. 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外力作用D. 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题目21: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功率会减小?A. 物体的速度增加B. 物体的质量增加C. 物体的速度减少D. 物体的质量减少题目22: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压强会减小?A. 物体的面积增加B. 物体的体积增加C. 物体的面积减少题目23: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热能会增加?A. 物体吸收热量B. 物体释放热量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24: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内能会增加?A. 物体吸收热量B. 物体释放热量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25: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电势能会增加?A. 物体上升到高处B. 物体下降到低处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26: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电流会减小?A. 物体的电阻增加C. 物体的电压增加D. 物体的电压减少题目27: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热运动速度会增加?A. 物体的温度增加B. 物体的温度减少C. 物体的质量增加D. 物体的质量减少题目28: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光能会增加?A. 物体吸收光能B. 物体释放光能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29: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化学能会增加?A. 物体发生化学反应B. 物体停止化学反应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30: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功会减小?A. 物体受到一个外力作用B. 物体受到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外力作用C. 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外力作用D. 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题目31: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功率会减小?A. 物体的速度增加B. 物体的质量增加C. 物体的速度减少D. 物体的质量减少题目32: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压强会减小?A. 物体的面积增加B. 物体的体积增加C. 物体的面积减少D. 物体的体积减少题目33: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热能会增加?A. 物体吸收热量B. 物体释放热量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34: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内能会增加?A. 物体吸收热量B. 物体释放热量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35: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电势能会增加?A. 物体上升到高处B. 物体下降到低处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36: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电流会减小?A. 物体的电阻增加B. 物体的电阻减少C. 物体的电压增加D. 物体的电压减少题目37: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热运动速度会增加?A. 物体的温度增加B. 物体的温度减少C. 物体的质量增加D. 物体的质量减少题目38: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光能会增加?A. 物体吸收光能B. 物体释放光能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39: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化学能会增加?A. 物体发生化学反应B. 物体停止化学反应C. 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D.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题目40: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功会减小?A. 物体受到一个外力作用B. 物体受到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外力作用C. 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外力作用D. 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答案:题目1:D 题目2:B 题目3:B 题目4:A 题目5:C 题目6:D 题目7:C 题目8:B 题目9:C 题目10:A 题目11:C 题目12:D 题目13:A 题目14:A 题目15:A 题目16:B 题目17:A 题目18:A 题目19:A 题目20:D 题目21:D题目22:D 题目23:A 题目24:A 题目25:A 题目26:B 题目27:A 题目28:A 题目29:A 题目30:D 题目31:D 题目32:D 题目33:A 题目34:A 题目35:A 题目36:B 题目37:A 题目38:A 题目39:A 题目40: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创新题专题练习1. 给你一把直尺,一只弹簧测力计,一支温度计和一块秒表,你能用这些测量工具,或单独作用,或组合起来使 用,直接和间接测虽出哪些物理虽(要求至少说出8个被测出的物理量).(1) __ ;⑵ ______ ;⑶ ______ ;⑷ ______ ⑸ _______ ;⑹ _____ ;⑺ ______ ;⑻ ______2. 如图所示,体积为1.0X10-2 m3的正方体木块,其下表血距水面0.06 m,请你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 出与木块冇关的三个物理量.(g 取10 N/kg )3.如图所示,是家用电热水器的简化电路图,当闭合闸刀开关后,发现电热水器发热管不发热,造成该现象的原 因有多种可能,请写出其中的三种:请写出测盐水密度的两种方法,每种方法写出需要的器材、实验原理或相应的数学表达式.5. 一个电磁学实验箱内有如下图所示的器材,请写出利用这些器材可做的三个电磁学实验名称(或Id 的)及相应器材 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实验名称(或实验目的)选用的器材傾字母代号)电池组6. 实验桌上有一只盛有热水的茶杯,一张纸,利用这些器材能做哪些物理实验?1. 发 曾E 开关D 敏恿电液衷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变阻器的滑片P 在a 、b 两点(图上未标出)Z 间滑动时,电压表 示数范围是3 V 〜5V,电流表的示数范围是0.5〜0.6 A,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请你计算出(任意)4个物理量, 并把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入下表.9.如图所示,冇一重为27 N的长方体物块,长为L=20 cm,它的横截向积SI 是盛水容器横截而积S2(容器壁厚不计)的1/3,肖物块有2/5的体积浸入水屮时,弹赞测力计的示数为Fl=23N(g取10 N/kg)・(1)根据题中所给条件,试一试你能求出与物块冇关的物理量冇哪些?请分别计算出来.(2)求当物体有2/5的体积浸入水中时与物体刚好全部浸入水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差是多少?10.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用电器Rl、R2均能正常工作,已知R1的额定功率为1.5 W,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 A,电流表A的示数为1.5 A,根据以上所给条件,逐一列式计算出为该电路有关的物理量.11. 如图所示,有两个阻值分别为20 、30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请你任意补充一个条件,提出问题,然后解答.(至少选择两种做法,但要求每次补充不同类型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12. 给你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源(电压不变)、一个定值电阻R(阻值已知)、两个开关、导线若干•你怎样测出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要求:A. 说明实验原理,画出测最所用的电路图;B. 指出需要测哪些物理量;C. 写出被测电阻Rx的最后表达式(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13. 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14. 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一端用橡皮薄膜封住、扎牢。
如图4所示,从上端开口处向玻璃管中注水。
(1) 用简图表示橡皮膜的形状和水柱高度变化关系(画在图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o15. 给你如下器材:一块长木板,一个木盒,一把弹簧秤,大小钢球各一个,一个三角形木块,请你利用上述器材 设计两个小实验方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1) 请你在方格纸中做出,关于GA/m 的关系图像。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系数是 o17.某同学为了研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伸长的长度的关系”,用铁丝、橡皮筋、皮垫制成了弹弓。
然后找到-个安全地点,用同一个诙弹,向同一方向进行了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1 2 3 4 5 橡皮筋的长度(米)0.2 0.25 0.30 0.35 0.40 铁弹被射出的距离(米)0 4 7 9.51316.某同学在生活体验屮, 发现物体的质量不同, 所受的重力好像也不 同。
于是他就设计一个 实验來研究“物体所受 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如图5就是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屮他将实验数 据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研究的问题实验器材主耍步骤观察的现彖钩码的个数 1 2 3 4 5 钩码的质量 (m/10'2kg ) 5 10 15 20 25 弹簧秤的读数(N )0. 490. 981.471.962. 45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橡皮筋被拉长时具有能。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橡皮筋被拉的越长,具有的势能就o (填“越大”、“越小”)(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位同学研究问题时,所采用的是科学方法。
18.甲、乙两同学为了研究定滑轮特点,做了几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人实验次 数钩码重 (牛)拉力(牛) 竖直向下 斜向下拉 水平拉 甲1 1.96 1.96 1.96 1.962 3.92 3.92 3.92 3.92 32.94 2.94 2.94 2.94 乙44.94.64.74.9(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甲同学的1、2、3次实验可以得出:使用定滑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乙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 。
请你说出乙同学的结论与甲同学结论不同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某同学要测出一-块不规则蜡的密度,他找到的器材有:细线、天平、量筒、弹簧秤、一块小木板、螺帽多个、 钢针、橡皮泥、在尺、足量的水、溢杯、小刀。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这块蜡的密度(自然情况下蜡漂在水面上)。
(1) 实验器材:(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3)实验中的简图:(4)密度的数学表达式:20. 现有两个额定电压均为6伏、但额定功率不同的小灯泡。
请设计两种区分这两只小灯泡额定功率大小的方 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方法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一些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线。
再在m — V 图上标出乙、丙物质的这些数据点,并把它们连接起來。
(1 )分析m — V 图中每一条直线上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以归纳的初步结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m —V 图川相同体积上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归纳出初步结论是: (3)从m-V 图中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直线的斜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关,不同物质的直线斜率 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斜率大的直线表明这 种物质的 ________________ 也大。
在m-V 图上标岀甲物质的这些数据点,并把它们连 接起來,可以看出它是一条 物质实验序号体积(厘米彳)质量(千克)甲110 10 215 15 3 25 25 乙4 10 305 15 456 25 75 丙7 10 40 8 15 60 92510022•某同学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冇关”时,用柔软的海绵A和长方形的砖做了B、C、D三次实验(如图口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冋答下列问题。
(1)由图A、B (A、C或A、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物体表血受到压力时,会___________ ;(2)由图B、C屮的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_______________ 中的现彖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当受力而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随压力的增大而增人;23. 利用下列器材:一个电压未知的电源,一个标有“50Q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一个电键、一个电压表、一个待测电阻Rx和若干导线,请你设计一个能测出电阻Rx阻值的实验。
要求:(1)画出电路图(电压表连入电路不可变动)。
(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
24. 某同学利用一个电压未知的电源、两个电键,一个电压表、一个标有“20Q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和若干导线,测定标冇“2.5V”字样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设计连接了一个电路,实验中,他发现,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正好在中点上。
经过思考分析该同学得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请画出该同学的实验电路图。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说明该同学的测量步骤:(3)写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