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用+教师用) (3)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7 大雁归来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2.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4.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核心任务: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课堂流程【自学导思】一、预习下列内容,完成填空。
1.搜集、整理有关写“雁”的诗句(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2.给画横线的字注音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3.查资料,了解“大雁”这种野生动物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羽色多呈淡灰褐色,有斑纹。
群居水边,夜宿时,有雁专司警戒,如遇袭,就鸣叫报警。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称之为“雁字”,因行列整齐,又称之为“雁阵”。
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
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往往是一些家庭或家庭的聚合体。
二、自学感悟(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发现等)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大意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11月南飞的大雁。
(2)3月的大雁。
(3)大雁归来的情景。
(4)春雁觅食。
(5)孤雁。
(6)4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1.读第4段,观赏雁舞沙乡之美景,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朗读、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明确:欣喜、快乐、激动、兴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2.大雁为什么会有如此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大雁?聆听雁儿心声,进入雁儿内心世界,谈谈大雁的性格、精神特征及雁与雁之间的关系。
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4.阅读理解: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归来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大雁归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生态环境,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6.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理解:学生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解释其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
-文本情感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是教学难点,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对大雁归来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词汇掌握:一些专业词汇和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如“迁徙”不仅仅指大雁的迁徙,还可以引申为其他生物或人群的迁移。教师需通过例句和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
7.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理解《大雁归来》的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培养文本解读和感悟的能力。
2.增强学生对优美语句的鉴赏能力,学会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词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在写作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2.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培养概括、理解能力。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迁徙( ) 雾霭( ) 蹼鹬()窥( )探缄( )默狩( )猎凋( )零滑翔( ) 顾忌( ) 环颈雉.( )2.解词缄默:狩猎:窥探:雾霭:顾忌:目空一切:3.用“缄默窥探目空一切”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常识作者( ),( )著名生态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本文选自《》。
三、整体感知: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并做批注。
交流方法:读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案:(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1.读后交流:读____,我了解到____.为你带路:读第一段,我了解到大雁在三月从南方归来.2.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味语言:把你认为文中描写生动、语言精美的句子找出来读并体会。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用 教师用)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大雁归来》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
2.揣摩语言,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3.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学习重难点1.准确圈画中心句。
2.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3.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点句子。
一、作者简介,导入课文18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降生了。
和我们在座的男生们一样,从小,他就喜欢去野外玩耍。
长大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的林业系,并在大学毕业后研究起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动物。
46岁那年,他成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
人生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一帆风顺、前景灿烂。
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们遗弃的沙子农场,带着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大雁归来。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 探缄( ) 默狩( ) 猎凋( ) 零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三、整体感知1、“大雁”什么时候“归来”?2、回到了什么地方?3、它们在这里呆了多久?4、仅仅写大雁回来吗?和大雁相处的两个月时间里,作者还观察到了大雁的哪些活动?四、细读文本,感受情感1、“观赏雁群翔集”:⑴听老师范读第4节,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⑵朗读、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
⑶齐读第4段。
2、“聆听雁语心曲”:⑴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雁声音的句子。
2021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大雁归来导学案 (全国通用版)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第7课(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3.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二、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迁徙.(xǐ) 缄.默(jiān) 窥.探(kuī)狩.猎(shòu) 凋.零(diāo) 雾霭.(ǎi)(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
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2.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交流点拨】①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六只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导入新课】“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交流点拨】例如:①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导学案

7大雁回来【学习目标】1、认识大雁的生活习惯,领悟作者对大雁的喜欢之情。
2、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直串文章向来的感情线索整体掌握课文。
3、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爱惜野生动物意识。
【学习重点】1、领悟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难点】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爱惜野生动物意识。
【知识链接】1.认识作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闻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前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 ,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忱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成就极深的文学巨匠。
”《沙乡年鉴》是他最闻名的著作。
这是一本漫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世观察、经历和思虑的结晶。
《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自主学习】1.给予下加点字注音。
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忌惮()2.讲解以下词语。
凋谢:迁徙:沉默:窥探:雾霭:狩猎:忌惮:自高自傲:【整体感知】读课文,依照课文内容填空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1)大雁回来的季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雁翱翔的路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________________(4)十一月份的大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雁特喜欢觅食 ________(6)大雁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排队飞 .(7)四月的夜间 ,大雁会在沼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大雁被作者称为 _______________ 他和学生自称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研究】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述?这些描述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3.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4.领悟本文独到的写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导学案 第2单元 7 大雁归来

7.大雁归来1. 2.1.(1)对大雁的报春感到欣喜,把春雁的数目看作农场春天富足的标准。
(2(3)喜欢倾听大雁集会时的各种鸣叫,认为那是它们乐此不疲的辩论。
(4)对孤单的大雁感到哀怜,表示对枪杀者的反感和痛恨。
(5)赞叹大雁具有人类所不及的联合观念。
2.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在他的眼中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本文中的大雁亦是如此。
那么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主旨是什么?主旨:保护野生动物,珍爱自然环境。
目的:告诫人类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伤害处于弱势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界才会更精彩。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拟人手法的运用。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
因此,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2. 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形神兼备。
无论是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加以 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如飞行路线之直、另外,文中还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为大雁担惊受怕,为声调忧郁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并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佩,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深情。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它在鱼网中拼命挣扎,但终究于事无补,看着鱼网外流着眼泪疯狂撕咬鱼网的爸爸妈妈,小鲨鱼难过极了。
它很后悔,如果自己好好听话,就不会落入人类的鱼网之中,它的眼泪流进了大海里,无声无息。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我们应该爱护生命、爱护自然。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这节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在老师一步步的引领下,学生跟着作者的脚步进行了“观察和思考”,从观察“大雁的世界”到思考“人与自然”的问题,最终真正理解了“我们”这个关键词中所包含的作者的平等、博爱、和谐的环保观念,这也是教学这堂课真正的目的所在。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7. 大雁归来》赛课导学案_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和归纳。
2、通过揣摩文章经典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揣摩文章经典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惊弓之鸟》的故事中更羸为什么断定弦一拉大雁就会掉下来?此时的大雁怎么样?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有关大雁的文章,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
(板书)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作者(学生介绍)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伦理观的书,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对美国环境保护影响很大。
2、检查预习(学生带读每个词语读两遍并指定同学接着读下一个词语。
)雾霭(ǎi)缄默(jiān)迁徙(xĭ)狩猎(shòu)环颈雉(zhì)顾忌(jì)半蹼鹬(pǔ)(yù) 窥探(kuī)凋(diāo)零滑翔(xiáng)3、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大意。
1)、作者描写了哪两个季节的大雁?这两个季节的大雁举动有什么不同?(在北半球,春季为3、4、5月份,夏季为6、7、8月份,秋季为9、10、11月份,冬季为12、1、2月份。
)秋季十一月南飞的大雁秋季举动特点:“高高地飞”“一声不响”“坚定不移直达大湖”“时而闲荡,时而捡食玉米粒”“偷偷摸摸”行色匆匆,忐忑不安。
春季三月北归的大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时的鸣叫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大雁归来》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
2.揣摩语言,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3.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一、导入1.播放课前歌曲《鸿雁》引出与雁有关的诗句。
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诗经》中就有“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的诗句。
无论是南飞的雁还是北归的雁,无论是孤雁还是群雁,雁的艺术形象往往与“思乡”“相思”“萧瑟”“孤寂”等有关。
同学们,请分享一下你积累的关于大雁的诗句,并简要分析诗句中大雁的艺术形象吧。
2.欣赏元好问词《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了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大雁何其有情,让人读来为之泪目,为之叹惋。
同学们想了解有关大雁的更多秘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环保主义学者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
二、介绍作者,阐释题目及写作意图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国著名学家、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
大雁归来,不仅仅是对春归大雁的一种认识,更有对大雁的一种欢迎乃至敬意。
同时还含有保护包括大雁在内的生态环境的大声呼吁。
三、阅读文本,走近三月的大雁,整体感知1.处理生字词。
迁徙( ) 雾霭( ) 窥( ) 探缄( ) 默狩( ) 猎凋( ) 零滑翔( ) 顾忌( )2.完成阅读任务:圈划每段中心句,同时圈划出你认为难懂的句子——分享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如何准确圈画中心句方法指导:一看全段大意(围绕什么内容说的),二看句子关系(总分或分总),三看段首段尾(段首总说,段尾总结),四找关键词句(利用关键词句自己概括)。
第一部分(节):。
5节,。
6节,。
7节,。
8节,。
9节,。
10节,。
第二部分(节)。
11节,。
12节,。
13节,。
第三部分(节)。
你从文中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四、细读文章,走近爱鸟者,读出情意。
1.品读文章主旨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
(第13段)....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如何理解“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这几个词语的含义?2.作者对于大雁的喜爱充盈于字里行间,如对于大雁的一些称呼:⑴课文第四段中把大雁称为我们的客人。
⑵课文第六段有一句我们的春雁。
⑶课文第七段有一句我们的大雁。
作者多次把大雁称为我们的,这说明了什么呢?3.本文是一篇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作者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有层次地、细腻地对大雁加以描写,并在字里行间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③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④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⑤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⑥第四段中的盘旋、慢慢地扇动、静静地滑翔这几个动词也用得好!除了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大雁的特征,试找出几句并加以分析。
例: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明确:通过大雁和主红雀、花鼠的对比,突出了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
五、再读文本,走进绿色自然1.作者在《沙乡年鉴》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
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
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再读课文,参考上面的材料,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正在失去的东西”?2.在中国文化中大雁也被赋予了人类的高贵品质,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
……古人还认为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
五常,即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
大雁如此富于灵性,试问我们人类怎么忍心猎杀它们,以致让它们因为失去亲人和伙伴而哀鸣伤感呢?我们又怎么忍心让自然的物种因为我们的贪婪和自以为而渐趋消亡呢?希望人们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3.推荐阅读:美国“自然文学三部曲”利奥波德《沙乡年鉴》梭罗《瓦尔登湖》卡逊《寂静的春天》六、思考者:抗击新冠肺炎病毒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正是呼吁人类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它们,珍爱它们,与它们平等和谐相处,才是我们人类正确的选择。
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为建立一个和谐美丽的大自然而共同努力!1.再读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人类为了一己私欲,使大雁失去亲人,使孤雁如此悲痛,于心何忍!请你写出一条警示性的标语,要求人们保护大雁,保护大雁,保护动物。
2.联系当前抗疫之战,重新审视我们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写下你的认识。
课堂检测一、基础题1.给加粗字注音。
缄默()雾霭()窥探()狩猎()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融化暄嚷B.邀请凋零C.想像枯燥D.鸭蹼窥探3.根据解释写出课本中的词语。
(1)有所顾虑,不敢大胆说话或行动。
()(2)不把一切放在眼里,形容自高自大。
()(3)闭口不开。
()(4)从小孔或隐蔽处偷看。
()4.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5.圈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在“()”中改正。
(1)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辨论。
()(2)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优郁。
()(3)单调枯躁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6.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作赌注。
这个基本的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号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课文,按内容填空。
作者描写大雁,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修辞,描写了大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_____________观念。
它们的迁徙是一首_____________,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感情,有灵性。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大雁的_____________之情。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二、阅读题(一)随鸟走天涯(节选)辛普逊船长是跟着冬候鸟从日本南下的。
冬候鸟从天空出发时,他从海上启航。
船一泊靠基隆港,他便迫不及待要我带他去关渡赏鸟,会见那群同时抵达的鸟朋友。
辛普逊船长是美国人,行船生涯已有二十年,他为何会在大海中选择赏鸟的嗜好?同样的行船的人,不分国籍,航海时寂寞孤单的心情,我是能了解的。
他也告诉我,如果不是有随处旅行赏鸟的嗜好,他不可能将这一生耗在海上。
然而赏鸟仍是寂寞的,要不,他在基隆港时,就不会与我认识,急于交换赏鸟的经验。
……我们一进入关渡沼泽区,我就直接带他走到水鸟群集的浅滩。
这些水鸟刚刚从北方南下,我想辛普逊船长必然在日本见过,也急于看到它们。
果然,他高兴地叫嚷,一一念出每一种水鸟的名字,他说上个月在濑户内海时,也遇到过它们。
我又想,这大概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只是他遇见的是鸟朋友。
可是他快乐的表情一下子却变得怏怏不悦。
原来他看到水鸟聚集的浅滩,架立着好几对竹竿。
他问我那是什么,我知道那是鸟网。
……后来他又抱怨了这个沼泽区的缺点,什么噪音、污染、废土等,通通指了出来,好像都是我的错。
我心里想,你又不是生活在这里的,凭什么指责。
心头是这么生气,我还是婉转地回答,告诉他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已有一个生态保护区的构想,这里便可能成为台湾第一个水鸟保护区。
辛普逊船长却反问我:“为什么以前没有呢?”对这个问题,我实在难以解释,而且有理也讲不清的,只好说:“在我们这里,有许多事情可能比建立保护区还迫切。
”当然,这种说法,辛普逊船长也不同意,他直觉地认为建立保护区比什么都重要,管他什么天下大事,二三十年前就该设立了。
也许他是对的。
总之我庆幸他不是中国人。
1、辛普逊船长是最初为什么开始欣赏鸟?后来他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和辛普逊船长对待鸟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说:“在我们这里,有许多事情可能比建立保护区还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