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复习与思考1、解释下列概念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
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
(具体可展开阐述)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
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花费既定代价使自己得到的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用量而使自己所花费的代价最小的一种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消费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认为,收入少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大于其他消费支出;收入多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小于其他消费支出。
换言之,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
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恩格尔定律。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其他商品相对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较便宜商品的购买对较昂贵商品的购买的替代。
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商品购买量反方向变动。
总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三、计算题1. 解:(1)因为:M=P A A+P B B M=120 P A=40,P B=20所以:120=40X+20Y当A=0时,B=6;当A=1时,B=4;当A=2时,B=2;当A=3时,B=0;如上所示,A和B商品共有4种组合。
经济学第一章习题集并课后习题-附(附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1、(1)P=3,Q=4; (2)|Ed|=3/2; (3)征税12、(1)X需求曲线为X=500/Px; (2)X=20, Y=50第一部分:需求和供给单选题0、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何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A.效率最大B.无效率C.有效率,但效率最低D.不一定1、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A.产品价格B.消费者收入C.广告费用D.产品成本2、当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值时,则这种产品应为( )A.低档货B.高档货C.正常货D.都有可能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在企业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当生产甲产品12000单位时,可生产乙产品9000单位;当甲产品产量提高到14000单位时,乙产品的产量最大可达6000单位。
则乙产品转换为甲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 )A.0.15B.6.67C.1.5D.0.6674、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产品价格B.产品成本C.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D.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5、下列产品中,( )的收入弹性最大。
A.大米B.棉布C.高级工艺品D.食盐6、当某种商品处于( )时,不管价格上升还是下降,其销售收入均保持不变。
A.弹性需求B.单元弹性需求C.非弹性需求D.价格弹性大于17、下面哪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 )。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B.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C.消费者收入的减少D.生产成本的上升8、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A.鸡蛋价格的增加B.良好的气候条件C.牛奶价格的下降D.收入的增加10、若需求曲线为一直线,则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降时,卖者的总收益()A. 不断增加B. 在开始时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减少C. 不断减少D. 在开始时趋于减少,达到最小值后趋于增加11、收入和偏好是()A. 影响供给的因素B. 影响需求的因素C. 在经济分析中可以忽略D. 上述都不准确12、导致需求量沿商品的需求曲线变动的现象发生的情况是()A. 购买者的收入增加时B. 其它商品价格变化时C. 购买者的偏好变化时D. 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13、当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求平衡时,价格上涨( )A.能刺激生产,不能抑制需求B.不能刺激生产,能抑制需求C.能刺激生产,能抑制需求D.不能刺激生产,不能抑制需求14、提价1倍后,对需求量不会有很大影响的商品是( )A.彩电B.自行车C.食盐D.高级服装15、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不保持...为常数的因素是()A. 个人收入B. 其余商品的价格C.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D. 个人偏好16、销售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为()A. 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增加B. 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减少C. 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D. 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保持不变17、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B.商品价格下降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18、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A.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下降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19、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20、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 )A. 互补商品价格涨价B.C. 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上升D.21、如果政府干预市场,并对某种竞争性商品实现最高限价,则会有( )A. 供大于求B. 排队购买该商品C. 厂商增加D.补21、高于均衡价格的现象说明()A、市场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B、市场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C、市场处于一种既不是供大于求,又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D、市场处于一种出清的状态22、某商品的价格从5美元下降到4美元,需求量增加了100单位,需求为()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不能确定; D. 单位弹性;23、收入的增加会导致( )。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习题十二1.简释下列概念:均衡产出或收入答: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此时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包括全体家庭和企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或者说计划或意愿的投资正好等于计划或意愿的储蓄。
消费函数答:指关于消费和收入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其图形表示即消费曲线。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答: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答:边际储蓄倾向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投资乘数答: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直接税答:是对财产和收入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就是负税人,无法转嫁税收负担。
间接税答:是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
政府购买答: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政府转移支付答: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它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政府支出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转移支付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通货紧缩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答: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实际总支出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它测度着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所需要增加的总支出量。
《经济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四、问答题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答: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
我们很难想象存在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的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有限的,这对矛盾是永远无法解决的,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资源的稀缺性。
这种稀缺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一切社会之中。
无论是古老的原始社会还是今天的发达社会,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富裕的欧美地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还是一贫如洗的阿富汗难民,都要面对稀缺性,只是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
稀缺性是人类面对的永恒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总是不足的。
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的,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所需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这就是稀缺性既绝对又相对的理论。
正是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使经济学的诞生成为必要和可能。
2.什么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它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必须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
选择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如下:(1)生产什么(What)物品和劳务,生产多少?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可能完全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
因此,它必须对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及其生产多少做出必要的选择。
(2)如何(How)生产?确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后,就存在如何生产的问题。
如何生产就是要解决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问题,如用石油发电,还是用煤炭发电,或是用水力发电?而同样的产品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高鸿业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3)根据图1-4在a点即,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
或者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
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d=2/3。
3假定下表是供给函数Qs=-2+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元)23456
供给量246810
条件Qd=Qs,有:60-5P=-10=5P得Pe=7
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60-5p,得Qe=60-5*7=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Q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⑶将原需求函数Q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
件Qd=Qs,有:50-5P=-5+5P
得Pe=
以均衡价格Pe=弋入Qd=50-5p,得
Qe=50-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R入Qd=-5+5P,得Qe=-5+5*=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 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 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
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
定的供给函数Q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e=6且当Pe=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切当Qe=20时,有Pd=Ps=Pe.也 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
西方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1

第2章需求、供给与价格1、经过市场研究,巧克力的需求函数为Qd=1600-300P,供给函数为Qs=700P-1400。
试求巧克力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在市场均衡时有Q d=Q s故1600-300P=700P-1400解得:P= 3Q=7002、某小家电的需求曲线为Qd=10-2P,供给曲线为Qs=P/2,(Q以万台为单位,P以百元/台为单位)试求:(1)该家电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各为多少?(2)若生产这种小家电的行业主管部门规定价格不能高于300元/台,则这种小家电的供求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3)若政府对这种小家电增加税收,税额为100元/台,征税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变化?各为多少?解:市场均衡时有Q d=Q s10-2P=P/2可得P=4 Q=2(2) 若此时主管部门规定价格不能高于300元,则生产商回按照300元得价格销售,此时得供给量为:Qs=300/2=150此时得供给将下降。
(3)政府对其收税此时得需求不变供给变为:Q d=10-2*(p+1)10-2*(p+1)=P/2可得:P= 3.2Q=1.6答:征收后的价格为320元/台,数量为160。
3、假设某种杂志原价为每册2.50元,发行量为4万册,现提价为每册3.00元,发行量减少为2万册,问:(1)该杂志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2)提价后该杂志的总收入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说明其原因。
(1) 解:弹性公式可知△Q/Q*P/△P20000/40000*2.5/0.5=2.5故ed p=2.5(2) 解:由需求弹性和收入的关系可知:由于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5故当提高价格时收入会下降4、甲、乙两个司机,开车至加油站。
两个人均不看价格,甲说“请给我加20升汽油”;乙说“请给我加60元的汽油”。
问两个司机的需求价格弹性各是多少?提示(用定义区想)甲的需求弹性为零,已的需求弹性为无穷。
5、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500-100P,试求:(1)P=2元时的需求点弹性;(2)价格在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弧弹性。
中职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3.简述需求定律的内容。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价格越低,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商品价格越 高,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规律 就称为需求定律。
经济学基础全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一般认为,经济学根源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以及 所产生的行为选择。
2.经济学要解决哪些问题?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
・如何生产的问题
,何时生产和在哪里生产的问题
・为谁生产的问题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社
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经济学既要实现资源的最 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别 解决的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它们正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社会经 济福利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排斥 或互不相关的。
⑷供给富有弹性,即Es>l。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 动的幅度,供给曲线形状比较平缓。
(5)供给弹性无穷大,即ES=8。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
行的横线。一般来说,只有在商品出现严重过剩时,才可能出现类似的 情况。
三、实践题
一、简答题
1.结合相应图形说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商品的价格而对它们规定的低于市 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稳定人们的经济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SWERS TO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AND PROBLEMSQUESTIONS FOR DISCUSSION1.As rich as America is, how can our resources possibly be “scarce?”LO: 1 AACSB: Analytic BT: ApplyMany believe that America has become rich because of the abundance of ournatural resources. Others believe our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r our market-driven economic system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our relative financial success.Regardless, as rich as America is, we still want more. The concept of scarcity, inthe case of America, is the lack of enough resources to satisfy all Americanconsumer desires. Therefore, resources are scarce in the U.S. because the desirefor these resources is greater than the amount we possess.2.What opportunity costs did you incur in reading this chapter?LO: 2 AACSB: Analytic BT: ApplyThere are many other things you could have done with your time instead of readingthis chapter. The most desired activity you gave up is the opportunity cost.(你有时间可以做许多其他的事情而不是阅读本章。
你放弃了你最想做的活动就是机会成本。
)3.How would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in the News Wire on page 5? Why?LO: 3 AACSB: Analytic BT: ApplyThere was a spike of anxiety in 2008-09 regarding the ability of the U.S. economyto continuously crank out more goods. Today many Americans still worry aboutthe resiliency of our economic system and our many resource limitations. Thegeneral definition of economics – the study of how best to allocate scarce resourcesamong competing uses – allows for the potential of brilliant minds to help theeconomy continue to grow. Additional resources, new technologies, insightful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and great minds working on economic developmentprovide tremendous hope for future growth in our economy and the associatedincrease in our standard of living.4.Why might it be necessary to reduce consumer spending in order to attain fastereconomic growth? Would it be worth the sacrifice?LO: 2 AACSB: Reflective Thinking BT: CreateOne choice any society must make is whether to use its resources to produce consumer goods or whether to produce capital with those same resources. To increase economic growth it may be necessary to produce more capital. As a result, it may be necessary to reduce output of consumer goods so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to produce more capital goods. Whether it is worth the sacrifice depends on which one society values more, current consumption or future consumption.5.In a purely private market economy, how is the FOR WHOM question answered? Isthat optimal?LO: 3 AACSB: Reflective Thinking BT: CreateFOR WHOM? is one of the three basic economics questions. The other two questions determine how large of an economic pie to bake (WHAT?) and how we will bake it (HOW?). This FOR WHOM question deals with how to slice the pie. Should some get larger or smaller slices than others? The focus is on how an economy’s output is distributed across members of society.In a purely private market economy, those who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purchase a slice of pie will receive the slice. Markets are efficient; however, neither markets nor governments always have the right answers. There are certainly times (market failure) when the market generates suboptimal economic outcomes.6.Why doesn’t North Korea reduce its military and put more resources into foodproduction (News Wire, p. 11)? What is the optimal mix of “guns” and “butter” for a nation?LO: 3 AACSB: Reflective Thinking BT: CreateNorth Korea doesn’t reduce its military and put more resources into foodproduction because the North Korean government apparently believes that a larg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is essential to their well-being and security. The optimal mix of “guns” and “butter” depends on values and, therefore,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will depend on the values of the individual or in this case, the governmentanswering it.7.If taxes on the rich were raised to provide more housing for the poor, how would thewillingness to work be affected? What would happen to total output?LO: 3 AACSB: Analytic BT: AnalyzeGiven the standard assumptions about market participant reactions, we wouldexpect that those being taxed more would reconsider their choices between work and leisure. Since their reward for working would now be less (after taxes) they could be expected to work less. Poor people, too, might work less if they get free or subsidized housing. Changes in the work incentives facing both the rich and the poor would lead to less total output.8.What kind of knowledge must central planners possess to manage an economyefficiently?LO: 4 AACSB: Analytic BT: AnalyzeA central planner will make all the decisions for an economy including what goodsare produced, at what prices they are sold, and who gets to have them. For example,a central planner places workers at a bread factory, tells them how much bread tobake, and specifies who is allowed to eat this bread. The WHAT, HOW, and FOR WHOM outcomes are all direc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lanner).A central planner would need to be omniscient in order to manage an economyefficiently. He/she would need to know the desires of consumers, consumer abilityto pay, productivity of inputs (such as capital and labor), and technologicalcapabilities. It is simply unreasonable to believe that a central planner could everhave such vast an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9.POLICY PERSPECTIVES Why can’t we produce at point X2 in Figure 1.6? Will weever get there?LO: 5 AACSB: Analytic BT: AnalyzeX2 is beyond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production because it is outside of thecurve. The only way to get there would be to increase the resources available.10.POLICY PERSPECTIVES What public sector or private sector output would youcut back in order to make more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increased health care?LO: 2 AACSB: Analytic BT: AnalyzeEveryone wants more and better health care, and nearly everyone agrees that eventhe poorest members of society need reliable access to doctors and hospitals. Yet,the resources used to expand health care services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something else. The opportunity costs of expanded health care are the other goodswe could have produced (and consum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These othergoods include military spending, education spending, infrastructure (roads,internet, sewage) development, and police protection, just to name a few. PROBLEMS1.According to Figure 1.1, what is the peace dividend (releasing resources from militarypurposes) from reducing military output from 0G to 0E?Answer: 0D – 0FExplanation:In Figure1.1, the move from 0G to 0E along the military goods axismoves the economy from point X to point C o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Asa result, the economy will move from 0F to 0D and gain additional consumer goods.(从0G到0E沿轴移动的军事物资经济从X点到C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