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学原理-第八章 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

合集下载

金属腐蚀原理

金属腐蚀原理

金属腐蚀原理
金属腐蚀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在金属表面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金属与外界环境中的氧气、水、酸、碱等物质发生反应,并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导致金属表面的物质逐渐失去,形成腐蚀产物或产生损坏。

金属腐蚀过程中常见的形式包括氧化、腐蚀、侵蚀等。

金属腐蚀的主要原理与电化学反应有关。

在金属表面有微小的电位差存在,形成了微电池。

当金属进入电解质溶液中,在阳极和阴极两个区域形成了微小的电池,即腐蚀电池。

在阳极区域,金属原子被氧化离子损失电子,转化为正离子。

而在阴极区域,溶液中的还原剂接受电子,还原成原子或分子。

这样,金属表面就会发生电荷的流动,导致金属的腐蚀。

除了电化学反应,金属腐蚀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湿度、温度、PH值、化学物质浓度等都会影响金属腐蚀的速率和形式。

较高的湿度和温度可以加速金属腐蚀反应的进行,而酸性、碱性环境会使金属更易遭受腐蚀。

此外,金属的纯度和组织结构也会影响腐蚀的程度。

纯度较高的金属更不容易发生腐蚀,而晶粒结构较大或存在缺陷的金属更容易遭受腐蚀。

对金属腐蚀的原理的研究,有助于寻找防腐蚀的方法和措施。

常见的防腐蚀方法包括金属表面涂覆防腐涂料、阴极保护、合金化改进金属的抗腐蚀性能等。

防腐蚀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减少腐蚀造成的经济和环境损失。

腐蚀学原理第八章 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_图文

腐蚀学原理第八章 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_图文
1 毛细凝聚。
零件之间的间缝和狭缝、氧化膜和腐蚀产物以及镀层中的 孔隙、材料的裂缝,以及落在金属表面上的灰尘和碳粒下 的缝隙等等,都是促使毛细凝聚的良好条件。在这些地方 大气腐蚀的产生和加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毛细凝聚作用 。
2 吸附凝聚。在相对湿度低于100%时,未发生纯粹的物 理凝聚之前,由于固体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也能形成 薄的水分子层。吸附的水分子层数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 加。吸附水分子层的厚度也与金属的性质及表面状态有关 。一般为几十个分子层的厚度。
(2) 湿膜的形成
金属暴露在室外大气或易遭到水滴飞溅的条件下,金属表面易形 成约1μm~1mm厚的可见水膜。这种情况如大气沉降物的直接 降落(雨、雪、雾、露、融化的霜和冰等);水分的飞溅(海水的 飞沫);周期浸润(海平面上工作的零件,周期地与水接触的构件 等);空气中水分的凝结(露点以下水分的凝结、水蒸气的冷凝等 )。例如,露天仓库、户外工作的飞机、设备、仪器、海上运输 和水上飞机等,这些都经常会溅上水分或落上雨雪。
在中性或碱性液膜下:O2+2H2O+4e → 4OH-
在酸性液膜下: O2+4H++4e → 2H2O
3.大气腐蚀机理
大气腐蚀开始时受很薄而致密的氧化膜性质的影响。一旦金属处于“湿态 ”,即当金属表面形成连续的电解液膜时,就开始以氧去极化为主的电化 学腐蚀过程。在薄的锈层下氧的去极化在大气腐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1.3 影响大气腐蚀的主要因素
1.大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程度叫做湿度。水分愈多,空气愈潮 湿,通常以1m3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克数来表示潮湿程 度,称为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能包含的水蒸气 量不高于一定极限(不高于大气中的饱和蒸汽值),温度愈 高,空气中达到饱和的水蒸气量就愈多。所以习惯用在某 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量和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来表 示相对湿度(RH)。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量增大到超过饱和 状态,就出现细滴状的水露。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何谓腐蚀?为何提出几种不同的腐蚀定义?2.表示均匀腐蚀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3.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为 1.45g/m2.d, 问每年腐蚀多厚?若铅以这个速度腐蚀,其ϖ深(mm/a)多大?4.已知铁在介质中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1mA/cm2,求其腐蚀速度ϖ失和ϖ深。

问铁在此介质中是否耐蚀?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1.如何根据热力学数据判断金属腐蚀的倾向?如何使用电极电势判断金属腐蚀的倾向?2.何谓电势-pH图?举例说明它在腐蚀研究中的用途及其局限性。

3.何谓腐蚀电池?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可能引起的腐蚀种类。

4.金属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区别是什么?5.a)计算Zn在0.3mol/LZnSO4溶液中的电解电势(相对于SHE)。

b) 将你的答案换成相对于SCE的电势值。

6.当银浸在pH=9的充空气的KCN溶液中,CN-的活度为1.0和Ag(CN)2-的活度为0.001时,银是否会发生析氢腐蚀?7.Zn浸在CuCl2溶液中将发生什么反应?当Zn2+/Cu2+的活度比是多少时此反应将停止?第三章电化学腐蚀反应动力学1.从腐蚀电池出发,分析影响电化学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

2.在活化极化控制下决定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浓差极化控制下决定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混合电位理论的基本假说是什么?它在哪方面补充、取代或发展了经典微电池腐蚀理论?5.何谓腐蚀极化图?举例说明其应用。

6.试用腐蚀极化图说明电化学腐蚀的几种控制因素以及控制程度的计算方法。

7.何谓腐蚀电势?试用混合电位理论说明氧化剂对腐蚀电位和腐蚀速度的影响。

8.铁电极在pH=4.0的电解液中以0.001A/cm2的电流密度阴极化到电势-0.916V(相对1mol/L甘汞电极)时的氢过电势是多少?9.Cu2+离子从0.2mol/LCuSO4溶液中沉积到Cu电极上的电势为-0.180V(相对1mol/L甘汞电极),计算该电极的极化值。

金属腐蚀原理全解

金属腐蚀原理全解

金属腐蚀原理全解金属腐蚀是指金属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与周围环境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表面逐渐损耗、变薄或完全破坏的过程。

金属腐蚀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涉及电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

接下来将详细解析金属腐蚀原理。

首先,要了解金属腐蚀原理,需要明确腐蚀的基本过程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一般来说,金属腐蚀有两个主要的因素:金属本身的化学性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根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组合,金属腐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腐蚀类型是金属的氧化腐蚀。

金属的氧化腐蚀是由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金属氧化物的过程。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产生的氧化铁就是我们常见的锈。

金属的氧化腐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

当金属与周围环境接触时,金属表面会形成一个电耦合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金属表面的阳极区和阴极区之间存在电荷传输。

金属的氧化腐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半反应:金属的氧化半反应和电子转移半反应。

金属的氧化半反应是指金属中的金属离子释放出电子,形成金属离子的过程。

例如,铁在氧化腐蚀中会释放出Fe2+离子。

而电子转移半反应是指金属离子接受电子,还原成金属的过程。

例如,Fe2+离子在氧化腐蚀中会接受电子还原成Fe原子。

金属的氧化腐蚀过程还与介质中的溶解氧浓度和金属的电位有关。

氧气在水中会溶解成溶解氧,而溶解氧可以继续与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

当金属的电位比周围介质中的溶解氧的还原电位低时,金属容易发生腐蚀。

此外,金属腐蚀还可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湿度、温度、pH 值、盐度等。

这些因素会改变金属表面和周围介质之间的化学平衡,从而影响金属的腐蚀速率。

金属腐蚀不仅会导致金属表面的损失,还会对金属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外观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为了防止金属腐蚀,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防蚀涂层、防蚀电流等。

综上所述,金属腐蚀是由金属与周围环境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金属腐蚀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涉及到电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等多个学科。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何谓腐蚀?为何提出几种不同的腐蚀定义?2.表示均匀腐蚀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3.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为 1.45g/m2.d, 问每年腐蚀多厚?若铅以这个速度腐蚀,其ϖ深(mm/a)多大?4.已知铁在介质中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1mA/cm2,求其腐蚀速度ϖ失和ϖ深。

问铁在此介质中是否耐蚀?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1.如何根据热力学数据判断金属腐蚀的倾向?如何使用电极电势判断金属腐蚀的倾向?2.何谓电势-pH图?举例说明它在腐蚀研究中的用途及其局限性。

3.何谓腐蚀电池?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可能引起的腐蚀种类。

4.金属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区别是什么?5.a)计算Zn在0.3mol/LZnSO4溶液中的电解电势(相对于SHE)。

b) 将你的答案换成相对于SCE的电势值。

6.当银浸在pH=9的充空气的KCN溶液中,CN-的活度为1.0和Ag(CN)2-的活度为0.001时,银是否会发生析氢腐蚀?7.Zn浸在CuCl2溶液中将发生什么反应?当Zn2+/Cu2+的活度比是多少时此反应将停止?第三章电化学腐蚀反应动力学1.从腐蚀电池出发,分析影响电化学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

2.在活化极化控制下决定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浓差极化控制下决定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混合电位理论的基本假说是什么?它在哪方面补充、取代或发展了经典微电池腐蚀理论?5.何谓腐蚀极化图?举例说明其应用。

6.试用腐蚀极化图说明电化学腐蚀的几种控制因素以及控制程度的计算方法。

7.何谓腐蚀电势?试用混合电位理论说明氧化剂对腐蚀电位和腐蚀速度的影响。

8.铁电极在pH=4.0的电解液中以0.001A/cm2的电流密度阴极化到电势-0.916V(相对1mol/L甘汞电极)时的氢过电势是多少?9.Cu2+离子从0.2mol/LCuSO4溶液中沉积到Cu电极上的电势为-0.180V(相对1mol/L甘汞电极),计算该电极的极化值。

金属腐蚀原理.pptx

金属腐蚀原理.pptx

-1.6
2
φe(V) -1.3
-1.0 1
-0.7
0.8
1.6
2.4
i(mA·cm-2)
锌在0.38mol·L-1 ZnCl2溶液(1)和在氰化镀锌溶液(2)中的极
化曲线
第15页/共69页
(4) 常温下腐蚀电化学测量装置图
第16页/共69页
(5) 共轭体系与腐蚀电

在腐蚀金属电极上,至少同时存在着两个反应: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
= nFc(R)·A2exp[- (Ea,逆-βnFΔφ)/RT] - nFc(D)·A1exp[-(Ea,正+αnFΔφ)/RT]
= i 0 [exp(βnFΔφ/RT) - exp(-αnFΔφ/RT) ]
= i 0 [e
β--n--F--Δ---φ-RT
-
e
- --α-n--RF--Δ-T]--φ-
第6页/共69页
以上三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腐蚀电池过程。 一般金属的腐蚀破坏集中于阳极区,阴极区一般为金属 中电位较正的杂质,不会发生可察觉的金属损失。
金属基体
阳极区(负极) φ低 ne
ie
φ高 ne 阴极区(正极)
M - ne Mn+
电 解 质
D + ne D·ne
三个过程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依存,任何一个过程受到抑制,整个腐蚀过程都将 受到抑制。
注意:有一些原电池,尽管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也会导致金属材料的破 坏,但由于它可以提供有用功,仍然不能叫做腐蚀电池。
第8页/共69页
2.2 腐蚀原电池的 类型
(1)宏观腐蚀电池:由肉眼可见的电极构成。 a)异金属接触电池:两种具有不同电极电位的金属或合金互相接触(或用导线

金属腐蚀学原理及应用

金属腐蚀学原理及应用

金属腐蚀学原理及应用金属腐蚀学原理及应用金属腐蚀是指金属在与环境中的化学反应下所引起的损失和变化。

金属通常被用于各种各样的工业和日常应用中,如建筑、汽车、航空等,因此了解金属腐蚀学的原理和应用对于保护金属的耐久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金属腐蚀的原理主要通过电化学反应来解释。

在金属中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原子,这些原子会与外部环境中的氧、水以及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这些反应过程中,金属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并与环境中的阴离子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个过程被称为金属的腐蚀。

腐蚀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物质来保护金属表面,如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但长期来看,这些物质并不能有效地防止金属的进一步腐蚀。

金属的腐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像是温度、湿度、氧气浓度、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表面的处理等。

一般来说,金属在高温、湿度大的情况下腐蚀更严重。

不同金属的腐蚀性质也不同,例如铁易于生锈,铝易被氧化等。

金属也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来减少腐蚀的可能性,如通过镀层来保护金属表面。

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相应的方法来保护金属。

以下是金属腐蚀学的一些应用:1. 防腐涂料:将防腐涂料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有效地减少金属与外部环境的接触,从而防止金属的腐蚀。

2. 阴极保护:使用一种被称为阴极保护的方法来保护金属。

这种方法是通过在金属表面附近放置一个电化学保护体,使其成为电化学反应中的阴极,从而减少金属的腐蚀。

3. 选择性腐蚀:在特定条件下,某些金属中的某些区域可能会优先腐蚀。

这种腐蚀称为选择性腐蚀。

了解选择性腐蚀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合适的金属结构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 金属合金:将金属与其他元素合金化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质,其中一种就是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

例如,不锈钢就是通过在铁中添加一定量的铬和其他元素来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5. 腐蚀监测:通过使用特定的仪器和设备来监测金属腐蚀的程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腐蚀的进一步发展。

金属腐蚀原理

金属腐蚀原理

金属腐蚀原理金属腐蚀是指金属在环境条件下受到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逐渐失去其原有性能的过程。

金属腐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会影响金属的外观和机械性能,还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安全隐患。

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对于预防和控制金属腐蚀至关重要。

金属腐蚀的原理主要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类型。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化学环境中受到氧化、还原、酸碱等化学作用而发生腐蚀。

例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氧化物,即锈。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化学环境中受到阳极和阴极的作用而发生腐蚀。

当金属表面存在阳极和阴极区域时,就会形成电化学腐蚀电池,金属在阳极处发生溶解,而在阴极处发生析出,从而导致金属腐蚀。

金属腐蚀的原理可以通过电化学腐蚀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来进行表征。

腐蚀电位是指金属在电化学腐蚀条件下的电位,它可以反映金属的耐蚀性能。

腐蚀电流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金属在电化学腐蚀条件下的电流密度,它可以反映金属的腐蚀速率。

通过对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的测定,可以评估金属在具体环境中的腐蚀倾向和腐蚀速率,为金属腐蚀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金属腐蚀的原理还与金属的组织结构、表面状态、应力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金属的晶粒大小、晶界分布、缺陷等微观结构都会影响金属的腐蚀行为。

金属表面的光洁度、清洁度、涂层等状态也会影响金属的腐蚀行为。

此外,金属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状态也会影响金属的腐蚀行为。

因此,要全面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需要综合考虑金属的化学性质、电化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质等多方面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预防和控制金属腐蚀,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合金材料、采用防腐涂层和防腐膜、改善金属的工艺处理和热处理、控制金属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状态等方式来降低金属的腐蚀倾向和腐蚀速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控制金属表面的清洁度和涂层状态、采用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等方式来减少金属的腐蚀损失。

综上所述,金属腐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原理涉及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3 影响大气腐蚀的主要因素


1.大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程度叫做湿度。水分愈多,空气愈潮 湿,通常以1m3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克数来表示潮湿程 度,称为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能包含的水蒸气 量不高于一定极限(不高于大气中的饱和蒸汽值),温度愈 高,空气中达到饱和的水蒸气量就愈多。所以习惯用在某 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量和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来表 示相对湿度(RH)。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量增大到超过饱和状 态,就出现细滴状的水露。 湿度的波动和大气尘埃中的吸湿性杂质容易引起水分冷凝 ,在含有不同数量污染物的大气中,金属都有一个临界相 对湿度,超过这一临界值腐蚀速度就会突然猛增。在临界 值之前,腐蚀速度很小或几乎不腐蚀。出现临界相对湿度 ,标志着金属表面上产生了一层吸附的电解液膜,这层液 膜的存在使金属从化学腐蚀转为电化学腐蚀。由于腐蚀性 质发生了突变,因而腐蚀大大增强。



钢铁在含SO2的湿空气中,SO2首先被吸附在表面上,SO2 、O2与铁生成硫酸盐(FeSO4),这是一种吸湿性沾污物, 其水解形成氧化物和游离的硫酸。硫酸又加速腐蚀铁,新 生成的硫酸亚铁再水解产生硫酸。这样,硫酸亚铁通过形 成酸的过程就催化了锈蚀历程的不断进行。已经发现,每 消耗1个SO2分子可使大约15~150个Fe原子被腐蚀掉。其 催化反应如下: Fe+SO2+O2 → FeSO4 4FeSO4+O2+6H2O → 4FeOOH+4H2SO4 4H2SO4+4Fe+O2 → 4FeSO4+4H2O 由于硫酸亚铁不断提供酸性电解质,并能溶解铁或氧化物 ,因此使腐蚀产物显露了小孔洞。 锈层的成分和结构是很复杂的,一般分成两层,外层有疏 松易剥落的附着层,内层为结构致密、附着性好的氧化物 层,它具有一定的保护性能。
(2) 湿膜的形成



金属暴露在室外大气或易遭到水滴飞溅的条件下,金属表面易形 成约1μm~1mm厚的可见水膜。这种情况如大气沉降物的直接 降落(雨、雪、雾、露、融化的霜和冰等);水分的飞溅(海水的飞 沫);周期浸润(海平面上工作的零件,周期地与水接触的构件等) ;空气中水分的凝结(露点以下水分的凝结、水蒸气的冷凝等)。 例如,露天仓库、户外工作的飞机、设备、仪器、海上运输和水 上飞机等,这些都经常会溅上水分或落上雨雪。 在空气温度为5℃~50℃的范围内,当气温剧烈变化达6℃左右 时,只要相对湿度达到65%~75%左右就可引起凝露现象。温 差越大引起凝露的相对湿度也就越低。 为了防止金属制品的腐蚀,现规定仓库和车间内的环境条件,在 没有恒温恒湿调节时,应保持昼夜温差小于6℃,相对湿度低于 70%,并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这一规定即为库房要求的条件之 一。

这样经过复杂的溶解和再沉积作用,形成多孔氧化膜。


一般说来,长期暴露在大气中的钢,随着锈层厚度的增加 ,锈层电阻增大,氧的渗入较困难,使锈层的阴极去极化 作用减弱而降低了大气腐蚀速度。此外,附着性好的锈层 内层,由于活性阳极面积的减小,阳极极化增大,也使腐 蚀减慢。 大气腐蚀机理与大气的污染物密切相关。例如,SO2能促 进金属的腐蚀速度。认为在吸附水膜下主要是由于增加了 阳极的去钝化作用。在高湿度条件下是由于水膜凝结增厚 ,SO2参与了阴极的去极化作用,尤其是当SO2>0.5%时, 此作用明显增大,因而加速腐蚀进行。虽然大气中SO2含 量很低,但它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比氧约高1300倍,使 溶液中SO2达到很高的浓度,对腐蚀影响很大。实际上 H2SO4及HSO3-均能在阴极上参加去极化作用,还原为 S2O42-、S2O32-及S2-等。
3.湿的大气腐蚀

这是水分在金属表面上凝聚成肉眼可见的液膜层时的大气 腐蚀。当空气相对湿度约为100%或水分(雨、飞沫等)直 接落在金属表面上时,就发生这种腐蚀。对于潮的和湿的 大气腐蚀来说,它们都属于电化学腐蚀。由于表面液膜层 厚度的不同,它们的腐蚀速度也不相同,如图8-1所示。
图8-1 大气腐蚀速度与金属上 水膜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Ⅰ—膜厚δ =1nm~10的区域; Ⅱ—δ=10nm~1μm; Ⅲ—δ=1μm~1mm Ⅳ—δ>1mm。

3 化学凝聚。当物质吸附了水分之后,即与水可以发生化 学作用,这时水在这种物质上的凝聚叫化学凝聚。例如金 属表面上落上或生成了吸水性的化合物(CuSO4、ZnCl2、 NaCl、NH4NO3等)。即便盐类已形成溶液,也会使水的凝 聚变得容易。因为盐溶液上的水蒸气压力低于纯水的蒸汽 压力。可见,当金属表面落上铵盐或钠盐(手汗、盐粒等) ,就特别容易促进腐蚀。在这种情况下,水分在相对湿度 为70%~80%时就会凝聚,同时又有电解质存在,所以 就会加剧腐蚀。
1 毛细凝聚。 零件之间的间缝和狭缝、氧化膜和腐蚀产物以及镀层中的 孔隙、材料的裂缝,以及落在金属表面上的灰尘和碳粒下 的缝隙等等,都是促使毛细凝聚的良好条件。在这些地方 大气腐蚀的产生和加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毛细凝聚作用 。


2 吸附凝聚。在相对湿度低于100%时,未发生纯粹的物 理凝聚之前,由于固体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也能形成 薄的水分子层。吸附的水分子层数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 加。吸附水分子层的厚度也与金属的性质及表面状态有关 。一般为几十个分子层的厚度。
8.1.1 大气腐蚀类型 根据腐蚀金属表面的潮湿程度可把大气腐蚀 分为“干”、“潮”和“湿”三种类型。
干的大气腐蚀 这种大气腐蚀也叫干氧化和低湿度下的腐蚀,即金属 表面基本上没有水膜存在时的大气腐蚀,属于化学腐蚀中 的常温氧化。在清洁而又干燥的室温大气中,大多数金属 生成一层极薄的不可见的氧化膜,其厚度为1 nm~4nm。 例如,铜、银这些金属出现晖色或表面变为晦暗,在室温 下某些非铁金属能生成一层可见的膜,这种膜的形成通常 称为失泽作用。金属失泽和干氧化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 系。
第8章 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 腐蚀
大气
海水 土壤
8.1 大气腐蚀


金属在大气条件下发生腐蚀的现象称为大气腐蚀 。大气腐蚀是金属腐蚀中最普遍的一种。金属材 料从原材料库存、零部件加工和装配以及产品的 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大气腐蚀 。 大气腐蚀基本上属于电化学腐蚀范围。它是一种 液膜下的电化学腐蚀,和浸在电解质溶液内的腐 蚀有所不同。由于金属表面上存在着一层饱和了 氧的电解液薄膜,使大气腐蚀优先以氧去极化过 程进行腐蚀。另一方面在薄层电解液下很容易产 生阳极钝化,固体腐蚀产物常以层状沉积在金属 表面,因而带来一定的保护性。


水汽膜是不可见的液膜,其厚度为2~40水分子 层。当水汽到达饱和时,在金属表面上会发生凝 结现象,使金属表面形成—层更厚的水层,此层 称为湿膜。湿膜是可见液膜,其厚度约为1μm~ 1mm。 (1) 水汽膜的形成 在大气相对湿度小于100%而温度又高于露点时 ,金属表面上也会有水的凝聚。水汽膜的形成主 要有如下三种原因。
问题:为什么腐蚀速 度不同?
8.1.2 大气腐蚀过程和机理


1. 金属表面上水膜的形成
在90%相对湿度下,水汽膜的厚度不大于两个水 分子左右厚。在60%相对湿度下水汽膜大概只有 一个水分子厚。这一结果是在不带氧化物的金属 上以及在有氧化膜的铝上得到的。当金属表面上 有很少一点吸湿性的附着物,即使有10-7g/cm2 这样少的KOH,在相对湿度为50%时,至少也可 以从大气中吸收5个分子层的水,如果相对湿度为 90%时,则可以吸收25层水分子。


在大气腐蚀条件下,氧通过液膜传递(对流、扩散)到金属 表面的速度很快,液膜越薄,氧的传递速度也越快。这是 因为液膜越薄,扩散层的厚度越薄,因而阴极上氧的去极 化作用越易进行,越易加快腐蚀的阴极过程。但当液膜太 薄时,此时的水分不足以实现氧还原或氢放电的反应,则 阴极过程将会受到阻滞。 氧的平衡电位比氢更高,所以金属在有氧存在的溶液中首 先发生氧的去极化腐蚀。因此,金属在中性电解液中,在 有氧存在的弱酸性电解液中以及在潮湿的大气中的腐蚀, 都是属于氧的去极化腐蚀。 在中性或碱性液膜下:O2+2H2O+4e → 4OH- 在酸性液膜下: O2+4H++4e → 2H2O
2.温度和温差的影响


空气的温度和温度差对大气腐蚀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尤其 是温度差比温度的影响还大,因为它不但影响着水汽的凝 聚,而且还影响着凝聚水膜中气体和盐类的溶解度。对于 温度很高的雨季或湿热带,温度会起较大作用,一般随着 温度的升高,腐蚀加快。 在一些大陆性气候的地区,日夜温差很大,造成相对湿度 的急剧变化,使空气中的水分在金属表面或包装好的机件 上凝露,引起锈蚀。或由于白天供暖气而晚上停止供暖的 仓库和工厂;或在冬天将钢铁零件从室外搬到室内时,由 于室内温度较高,冷的钢铁表面上就会凝结一层水珠;或 在潮湿的环境中用汽油洗涤金属零件时,洗后由于金属零 件上的汽油迅速挥发,使零件变冷,也会凝聚出一层水膜 。这些都会促使金属生锈。这里应指出的是,用暖气控制 温差的工厂和仓库一定要记录供暖对相对湿度影响的数据 ,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合理的供暖。
3.酸、碱、盐的影响



介质的酸、碱性的改变,能显著影响去极化剂(如H+)的含量及金属表 面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腐蚀速度的大小。对于一些两性金属如铝、 锌、铅来说,在酸和碱溶液中都不稳定,它们的氧化物在酸、碱中均 溶解。铁和镁由于它们的氢氧化物在碱中实际上不溶解,使金属表面 生成保护膜,所以它们在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速度比在中性和酸性溶液 中要小。 加工钢铁零件的冷却液一般要呈碱性(pH=8~9),但这种碱性的冷却 液用于有色金属就会发生腐蚀。 中性盐类对金属腐蚀速度的影响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包括腐蚀产物 的溶解度。在金属表面的阴、阳极部分如果形成不溶性的腐蚀产物, 就会降低腐蚀速度。金属在盐溶液中的腐蚀速度还与阴离子的特性有 关。特别是氯离子,因其对金属Fe、Al等表面的氧化膜有破坏作用, 并能增加液膜的导电性,因此可增加腐蚀速度或产生点蚀。氯化钠的 吸湿性强,也会降低临界相对湿度,促使锈蚀发生。所以,一般处于 海洋大气中的金属(尤其是铝合金、镁合金)很易产生严重的点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