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原理》各章习题及解答(晶体的塑性变形)

合集下载

《金属学原理》各章习题及解答(第一章晶体题解)汇编

《金属学原理》各章习题及解答(第一章晶体题解)汇编

立方体有 4 个 3 次轴,它们是 4 个体对角线,即过立方体中心的 3 个<111>方向;有 3 个 4 次轴,它们是立方体三对平行面的中点连线,即过立方体中心的 3 个<100>方向;有 6 个 2 次轴,它们是过立方体中心的 6 个<110>方向;有 9 个镜面,即过立方体中心的 3 个 {100}面和过立方体中心的 6 个{110}面;有一个对称中心,它就是立方体的中心。 立方体顶面和底面中心与过立方体中心并平行于顶面(和底面)的四边形四个顶点连接起 来就是一个八面体,所以八面体的对称性质与立方体的相同。它有 4 个 3 次轴,3 个 4 次 轴,见上图右 2 图;有 6 个 2 次轴,见上图的右 3 图;有 9 个镜面,上面最右边的图只画 出了四个镜面,它们是过 E、F 点与 ABCD 四边形的两条中线连成的两个面以及 EAFC 面 和 EBFC 面,按同样方法以 A、C 顶点和 B、D 顶点也可各得四个镜面,但是其中有三个 是重复的,所以共有 9 个镜面;八面体中心是对称中心。 下右图是六面柱体和四面体的对称元素的示意图。六面柱体有 1 个 6 次轴,它是过六面柱 体中心并垂直顶面和底面的轴;有 6 个 2 次轴,它们是过六面柱体中心的六边形的三个对 角线和这个六边形对边中点连线;有 7 个镜面,它们是是过六面柱体中心的六边形面、六
3. 在图 1-57 的平面点阵中,指出哪些矢量对是初基矢量对。请在它上面再画出三个不同的 初基矢量对。 解:根据初基矢量的定义,由它们组成的平面 初基单胞只含一个阵点,右图(图 1-57)中的① 和②是初基矢量对,③不是初基矢量对。右图 的黑粗线矢量对,即④、⑤和⑥是新加的初基 矢量对。
4. 用图 1-58a 中所标的 a1 和 a2 初基矢量来写出 r1,r2,r3 和 r4 的平移矢量的矢量式。用图 1-58b 中所标的初基矢量 a1,a2 和 a3 来写出图中的 r 矢量的矢量式。 解:右图(图 1-58)a 中的 a1 和 a2 表 示图中的各矢量: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试卷及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试卷及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1. 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2. 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生。

4. 等效应力表达式:。

5.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 __ 主应力 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线。

6.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 z = 。

7.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

8.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可加性。

9.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

10.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磷化皂化润滑处理。

11.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添加剂。

12.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超塑性。

1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席斯(Mises)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4.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热脆。

15.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理想塑性材料。

16.应力状态中的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7.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m等于中间主应力2。

18.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19.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0.35 。

20.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拉伸试验法与压缩试验法。

21.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A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A。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B。

《金属学原理》各章习题及解答(第一章晶体题解)

《金属学原理》各章习题及解答(第一章晶体题解)

11.某正交晶系单胞中,在如下位置有单原子存在:①(0, 1/2, 0),(1/2, 0, 1/2)两种位置都是同 类原子;②([1/2, 0,0]),(0, 1/2, 1/2)上是 A 原子,(0, 0, 1/2),(1/2, 1/2, 0)是 B 原子。问上两 种晶胞各属于哪一种布喇菲点阵? 解:①右图 a 中黑实线是一个正交单 胞,a 和 b 分别是两个晶轴,两个带影 线的圆代表给定的原子位置,应该注 意到在与此等效的所有位置都有原 子。根据题意,一个单胞含两个原子, 如果把黑线所定的晶轴向-b 平移 b/2, 把现在的 ABCDD'A'B'C'六面体看成 是单胞,可以知道这是 I 点阵。 ②右图 b 中黑实线是一个正交单胞,a 和 b 分别是两个晶轴,两个带影线的圆代表 A 原子 位置,两个黑色的圆代表 B 原子位置,应该注意到在与这些位置等效的所有位置都有相应 的各类原子。如果把黑线所定的晶轴向-a 平移 a/2,把现在的 CDEFF'C'D'E'六面体看成是 单胞,看出这是 I 单胞,其中结构基元由一个 A 原子和一个 B 原子构成。
8. 画出图 1-60 中四种平面点阵(它是无限大的)除平移外的所有对称元素及其所在位置(在 有限个阵点画出就可以了)。 解:把对称元素直接画在图 1-60 中,如下图所示。图 a 中过每个阵点并垂直纸面的轴都 是 2 次轴;根据上题的结果,在平行的 2 次轴中间又有 2 次轴,所以在四个相邻阵点中间 出现新的 2 次轴;因为α=90°,所以过 a1 以及过 a2 轴并垂直纸面的面是镜面,根据上题的 结果,在平行的 2 个镜面中间应是镜面,故在那里又出现新的镜面。图 c 中过每个阵点并 垂直纸面的轴都是 2 次轴;因在平行的 2 次轴中间应是 2 次轴,所以在阵点中间出现新的 2 次轴,在这些新的 2 次轴之间又出现新的 2 次轴;在图中看到一个复式单胞的轴之间夹 角是 90°,所以过复式单胞两根轴并垂直纸面的两个面是镜面,同样在每一组平行镜面之 间又应是新的镜面。图 b 中 a1=a2,并且α=90°,所以过每个阵点并垂直纸面的轴都是 4 次 轴,4 次轴隐含 2 次轴,因在平行的 2 次轴中间应是 2 次轴,故在两个 4 次轴的中间出现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复习题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 主应力:只有正应力没有切应力的平面为主平面,其面上的应力为主应力。

2. 主切应力:切应力最大的平面为主切平面,其上的切应力为主主切应力。

3. 对数应变 答:变形后的尺寸与变形前尺寸之比取对数4. 滑移线 答:最大切应力的方向轨迹。

5. 八面体应力:与主平面成等倾面上的应力6. 金属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7. 等效应力:又称应力强度,表示一点应力状态中应力偏张量的综合大小。

8. 何谓冷变形、热变形和温变形:答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通常是指室温的变形。

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温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高于室温的变形。

9. 何谓最小阻力定律:答变形过程中,物体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即做最少的功,走最短的路。

10.金属的再结晶 答: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的过程。

11. π平面 答:是指通过坐标原点并垂于等倾线的平面。

12.塑性失稳 答:在塑性加工中,当材料所受的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后,即使载荷下降,塑性变形还会继续,这种想象称为塑性失稳。

13.理想刚塑性材料:在研究塑性变形时,既不考虑弹性变形,又不考虑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的材料。

P13914.应力偏张量:应力偏张量就是应力张量减去静水压力,即:σij ′ =σ-δij σm二、填空题1. 冷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滑移和孪生2. 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不同时性、相互协调性和不均匀性。

3. 由于塑性变形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称为:变形织构 。

4.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 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5. 超塑性的特点:大延伸率、低流动应力、无缩颈、易成形、无加工硬化 。

6. 细晶超塑性变形力学特征方程式中的m 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7. 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作业题答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作业题答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四章作业答案-1
1:名词解释:滑移;加工硬化;织构;纤维组织。
解: 滑移:
晶体旳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 部分发生滑动旳现象。 如滑移示意图
加工硬化:
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伴随变形程度增长,金 属旳强度、硬度增长与塑性、韧性下降旳现象。
第四章作业答案-2 解: 纤维组织:
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伴随变形程度增长 (50%~70%,使金属两向受力,单向延伸), 金属内部晶粒被压成纤维状组织。
第四章作业答案-3
2:名词比较: ⑴:再结晶、重结晶与结晶。 ⑵:再结晶晶核长大与再结晶晶粒长大。 ⑶:冷加工与热加工。
解:
⑴:结晶是液态金属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原子 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金属从液态转变为晶体 旳过程。
解:
第四章作业答案-3
再结晶: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由畸变晶 粒经过形核与长大而形成新旳无畸变旳等轴小晶粒旳 过程(均为固态,发生于形变金属,没有相变)。
铝棒长度方向上旳组织分布情况 作业4 作业4
A
B
DC
DC
500℃
℃区域
264℃
0℃
DC
B
A
B
A
铝棒长度方向上旳硬度分布情况 作业4 作业 4
硬度
DC
B
A
齿坯内部组织流线 作业5
⑶方法
⑴方法
⑵方法
齿轮轮廓内部组织流线
齿轮破坏示意图-1
齿轮破坏示意图-2 作业5
如铝棒长度方向上旳组织分布情况 如铝棒长度方向上旳硬度分布情况
第四章作业答案-7
解: 如组织分布情况
组织: 形变为70%旳冷拔铝长棒按题示装置加热, 铝棒长度方向上温度分布如组织分布情况 图所示, D区域与C附近区域温度远低于回复温度,保持原始 纤维组织不变,B区域温度已到达再结晶温度,组织 为细小等轴晶粒, B到A之间区域,随温度增高,呈 愈来愈大旳等轴晶粒。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及答案(精编文档).doc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及答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2)答案一、填空题1. 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2. 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生。

4. 等效应力表达式:。

5.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__ 主应力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线。

6.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 z = 。

7.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

8.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可加性。

9.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

10.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磷化皂化润滑处理。

11.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添加剂。

12.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超塑性。

1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席斯(Mises)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4.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热脆。

15.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理想塑性材料。

16.应力状态中的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7.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m 等于中间主应力2。

18.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19.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 =0.35 。

20.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拉伸试验法与压缩试验法。

21.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 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 。

最新《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答案

最新《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衡量金属或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数量指标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 所谓金属的再结晶是指冷变形金属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的过程。

3. 金属热塑性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晶内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等。

4. 请将以下应力张量分解为应力球张量和应力偏张量=+5. 对应变张量,请写出其八面体线变与八面体切应变的表达式。

=;=。

6.1864 年法国工程师屈雷斯加(H.Tresca )根据库伦在土力学中研究成果,并从他自已所做的金属挤压试验,提出材料的屈服与最大切应力有关,如果采用数学的方式,屈雷斯加屈服条件可表述为。

7.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金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工具的表面状态、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力、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几方面的因素。

8. 变形体处于塑性平面应变状态时,在塑性流动平面上滑移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最大切应力方向。

对于理想刚塑性材料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下,塑性区内各点的应力状态不同其实质只是平均应力不同,而各点处的最大切应力为材料常数。

9. 在众多的静可容应力场和动可容速度场中,必然有一个应力场和与之对应的速度场,它们满足全部的静可容和动可容条件,此唯一的应力场和速度场,称之为真实应力场和真实速度场,由此导出的载荷,即为真实载荷,它是唯一的。

10. 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11、金属塑性成形有如下特点:、、、。

12、按照成形的特点,一般将塑性成形分为和两大类,按照成形时工件的温度还可以分为、和三类。

13、金属的超塑性分为和两大类。

14、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和单晶体一样分为和。

其中变形是主要的,而变形是次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15、冷变形金属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这个过程称为金属的。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后习题(俞汉清)X-课程中心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后习题(俞汉清)X-课程中心

第一章 绪论1. 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塑性成型?塑性成型有何特点?2. 试述塑性成型的一般分类。

3. 本课程的任务是什么?第二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1. 简述滑移系和孪生两种塑性变形机理的主要区别。

2. 设有一简单立方结构的双晶体,如图2-75所示,如果该金属的滑移系是{100}<100>,试问在应力作用下该双晶体中哪个晶体首先发生滑移?为什么?图 2-753. 试分析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4. 试分析晶粒大小对金属的塑形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5. 什么是加工硬化?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工硬化对塑形加工生产有何利弊?6. 什么是动态回复?为什么说动态回复是热塑形变形的主要软化机制?7. 什么是动态再结晶?影响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 什么是扩散性蠕变?为什么在高温和低速条件下这种塑性变形机理所起的作用越大? 9. 钢锭经过热加工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10. 冷变形金属和热变形金属的纤维组织有何不同?11. 与常规的塑形变形相比,超塑性变形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12. 什么是细晶超塑形?什么是相变超塑形? 13. 超塑性变形力学方程mK Yε=中,m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4. 什么是晶界滑动和扩散蠕变联合机理(A-V 机理)?试用该机理解释一些超塑形变形现象。

15. 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塑性指标?为什么说塑性指标只具有相对意义? 16. 举例说明杂质元素和合金元素对钢的塑形的影响。

17. 试分析单相与多相组织、锻造组织与铸造组织对金属塑性的影响。

18. 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基本元素规律是什么?19. 什么是温度效应?冷变形和热变形时变形速度对塑形的影响有何不同? 20. 试结合生产实例说明应力状态对金属塑形的影响。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1. 如何完整地表示受力物体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原因何在(用文字叙述)?2. 叙述下列术语的定义或含义:张量;应力张量;应力张量不变量;主应力;主切应力;最大切应力;主应力简图;八面体应力;等效应力;平面应力状态;平面应变状态;轴对称应力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w1 线上 的极点方向,它的等效滑移系为 DIV和 AII, 这两个滑移系可以开动;如果力轴处于 w1 极点 ([001]) 方向, 它的等效滑移系为 DIV、 AII、CI、CIII、BII、BIV、DI和 AIII,这八 个滑移系可以开动; 如果力轴处于 w1-B 线上 的极点方向,它的等效滑移系为 DI和 AIII, 这两个滑移系可以开动;如果力轴处于 B 的 极点方向, 它的等效滑移系为 DI、 AIII、 AVI、 DVI、C1和 CIII,这六个滑移系可以开动。 如果力轴处于 B-VI线上的极点方向,它的等 效滑移系为 CI、CIII,这两个滑移系可以开 动。 8. 面心立方晶体拉伸时,力轴为[ 1 1 0 ],写出滑移的等效的滑移系。 解:力轴为[ 1 1 0 ]相当上题极图上的V点,从图看出,它的等效滑移系 AII、AIII、DI和 DIV,即( 1 11 )[ 0 1 1 ]、( 1 11 )[101]、( 1 1 1 )[011]和( 1 1 1 )[ 1 01 ]。 9. 面心立方晶体沿[131]轴拉伸,确定如下滑移系的分切应力:(111)[ 0 1 1 ]、(111)[ 10 1 ]、 (111)[ 1 1 0 ]。拉伸应力为 6.9×105 Pa。 解: 根据拉伸应力σ与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τ间的关系为 τ = σ cos λ cosϕ , 对于(111)[ 0 1 1 ] 滑移系, [131]与滑移面法线[111]夹角ϕ的余弦 cosϕ以及[131]与滑移方向[ 0 1 1 ]夹角λ的余 弦 cosλ分别是 1+ 3+1 5 cos ϕ = = = 0.870 2 3 11 1+1+1 1+ 3 +1
σc =
τc = 2.4 × 10 5 × 3 × 2 Pa = 5.89 × 105 Pa cosϕ cos λ
6. 一个简单立方晶系的双晶, 它们滑移系为{100}<100>, 双晶体的取向及力轴取向如图 8-64 所示,问哪一个晶体首先滑移?在哪一个滑移系滑移? 解:简单立方晶系的滑移系是{100}<010>。从图可知, 对于II晶体,拉伸应力垂直于[001]与[100]共面的(010) 面,即拉伸方向是[010]。[010]方向不是与{100}面平行 就是与{100}面垂直,所以这个方向上的拉伸应力在任 何一个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都为 0,II晶体不能滑移。 对于I晶体,拉伸应力垂直于[100]与[ 01 1 ]共面的(011) 面,即拉伸方向是[011]。[011]与(100)面垂直,故在以 图 8-64 (100)为滑移系的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为 0, 它们不能开 动;[011]又与(010)面平行,故在以(010)为滑移系的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为 0,它们也不 能开动;这样,拉伸轴为[011]时只有(010)[001]和(001)[010]两个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不 为 0。由于[011]轴与这两个滑移系的几何关系等效,故分切应力相等。在拉伸应力足够 大时,可以在这两个滑移系开动。 7. 面心立方晶体拉伸时,力轴处在[001]及[110]组成的面上,它的等效滑移系有几个?是哪 些? 解:[001]及[110]组成的面是( 1 1 0 ),当力轴在( 1 1 0 )面上时,可能的方向很多。看[001] 标准极射投影图(见右图),其中 A:( 1 11 )面,B:(111)面,C:( 1 1 1 )面,D:( 1 1 1 ) 面。I:[011]极点,II:[ 0 1 1 ]极点,III:[101]极点,IV:[ 1 01 ]极点,V:[ 1 1 0 ]极点, VI:[110]。以[ 1 1 0 ]为法线的面的迹痕是右图圆的VI-C-w1-B-VI线(直径)。如果力轴处 于VI极点方向,它的等效滑移系为 CI、CIII、BIV和 BII,这四个滑移系可以开动;如果 力轴处于VI-C 线上的极点方向,它的等效滑移系为 BIV和 BII,这两个滑移系可以开动; 如果力轴处于 C 极点方向,它的等效滑移系为 BII、BIV、AII、AIV、DIV和 DVI,这六
8-1
对于(111)面,六个{110}方向中只有[110]、[011]和[101]三个方向与它不平行,它们分别 处于除(111)面外的三个{111}面上,即在( 1 11 )、( 1 1 1 )和( 11 1 )上。这三个面与(111)面的 交线分别为[ 1 1 0 ]、[ 01 1 ]和[ 10 1 ],它们间互相的交角都为 60°,故在(001)面上的滑移痕 迹如上图(b)所示。 5. 铝的临界分切应力为 2.40×105 Pa,当拉伸轴为[001]时,引起屈服所需要的拉伸应力是 多大? 解:拉伸应力σ与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τ间的关系为 τ = σ cos λ cosϕ ,其中λ和ϕ分别是拉 伸方向与滑移方向以及滑移面法向的夹角。铝的晶体结构是 fcc,滑移系是{111]<110>。 拉伸轴是[001]时,因它与[110]及[ 1 10 ]垂直,所以由它组成的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为 0, 它们不会开动。 而[001]轴对其它的滑移系的集合关系是等同的, 在它们的分切应力相等。 以( 1 11 )[ 0 1 1 ]滑移系为例计算引起屈服所需要的拉伸应力。[001]与滑移面法线[ 1 11 ]夹 角ϕ的余弦 cosϕ以及[001]与滑移方向[ 0 1 1 ]夹角λ的余弦 cosλ分别是 1 1 1 1 cosϕ = = cos λ = = 1 3 3 1 2 2 当临界分切应力τc 为 2.40×105 Pa 时对应的应力σc 就是屈服应力:
第 8 章 晶体的塑性形变题解
1. 细铜棒两端固定,从 100°C 冷却到 0°C,问发生的内应力有多大?铜的热膨胀系数=1.5× 10-6/°C,弹性模量 E=1.103×1011 Pa)。 解 : 设 棒 长 为 1 , 热 膨 胀 系 数 α=1.5×10-6/°C , 从 100°C 冷 却 到 0°C 棒 收 缩 量 ∆L=α∆T=1.5×10-6×100=1.5×10-4,如果棒仍保持弹性范围,根据胡克定律,内应力σ应为:
σ = Eε = 1.103 × 1011 × 1.5 × 10 −4 Pa = 1.65 × 10 7 Pa
2. 板材轧制时,设弹性变形量从表面到中心是线性的。(a)压下量不大时,表面仍处在弹性 范围,画出加载及卸载时从表面到中心的应力分布;(b)表面发生了塑性形变,但中心仍 处于弹性围,画出加载及卸载时从表面到中心的应力分布。 解:(a)当压下量不大表面仍处在弹性范围时,因表面变形量最大,所以整个板处于弹性 范围,加载时,应力与应变正比,所以应力从表面到中心亦呈线性分布,如下图(a)所示。 卸载后,弹性应变完全回复,板内无应力存在。 (b)当表面发生了塑性形变但中心仍处于弹性围时,表面层已屈服,它的应力与应变关关 系不再符合胡克定律,所以表层应力的增加斜率降低,如下图(b)所示;卸载后,表层的 塑性形变不能回复,内部的弹性变形要回复,因此,表层受内部收缩而产生压应力,因 表层留下的永久变形不能回复而使内部产生拉伸应力,这些残余应力的分布如下图(c)所 示。
2
13. 一个圆柱形面心立方单晶,晶体的原始取向是[517]平行于圆柱中心轴线。(a)在(001)标 准极射赤面投影图上标出加载轴线的起始位置;(b)开始滑移的滑移系是什么?(c)确定第 一次超射的加载轴线位置。(d)在这一阶段形变中,晶体转动角度有多大?(e)计算在第一 次超射时的切应变量。 解:设在(001)标准极射赤面投影图上以(001)极点到(100)极点的线为 y 坐标轴,(001)极点 到(010)极点的线为 x 坐标轴, 轴长都为 1。 计算加载轴[517]极点在这个坐标下的坐标(x, y) 来标出它的位置。(x, y)为 [1 − cos 2 α − cos 2 β ]1 2 1 + cos α cos β y= 1 + cos α 其中α是[517]与[001]的夹角,β是[517]与[100]的夹角。cosα和 cosβ分别为 7 7 cos α = = = 0.808 2 2 2 75 5 +1 + 7 1 x=
3. 体心立方晶体可能的滑移面是{110}、{112}及{123},若滑移方向为[ 1 1 1 ],具体的滑移 系是哪些? 解:一个具体的滑移系的滑移方向必在滑移面上,根据晶带定律可知,滑移方向为[ 1 1 1 ] 时,对于{110}滑移面,可能的滑移面是(110)、(011)和( 10 1 )。对于{112}滑移面,可能 对于{123}滑移面, 可能的滑移面是(132)、 (231)、 ( 32 1 )、 的滑移面是(121)、 ( 21 1 )和( 1 12 )。 ( 1 23 )、( 213 )和( 312 )。 4. 铜单晶表面平行于(001)面,若晶体可以在各个滑移系滑移,画出表面出现的滑移线的痕 迹,求出滑移线间的角度。若铜晶体表面平行于(111)面,情况又如何? 解 : 铜 的 晶 体 结 构 是 fcc , 滑 移 系 是 {111}< 1 10 >。当滑移方向(柏氏矢量)与表 面不平行时,位错滑出此表面就会留下滑移 痕迹,这个痕迹是表面与开动的滑移面的交 线。 对于(001)表面,(001)面与四个{111}面只有两个交线,它们的方向是[110]与[ 1 10 ],这两 个方向的夹角为 90°,故在(001)面上的滑移痕迹如右图(a)所示。
8-3
BB',他们构成一对力偶,使滑移面向平行轴向的方向转动。滑移面上下面的力在滑移面 上的分力分别为 AA''和 BB'', 他们也构成一对力偶, 使滑移方向向滑移面椭圆截面的长轴 方向转动。上述的两种转动综合的结果是使滑移方向向力轴方向转动。 12.示意画出单晶的应力-应变(τ-γ)曲线,并表出各阶段。铝(层错能约为 200mJ/m )和 2 不锈钢(层错能约为 10 mJ/m )哪一种材料形变第Ⅲ阶段开始得更早?这两种材料滑移特 征有什么区别? 解:右图是单晶的应力-应变(τ-γ)曲线的示意图。 第III阶段是动态回复阶段,主要的机制是在塞积 群中的螺位错交滑移,使得塞积群前的应力集中 得以松弛,从而使硬化率下降。所以越容易交滑 移的材料第III阶段开始越早。铝的层错能很高, 位错一般不能扩展,所以其螺位错容易交滑移; 而不锈钢的层错能很低,位错通常都会扩展,所 以螺位错不容易交滑移。所以铝在受力时更早进 入第III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