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优秀教案: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理解平等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维护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对自由、平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自由、平等的现象,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自由、平等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自由就是无拘无束,平等就是绝对的平均。
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平等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维护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2.平等的重要性3.如何尊重他人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自由、平等的含义。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亲身参与。
4.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由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自由、平等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自由、平等的重要性,以及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PPT优秀课件

板书设计
拥有自由的意义:对个人、对社会
自
如何
自由 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史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日问诸 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 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 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 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 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
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 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
平
等
①反对特权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追
践行平等
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求
④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
有序的社会制度
①同等情况 同等对待
②不同情况 差别对待
少数民族中高考加分
学习任务二
观看视频和相关图片,结合课本P101-P103的内容,归纳在法律 意义上平等的含义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笔记整理(二)
➢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2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
学习目标
1.增强平等意识和珍视自由的意识, 树立自由平等的理念。(素养)
2.了解追求自由平等的主要措施。 (重点)
【部编道德与法制八下】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教案

部编版中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课题尊重自由平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导入一、导入新课(阅读教材第90页“运用你的经验”)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新课教学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1.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1.问题: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提示: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2.教师讲解: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教师补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活动五:查资料——男女平等4.问题:请你列举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提示:在宪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的第四十八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

2024八下道法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词接龙)教师引导: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歌词接龙。
(根据ppt播放即可)“在你的心上自由地飞翔”,这是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这是羽泉的《奔跑》;“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是Beyond的《海阔天空》。
同学们观察以上歌词,有何共同之处?学生回答(都有自由二字)教师引导: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七课《追求自由平等》,来学习自由。
探讨自由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自由?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如何珍视自由?二、新课讲解教师引导:凤凰传奇说“自由飞翔”,羽泉说“自由奔跑”,当代人还向往哪些方面的自由?学生分享展示材料:当代人向往的自由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1.你最向往什么自由?可以是其他自由。
2.你所向往的自由可以给自己、给社会带来什么?学生分享教师讲解:自由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吃到各种好吃的,穿自己想要穿的衣服,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首先可以让自己很快乐,可以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同时,在个人幸福感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进步,比如旅行自由,疫情三年,许多人被困在家,就连日常消费都是个问题,想吃一顿火锅、烧烤已属不易,更别谈外出旅游,所以在疫情结束之后,大家重获“自由”,说“好像获得了重生,又活了过来”,便进行疯狂式、报复式的消费,涌现了各大新的网红城市,提高了消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因此,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
小结:自由的意义?p99①(个人)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②(社会)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教师引导:在旅游自由热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坐上火车开启特种兵之行,继上期我们讲的“霸座”“熊孩子”之后,火车卧铺能不能挂帘子又成了舆论焦点。
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 新人教版(1)

师生活动:
(一)无法治不自由
1.课件播放古诗一首,学生聆听古词吟诵后,说一说你会有着怎样的心灵感触?
归纳:追求自由的意义:增强个人幸福感,激发个人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2.学生阅读P91《探究与分享》1,学生交流: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归纳:自由不是为 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而,导致混乱与伤害。
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和自由相互联系。
掌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提高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的辩证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 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
图片
J
I
升华感情
2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在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P9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尊重自由平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中的一课。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认识到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公民素养,对自由平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由平等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对自由平等的误解和片面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纠正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价值和意义,掌握自由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相处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公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含义、价值和意义,自由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纠正对自由平等的误解和片面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法律法规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由平等的短片,引发学生对自由平等的思考,导入新课。
2.理论讲解:介绍自由平等的含义、价值和意义,讲解自由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纠正对自由平等的误解和片面理解。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由平等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2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及价值。
理解自由、平等与法治的关系。
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自由、平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自由、平等的真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认识到自由、平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维护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法治社会的建设。
二、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含义及价值。
自由、平等与法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避免片面化或抽象化。
如何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由、平等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他们的法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有关自由平等的名言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这些名言或图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学生活动】观察展示的名言或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认识到这些名言或图片表达了自由平等的思想,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有关自由平等的名言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自由平等的真谛。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自由的涵义与价值(10分钟)【教师讲解】详细阐述自由的涵义,包括个人自由的含义、种类和价值等。
强调个人自由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学生活动】听讲、记笔记,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你如何理解自由的涵义和价值?”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模拟体现个人自由的场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自由的涵义和价值,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运用你的经验
P91:1)挣脱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如何理解自由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
【提示】 1)因为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 的。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 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 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 害。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7/302021/7/30Friday, July 30, 2021
【提示】1)
【提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1款就男女 平等问题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 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 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 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关链接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是指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 是一个与会者围圆桌而坐的会议。在举行国际或国内 政治谈判时,为避免席次争执、表示参加各方地位平 等起见,参加各方围圆桌而坐,或用方桌但仍摆成圆 形。
据说,这种会议形式来源于英国亚瑟王的传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形式被国际会议广泛采用。
一、无法治不自由
庄子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 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 庄 子一点也不动心,仍旧握着钓竿,反问那两位大臣: “我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 直将它供奉在庙堂上;你想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 供奉起来,还是宁愿活着在地上到处爬?” 两位大臣 都说:“宁愿活着在地上爬。” 庄子说:“是啦!你 们请回吧!我也宁愿在地上自由自在的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平等的真谛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第90页“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
(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提示:(1)风筝挣脱了线的束缚,失去了线的保护,自然“无力回天”。
(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教师讲解: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活动二:探究网络自由
(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3.查一查: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提示:《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遵守道德和法律。
4.教师讲解: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活动三:案例回放
福建省漳平市一俞姓男子与前妻因感情纠纷发生争吵后,迁怒于无辜市民,驾驶车辆高速冲进一处人行道,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撞击多名行人及数辆摩托车后逃离现场。
这起恶
性事故最终造成一人重伤、三人轻微伤,11辆摩托车损毁。
近日,漳平市人民法院最终认定该男子的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
5.思考:结合这一案例谈谈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提示: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目标导学二:法眼看平等
活动四:探究平等事例
少数民族代表出席
全国人大会议
1.问题: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提示: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2.教师讲解: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教师补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活动五:查资料——男女平等
4.问题:请你列举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提示:在宪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的第四十八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在继承法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继承权
男女平等。
”在劳动法的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
活动六:知识补充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
”“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
”“残疾人参加国家教育考试,需要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的,可以提出申请。
教育考试机构、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提供。
”
5.思考:《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修订反映了什么道理?
提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归纳总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意义,明白了法治和自由的关系,全面掌握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知识。
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认识自由,行使自由,努力做到法眼看平等。
3 板书设计
自由平等的真谛⎩⎪⎨⎪⎧无法治不自由⎩⎪⎨⎪⎧自由的含义自由的重要性网络自由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法眼看平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一定高度和难度,理论性较强。
通过学习要弄明白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
当人类依据法治自觉止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
同样,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将一份深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
要搜集有针对性的事例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