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doc资料

合集下载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混凝土中含有氯离子,会导致钢筋锈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二、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可以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速率来得到。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速率可以用菲克第一定律来描述,即:$$J=-D\frac{dc}{dx}$$其中,$J$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混凝土单位面积的氯离子通量,$D$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c$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x$表示混凝土中离子扩散的距离。

根据菲克第一定律,可以得到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D=\frac{J}{\frac{dc}{dx}}$$因此,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速率和浓度梯度,就可以得到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三、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实验方法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实验方法分为两种:非稳态法和稳态法。

1. 非稳态法非稳态法主要是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确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混凝土试件:将混凝土制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试件。

试件制备时,应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以确保试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浸泡试件:将试件放入0.3mol/L的NaCl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28天,以使试件中的氯离子达到均匀分布。

(3)制备取样器:制备取样器,取样器的直径应大于试件的直径,高度应略大于试件的高度,以保证取样器能够完全覆盖试件。

(4)取样:在试件中心处用取样器取样,然后立即将取样器放入NaOH溶液中。

NaOH溶液用于停止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防止测量的误差。

(5)测量:将取样器中的NaOH溶液取出,用离子色谱仪测量其中的氯离子浓度。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一、引言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以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对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是由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自由移动引起的。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可以用扩散方程描述,即Fick扩散方程。

Fick扩散方程可以表示为:D=φ×D0其中,D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φ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有效扩散系数,D0表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自由扩散系数。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1. 水浸法水浸法是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试件放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泡。

(2)在浸泡的过程中,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根据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2. 湿度梯度法湿度梯度法是一种新型的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高湿度的环境中,使试件上表面湿度达到100%。

(2)在试件的下表面设置一个负载,使其产生一定的压力。

(3)测量试件下表面的湿度变化情况,并根据湿度变化情况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3. 电导率法电导率法是一种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混凝土试件上表面涂上一层导电涂料。

(2)在导电涂料表面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电阻器。

(3)测量电阻器的电阻值,并根据电阻值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的优缺点1. 水浸法的优缺点优点:水浸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水浸法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测量,且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试件。

2. 湿度梯度法的优缺点优点:湿度梯度法测量速度较快,只需要少量的混凝土试件。

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性质实验报告

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性质实验报告

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性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性质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研究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其氯离子扩散系数呈负相关关系。

这一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渗透的认识,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

关键词:氯离子扩散系数;混凝土;抗渗性能;混凝土工程质量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用于建筑结构的搭建。

然而,由于混凝土的多孔性和渗透性,氯离子等有害物质容易渗透进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

因此,研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及其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对于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目的1.测试不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2.分析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特性;3.探讨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相关性。

三、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准备选取三种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样品,分别记为A、B、C。

混凝土样品的配比见表1表1混凝土样品配比样品水泥砂水石子A3008002001000B3506501801200C40060016014002.实验步骤(1)制备混凝土样品:按照表1的配比将水泥、砂、水和石子混合搅拌,并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在模具中振实,然后在室温下养护7天。

(2)测量氯离子扩散系数:首先将混凝土样品切割成大小为5cm×5 cm×5 cm的立方体,然后将其浸泡在含氯离子的水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氯离子的浓度变化,并绘制出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相关性。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氯离子渗透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速率存在差异。

在相同时间内,样品C中的氯离子浓度变化最大,说明该样品的渗透性能最差;样品B中的氯离子浓度变化次之;样品A中的氯离子浓度变化最小,说明该样品的渗透性能最好。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混凝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然而,混凝土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寿命有多长取决于混凝土里的氯离子的迁移问题。

在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迁移特性是关键因素,决定它的服役寿命。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规律,准确掌握氯离子混凝土的寿命,就必须研究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解析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氯离子在混凝土的迁移规律。

氯离子的迁移受到混凝土的动力、结构和热物理性质的影响,也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

其中,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主要动力可以归纳为气压变化,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

在混凝土中,氯离子也会随着迁移而受到空间与时空条件的影响,如孔隙结构,氯离子迁移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且迁移过程中也会受到水分状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迁移过程,需要利用氯离子迁移方程,描述混凝土中氯离子运动的规律。

氯离子混凝土迁移方程是一类非线性的三维非刚性方程的组合,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类型的氯离子迁移过程。

首先,氯离子迁移方程定义了反应系数,然后建立了浓度场,最终得到了氯离子迁移方程。

下面我们来具体讨论氯离子混凝土中迁移方程的解析解。

根据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特性,将其分为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两类。

对于常微分方程,引入积分变量,采用典型的牛顿法和拉格朗日方法,给出解析解。

而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则采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比如采用徐向分析、哈密顿方法以及高斯展开法,分别讨论氯离子迁移方程的结构和解析解。

综上所述,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解析解既受到混凝土中物理性质的影响,也受到时空参数的影响。

根据氯离子迁移方程,可以建立氯离子混凝土的迁移模型,得到氯离子的解析解。

有了这些解析解,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迁移规律,并为氯离子混凝土的设计及寿命评估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总之,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解析解是通过研究氯离子在混凝土中迁移的规律,将其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分别解析,最终得出氯离子混凝土中迁移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原理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界的气候环境和化学物质的侵蚀,其中氯离子的渗透是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是一种物质的传输过程,是指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传播的过程。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氯离子的扩散过程是一种分子运动过程,其扩散速度与温度、相对湿度、混凝土含水率和氯离子浓度等因素有关。

2.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过程是由于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存在。

混凝土中的孔隙主要包括毛细孔、小孔、大孔和裂缝等,其中毛细孔对氯离子的扩散影响最大。

3.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过程还受到水分的影响。

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使氯离子的扩散速度加快,因为水分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电阻率,从而使电荷移动更容易。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水分浸泡法水分浸泡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混凝土样品放置在氯化钠溶液中,通过测量混凝土样品中氯离子的扩散深度和时间来计算其扩散系数。

2. 电导率法电导率法是一种利用混凝土的电导率来计算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测量混凝土样品的电导率,然后根据电导率与氯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3. 氯离子含量分布法氯离子含量分布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混凝土样品中氯离子浓度的分布来计算其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混凝土样品切割成若干薄片,然后测量每个薄片中氯离子的浓度分布,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其扩散系数。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的影响因素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影响氯离子扩散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越紧密,氯离子的扩散系数越小。

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研究

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研究

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研究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而氯离子是混凝土中常见的一种危害物质,会导致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加速混凝土的腐蚀和老化,导致建筑物的寿命缩短。

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篇论文旨在对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和危害2. 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和机制3. 影响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4. 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和标准5. 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6. 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7. 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控制方法三、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和危害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氯离子2. 外界环境中的氯离子,如海洋气候、化肥、潮湿气候等3. 氯化钠等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速混凝土的腐蚀和老化2. 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3. 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四、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和机制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的原理和机制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微孔和毛细孔,氯离子通过这些孔道进入混凝土结构内部,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氯离子与混凝土中的石英、方解石、铝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氯化物和水合物,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膨胀和变形。

五、影响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中的孔隙度和孔径分布2. 混凝土中水泥熟化程度3. 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浓度和种类4. 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六、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和标准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氯离子移动试验法2. 氯离子渗透试验法3. 电化学测试法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ASTM C1202-12a《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试验方法》2. GB/T 50082-2009《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方法》七、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可以采用上述的测试方法进行,通过实验可以得到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数值,进而分析和研究影响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关系的初步探讨摘要: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是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两个参数,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资料还不是太多,某工程工程监理处中心试验室通过工程中的试验数据进行探讨分析,得出了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海工混凝土电通量扩散系数渗透性1引言某工程位于,具有高盐、多雾地段特点。

海洋环境是混凝土结构所处的最恶劣的外部环境之一:海水中的化学成分能够引起混凝土的溶蚀破坏以及碱骨料反应;在冬季,寒冷的自然环境还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海浪、海水中的悬浮物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磨损和冲击;海风、海水中的氯离子能引起混凝土钢筋的锈蚀等,严重的危及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在海洋环境的这些不利因素中,氯离子的侵入混凝土内部引起钢筋锈蚀,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重要原因。

如何快速、准确测量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性能是每个混凝土试验人员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某工程工程中,测量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方法是《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J275——2000附录: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方法——电量法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附录: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RCM法。

如果能够找出两种试验方法的试验结果的相互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知道氯离子的扩散系数;亦或者通过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知道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从而将会大大减少试验的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以C35承台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的试验数据进行探讨。

2原材料水泥:厂P.I 52.5 硅酸盐水泥,其指标如下:矿粉:中矿S75级矿渣微粉。

粉煤灰:潍坊电厂的一级粉煤灰。

砂子:河砂,U f=2.84,其品质指标如下:碎石:沂水碎石。

其品质指标如下:水:饮用水,其品质指标如下:减水剂:淄博华伟银凯外加剂厂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3混凝土配合比4试验方法测量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方法有自然扩散法、电量法、RCM法、极限电压法和电导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一直是影响混凝土结果的重要参数。

所有混凝土中添
加的外加剂具有显著的作用,它对氯离子的扩散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中通过氯离子的扩散,混凝土结构的物理性能会发生明显变化。

因而,准确建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方程,不仅有助于混凝土结构质量调整,还可以更好的预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性。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解析解,主要依赖于室温(T)、混凝土的密度(ρ)、粒径(d)及其中掺入的外加剂(X),表达如下:
D = (10^4/T)ρ d^2 * exp^(-39.68/T * X^(1/2))
其中D是单位厚度内的氯离子的扩散系数,X是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的数量。

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可以从上式看出,它与粒径、密度以及添加量是成正比的,与温度不断下降是成反比的,并随着增加掺入的外加剂量而呈现出二次方的特点。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方程的解析解,是评估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的关键手段。

与实验法等其他方法相比,该方程具有计算快捷、数据灵活等优势。

它可以很好的反应外加剂对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的扩散和覆盖特性,并使用多种类型混凝土,估计氯离子扩散系数,更好的开发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混凝土
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关系的初步探讨
摘要:
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是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两个参数,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资料还不是太多,某工程工程监理处中心试验室通过工程中的试验数据进行探讨分析,得出了氯离子电通量与扩散系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海工混凝土电通量扩散系数渗透性
1引言
某工程位于,具有高盐、多雾地段特点。

海洋环境是混凝土结构所处的最恶劣的外部环境之一:海水中的化学成分能够引起混凝土的溶蚀破坏以及碱骨料反应;在冬季,寒冷的自然环境还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海浪、海水中的悬浮物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磨损和冲击;海风、海水中的氯离子能引起混凝土钢筋的锈蚀等,严重的危及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在海洋环境的这些不利因素中,氯离子的侵入混凝土内部引起钢筋锈蚀,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重要原因。

如何快速、准确测量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性能是每个混凝土试验人员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某工程工程中,测量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方法是《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J275——2000附录: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方法——电量法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附录: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RCM法。

如果能够找出两种试验方法的试验结果的相互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知道氯离子的扩散系数;亦或者通过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知道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从而将会大大减少试验的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以C35承台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的试验数据进行探讨。

2原材料
粉煤灰:潍坊电厂的一级粉煤灰。

青岛8.1 390 558 113.0 155.2 160.4
3混凝土配合比
部位水泥矿粉粉煤灰砂子5-10 10-20 水减水剂
承台189 158 103 755 198 802 144 4.5
测量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方法有自然扩散法、电量法、RCM法、极限电压法和电导法。

传统的测量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是自然扩散法,又称盐溶液浸泡法。

该方法试验过程繁琐,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并且周期长,无法测定早期氯离子扩散系数,在实际工程中缺少使用价值。

极限电压法、电导法、电量法、RCM法的测量结果用来表示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方法简便、直观。

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筛选和质量控制,电量法、RCM法是切实可行的。

这里我们介绍在某工程工程中用的两种方法:电量法和RCM法。

图1 图2
4.1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法——电量法
电量法是依据美国标准ASTMC1202的快速电量法:氯离子在直流电压作用下,通过混凝土试件向正极移动,测量流过的电荷量,用以间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

其步骤是:1)制作φ95×51mm的混凝土试件,养护到龄期,擦干表面水分,进行真空度133Pa下真空饱水3h;然后注入蒸馏水浸泡1h后恢复常压浸泡16~20h;2)取出试件,擦干表面水分安装试件。

3)在正极注入0.3M 的NaOH 溶液,在负极注入3%的NaCl溶液;4)在20~23℃的流动水槽中,放入试件。

开启电源,加60v的直流电压,开始试验。

5)记录电流,直至6h停止。

做时间-电流的关系曲线,积分求出6h内的电量,即电通量。

电通量法是间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一种方法。

仪器设备装置如上图1所示。

4.2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RCM法
RCM法是唐路平教授提出的用以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非稳定状态迁移的扩散系数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跨过试件的轴向施加外部电势迫使负极的氯离子向试样中迁移,经一定时间(9—96h)后将试样沿轴向劈开,在劈开面上喷显色剂,测量显色深度代入公式计算氯离子扩散系数,依据氯离子扩散系数评定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试验仪器如上图2所示。

5试验数据:
我们在某工程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电通量与氯离子扩散系数做了大量的试验。

下表是C35承台
28天电通量(库
伦)
28天氯离子扩散
系数(×10-
12m2/s)
56天电通量
(库伦)
56天氯离子扩散系
数(×10-12m2/s)
(×10-12m2/s)
C35
2054 12.683 219 1.97
272 3.9185 1193 3.08
482 4.9491 591 2.30
398 4.5358 1207 3.12
1259 8.7719 638 2.34
1978 12.309 1135 3.05
258 3.847 864 2.74
496 5.018 1084 2.95
依据上表数据,我们分析得到数据(1)28d 和(2)56d 点的分布图
由数据点的分布图,我们可看出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两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设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的关系为Y=AX+B,
其中:Y:扩散系数;X:电通量;A、B 待定系数。

我们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1、对于28d的数据,从上图1中我们知道(214,2.582)点离趋势线较远,属离散点,舍
∑X =14914,∑X2=18463196;(∑X)2/N=11706705.05;
Lxx=ΣX2-(ΣX)2/n = 6756490.95
∑Y=122.3963,∑Y2=951.8366353 ,(∑Y )2/N =788.4660134;
Lyy=ΣY2-(ΣY)2/n = 163.3706219;
∑X Y=129298.1417,∑X×∑Y/N=96074.65359;
Lxy=ΣXY-ΣX×ΣY/ n = 33223.5058
A= Lxy/ Lxx=0.00492; B= Lxy/ Lyy =2.582
相关系数r= Lxy /(Lxx ×Lyy)1/2= 0.999995112
也就是说氯离子扩散系数Y=0.00492X+2.582(×10-12m2/s)
(2)对于56d的数据,从上图2中我们知道(591,2.91)(490,2.69)(864,2.34)和(
∑X2=12563189,(∑X )2/N =11526413.4;∑Y2=112.5332 ,
(∑Y)2/N =110.8672;∑X Y=37039017,∑X Y/N=35747.748。

Lxx=ΣX2-(ΣX)2/n =1036775.6;Lyy=ΣY2-(ΣY)2/n =1.666;
Lxy=ΣXY-ΣX×ΣY/ n =1291.422
A= Lxy/ Lxx=0.001246; B= Lxy/ Lyy =1.627;
相关系数r= Lxy /(Lxx ×Lyy)1/2=0.982626106
也就是说氯离子扩散系数Y=0.001246X+1.627(×10-12m2/s)
当电量X为0时,即为自然状态下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7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28d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的数学关系
Y=0.00492X+2.582(×10-12m2/s)和56d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的数学关系式Y=0.001246X+1.627(×10-12m2/s)。

由Y=0.00492X+2.582(×10-12m2/s)和
Y=0.001246X+1.627(×10-12m2/s)可以看出:
1、混凝土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呈线性关系。

56d的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远小于28d的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说明,混凝土龄期越长混凝土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越小。

2、由最小二乘法回归得的相关系数R=0.982626106和 R= 0.999995112来看,对于某工程的承台高性能混凝土来说,在一定范围内下,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的相关性良好。

3、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型
Y=0.00492X+2.582(×10-12m2/s)和Y=0.001246X+1.627(×10-12m2/s)在某工程中,因原材料相对固定,混凝土配合比相对较固定,仪器设备相对固定、试验环境相对固定,可用来作为参考。

4、电量法加60V的直流电压容易产生极化;溶液温度升高,会影响试验结果;同时,由于溶液中不仅仅只有氯离子,还存在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等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也能实现电荷迁移,我们测量的电量是总的离子电荷迁移的电量。

故用之描述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误差较大。

另外,由于受混凝土孔溶液的影响,用于水灰比小于0.4的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时,电量误差较大;当电量小于1000C时,难以准确区分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的差异;相对而言,RCM法则由于电压是
30V,极化小,且所测量的只是氯离子的显色深度,影响因素较少,能够较准确地描述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故笔者主张使用RCM法测试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

5、关于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氯离子电通量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单掺矿粉、单掺粉煤灰、3个月后、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两者之间、是否会有同样关系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